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是一部由庞好执导,王志文 / 江珊 / 曾黎主演的一部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到四十》影评(一):相爱成仇。
看到23集了。
梁国辉和郑洁,看上去都没什么问题,工作体面,收入也不差,老人小孩有点费心也在情理之中,生活平淡也幸福。两口子又都不是折腾的性格,尽管编剧使劲把郑洁往霸道女王方向凑,但在她的角度一看: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庭工作全操办,家里没电了儿子只会喊“妈没电了”,气得郑洁没好气:“你怎么不喊你爸”,看到没有,谁都指望你拿主意。
所以郑洁不霸道不行,风风火火回到家,一卷袖子做饭擦地揣马桶,家里老的小的都指望她,忙了累了自然不平衡。梁国辉是个逍遥的甩手掌柜,家里指不上,叨叨他的事业,这叫什么?总得让梁国辉也表现出那么点“媳妇儿不只你忙,我也可劲儿为咱们努着力呢”的意思来平衡一下啊,过分吗?我看不,她比梁国辉,更不易。
梁国辉虽然居家办事没主意,但却是个大好人,大舅子都在自家妹妹面前挺他,说他有原则,是个稀罕的人。滥好人当然也闷骚,做人做事一本正经,内心不是不泛滥,你看他前脚和郑洁办完离婚,后脚跟兄弟面前那叫一个显摆,人到四十了摇身一变,成了撒欢儿的小马驹。但梁国辉半辈子活了个一清二楚,靠的是自我约束,和“小三”华硕扯了半天,也是发乎情止乎礼。得说,他真挑不出来什么坏。
所以在外人看,梁国辉和郑洁都是少有的靠谱人,家里家外的尽是顺利,两人性格又互补,应该是幸福典范才是。但人到四十,他们和那些本应幸福但确实又不幸福男女们一样,看起来没什么事,实际上也没什么事,只是,相爱成仇。
两个人怎么相爱有一万种可能,才子佳人的故事里,你瞅我有才我看你美丽,那就浪漫的一塌糊涂值得传颂了。爱情故事里,不管是浪漫,或者就只是浪,总是容易的,因为人的身上无数个点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会在某一时某一地某一人面前亮起来,而这就足够展开一个爱情故事了。
但是两个人真要在一起了,按着“一辈子就跟你耗了”那么过,那些亮了一两下的相爱理由渐渐地就不足够了。热恋时你不爱洗袜子,哎哟,那真是淘气可爱,一番戳鼻子撒娇乱骂也就罢了,非只不是问题,反而颇有小情趣。但人到四十,给你洗了快二十年袜子了,再要有情趣那才叫出怪了。
郑洁跟梁国辉说,离吧,咱都别再骗自己了。17年走到今天,我精疲力尽。其实我有这样的感受,我想你也一定不会轻松自在。我为你们把自己耗尽了,我想为自己活一活。放彼此一条生路吧。
梁国辉默然不语,郑洁问他是不是早就在等今天,梁仍是“不知道”。看到了吗么,梁国辉甚至不知道两个人因何分手,他们只是默契的一项一项达成离婚的善后。
往深了究,什么中年危机、小三来袭、事业困顿,或者叛逆的孩子和折腾的老父,都不是梁国辉和郑洁离婚的理由。混沌的看,就是怪琐碎的生活本身,在一件件一点点的事情里,两个人被推到了悬崖边儿上。像郑洁说的,彼此心知,两人若是努一努,就还在那里,不努,就粉身碎骨下去了。
梁国辉和郑洁没有彼此仇恨的理由,也没有爱的理由,他们只是,
相爱成仇。
《人到四十》影评(二):完结的悲伤
看完影片,所有人都快乐的淡出了我的视野,但是我发现我却抑郁了,我多么的希望这些人还能活跃在我的视野中。也许我真的被这部电视剧触动了。
所有人都是欢喜,但是华硕却给我无限遐想。我没结过婚,但我依然痛恨小三。但是华硕给我的感觉却是让我无法痛恨。不知道为什么,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怜悯。甚者我喜欢上华硕那种活泼的个性,那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态度。她只是想要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是这爱情自私了,可是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不是吗?
