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支枪》是一部由塞缪尔·富勒执导,芭芭拉·斯坦威克 / 巴瑞·萨里万 / 吉恩·巴瑞主演的一部剧情 / 西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十支枪》影评(一):逆向行驶的富勒
1
御姐和她的40支枪。好名实不符的片子,因为40枪只为用来传递了一次纸条,还扬起来掀天的灰尘。
御姐的扮演者叫斯坦威钢琴,著名的好莱坞女影星,演过上百部电影,最有名的是双重身份。但和同名钢琴一样,又老派,又带有典雅的华丽。
我们看片子就是看了50岁的她,怎么骑马:怎么对男主角用眼神秒杀?
怎么不让人想起《裸吻》中的秃头女子。
剧情展开后,不光是枪膛视角,弱视视角,吸引人眼球。而且御姐朝中有人,完全腐化,为了保护她无恶不作的南霸天弟弟,不惜动用总统的力量。地方法院,银行都是其后花园。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的爱情和一个总想着退休的著名赏金猎人展开了。
2
全篇也是男主角这个赏金猎人的受虐史。隐忍和克制变成了大男子主义的力量。他的男性教育功能不下于教父。正义不能弘扬,弟弟在举行婚礼时被杀,自己被御姐的手下人洛根算计,差点丧命。
但他的步伐却依然从容而优雅。
正像福特电影中的亨利方达。
西部片虽然沦为b级片,但仍然属于男人的童话。
依然是英雄仗剑的落日黄沙。
3
事实上是萨缪尔·富勒吐槽自己的前妻。
和御姐一样,毫无原则的保护自己的弟弟。
这是花絮中富勒的遗孀,亲口所说。
终于可以把这个弟弟干掉了,心理得到了释放,并且可以在西部小镇的木盆里痛快的洗个澡了,听着那迷人的男性歌曲。
4
富勒的法宝就是:
在福特元素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
《四十支枪》影评(二):FIFF14丨DAY2《四十支枪》:女人的情感不适合被装入西部的灰云中
第14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四十支枪》,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荒漠美人们一念即空的评价了!
蝠蝠:
歌声总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响起。
节南山:
我明白说教,却不解抒情,相比同时b级片的收缩人,这部片子就弱多了。
拉拉那个啦啦:
在不一样和不太好之间的分数。唯一的亮点还是女主角人美,歌曲还可以。
我们敏熙:
本就是被迫坚强,所以当羁绊全无,有了依靠后自然就不必披上坚硬伪装,这个思路是可以的,但爱情处理得太莫名其妙了。
布谷卟咕:
整体上是中规中矩的西部片noir,说教意图明显。节奏到位,70多分钟的片子里上演了成长,责任,爱恋,死亡…配上广阔边隅沙漠美景,使观影很舒服。摄影风格独特,有几处非常有灵性的镜头点缀,龙卷风的特效也很惊喜。结尾毫不犹豫拔枪slay。
Msanctuary:
西部片有一些跳不开的规则,这部有些地方没有按照这个走挺意外的,放弃相对安全的走向很多出乎意料的发展。很多暗示性台词对话很有意思,很多长镜头以及跟随镜头都很出色。后半段也是有些力不足,有些推动剧情发展的次要人物做一些决定很突然不明白动机。
非无想非有想:
当年看三小时《荒野大镖客》留下了后遗症,对于节奏慢,只顾着骑马耍帅的西部片都没什么好感。(荒野大镖客还立好了人设)这片让人觉得格里斯先生就是为了平了杰西卡女士这只土匪队伍,没觉得爱她,都互相死了弟弟,也不知道怎么就难舍难分了。完全不知所云,不好看。
子夜无人:
看作西部片,不如归类为另类的爱情片。嫁衣变成丧服的转场是最打动人的一刻,芭芭拉·斯坦威克的魅力用一支主题歌是不足以装得下的。那些策马卷起的飞沙烟尘、滚在草垛里的窃窃私语、与命中注定的男人之间亦仇敌亦爱侣的生死搏杀都是她个人秀舞台的一部分。可在男人眼里,这只是一部用来练手的童话故事,她外在所流露的一切强大,都会变成将她征服那一刻加倍的快感与快乐。他是一定要开那一枪的,这是他们之间最后的、也是最深的关系。
