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10-27 00:2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100字

  《你要换大床了》是一本由[美] 丽塔·M.伯格斯坦 / [美] 苏珊·凯瑟琳·哈通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一):《你要换大床了》:生动有趣的绘本,让孩子换个角度看待自身成长

  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不知不觉间,衣服变小了,鞋子变小了,唯有个头好像长高了。最为关键的是,就连说话行事都变得很有条理,俨然一个小大人模样。然而,这只是孩子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孩子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该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成长关键期呢?在天略童书馆的绘本《你要换大床了》中,美国作家丽塔·M·伯格斯坦为父母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在本书中,她通过将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熟悉的动物形象进行对比,可以让小读者们换个角度来看待成长这件事。

  当然,这本书同样少不了插画师苏珊·凯瑟琳·哈通的心血。由于其细腻而柔和的创作风格,孩子才可以看到如此生动有趣的故事。从内容上来看,书中的文字虽然不算多,但是却精练地恰到好处。

  “咔嚓!小鸟宝宝撑裂了他的壳。”“啪!用力!鳄鱼宝宝把他的壳顶出了个洞。”“噼啪!噼啪!海龟宝宝长大了,壳里已经装不下。”“你也长啊长啊,直到大得妈妈的肚子也装不下。”“很快,他们都出来了——”“你也一样!”

  故事正是以这样丰富的拟声词汇,向孩子解释动物宝宝们成长的多个阶段。当孩子了解了动物宝宝的成长,同时也就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这样轻松易懂的方式,无疑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上,从而帮助父母引导孩子更健康地长大。

  从出生到被父母精心呵护,从迈出第一步到夜晚独自入睡,从婴儿床到睡在自己的大床上,成长就是这样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孩子顺利度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也会感受到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快乐,从而避免产生激烈的情绪困扰。这样,当父母的也会轻松很多。

  对于喜爱动物的孩子来说,这本书还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科普契机。比如,火烈鸟、鳄鱼、海龟、考拉、袋鼠、老虎、马、小狗和小猫,都在故事里出现过。若是孩子对这些动物感兴趣,家长还可以引导他们了解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操之过急是家长们常犯的错误。要知道,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彼此成就的。因此,对待孩子,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并在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如此,也就给孩子留下了足够的成长空间。

  《你要换大床了》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听到有趣的故事,认识诸多动物;家长则可以找到好的教育方式,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倘若你家孩子正处于各种成长关键期,我想这本书一定能给孩子提供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二):孩子要长大 我要一个人睡

  孩子对于每个家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从十月怀胎到呱呱落地,再到看着他从最开始摇摇晃晃地蹒跚学步,到如今的跑个不停,从牙牙学语到如今的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每一天都在茁壮成长。

  而伴随而来的是操不完的心。穿衣、吃饭、入学……每一项都要家长们去耐心地教育和培养。如今,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新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身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去行动呢?这本由天略童书馆出品的精美绘本《你要换大床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和帮助。

  这本童书是由美国知名作家丽塔·M.伯格斯坦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

  ……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在书中,作者将孩子熟悉的动物形象加入其中,讲述动物们从小到大,从依赖父母到独立成长的动人故事。通过孩子自己与动物们成长过程进行比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成长的内涵。

  循环反复的故事结构,简洁平和的文字,叠词的使用以及关键词的反复出现让整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点童谣的意味。不仅给孩子带去舒缓的音律和规律的节奏,更是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亲切和安心。

  尤其是色彩丰富的插画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这是由美国知名插画家苏珊·凯瑟琳·哈通绘制完成。插画整体色调柔和,画面背景从白天到黑夜,主角们从小到大,从玩耍到休息,由明至暗的设计搭配细腻勾勒的图画,为孩子们营造出温馨而又宁静的感受。

  看着小鸟、小兔子、小鸭子、小老虎等等这些熟悉的小动物们和自己一样,从出生到爸爸妈妈陪伴,再到自己一个人独立行走奔跑,这样熟悉的成长过程是不是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那当小马驹长大了,她现在睡在自己的马厩里;小狗长大了,她睡在自己的新狗屋里;小猫长大了,他睡在自己专用的篮子里。既然你也长大了,你会睡在哪里?这样的层层递进,相信更加有助于帮助孩子自觉愉快地接受从婴儿床换到大床的转变,顺利迈出成长的关键一步。