另外,我也喜欢上了扮演华硕的王思思,喜欢她的眼睛,会说话的眼睛。甚至有点无法自拔了,呵.....
《人到四十》影评(三):梁 国徽
首先,我先表明立场,这是一部好剧。
有人看到标题,以为我把名字写错了,对于这部剧,我有不同的理解,看似这是一部感情为主的戏,但我想把它提一个高度,也许有人不喜欢,没关系,这属于个人愚见。
中国现状,如主人公梁国辉和郑洁一样,正当壮年,但却是一个病态社会,这可能是编剧选择了医院为背景的原因,精神病院、重症科室。病态的人群,组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
阳光医院,一个精神病医院,里面的病人,都以前苏联人的名字称呼着,80后90后看着会很迷糊,70后看着会觉得可笑,但是50后60后看着会很难过,前苏联曾给我们指引了革命的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回头看看,当年我们,和精神病差不多。
重症病区,一个迎接死亡的地方,大致我们看到了三个代表性的死亡,一个精神病老者,一个商人,还有一个父亲,而医院不会因为我们的愿望而让死亡改变,所能做的,仅仅只是利用仪器拖延死亡的时间。
病人一,梁国辉,有病却不自医,知道男人的责任,却看不清方向,扛不起,放不下,连自己的感觉都无法尊重。
病人二,郑洁,看似一个贤妻良母,以为会用自己的努力,让一切仅仅有条,典型中国女强人的作风,结果一般状况都是,丢了老公,失了孩子,最后还要差点被骗。
病人三,梁思雨,现代孩子的病痛属于鸭梨状态,本来没病,也会被外界压的生出病来,最后只能选择屈服,朝着别人看着正确的方向低头。
病人四,梁爸,权威,倚老卖老,以当年的英雄感觉,想着可以英雄一辈子,却不了解社会的发展,对于以前的思维是格格不入的。
病人六,彪子,其实我个人认为,彪子这个人物,才算是比较正常的,对于病态社会的歪道理,斜规矩,几乎全然不知,最后竟被不入流学说无情的践踏,就像现在老人不敢扶,小孩不敢救一样,只能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病人七,李长江,暴发户,是我们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羡慕的对象,李看问题直白简单,但也就造成了,不愿意懂人,不愿意理解人。
病人八,白晓燕,一个追求理想,可以不食任何人间烟火的人,其实最后她已经表现了出家人的心态了,圣人,也不过如此了。
病人九,丁超,白晓燕的后尘。
病人十,华硕,这个角色,我很喜欢,可是又很无奈,她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虽然…………,但即使委屈自己,也是为了自己迈了艰难的一步。
时间问题,过两天再补。
《人到四十》影评(四):那个人 ,是她的天空,是我的肋骨
我知道,那是我现在无法给予他的,他想要,我只能选择理解,我不忍心拿他的生命来减轻我的猜忌。
那时,他需要她,也需要我,我告诉他我一直在。
后来,他的危险消失了,他依然在我身边,但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快失去他了,与她的合作无论输赢对我都是个必损之策。
我知道我应该淡然面对我的损失,或者让出他心里一半的位置,或者豁达的寻求了一种方式过活着。
事实是我都难做到,我靠近他心里,她的笑容在眼前闪回,他也看得见,是的,他在努力的躲避,躲到连我也不敢触碰他。
与她的正面交锋,我的不自信与矛盾被她看穿,她在得意吗?我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她也不喜欢她此时的尖酸刻薄,她的微笑与活力才是她的武器,她发挥的也失常了。
她说他是她的天空,他是我的鸡肋。
他是我的鸡肋吗?这根鸡肋使我倾出20年的感情,使我降低自尊与同类一起分享它,使我放下工作及其它事情来听她的讽刺嘲弄性的语言。或许是爱情让她的判断能力下降了,也许她用的是火星人的思维。
天空的美丽会随着人的心情而定,心情好时,烟雨也会透着浪漫,心情糟时,郎空也不会觉得明媚。天空可以欣赏、可以仰望、可以崇拜,但却是抓不到的飘渺之感。