#FIFF14#DAY2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四十支枪》影评(三):《四十支枪》:气宇轩昂的女性
作者:Lisa Dombrowski
来源:Criterion Collection
“很遗憾,女性在西部片中并没有太大的重要性”,看西部片巨匠安东尼·曼(Anthony Mann)在1957年《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的采访中说道。同年,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制作的《四十支枪》(Forty Guns, 1957),却以讲述了一个全然不同故事的夸张场景作为开场。一辆小马车缓缓驶过广袤的土地,除了云卷云舒和啁啾鸟鸣,一切都十分宁静。“哇!”驾着马车的人喊道,雷鸣般的马蹄声跃入耳帘。四十名骑兵在一个身着黑衣、骑着白马的女人的带领下,疾驰着越过山脊。她的骑手们宛如狮子扑向猎物一般疾速逼近马车,分开在两侧形成移动的护手。这一场景在高低角度的镜头间来回切换,我们得意目睹车厢内的人惊恐畏缩,被拴住的马匹受困在后,长声鸣叫,他们的脆弱被对空间的情感结构和对位的声音放大了。随后,领队的女人与她四十支枪的队伍倏然消失,如同他们来时那样迅疾。马车上的人惊愕地凝视着远去的尘土之迹。“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他们似乎在这么想道。而我们意识到:这将不是一部普通的西部片。
《四十支枪》剧照
超过五十年来,塞缪尔·富勒以植根于动作类流派的大胆原创、颠覆传统的作品震颤、挑战了观众。1949年开始执导电影时,富勒已经是一名有成就的记者、小说家和编剧,还是一名获得勋章的二战步兵。富勒从B级片的世界开始小试牛刀,在利珀特制片公司(Lippert Productions)开始了他的电影制作生涯,学习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银幕冲击。富勒述朝鲜战争的电影《南韩战记》(The Steel Helmet,1951)强烈的现实主义和巨大的成功,在制片厂体系渐渐衰微的日子里为他赢得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纸合约。富勒与福克斯的制片总监达里尔·扎努克(Darryl Zanuck)相处得很好,并执导了一些杰出的影片,如影响深远的黑色电影《南街奇遇》(Pickup on South Street, 1953)和视觉效果卓越的侦探片《竹屋》(House of Bamboo, 1955)。但到了1956年,他迫切地离开了福克斯,以寻求更大的创作自由。
《四十支枪 》剧照
《四十支枪》是富勒随后通过他的独立制片公司 Globe Enterprises 在1956年至1961年间完成的六部轰动一时的影片之一。在这段时期,富勒摆脱了塑形了他制片厂场作品的“质检”束缚,采用了更松散的情节结构、标新立异的幽默、不尽和谐的调性变化,以及常常十分大胆的内容。《四十支枪》以为42.9万美元的预算由福克斯出资并发行,远低于富勒在制片厂合约下的制作经费。《四十支枪》是在福克斯的露天片场独立制作的,以双片形式上下半部同时发行。电影因其实力雄厚的演员阵容和节奏紧密的动作场面收获了好评,但票房表现欠佳。然而,今天,它被认为是富勒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最有趣、最大胆的对刻板类型片惯例的反击——混乱疯狂、不尽和谐,而且不止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片中甚至还有龙卷风!
