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11-12 00:30: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的读后感大全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精选点评:

  ●一点都不过时,几十年了,人性都没有变。发现简介写的特别高度概括!《开市大吉》《兔》《抱孙》《不是问题的问题》

  ●竟读出了无奈

  ●老舍还是精妙,该大笑大笑,该冷笑冷笑,该戏谑戏谑

  ●老舍先生的小说真是太到位了,特别是《抱孙》简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描述了医闹还有婆媳的故事。

  ●爱情自古时候就是好出轨的事。—《热包子》

  ●末尾为宣传做的总是差一点,但前面是真好看。这个世界的“不变”令人惊异。

  ●熟悉的味道,读来舒服。

  ●开头几篇看着“赛先生”(science)初到中国社会,面对愚民的无知和执着—啼笑皆非;后面几部从掌柜到新青年、从武林高手到LGBTQ人群…故事包含人世百态。读到讽刺入骨处忍俊不禁,然而笑完一恍神,好像又无法分辨故事里的他她它究竟是生在何时了…

  ●前面几篇幽默讽刺的读起来很有味,入木三分很到位,咂咂嘴还能品品。过了半个世界还是很适应现在,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完全适用现在看电影,国民性真的一点没变啊。读到了课本里的吃莲花,当年不那么喜欢语文课本,才发现经典就是经典,不整阅读理解那套多好。开市大吉、善人、不成问题几篇讽刺实在是好,不食肉糜,自私尖酸。一份家信,北平小人物,唯唯诺诺懦弱小人物的悲剧。写儿童文学差点火候,最后一篇小木人政治意味很浓,不像老舍写的,败笔。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人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附录

  看见这么一句:“张着严肃的脸”。脸不是嘴,怎会张开?不错,脸上的肌肉是可以松开一点或缩紧一点的,但松紧不就是开闭。再说,严肃的脸必是板起来的,绝不会张开。

  毛病就在没有想过!

  文艺中的语言第一要亲切。大家都说“板起面孔”,我就也用“板起面孔”。假若我用了“木起面孔”,人家便不会懂:虽然是木者板也,但毕竟是多此一举。第二要生动,这就是说:把亲切的语言用得最合适。比如说吧,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家去看老母亲,一见她老人家,我必只能叫出一声“妈”,而眼泪随着落下来。“妈”字亲切,而又用在了合适的时候,就必然生动。假若我见了母亲,而高声的叫“我的慈爱的,多年未见的老母啊”,便不亲切,也不生动,因为母子相见绝不是多用修辞的时候……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二):中文写到这个份上,技巧已经不重要了

  这本书过年期间看到,想要图个吉利。其实书名是第一篇短篇小说的名字,是一篇开医院的讽刺小说,其实并没有契合到现实中过年气氛。

  读下来只觉得好,真好,特别好,却说不出具体哪好。每一篇,每一句,每一个词,都那么妥帖平整,让人可以一直一直翻下去。老舍的文章,就算是默读,脑子里也会有念出声的儿化音。中文能写到这种程度,称得上是语言大师了。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意思,大致按照某种脉络,将珍珠一样的短篇串联在一起,能够看出某个主题,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类似的如正阳门外、牛天赐传、老舍自传、以及一些未完成的手稿,几十年里作者是如何去写作组织同一个主题,中间甚至可能有相同的遣词造句,而立意与故事的铺陈是如何变得更加复杂而成熟。这种用心的编排极大的便利了读者“读”老舍,而且果麦的图书装帧排版一直都很棒,纸质摸起来也很舒服,如果同一本书有不同的出版商我会优先选择果麦的出品,质量稳定。

  其中有一篇「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主演了同名的电影,还拿了最佳男演员。电影拍得比较古典,小说比电影更生动幽默一点。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三):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睡在这里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今年毕业论文做的是有关老舍的论题,今年两本之前被人们忽略却极其重要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以新的模样面世。

  为了这些交集,也该说点儿什么……

  老舍自小的北平遭遇和“旗人”身份,影响着他在创作之初就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国家的关切。他不是“文学工具论”者,也并非推崇“文以载道”,就是有感而作,是真实表达。“知识分子有社会责任感,有为国家牺牲自己的观念,是老舍那代人的共同点,而这个往往和作家自己写作上的追求构成矛盾。”(钱理群)老舍一直都有很强烈的爱国情绪,从其早期作品《猫城记》就能看出。这是埋藏在他生命里的信念,他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委屈自己,改变创作理念,这种拥护是发自内心的。同时,老舍也一直从平民的角度看待问题,包括他生活中的朋友什么圈子的都有,并非都是知识分子。他对新中国充满着希望,因此愿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表达这份拥戴,《龙须沟》便是最好的例证。再加之,1949年后老舍担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文联主席等一系列国家要职,又被冠以“人民艺术家”称号,处于这些身份中的他是没有选择创作方向的自由的,必须要符合那个位置所自带的要求。可以说,是老舍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外界赋予的压力使之不得不公开说些话,做些事。

  但他内心一直是矛盾与分裂的。

  说到底,“老舍的人格是站得住的,要不,他也不会去跳太平湖”(季羡林)。

  新世纪以来,“老舍现象”研究成为老舍研究的热点,主要是从“老舍之死”切入来重新审视他在1949年后的道路选择问题。有研究者这样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老舍已经放弃了,但他有个最后的底线,就是安身立命的东西得守住。最终选择死,就是因为他觉得连最后这点要守的东西都守不住了。私以为,这些东西就是老舍内心的“自由”,是最初对文学独立的坚持,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追求,直至无能为力。 老舍的现实关怀并非完全放弃了个人思想的自由,恰是如此,他一生都在坚守创作底线与配合政治写作之间艰难地度量着。