那个人应该是我的肋骨吧,他保护我的心避免外界的侵害,它动摇,我会心痛,它受伤了,我也不会好过,因为我们是一体的。肋骨如断到无法修复,要它从身体上抽离,也是断骨连筋,难以抚平、难以遗忘。
那个人啊,不要让我痛到真的舍弃你……
《人到四十》影评(五):幸福来自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改变
寒假的最大收获,可以说是看完了38集的电视剧《人到四十》。之所以肯花这么多时间,是源于偶然在网上看到的评,刚好我也是人到四十。中年的危机,家庭的幸福,是谈不完的话题。
看完后,我还到豆瓣等论坛看了相关评论。尽管不少人的给出评价不高,但我还是要说,这是值得一看的电视剧,尤其是中年朋友们。
剧中的主线,是围绕一对大学同学、好哥们儿梁国辉和李长江的家庭及亲戚展开的,其中涉及的话题,包括死亡、八零后、子女教育、抑郁症、婚姻危机、一家三代的家庭矛盾、青春期叛逆、小三、酗酒、精神分裂症、官场、拆迁、受贿等等。
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而且一般都是单位的骨干,家庭的顶梁柱。在事业上,注定是忙碌奔波的,在感情生活上,是出于审美疲劳期的。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肯定是有些受气的。单位里,是中层领导,自己的意见要服从于最高领。在家里,做饭洗涮等家务,以及父母的唠叨、疾病,小孩的学习和教育,都要大量的花费时间、精力和耐心。于是,责任、分工、理解、信任、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男人,不能只管工作而无视家庭琐事。虽然剧情是以梁国辉被诊断为癌症展开的,但他们家庭的主要矛盾,还是因为他对家庭生活关注的不够而引起了郑洁的强烈不满。郑洁是唠叨了点儿,但这是正常的,她同样是医院的科室主任,回家要干全部的家务,家里的一老一少也真难伺候,她需要发泄。世上没有完人。
离婚,对于四十岁的女人,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但郑洁毅然选择了。她没办法,她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她能任劳不能任怨。
最后,他们家庭的回归,是因为每个人都开始了反思,开始改变自己。梁老爷子,真心后悔,想念郑洁的好,开始动手做家务了;梁思宇,曾经离家出走,在博客里把爸妈写成两个傻瓜的小说,明白了自己才是傻瓜;梁国辉和郑洁,也都在思考自身的问题并做了调整。
李长江和白晓燕之间的矛盾,是前者太注重物质,后者太执着于精神。李长江腰缠万贯,妻子美若仙女,却喊着幸福在哪里?仙女既然下凡了,就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对于艺术家,必须予以精神和艺术的关怀。因为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都做了自我改变。知足了,能为另一半着想,幸福就在身边。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家家有本难度的书。家庭和婚姻,与事业一样,都需要用心经营。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责任感,抵抗诱惑和不幸,维护家庭的完整与统一。问题不可避免,不能逃避,不能相互指责,只看对方的不对。只要肯从自身找原因,敢于改变自己,能够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幸福就不会遥远。
《人到四十》影评(六):我就纳闷了
我就纳闷了,明明是一个小三非要口上天使的帽子,有意思吗?华硕明知道王志文是有家室的还要一个劲的崇拜加喜欢这不就是令人鄙视的小三吗?
第一集没有看,不知道王志文的癌症是怎么知道的,但是正常的医学知识可以说明一开始就是可以查出瘤子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啊,非要腻腻歪歪到十几集时整的大家以为没的演的,转折性的告诉大家,啊,还有继续演的理由瘤子的良性的!真没劲!!
