飞机刚刚起飞,爬升过程遭遇鸟击,导致两侧发动机失效,萨利机长不得不准备返回拉瓜迪亚,同时得到航空总署批准。
但一分钟之内,线路中断,飞机离线,与总部失去联系,萨利机长突然改变航向,决定在哈德逊河迫降。
在空乘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大家协力配合,飞机成功降落,且全员155人齐数幸免于难,这在航空史上极为少见,根据经验,以往在河上迫降的飞机里面,大都无人生还。
萨利机长这一决定,在参与者、外界和部分媒体眼中,实为明智,大家都称他为英雄。
可是在航空总署的眼中,他未按规定路线返航,且根据模拟飞行试验,该飞机能够安全返航拉瓜迪亚。
所以是他把大家陷入危险境地,因此要求他停飞,接受上级调查。
不同的角度,都有它的道理。
1.
首先,萨利机长航龄42年,经验丰富,曾安全护送几百万人安全起飞与落地,此前无任何事故记录,且即将退休。
在飞机失去动力时,留给他的时间极少,他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有150多位乘客的生命,就掌握在他的一念之中。
根据飞行经验,经过35秒钟艰难的思考,他认为飞机飞行高度太低,性能不足以返回拉瓜迪亚,所以果断飞往哈德逊上空,最终迫降。
2.
那为何模拟数据数次显示,飞机可以安全返航呢?关键就在于那惊人的35秒钟。数据模拟属于智能控制,就是飞机一出事故,它马上做出判断,无需思考,没有情感,也不考虑人性。
可是,萨利机长是人,面对生死存亡关头,他需要时间考虑,并作出决定。
在他考虑的35秒中,飞机状态会变差,高度会降低,危险系数会升高。
所以,35秒后,萨利机长的决定,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