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对舅舅的批评虽然严厉,要求严格,对自己洁身自律,堪为共产党的楷模,但其舅舅也绝非是简单的攀亲寻官。
1.论文化,杨开智不够格当个厅长?杨开智1921年就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毕业(今中国农业大学),1927年回湘任常德森林局局长,1930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2年后,一直在湖南从事农业、林业和茶叶生产技术工作,先后任场长、技士、技正。多年来在农业、茶叶领域的耕耘成绩卓著。当年,绝对是大知识分子,又有20多年从事农业技术的实践,还是新中国特别紧缺的农业人才,他不够当个农业厅领导?他不正是国家的急需人才?破格任用知识分子,不正是基本国策。
2.论资历,杨开智不够格当个厅长?论立场,杨开智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和毛主席、蔡和森、邓中夏等人都有亲密的交往和接触——当时他们常在杨宅互相切磋学问,探讨革命的问题——所以杨开智很早就接触到了革命。
他1921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即中国农大)后,就在该校与乐天宇、蒋文创建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他任组长),他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时间,可以说是很早。
3.论贡献,杨开智不够格当个厅长?虽然杨开智未投身武装革命,他离开学校后回到了家乡,致力于农、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他曾多次捐出钱物,拿出个人积蓄,用来支持主席的革命活动,主席4次到板仓进行革命活动,都很仰赖他的积极掩护,这能不是重要的革命实践?
如此看来,论才干、资历、品德、奉献,杨开智可是平庸之辈?杨开智不够当个厅长?
三、被忽视的重要一点,谁让他是“舅舅”了!
而且,正值新中国成立,党和国家特别需要大批知识分子之际,给杨开智在京安排个岗位,无可非议。但毛主席深知:一个刚刚执政的党,如果开了裙带之门,开了念旧谋利之先,势必损害党的威信,势必动摇人民的信赖。
(文中配图,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