王病好出院时,长江说费心调工作的事,这个时候就能看出王已经犹豫不决了,把持不住了,他完全可以同意长江的啊,把他调了或者把华硕调了,男人啊,总是喜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再就是我老是觉得这个电视跟冯巩的一个电影很相似,冯巩在里面也是一个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同样也有一个崇拜加喜欢他的小跟班,里面的妻子吕丽萍和江珊同样类似,会持家爱唠叨,剧情也是一会儿离婚一会儿复婚的,也挺没劲的!
最后,虽然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剧透,我可以百分之百打包票的是,王志文跟华硕肯定就不到一起,唯一优势的是年轻华硕是比不过跟王志文嫁接在一起的江珊的。
你记得我们说过的一辈子,
你记得我们痛过的那阵子,
要活着相亲相爱的一家子,
你说了我们以后的好日子,
要记得一路走来的碎步子,
我从没想过放弃,
有你我才会有力气,
生命中真正不能让人承受的东西,
是那些消失忘记放弃和逃离,
我从没想过放弃,
你说还要坚持下去,
生命里不能忘记风雨过后的美丽,
是那些清醒疼痛欢喜的回忆
边看最后一集边码字。因为梁老爷子的去世让我感觉压抑,不愿意专心看大结局。刚才37集结束的时候眼睛都有点酸了。因为前一段医生的诊断带来的莫大恐惧感,让我无法面对这样的镜头。
已经很久没每天晚上坐在电视机面前老老实实看电视剧了。这部电视剧并不是从头开始看的。开始的时候坐在屋里刷豆瓣,听对白,再听爸妈讨论下剧情,一直夸还是老演员演技好什么的。后来开始治腿伤行动不便才开始看。也就认真看了不到20集吧。今天帮病人弄东西的时候无意中大家开始讨论这电视剧。发现还蛮popular的。
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小三都长的好漂亮啊~华硕笑的时候嘴巴的样子,和姚佳瞪得大大的眼睛都是我喜欢的款,最后和妈妈一致认为这电视剧是正面导向,小三最后的结局都不好。该在一起的还是在一起了。
喜欢江珊端庄的美。时间雕刻出来的气质,平和,端庄是演不出来的。离婚后的她表现的大气,放得下,move on, 值得人学习,甚至后来为华硕找眼角膜我都可以理解,内心觉得这报复的真漂亮,可作为半个医生,我想如果有一天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也会做一样的选择,不为报复,是一个医生应该的职责。我才在医院几个月,想法还不成型,郑洁做了那么多年的医生,肯定这种心境已经磨练出来了。
据说这部电视剧很写实。经历过婚姻磕磕绊绊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如是说。经常说说,离婚就离婚呗,过得不好何必委屈自己。看外国小说里女人到40什么的离婚再结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妈妈总是说,你不懂,离了婚,在结婚,就有二心了。一个人孤独终老你不懂。她一个朋友说,年轻的时候吵架忍一下就过去了,不应该一时气盛离婚。老了真的不好找,就算找了也有另外要考虑的东西。的确也有熟识的例子。可能中西文化差异吧。可能60后和90后的差异吧。不过对婚姻没有概念,不妄作评论。不过医院里的确有孤身老人,他们的出现让我感觉有些害怕。人到四十这样的结局却真实的触动了以前不理解的那一块。渐渐有妥协意向的东西。
【那些失去了才知道好的人。】
老爷子和思宇演的蛮好玩的。20多年过去了,厌倦,枯燥的生活让人有了想挣脱的欲望。国辉无论是因为自尊心不肯承认还是因为另有新欢蒙蔽了眼睛没看到妻子的好,可老爷子和儿子甚至姐姐,认识到了无论千般错万般怨,能过日子的,还是那个唠唠叨叨的,没有20年前活力的中年妇女。生活不断消磨,谁还会一直有精力保持当年那个烂漫少女。郑洁还是ICU的主任,我现在小小一个实习生,还只上半天班,都受不了,回家倒头就睡,何况作为妈妈妻子儿媳妇还要做饭做家务。怀念过去是好的,但不要一直停在过去。女人不是神,家庭主妇都没时间打扮,何况还是工作的女人。
【关于亲情里是永远都不放弃的人。我一辈子都不会放弃你。】
国华的坚持,虽为她喊不值,却也理解。她坚韧的内心。不放弃的决心。这便是亲情和爱情友情不一样的地方。
长江最后找回了他爱的燕儿,结局很完满,她回到了她爱的舞台,明白了真正的幸福。【ps吐槽下,抑郁症真心都tm是闲的! 】
【我现在知道什么是没了。】
【人类最真挚的感情—生死离别】
【毕竟终点在远方。】---无法承诺,只能努力握紧你的手。As far as we go.
