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10-29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2018年,海南省开展偏远乡村小学教师公共厨房试点项目建设,212所偏远乡村小学建起教师公共厨房,设备按每校2.5万元的标准进行购置,统一招标采购,包括冰箱、空调、电饭煲、电磁炉等。(10月24日《中国教育报》)
学校教育不仅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也需要优质的硬件设施保障,特别是乡村学校,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的限制,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落后、条件差等困难。对这些学校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师资水平并不容易,但加强和改善硬件条件并非不可为,海南省为偏远乡村小村教师建设标准化的公共厨房,既有利于改善教师生活环境,为乡村教育留住更多人才,也可以让学生从中获益,改善学校伙食质量,虽然短期内资金投入不小,但从长远来看不失为振兴乡村教育的有效举措。
在很多偏远乡村学校,教师的食宿大多只能在校内,学生的用餐往往也只能依靠教师掌勺,但不少学校里并没有标准化的校内厨房,有的只能搭建简陋的灶台,有的甚至只能借用隔壁村民的厨房,这给师生用餐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环境卫生和用餐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有的教师因为不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而选择离开,不得不说是乡村教育的一大损失。
不仅是厨房问题,乡村小学在硬件上还存在不少短板。有的校舍破败,雨天漏雨、冬天漏风;有的缺少基本的教学办公场所和用品;有的甚至连学生教材都不齐全。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果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必然会极大限制教学的开展。教育无小事,乡村学校自身条件薄弱,更加需要来自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
相比于城市学校,乡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小村小学还存在更多的困难,有的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大事,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和解决,就会让乡村小学进一步失去发展的动力。乡村小学不但要加快引进人才,更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现在乡村小学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特别是年轻教师很难在乡村扎下根,这跟乡村学校落后的生活条件不无关系,如果不加快改善乡村学校条件,乡村教育发展的人才基础就难以巩固。
补足乡村学校硬件设施的短板,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共同努力为乡村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