《四十支枪 》剧照
影片的核心是开场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握着马车缰绳,如怀亚特·厄普(Wyatt Earp)般的联邦警长格里夫·博内尔(巴里·沙利文饰)和“拿着鞭子气宇轩昂的女人”杰西卡·德拉蒙德(芭芭拉·斯坦威克饰)。格里夫和他的弟弟维斯(吉恩·巴里饰)和奇科(罗伯特·迪克斯饰)来到墓碑镇,以颁布一张搜查令。他们发现他们的嫌疑人受雇于杰西卡,她是土地主,也是科奇斯县的老大,却被自己的弟弟,精神错乱的布罗基(约翰·埃里克森饰)牵累着。作为一名饱受尊敬的治安官,格里夫已发誓放弃枪战,因为他“一发不失”,因此十分犹豫是否要参与当地事务,但他发现自己被杰西卡深深吸引。杰西卡也被格里夫的自信和能力所打动——这些素养都是她自己的写照——希望格里夫能为她工作。这对爱侣间的浪漫情愫与家族忠诚在布罗基于维斯的婚礼上杀死了维斯时,似乎产生了不可逾越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最后的决战——格里夫越过杰西卡射死了布罗基。
《四十支枪》海报
虽然故事总结起来好像相当整洁,但《四十支枪》的情节充满了阴谋和动作场面——政治腐败、盗窃、背叛、意外怀孕、严重伤残、三段恋情、四次谋杀和一次自杀。富勒于1953年还在福克斯公司工作时第一次提交了剧本,但扎努克发现剧本过于冗长、松散且过分暴力,过多的次要情节和反派角色分散了人们对中心爱情故事和两组兄弟手足的注意力。在剧本反馈中,扎克将目光锁定在“掌管着整个帝国的强势女性”角色,指出其尤其令人不信服:“当你扩张她的帝国规模时,还你把她卷入不仅控制她自己的农场,还控制政客、市民和其他一切的独裁统治中,它就变得太极端了。这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富勒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扎努克在为 Globe production 修改剧本时发现的过于不羁的情节元素,这也是富勒作为独立制片人如何利用他的创作主控权来拓宽惯例界限的例证——尤其是那些与类型和性别相关的界限。
《四十支枪》剧照
《四十支枪》关于类型体裁最有趣的接触方式是通过刻意的双关语,有意识地夸大了在扎根西部片肖像图腾的隐喻。杰西卡斥责布罗基殴打他怀孕的女友,厉声说:“如果你不能驾驭没有马刺的马,那你就没有资格骑马。”后来,她告诉格里夫有关一间小屋的事:“我十五岁的时候在那里被一条响尾蛇咬过。”他干巴巴地回答:“我打赌那条响尾蛇死了。”维斯对军械匠的女儿卢维尼娅(伊芙·布伦特饰)产生了好感,他对兄弟们说:“她的身材就像把40-40手枪。我想能呆足够长时间,为她擦枪。”在维斯和卢维尼亚第一次接吻后,她问:“你退缩了吗?”(译注:原文使用“recoil”一词,既可以解释为“退缩、畏缩”,也可以解释为枪炮的反冲、坐后力。)他们接吻的镜头是从维斯从步枪枪管中望向卢维尼亚的主观视角镜头叠化而来,这一性暗示三年后在《精疲力尽》中被让-吕克·戈达尔借用作为了致敬。在杰西卡要求格里夫替代她的得力助手的位置后,两人的交流更加露骨:“我对你并没有兴趣,邦内尔先生,只是对你的标志感兴趣。我可以摸摸它吗?”当她伸手去触摸他的枪时,格里夫摇了摇头,“不行”。“我只是好奇,”她天真地回答。他警告她:“它可能会在你面前走火。”再加上两个公共浴室的场景(富勒的标志之一),这样的交流在剧情叙事中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时刻。
《四十支枪》剧照
富勒的实验也延伸到风格的领域,他在视觉上解构了三个传统的西部片场景:最终一战、婚姻和葬礼。格里夫与布罗基的初次交锋(在布罗基射伤当地警官的腿后)并不是一场经典的对决——最终获胜的总是先拔枪的人。相反,当格里夫大胆地大步走向失控的布罗基时,镜头有节奏地向前移动,插入了这位紧紧逼近的警官的腿、脸、眼睛和主观视角。画面的重复产生了悬念,而撞击式的配乐和极端的景别变化创造了一种歇斯底里的感觉。最后,格里夫与布罗基面对面对峙,用手枪抽打了这个不知所措的小伙子——这是一场一枪不发就胜出了的对决。
《四十支枪》剧照
维斯和卢维尼娅的婚礼也同样大胆,因为富勒把婚礼变成了葬礼的序幕。婚礼本身并未被描摹,而只有这对新人快乐从教堂里走出的场面。随后,当亲友摆姿势合影时,枪声响起。维斯和卢维尼亚倒下在地,他们的镜头迅速并置在一起。新娘被压在她死去的丈夫身下,像一只受伤的动物一样哭喊着:“维斯!维斯!”这对意气风发的年轻爱侣只做了30秒夫妻——在这30秒的末尾,是一个富勒作品汇总极端的调性转变。接着,随着一个缓慢的叠化,我们看到了维斯的葬礼。