婚姻是不可以轻言放弃的契约。就像古人与神签订契约一样,总要付出代价。诚心的接受改变,或许多年后双方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但付出所换来的惊喜,是意想不到的。我想婚姻的代价是自由,青春和责任。拉起的手不可以轻易放开,所以承诺的时候就要认真的,用心的。无论现在怎样,我相信人呐,总有被感化的一天。【八字里七字不和的除外。】就看感化人的耐心有多少了。
不过,就算找到了另一半,爱的人终是有可能早你离开。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就像在英国一个城堡里女主人留下的日记说,
“ You left me with all the memories with you, but the life without you. How can you imagine me bear that for the past 20 years?”
求解惑。找到love of my life的话,快乐的日子抵得过最后充满回忆悲伤地时光么?太过冗长的时光,会让我在被迫放弃你的时候不舍也不甘心。
《人到四十》影评(八):未到四十,怀想四十
走近这部片子,是从这段旁白开始的:“其实归根结底,他是已经过了可以为爱不顾一切的年龄了,跟复杂的生活相比较,爱情两个字显得多么轻忽。而华硕不同,她追求的是单纯的,可以忽略一切的爱情。”于是,往前往后拉,粗略地看完《人到四十》。
未到四十,知道任何体悟都是想象。但我愿意去接近,去想象生活。或许,等到了四十,回去看这篇剧评时,会哑然失笑。抑或,那时的我已压根儿没有时间再去想这些问题。
身为女人,很怕到四十。怕面对初恋,也难免相看两厌;怕遭遇生活,一地鸡毛的琐碎;怕上老下小,每一份爱都是生命之重;怕前后左右,人来人往人情不断。归根结底,怕担当,怕单调。身为女人,也很期待四十。期待有了经济基础,“为所欲为”;期待有了工作年限,任我发挥;期待孩子已经长大,悉听尊便;期待有了更多回忆,慢慢咀嚼。但无论哪种心情,我知道,都是人未四十的想象。
而这部片子,也让我明白——很多时候,生活只是单镜头,找不到你的全视角。我们一直以为,沟通交流可以免除误会,知错就改可以生活愉快。但其实人与人,恰恰很多时候找不到平衡点。
生活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当你将镜头定格在任一角儿上,你会理解他的任一种行为,即使是行为过失,情绪失控。但当这个镜头定格时,其他人的活动便成了你的视觉盲点,于是,你猜测,你推理,你判断,一切都是你的假想。于是,解释可能是善意的欺骗,事实或许自己都不信事实。
当然,这部片子也让我明白,爱情是昙花一现。像黑夜漫漫,流星雨是瞬间的故事。但瞬间不仅仅就是那么一个瞬间,还有以后无数个一瞬间。所以不能说,已经没了爱情。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新找回恋爱的感觉。而婚姻依旧是爱,爱对方,是生活的责任,也是生命的必需。因为人,真的太孤独。所以需要去认定——认定你是我的某某,于是因为认定,所以相爱。不能说有爱情,不能说没有爱情。