  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千千万,适合自己孩子的道路各有不同。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十分欣赏孩子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并且非常喜欢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认为“不同的视角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就如同这本书一样,用孩子熟悉的动物们和他们自己形成对比,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去看待独自睡大床这件事,进而明白成长过程所必然的阶段,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他们都在慢慢长大,你也一样。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三):用绘本告诉孩子:长大是件多么自然而然的事

  回想一下,这些年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仿佛每个阶段都有要攻克的难关,虽然最终都将一一攻克,回首时甚至可以云淡风轻,可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在那个过程中总免不了困惑焦虑。

  慢慢的我们懂得了:孩子们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不可操之过急,唯有家长自己沉得住气,有耐心、积极地引导孩子,才能跟他们共同成长。那么如何争取正确适当地引导孩子就成了家长必修的功课。

  就拿跟大人分床睡这个例子来说吧,怎么让已经习惯了跟爸爸妈妈睡大床的孩子,不那么抗拒的自己去睡小床,就是个看上去简单实际实施起来不一定顺利的事情。对很多孩子来说,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的解释:“你长大了,该自己睡了!”,“你看人家谁谁谁,早就自己一个屋睡了,你还赖在爸爸妈妈床上呢!”很多时候孩子听到这些是不会买账的。

  我觉得,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自己不要操之过急,倘若可以静下心来陪孩子一起读读《你要换大床了》这个绘本,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成长,而且长大这件事也是很自然甚至很值得骄傲的呢!他们也可能会从此对独自一人睡觉这件事不再那么抗拒,而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这个亲子阅读的过程,跟孩子一起重温温馨美好的成长时光,增进亲子关系,给足孩子安全感,从而让孩子在准备好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和家长分床睡。

  看看这个绘本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的吧!

  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们入手,帮助他们理解自己也在不断长大。

  小鸟宝宝撑裂蛋壳、鳄鱼宝宝把壳顶出个洞、海龟宝宝长到壳里装不下,自然而然的引出小宝宝也越长越大,直到妈妈的肚子装不下,无论是谁都纷纷以各自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这是从不同的动物过渡到人类自己。不仅是出生,还有在家人的陪伴下成长、学各种本领技能,最后是长大些了睡在自己的专属地点,比如小马睡在自己的马厩里,小猫睡在专用的篮子里,接着自然而然的引出宝宝长大了,也会睡在自己的床上!就这样,让孩子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改变。

  有意思的是,作者对于动物的出现顺序也很用心的安排。从卵生动物(小鸟、鳄鱼,海龟)到胎生动物(考拉、袋鼠、老虎的),然后又同时列举水陆空三种生活环境不同的动物(小鸭、小兔、小鸟),最后到孩子身边的动物(小马、小狗、小猫),无形之中给孩子科普动物不同的出生方式和生存环境,继而在不同中更突出了他们的共同点:都要经历成长。

  最后一页是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进入梦乡这一幕,同框的还有前面出现过的六种动物,与前面内容相互照应,画面也更宁静温馨,孩子会看到,夜里这样入睡的他不是一个人!在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夜晚,动物朋友们也陪着他一同进入梦乡呢!

  绘本的语言简洁舒缓,让孩子们感到亲切安心;循环反复的语句又不乏规律性的变化,孩子们不但可以体会到绘本语言如音乐一般的流动之美,还能在重复中体会猜得到的成就感,在变化中得到惊喜。

  插画师的配图也很棒,逼真细腻,色调柔和,深受孩子喜欢。对于动物和自然界的刻画都接近真实,配色却更温柔了。前半部分的明亮色调对应白天的充沛活力;

  后半部分亮度变暗,营造出入睡前的温馨、宁静之感。不得不说,这个绘本相当适合作为睡前读物,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愉悦舒适的进入梦乡。

  跟孩子看完这个绘本,也就等于重温了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幕幕的画面,我的心也沉静下来,对很多现阶段孩子还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不再感到那么焦虑了。就像绘本里传达出的那种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也许,当家长放慢脚步,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和节奏的时候,所有成长的烦恼都成了伪命题,这也是绘本《你要换大床了》给我的最大收获。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四):原来,让孩子换床睡觉,可以如此温柔地去说

  如果说让孩子隔断母乳喂养是为人父母遇到的第一项大挑战,那么换床独立睡觉一定是仅次其后的第二大挑战。

  换床睡也被称为孩子的第二次断奶,比起第一次生理上的断奶,换床睡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断奶,无疑难度更大。很多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威逼利诱、软磨硬泡、好说歹说,最终依然无济于事。谁也没想到,在婴儿时期做足了育儿功课,却在幼儿阶段因为换床睡觉遭遇了滑铁卢。

  最近正好读到一个非常应景的绘本《你要换大床了》,不禁感慨:原来,让孩子换床睡觉,可以如此温柔地去说!