  现代文学里的很多作家,其文字都是经典且永恒的。所以你看,在21世纪遇到社会问题时,人们还总不忘了鲁迅。老舍的作品也具有这样的属性,那些人物、那些环境、那些表象背后的人性与琐碎我们也正身处其中。读读老舍先生的短篇,便大抵能明白那些哈哈大笑背后的悲感了。

  1966年8月24日,老舍多骄傲。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四):记几个深有感触的短篇

  前半段的几个短篇,如《开市大吉》《抱孙》《有声电影》《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大呼过瘾。

  后半段,少了几分幽默,多了几分清醒,更显深刻,颇有感触,略作记录。

  《兔》

  内敛腼腆的年轻人小陈,爱看戏,也爱学唱几句,无意中踏入票友圈。开始只是业余耍耍。小陈聪明,学东西快,惹人注目。年轻人不知江湖之深,不慎被恶人盯上,窜弄他下了海,没料到竟一步一步陷入了无底深渊。

  小陈的贵人——黑脸汉——早有预谋的要吃定他,且是要养肥了再宰,黑脸汉“就好像老鸨子跟着妓女那么寸步不离”,永远是捧着小陈,不但唱戏功夫上给以指导,且排戏、行头、首饰、职业捧场、报刊宣传全方位无微不至的照顾,目的自然是给小陈一个虚幻的希望——看起来能在这条道上出人头地。无论戏唱得好坏,黑脸汉一律的捧,少不经事的小陈没法不觉得自己技艺高明,心气儿被架弄得越来越高,总觉得要成角儿。

  黑脸汉不但是捧,还要拴死了小陈,他刻意制造了小陈是“兔”的谣言,无形中背上污点,这让小陈不敢挣脱黑脸汉的“庇护”。

  “谁不知道唱戏能挣钱呢,可是事儿并不那么简单容易。”

  黑脸汉凭小陈巴结上了总区长,落下了一大笔钱。而小陈,为“艺术”,欠下了巨债,搭上了妹妹,深陷泥潭,再无出路。黑脸汉达到目的,吐鸡骨头一般得抛弃了小陈,猎取下一个目标去了。

  离开了供养的小陈,就像一具被吸干了的僵尸,没了魂魄。他没法面对卖不上座儿的现实,金钱被人骗去,功夫没落下,还染上了大烟,只能自我安慰:“这里的人不懂戏!”

  认不清自身的能力,心比天高,在环环相扣的利诱牵引下,彻底迷失在迷魂阵里,这是小陈的悲哀。这时候他有没有忆起老师傅曾经的告诫,“这不过是个玩意,可别误了正事!”

  《老字号》

  三合祥,老字号的绸缎庄,面对市场新文化大潮的冲击,是坚守老规矩还是顺从新办法,犹豫着,摇摆着。前者保的是字号,后者得的是利益,前者靠的是一个生意人的尊严与体面,后者是金钱至上文化下无限的投机和取悦讨好。

  做生意难,一味坚守未必是好的生意经,顺应潮流、灵活变通方是生存之道。三合祥的生意一天比一天衰微,难道买卖必定得不按着规矩做才行吗?世道是无情的,不讲道理的。三合祥终究是没落了,钱掌柜的苦心支撑仿佛是老字号最后的一声哀鸣。

  《断魂枪》

  “玩意地道”,这是在本部集子里第二次出现。上次是下海的票友小陈,这次是沙子龙的大伙计王三胜,庙会上一番花拳绣腿的作秀,没有收到预期反应,便责怪大家不懂。到底是真没人懂还是玩意不够地道呢?

  神枪沙子龙真功夫在身,却甘做隐士,是因他看得透世道,免了像三合祥老掌柜那番挣扎。世道变了,再快的枪也不及火枪。“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人前何必认真,只是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坚守。

  《不成问题的问题》

  经典中的经典!故事从尤大兴出场后变得深刻起来。

  丁务源没本事,但懂人情,圆滑,世故,谄媚,精于权术。只要拉好了关系,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该做的事就可以敷衍,就可以糊弄,这是丁务源做事的核心宗旨。

  尤大兴有本事,但不懂人情,正直乃至固执,为了做正确的事,哪怕自我牺牲,甘于成为殉道者。

  然而,向上的路是极难走的。虚假和伪善是常态,真相和光明才显得那样不易,那样珍贵。

  《一封家信》

  贪虚荣、爱面子、浅薄、利己、算计组成范太太的价值观。她的范先生,是一个工作上有真本事,为人守本分,做事从不昧良心的,忠厚踏实的好人。

  可这样朴实的人也抵不过虚荣心的腐蚀。报效国家于危难,供养家里精致的太太,是他的世界观里作为一个男人最大的体面。为体面,辛劳奔波,省吃俭用,咽下妻子无理的怨言,苦心维持着家庭的和平。想想自己有如此拿得出手的高雅太太,所有辛苦都在所不辞了。女人和国家占据着他的世界的中心,自我被挤压得没了空间。范先生成了这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却只在花钱时才被记起的,一台机器。

  “失去平衡的必将跌倒”,最终,一个普通的、畸形的家庭,破碎了。

  老舍笔下有幽默,有嘲弄,有讥讽,有清醒,有叹息,有唏嘘。下笔那么得凝练,那么得有神。回味悠长,玩意地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