人到四十,我希望那时的我能坚守住自己的战地——那些梦想念想。别让那一地鸡毛搁着人不痛不痒。宁愿今犹有多歧路,宁愿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到四十》影评(九):左三圈,右三圈,大家一起来做精神病
自从得了精神病,我的精神好多了——《李可乐抗拆记》
自从看了《人到四十》,我感觉自己抑郁了。
这部片子是个骗子,打着中年人婚姻危机的幌子,说的却是人到中年精神危机的里子。
先拿温良恭俭让的梁可夫将军来说吧!简直是精神危机重点扶持对象,看着他对妻子负责,对儿子循循善诱,对老父孝顺,对朋友贴心,完美的无懈可击!不得不怀疑在掩饰精神空虚的壳子,不觉得像在演戏吗?方言同志!所以他在酝酿死亡时,才会释放所有热情和生命力,这时候才是脱去所有身份和责任的真正的自己……后来他与长江说,要是当时死了多美好啊——活过来还不如就此死去。最后竟然自己给自己开精神病药,把病人全送走了,自己进去了。
梁老“子弹穿过胸膛”君,生活也是无所寄托,只能跟孙子瞎忙活。儿女已经撑门立户,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自己没事总不能老烦他们,他们还想跟你诉苦呢!想找个老伴吧,最后成了闹剧。儿女的事帮不了,反添累赘,只能与孙子结成同盟。儿子离婚是催化剂,复婚又去打前站,真是浮生着甚苦奔忙。唯一的心愿是儿子复婚,可到了儿又各种骂儿子不是。哎!老人,你不知道儿女一生最期盼的不是颠倒众生祸乱天下,只是父母的一句肯定吗?
老梁家的梁国华。丈夫那样一个醉鬼,还那么惯着。每次跟儿子都说你爸以前啊怎么怎么好。只想沉湎于过去,不愿直面现实,同时又有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结,还有一种鸭子死了嘴还硬的倔强,太累了,何苦来哉?丈夫不进去,自己早晚也得进去。
老梁家的90后梁思宇。整个一外星球人,地球已经阻止不了了。跟爷爷一起,没少搞怪,俩活宝。小屁孩,估计有妄想症,想得太多,一般人hold不住。(演员是87的,不是90后,呵)
老梁家的儿媳郑洁。中年妇女的代表,看她在对待儿子早恋的问题上表现的歇斯底里,直接跑到学校里跟人家初三小女孩说,离我家孩子远点(愣不怕小女孩想不开);跟踪儿子关键时刻现身训斥华硕,带走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已经把对丈夫的爱恨全移驾到儿子身上,岂不知对儿子爱有多深,对儿子伤就有多深。
想好好说说老梁家的女婿刘彪。借用同好一句,这整个就一loser的传神写照,但却又是多么血淋淋的现实!“中国GDP成第二大经济体”云云,这跟我们有半毛钱关系。几十年来,平头百姓不还是挣扎着生存,甚至跟之前几千年也一个模式——用剧中人话说叫“生生的活下去”。人生有多少不得意,必然渴望在其他地方得到补偿,游戏、赌博、酗酒……就是一个字“作”!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眼泪——无奈我等草民浊陋不堪,实乃我们求生存而不可得。如果刘彪的酒瘾是精神病,他媳妇儿有没有推波助澜呢?不过还好人还有个亲戚,可以被关进精神病院,伤了人也木有事。作为赚钱上瘾的国人一员,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猜测,如果这不是电视剧,最后端起的那杯酒,是感情深呢还是一口闷呢?