一般来说,西部片的葬礼强调的是群体的哀恸,与未被驯服的边疆之境上拓荒者们的脆弱。在《四十支枪》中,这个三镜的场景将西部片的范式简化到其最简单的图腾:寡妇、灵车和哀悼的行为——在此通过镇上的民谣歌手巴尼(吉吉·卡罗尔饰)演唱的《上帝拥我而去》(God Has His Arms Around Me)以作描绘。富勒的《飞箭》(同样出自1957年)在毫无偏颇地呈现了骑兵和印第安西部片的比喻却同时拓宽了这一修辞的戏剧应用之时,而《四十支枪》则以出人意料的新颖手法彻底革新了这一类型。
《四十支枪》剧照
同样令人难忘的是由富勒撰写、斯坦威克饰演的杰西卡·德拉蒙德这一角色,她与西部片中大多数充当配角帮手或宣扬道德良知的典型女性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富勒一贯将坚韧、富有主见的女性编织入他的作品——不论是作为配角,如《南街奇遇》中瑟尔玛·瑞特(Thelma Ritter)饰演的充斥着街头智慧的 Moe,还是作为不输男性的主角,如《关山劫》(China Gate, 1957)中安琪·狄金森(Angie Dickinson)饰演的精明走私贩 Lucky Legs。且在这部电影的起始,杰西卡对男性的统治便不加掩饰地被展现出来。当格里夫去她的住所下达对她手下的搜捕令时,镜头跟随着令状在桌上传递,镜头(与桌子)的长度是杰西卡所支配的男性(不只是枪手,还有在场政治家、法官和警长)数量的视觉例证。当龙卷风夸张地出现后,杰西卡和格里夫慵懒地交欢时,她对他说:“我需要一个坚强的男人来执行我的命令。”他回答说:“以及一个足以软弱的男人来接受这些命令。”约瑟夫·比洛克(Joseph Biroc)高对比度摄影下的阴影交错在他们身上,预示着厄运。
苏利文和斯坦威克显然享受了富勒的台词,他们信手捏来的化学反应提醒我们,就在一年前他们还在大众影业公司(Republic Pictures)的《刁蛮艳侠》(The Maverick Queen,1956)中饰演过法律两边的敌对冤家。斯坦威克的早前在西部片中坚韧激烈的女性形象——《复仇女神》(The Furies, 1950)、《神枪女侠》(Cattle Queen of Montana, 1954)和《刁蛮艳侠》——使她成为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但她在整部电影中为这个角色带来了微妙的变化,不止表现出杰西卡的决心与愤怒,还有真正的欲望、柔情与悔恨。斯坦威克在电影中所有的骑马和特技都是自己完成的,包括逼真复刻的龙卷风场景中,她被拖在奔马后面的三次镜头。富勒对她的献身精神印象极为深刻,他在自传中将斯坦威克描述为“一个不得了的女人”。
《四十支枪》剧照
一位女性统领西部片帝国的魅力却在影片的结尾处被削弱了,但这是一个让富勒后悔的妥协。在格里夫为了杀死布罗基而伤了杰西卡之后,他认为她不会再爱他了。他说:“你必须有原谅他人的肚量。”但电影的最后一幕中,穿着白色长袍的杰西卡在格里夫离开小镇时,追逐着他的马车,画面配上了卡罗尔轻柔吟唱的电影的主题曲:“但是如果有人能打破她/拿走她的缰绳/某个强壮高大的人/你会发现抽着缰绳的女人/依旧也只是一个女人。”被掠夺了她曾试图为自己与布罗基保障自由的土地、财富与权力,也失去了贯穿整部电影让她与众不同的威望的标志(四十支枪、白色种马与黑色骑具),杰西卡只是权力抽象与女性化的符号:因为她能够原谅与爱,所以她是强大的。
影片结尾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承认并没有抹去影片其他部分的胆大与出彩,但却并不足以让富勒满意。在后来的采访和富勒的自传中,他说自己想以格里夫枪杀布罗基和杰西卡,然后厌恶地扔掉自己的枪以作为影片的结局;他声称,是福克斯的营销部门坚持认为,一部男主角枪杀女主角的电影永远不会卖座。尽管富勒的初始版剧本和他用来拍摄《四十支枪》的那一版故事都包含了所被拍摄的最后场景,但很有可能他受到了高管的压力才创作了一个更为传统的结局。无论如何,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报道说,富勒对另一版结局如此热衷,以至某次他公开放映了没有让杰西卡和格里夫和解的一版电影——他自己的导演剪辑版。你能想象那一晚上看到电影结尾格里夫为了杀死自己心上人的哥哥而杀死了他所深爱的女人是什么感觉吗?最后的结局会完全出乎意料,些许疯狂,又令人惊讶——也因此完全彻底地展现出富勒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