  绘本《你要换大床了》的作者是美国的丽塔·M·伯格斯坦和苏珊·凯瑟琳·哈通,前者喜欢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创作,后者则从小就热衷于画画,一拿起画笔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两位拍档对创作的无上热情最终促成绘本《你要换大床了》诞生。绘本的文字简洁易懂、舒缓平和,画风温柔细腻,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读起来都觉得无比舒适。

  绘本《你要换大床了》的亮点之一就是借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的成长来类比人类幼崽的成长。火烈鸟宝宝、鳄鱼宝宝、海龟宝宝破壳而出,人类宝宝也在妈妈的肚子里即将出世;小考拉趴在妈妈的背上,小袋鼠待在妈妈的育儿袋里,小老虎被妈妈衔在嘴里,人类宝宝也由爸爸妈妈背着抱着。很快,小动物们和人类宝宝都在长大,小动物们睡在自己的窝里,人类宝宝也睡在自己的婴儿床里;慢慢地,小动物们和人类宝宝长得更大了,小马驹有自己的马厩,小狗有自己的新狗窝,小猫有自己的专属睡觉篮,人类宝宝也要换专属自己的大床啦!

  每个孩子都有喜欢动物、亲近动物的天性,用孩子熟悉的小动物来讲故事,既便于理解,又增加了趣味性,通过类比,孩子不仅能够看到动物和人类成长过程的一致性,又能发现每种动物成长的差异性,比如有些动物是卵生的,有些是胎生的,不能走路之前,有些靠妈妈背着走,有些则装在育儿袋里。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发现所有的动物都自然地走向了独立,他的意识中也会种下要学会独立的种子。

  比起父母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劝说分床,抑或简单粗暴、狠心咬牙地强制独立,《你要换大床了》则将换床独立睡觉一事说得十分顺其自然。

  绘本以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你”就是那个人类幼崽,“我”则是一个亲切和善的大人,“我”正在给“你”讲一个关于动物和人类成长的温馨小故事。

  “咔嚓!小鸟宝宝撑裂了他的壳。啪!用力!鳄鱼宝宝把他的壳顶出了一个洞。噼啪!噼啪!海龟宝宝长大了,壳里已经装不下。你也长啊长啊,直到大得妈妈的肚子也装不下……”

  “我”用不疾不徐的语调娓娓道来,循环反复的故事结构,简洁平和的文字,舒缓的音律和有规律的节奏,让孩子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安心。在平和自然的语气中,孩子不会把换床睡觉这件事视为洪水猛兽,也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而会从一开始就相信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就像所有的动物长大了会拥有自己的窝,孩子长大了也会拥有自己的床,甚至是独立的空间。

  绘本《你要换大床了》的画风十分温柔细腻,从视觉上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绘本整体色彩柔和,勾勒细腻,从明快活泼的白天到静谧安宁的黑夜,或明或暗的色调随着故事情节自如切换,营造出温馨、宁静之感。

  绘本中,小动物们的形象个个呆萌可爱,面带笑意。毛茸茸的火烈鸟、胖乎乎的小考拉、傻呆呆的小鳄鱼,每一幅动物亲子画面都洋溢着满满的爱意。在繁衍后代这件事上,动物和人类一样尽心尽力,只是在后期的独立成长过程中,动物们的独立过程会更加自然,而人类通常被过多的焦虑思想所裹挟,反而把一件简单自然的事情复杂化了。

  《你要换大床了》则用简易明了、生动有趣的画面,将换大床独立睡觉这件事重新简单化,让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就是这样自然地一步一步成长,渐渐地减少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干预,慢慢地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总而言之,换床睡觉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关键一步,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家长高度重视固然没错,然而,掌握好方法才能顺利平稳过渡。与其跟孩子念叨“你要勇敢,你要坚强,你要独立”,不如与孩子共读一些诸如《你要换大床了》之类的绘本,让孩子在温柔的故事中感受成长的美好,在自然的启发下自主地成长。想必,对于看过这类绘本的孩子来说,换床睡觉根本不是什么事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要换大床了》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