当然我很喜欢这部电视剧,但是最后看到所有的精神病人都痊愈了,我就精神病了(灵性四溢的K星异客,变成一个个朽木疙瘩)。电视剧要和谐是吧!我懂!但你不能耍我们啊!不能和谐到没边没沿啊!多少纯情影视剧,都被和谐OOXX了!在这个时代,不被弄进阳光医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愤青?(大家请对号入座)
影视剧要有“度”,广大群众不都是聪明蛋,但肯定都不是傻子。那么替剧作者想想,精神病人不痊愈,电视剧不给审批?或者广大观众需要“大团圆”,精神病人不痊愈,这剧没有高收视率?你就算是为梁可夫将军着想,也不能全出院啊!亲!精神病院抗拆迁获得重大成果,精神病人全出院——妈的,确定这不是房地产商的阴谋诡计!
精神病院用做操来帮助康复,当是教我们循规蹈矩,不要有事没事乱发精神病。这事我们从小就在学,还学的很好,“跟着音乐一起来,左三圈右三圈,大家一起来做精神病……”
我们都已经病入膏肓——听听“恨爹不成刚”,投胎需谨慎;想想得了绿卡,明天就移民;喊喊2012赶快来吧,大家一起来解脱。调侃的话语道出了多少苍凉!
那一年,小崔抑郁了,罗大佑说:小崔,不怕,我也抑郁过,不是我们有病,是这个时代有病。
《人到四十》影评(十):人到四十的几个关键词(更新中)
关键词1:死亡
电视剧一开头就抛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导演认为四十岁该开始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所以梁国辉在电视剧还未走过10分钟时便被宣判了死刑。让一个刚满四十的人去面对死亡实在是有些过于沉重了,该是意气风发的岁数,正值人生的高峰,“咣当”一声就被烙上了死亡的印记,任谁也有些晃不过神。
人们对于死亡的概念是结束,这个结束不同于任何一场演出或是一次筵席,这是人生的结束。没有然后,没有如果,也没有再一次。就算拼尽全力想要挽留,也无力回天。这是人生里一件,也是唯一一件我们无法掌控的事。人们的恐惧或许来自于无知,因为没有人会突然回来告诉我们死亡的那边是什么模样,究竟是天堂、地狱,还是真真正正的消失......
梁国辉把这件事告诉长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需要一个人去分享他的恐惧,他的悲伤。同时他也需要一个人用惊慌和眼泪来告诉他,他是被关心和在乎着的。华硕的突然示爱是在他意料之外的,那样一份从天而降的爱慕让梁国辉在不可思议之余还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这是作为男人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是一个四十岁男人所无法抵抗的吸引。所以他用死亡这个曾令他胆寒的事实作为借口,贪婪的享受着一个年轻姑娘所给予的阳光。道德、伦理、成败,一切事物在死亡面前都显得是那么渺小,不得不承认,梁国辉在恐惧的包围当中,开始尝试着放纵自己。
古往今来,死亡与爱情一样都成为了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直到现在也没有被研究出个所以然。这样一个我们谁也无法逃避的现实,让所有人都清醒的意识到,无论你家世显赫、贫穷卑微,无论你想不想面对,最后都逃不过死亡的结局。于是,人们像约好了那样心领神会的继续生活下去——不到迫不得已,绝对闭口不提。
所以到底死亡是什么,没有人会给出答案。我只知道死亡很大,大到听者闻风丧胆,避之不及。然而同时,死亡又很小,小到任何一个生命的离开,都无法撼动这世界继续前行下去。
关键词2:婚姻
四十岁讲婚姻最贴切,这个年纪的人多已成家,大部分也都妻儿相依了,关于婚姻自然有了一套自己的说法。梁国辉也是万千男人中的一个,也拥有着对婚姻的绝对发言权。可是在他的脑中,与妻子相连的是那无止无尽的絮叨和埋怨,他从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或许在梁国辉的理解中,幸福是郑洁生孩子之前的日子,是后来跟华硕在一起的几天生活,但绝不是眼前的婚姻。那就像一场无休止的灾难,看不到尽头。婚姻对于梁国辉来说已经俨然变成了一种责任,一个让他没办法说出“离婚”的枷锁。如若是逼着他们问对方“你还爱我吗?”,那或许就像梁国辉问郑洁她的女人味去哪儿了一样荒唐可笑。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日子根本早就无关于爱情了。
