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广告 第2版》是一本由刘鹏 / 王超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323图书,本书定价:89.00,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计算广告 第2版》精选点评:
●已读前10章,技术侧后续查阅问题时使用
●比其他计算广告教材好的地方是,很明显把商业模式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注重这种思维模式的解释和培养,非常好的教科书,信息量很大,只是比较难度。
●#01 艰难入门打卡
●着重于技术的普及型讲解,传播有效性这个几乎忽略(唯一相关的“标签的设计”几乎就是蜻蜓点水),所以这大概是一本给从业入门(技术向)者看的书。即便如此,我觉得写得很清晰(缩略词下一版改一改就更好了),比若干水货书籍好太多了。
●进入这一行,用新版复习一下
●投放理论入门,含金量很足
●非常详细的说明了各种网络广告的发展与特征。尤其是通过各种技术上的细节不同,说明了在应用层面的推广和扩展,对于非it人士而言,非常友好。举的例子也算是平衡了前沿与常见,比较容易理解。 后面的公式算是较为困难,只能够囫囵吞枣地从整体上意会,细节还是无法掌握。
●非专业人员后半部分读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作为广告学的学生表示买错书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数据这一方法论唯一形成规模化营收的落地行业就是在线广告。 免费模式的本质是将那些能够规模化、个性化传播信息的商品,以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APP等软件产品多服务一个用户的边际成本很小,所以这些产品不收费,这是狭义的免费。而手机等硬件产品,边际成本即是量产成本,因此以毛利为0左右的价格出售,这是广义的免费。当然,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传播信息,并且能够对不同用户个性化的传播信息,而像矿泉水、充电器这类无法传播信息的商品,是无法被互联网的免费模式改造的。 产品本身没有利润,那这些产品开发者的利润从哪里来?免费产品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了3项可变现的核心资产,这就是流量、数据和影响力。
《计算广告 第2版》读后感(一):计算广告圣经
五六年前初入广告行业的时候,读过此书的第一版,算是帮助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今年开始阅读此书的第二版,收获颇丰。广告行业从业好些年,也带着开发了一些产品,和此书的一些理论知识加以结合,多了很多想法。
这本书可以称之为广告行业产品技术从业者的圣经了,整个知识体系颇为系统和完整。当然,总有些偏媒体端的感觉,可能也受限于作者的工作背景。全书分三个部分: 在线广告市场宏观描述和大背景,产品形态和设计理念,关键实现技术。前两部分比较容易懂,不过一些细微处是挺体现作者功底的,比如强调广告弱一致性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同时也补充了一些新兴知识点比如原生广告。第三部分工程方面也还满容易理解,不过一些具体的算法包括代码实现参考,对数学以及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求蛮高,只能先补课以后再来翻阅了。
有几个关键的蛮有启发的知识点,考虑之后在产品中引入或加强。比如在线分配,流量预测,询价优化,布尔表达式的检索,相关性检索。
《计算广告 第2版》读后感(二):概念梳理(第一部分:在线广告市场与背景)
第一部分:在线广告市场与背景
主要明确了广告的定义和目的、在线广告发展历史回顾以及表现形式,重点部分在于广告有效性原理和收入的分解。了解在线广告的发展史有利于建立广告的基本认知。重点概念为流量变现、数据变现和影响力变现。
以下为基本概念整理,方便后期快速回顾,筛去了冗长的解释和背景,保留内容并不100%完整。
《计算广告 第2版》读后感(三):计算广告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数据这一方法论唯一形成规模化营收的落地行业就是在线广告。
免费模式的本质是将那些能够规模化、个性化传播信息的商品,以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APP等软件产品多服务一个用户的边际成本很小,所以这些产品不收费,这是狭义的免费。而手机等硬件产品,边际成本即是量产成本,因此以毛利为0左右的价格出售,这是广义的免费。当然,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传播信息,并且能够对不同用户个性化的传播信息,而像矿泉水、充电器这类无法传播信息的商品,是无法被互联网的免费模式改造的。
产品本身没有利润,那这些产品开发者的利润从哪里来?免费产品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了3项可变现的核心资产,这就是流量、数据和影响力。
