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从“管”字上下功夫
幽然
“近几年,我市越来越多的河岸景观带、街头公园等陆续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崭新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此休闲。然而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个景观带及街头公园发现,随手丢弃垃圾、破坏景观设施、随处便溺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美丽的环境带来一丝不和谐”。
这是XXX《晚报》题为“我们的景观带到底怎么了?”实地走访报道开头的一段文字。大抵关注自己所在的城市、热爱自己的城市的人们,读了上述这段文字后都会深有同感,并为“随手丢弃垃圾、破坏景观设施、随处便溺”等现象一直未曾改观而焦虑和惋惜。
这些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城市亮化工程的投入,一大批景观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相继完工,使得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市民的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并没有随着城市品位的提高而提高。建成的绿化带不是被人踩踏了就是被车碾压了,栽种的鲜花不是被折断了就是被拿走了,摆放的花坛、垃圾箱不是被推倒了就是被砸碎了,建成的公园、凉亭等休闲去处,很快就会垃圾遍地、面目全非,真是让人既心痛又痛心。
“再好的景观带也要有人保护才能让美丽更持久”。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时一位女士的话也许值得我们品味,故意损坏公共设施、不爱护公共卫生这样的现象之所以随处可见,表面上看是一些市民公德意识太差、素质太低的缘故;但深层次原因还是没有平衡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只注重于建设,而忽视了管理。尤其是一些景观和公园建成后,由谁管理、由谁维护;有人损坏了设施,由谁追究、由谁处罚等,没有明确的分工和严厉的处罚规定,使得公共设施成了一些人的“出气筒”,任人蹂躏、任人损坏。公共设施的损坏不但有碍观瞻、有损于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再次投资、再次建设的严重浪费。试想,如果景观带、公园绿化带等公共场合的公共设施定期有人巡查,并增加监控设施等科技手段的管理,发现随地丢垃圾的、随意损坏设施的,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照章处罚,人们的行为还会如此随意、损坏公共设施的事件还会如此频繁吗?
有道是“创业难、守成更难”。我们在重视城市景观带、街头公园等规划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这些建设成果并发挥好它的作用,这与谋划好项目、建设好项目同等重要;而保护好建设成果,关键还是要在“管”字上下功夫。要管好,肯定是有难度的,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肯管、敢管并持续下去,就会有效果。譬如,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可以细化完善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巡查力度,加大对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处罚力度;建立完善公民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使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既能受到法律层面的处罚,又能受到社会信用管理层面的处罚,就能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如果能够“管”“教”结合,既注重对设施和环境的管理,又重视对人员素质的提高,双管齐下、软硬兼顾,既治标又治本,公共设施就不会受伤害了、城市就更美了,而这需要城市管理者既有工匠的精神,还需要有绣花者的细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