我们牵着手说着一辈子的爱情走进婚姻的殿堂,是从哪里开始走错了呢?有人说是孩子、是钱、是第三者、是老人,可归根结蒂,其实是爱情。是我们不爱了。我们没办法再在爱情的驱使下去给出贴心和呵护了,我们也没办法再许下什么承诺讲出什么甜言蜜语了。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瞬即逝的感觉,它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但就是不可能一辈子。所以我们以爱情的冲动堆砌起的婚姻,其实根本不堪一击。
所以要我说,别把婚姻看的那么神圣,也别太期待。它其实就是一种习惯,一个把爱情磨成亲情的过程。姑娘们总是期待着结婚,憧憬着结婚之后甜蜜的日子。然后期待落空了,又落空了......等到期待多次变成失望的时候,也就习惯了。这就是生活,它先是细心地为你捏出无数的棱角,让你变得骄傲不可一世,然后再一点点的用锉刀把你的棱角磨圆。那些个骄傲、坚持、不屈服都逐步的消失了,远到连你自己也会恍惚,是否真的曾有过那样的时刻。
可是婚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幸福的,就像华硕对郑洁所说“你是正餐,我不过是饭后的甜点”。在梁国辉的意识里,就算他有多感激华硕,甚至有多爱她,华硕也永远比不上郑洁。十多年的日子相依相守相伴的走过人生中一遭又一遭,这不是华硕一个小姑娘就能够改变的。这是婚姻它坚强的一面,走到四十岁的时候,两个从前素不相识的男女之间已经有了太多的羁绊,他们其中一个人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牵扯到另外一个人。那种感觉很妙,就如同你如何烦你的父母,你也无法想象有一天离开他们的日子。是的,是从没想过。
所以你说婚姻是什么,是爱情结连起来的,但又和爱情没什么关系。是很脆弱,但又特别的坚强。走不进婚姻你永远不知道,而走进了,你再也想不起来去思考什么是婚姻了。
关键词3:第三者
牡丹亭中所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非草木,又孰能无情?仅凭“婚姻”二字是无法将人们对于新鲜爱情的向往斩草除根的。所以那些所谓的愤怒和哭泣不过是徒劳无功,到头来依旧是爱情占了上风。
讲到第三者就不可避免的谈及理性与感性这个话题。理性者认为爱一个人没错,但最伟大的爱情是保持沉默,是衷心祝福,是不打扰对方的生活。感性者则认为,人总要有一次飞蛾扑火,不顾一切,无论到了何时,都应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于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
华硕被梁国辉与死神斗争的坚毅形象所吸引,于是她选择了不求回报的付出。她想过当梁国辉奄奄一息时她与郑洁相伴在枕边的画面;想过在梁国辉病魔缠身、焦躁难耐时握紧他的双手陪伴他一同承担的时刻;却独独没有考虑到梁国辉若是大病痊愈,她又该何去何从。曾经在死亡面前变得不再重要的第三者之爱,随着梁国辉的生还而被瞬间放大,华硕真的怎么也想不到,曾经自诩为伟大的爱情到头来竟然是这么的不堪。
有人会问,那究竟是理性多些好,还是感性?这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始终认为,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要你认为这个代价是你所能够承受的,你就去义无返顾的做;然则,干脆想都不要想。梁国辉选择了华硕,他便要面对老父亲临终时的怒喝;华硕选择了介入,她就该抵抗旁人的冷眼和不理解;郑洁最后选择了复婚,她便要去面对可能重蹈覆辙的婚姻惨剧;李长江选择了坚持,他就该承受白晓燕的喜怒无常。
所以说,趋于感性抑或是理性,选择爱或是不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之后的生活。电视剧可以以一个“全剧终”而草草结束,但生活不能。真正的好与坏,对与错,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