1. 流量。流量的价值是有人使用你的产品,你便可以在产品本身的功能之外夹带一些付费内容或者成为广告,这样就把流量变成了收入。
2. 数据。有人在使用你的产品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行为和属性,这些都是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该用户的属性、偏好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你可以调整投放付费内容的策略以提高效率。
3. 影响力。影响力指的是你的产品或内容获得了高于普通水准的关注与信任。当然,你投放的付费内容也就同时获得了更好的关注效果,而这些对于提高转化率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具有影响力的产品或内容在投放广告时可以获得品牌溢价。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大量网红和自媒体,实际上主要靠影响力而非流量和数据变现。如果将从公众号软文(影响力变现)标价与文末展示广告(流量和数据变现)收入进行对比,前者的价格往往是后者的数十倍。而现有的在线广告体系并不能很好的处理这种以影响力为主要资产的媒体变现。
广告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效果广告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数字媒体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可以低成本的投送个性化广告,这本质上是在变现流量。二是一些在线服务,如搜索电子商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用户的意图,使广告效果的优化更加容易,这本质上是在变现数据。
广告的根本目的是广告主通过媒体达到低成本的用户接触。也就是说,按某种市场意图接触相应的人群,进而影响其中的潜在用户,使他们选择某产品的概率增加,或者对产品性价比的苛求程度降低,这才是广告的根本目的。广告的“低成本”是与那些由市场或销售人员完成的劝服活动成本相对而言的,实际上是广告搭了媒体流量和影响力的便车。
对于互联网广告,我们有如下认识:一切付费的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传播渠道,都是广告。
在中国的各大安卓应用市场中,游戏联运的收入远远超过其他类型广告的收入。有些强势的联运渠道分成比例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游戏联运完全可以按照广告产品思路来设计和运营。
固定位导航主要包括网址导航站的位置入口、应用分发平台的推荐位置等付费推广位置。一般来说,这种产品的销售都采用按时间付费的模式,而不是动态的竞价模式。这是因为广告主除了引流以外,往往更加关注这些入口位置的橱窗效应。这种广告的销售和运营模式与按天购买的合约广告相同。
担保是投送(Guaranteed Delivery,GD)的交易方式,逐渐成为互联网合约式广告的主要模式,即媒体与广告主约定广告位、时间段和投放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同的总金额以及量未达标情况下的赔偿方案。GD广告系统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有效的将流量分配到各个合约相互交叉的人群覆盖上;二是要在在线的环境下实时的完成每一次展示决策。
广告的进化:首先是合约阶段,广告主通过代理公司从媒体方采买广告,而媒体方的广告投放机则负责完成和优化各个广告主的合约;然后,市场计划出了竞价售卖模式,从而在靠近供给方产生了广告交易网络这样的产品形态,而需求方的代理公司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孵化出了对应的媒介采买平台;最后,当市场产生了程序化交易时,供给方净化出了广告交易平台,而需求方则用需求方平台来对接投放广告。
在线广告发展的历史上,定向技术和交易形式的进化是一条主线。从最初的固定位置合约,发展到进行受众定向、按展示量结算的合约,再到竞价交易方式,并最终发展成开放的实时竞价交易。
有的广告系统中一共有数千个标签,不过实际售卖中,产生过销售合约的不过100多个,这非常典型的反映了合约广告的尴尬:大量精准的标签在合约量的束缚下基本无法售卖。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个广告产品声称自己的标签体系多么复杂,有多少标签种类,这些在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而这些标签的人群规模才更有说服力。
第二高价策略对广告平台来说能获取最多的收入。
《计算广告 第2版》读后感(四):概念梳理(第二部分:在线广告产品逻辑)
第二部分总共8章,是本书的重点部分,详细阐述了在线广告的形式(合约广告、竞价广告、搜索广告、原生广告等)售卖方式(CPC、CPM、CPT、CPA 等等)以及广告平台(CRM、DSP、SSP等)
每章不限于以广告的形式介绍+分发机制+国内外案例三部分构成,为广告从业人员构建了一副基本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