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秋季保健重在养肺
日期:2021-09-25 19:12:53 作者:健康报 来源:健康报 阅读:

秋季保健重在养肺

  中医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五脏在秋应肺。因此,秋季保健重在养肺。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轻者可引起支气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可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积物、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肺炎等肺部疾患,又可诱发老年性痴呆。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所以,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与粗粮,多做腹部按摩。

  笑口常开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促进体内器官年轻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欢笑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抛开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水,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至3次。

  中医认为,燥为阳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百合、银耳、荸荠、山药、秋梨、芡实、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食补外,可选择一些具有养阴益肺作用的中药以补肺,如明党参、北沙参、太子参、玉竹、东阿胶、西洋参、燕窝等,可泡服、煮粥,或与肉食类同炖服食。

  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秋冻有节 及时加衣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分后,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若适当接受凉爽的刺激,可提高人体的应激和耐寒能力,这就是“秋冻”。但此时昼夜温差较大,老人、儿童及患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特殊人群,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物,保护好肚子、膝盖、肩颈和脚等部位。

  润燥养肺 适当进补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和四时五气对应原则,秋季的主气为燥,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肺喜润恶燥,故饮食上宜多吃一些润肺、酸性的食物,如秋梨、百合、藕、葡萄等,以预防秋燥,收敛肺气。同时,注意少吃辣椒、花椒、姜、蒜等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助燥伤阴。

  民间有立秋后“贴秋膘”的说法。因为夏季气温偏高,人体消耗较大,且食欲欠佳,故人们往往选择在立秋后进补,意在把夏季的亏损补回来。秋分后,气温进一步下降,人们的食欲逐渐增加,此时进补宜考虑个人体质及基础疾病,忌盲目进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秋季保健重在养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