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香港无厘头的翻版
日期:2021-10-09 15:38:59 作者: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

香港无厘头的翻版

  今天李诚儒老师带我们一起聊聊广大观众比较喜欢的一些影视作品。

  李诚儒老师坦言,自己是1954年出生,7岁开始看电影,那时候观看的喜剧电影中就包括了卓别林大师的默片。事实上,1931年有声电影就已问世,此后不少默片演员都陆续失去票房市场:因为观众并不接受他们的声音,对其夸张表演也日感倦怠。

  春晚诞生后,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带给观众们焕然一新的喜剧感受,为那一代人们带来许多欢笑。迄今为止,小品演艺的成长已超过40余年。但李诚儒认为,小品并不能够被称为一个完成的影视作品——

  在李看来,小品之于影视演员,可以称之为一个培训、锻炼演员自身的小课文。许多当代专业类影视院校、甚至是旧社会的科班学生,他们在入校学习时,都会从基础练起——而小品,就是这一行业里最基础的、练习的东西。

  与此同时,李诚儒也澄清:他并非认为小品演员不行。“这是很好的助兴环节,我也曾演过两三个小品,但从本意上来说,(我认为包括我在内的)演员们都更愿意参演大成本的连续剧和精亮制作的电影”。

  对于喜剧,李诚儒这样定义:“在正剧、悲剧、喜剧三者中,如果要强行分级的话,我认为喜剧是最难的。哭可以酝酿情绪、借用情感达成的,而笑却是无法准备的,因此在表演上,哭比笑要容易。”而令李诚儒感慨的是,“现在衡量一个演员的演技好坏,只要能哭那演技就可以称之为好。但这个界定其实并不合适,因为哭是很容易调动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涌现出很多口碑极佳的喜剧作品,李诚儒也参演了其中的多部,比如《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严格来说,这些(影视作品)属于喜剧的一种:室内轻喜剧,某种程度上属于我们从国外移植过来的影视类型。”可惜的是,目前国内的诸多轻喜剧中,再无多少能够超越当年那些经典作品的了。还有些喜剧作品,完全依靠语言的冷幽默,因此无法适应时下的中国市场。

  谈及《武林外传》,李诚儒认为“那完全就是香港无厘头的翻版”。

  相较于电视剧,喜剧电影则是国内贺岁档、春节档的宠儿,比如当年的《疯狂的石头》。李诚儒这样评价:“第一,目不暇接;第二,部分情节可笑;第三,不少喜剧色彩聚焦在反派人物上。然而这似乎也不是我们原创的,而是国外舶来的。”对此,李诚儒感到颇为可惜,“对于好的喜剧电影,我们其实可以多一些原创。”

  “如今的喜剧市场,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不好,但确实没有达到我所期盼的、较为高级的层次。”李诚儒如是说道,他曾参演过冯小刚的《大腕儿》,而冯小刚在喜剧题材上也做了颇多探索,比如《甲方乙方》、《私人订制》等:“一个人的才华源于一个人的经历:他所投入和他所拥有的,都会有重复和雷同之处,如果一个人总能不断的超越自己,那就会成为非凡。但大部分凡人,可能一辈子就吃这一部戏,后边的戏则无法超越当初的自己。演员如此,导演亦然。”

  谈到著名喜剧导演徐峥,李诚儒认为囧系列之后,徐峥的《药神》有了些许提高,但也并非不落窠臼。“近现代我们的国产喜剧,我认为有一部很好的,就是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片中杜旭东喊话表白、赵本山的出彩演绎以及导演亲自上阵那段落荒而逃的戏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诚儒这样推荐道,“这些表演,其实使用的是相声里的三翻四抖,前三者这一系列的铺垫后,才有了姜文最后的出场。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相声里的东西,喜剧作品中不妨拿来用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香港无厘头的翻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