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章章“设悬”,处处“埋雷”。究竟写的是什么?故事拼接才知结果。
1951年4月某天上午。华西县委书记宋名办公室内,县委书记宋明身着灰色中山装,端坐办公桌罗圈椅内,留着平头显得精干,果断。华西县委办公室主任于伟中身着皱巴巴的黑中山装,端坐在宋名办公桌一角,右手捏笔,紧锁眉头,盯着手下平放的笔记本。华西县平安局局长单虎和孔庙镇镇长兼兵役部长谢先身着无衔黄色军装恭恭敬敬地站着。
宋名面色阴沉,严肃道:“最近,上级军管部门截获了台岛发往我华西孔庙镇的无线电密码,初步破译出了电文内容,指使潜伏在孔庙镇的敌特分子实施‘柏子山计划’。”
于伟中、谢先、单虎都显得惊愕,他们都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应对。
宋名等人对柏子山都很敏感。柏子山也叫始祖山,传说是华夏始祖之一柏皇故地,它北靠漫滩湖,西邻孔庙镇,是华西县孔庙镇的名胜古迹。抗日战争爆发前,于伟中曾在孔庙镇小学当国语史地老师,知道镇东8里处漫滩湖南岸有个柏子山。抗日战争时期,宋名、谢先、单虎等抗日游击队曾与国民党预备役团长柏云在此山联合阻击过日本鬼子进攻,至今仍记忆犹新。
“电文的具体内容说是什么?”谢先急忙问。
“暂时还没有破译出来。但可以肯定,敌特对孔庙镇周围比较熟悉。”宋名喝口茶,站起来渡着步,眉头紧皱,“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上级市委军区要求尽快破案。我提议,单虎、谢先具体负责侦破,于主任负责督办,希望你们积极配合,尽快揪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敌特分子,粉碎‘柏子山计划’!同时还要加强对漫滩湖大坝安全和湖水质量的保护,严防敌人搞破坏。”
单虎、谢先立正敬礼,齐声道: “是!”
宋名继续部署:“我们要通过群众检举揭发,坚持‘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原则’,既不放过一个可疑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力求做到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
谢先接话:“孔庙镇社会关系复杂,可谓是鱼龙混杂。”
宋名点头道:“你是土生土长的孔庙人,现在又是镇长兼镇兵役部长,责任重大,先说说你的意见。”
谢先瞥一眼于伟中,说:“抗日战争爆发前,我和杨秀玉、陈青岩、吴明法等都在孔庙镇小学就读,当时于主任是我们的国语史地老师,对我们进行抗日救国教育;1938年中原危机,国民政府宣布孔庙镇小学解散,选派精英老师和少年南迁,虽然我也被学校选中,但没有走,而是按于老师的指导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迟疑片刻,话锋一转, “但南迁的精英师生,解放后只有于老师带回了陈国清、艾灵夫妇和没有姓名的体育老师‘老赵’。现在陈国清夫妇和 ‘老赵’在孔庙小学任教,其他人却都没有了消息。”
“孔庙镇小学解散后,师生分流很复杂。”于伟中面色阴沉,“除了南迁的师生历史背景不好了解外,还有就地疏散的师生历史更复杂,他们都去了哪里?现在都在干什么?”
于伟忠欲继续问,宋名摆手道,“既然孔庙小学老师的成分最复杂,那就以孔庙小学教师为调查重点,特别是曾在国统区上学工作过的,在旧军队当兵,跟日本人当伪军或与西山土匪有关系的老师,要认真排查,人人过关!当然,也不要疏漏对其他人员的调查。”
单虎面色警觉而严峻:“由于案情复杂,在没有结案之前,每个人都有作案嫌疑,包括我们在座的四人。”
宋名、于伟中、谢先表情凝重,陷入沉思。
“单虎同志说的有道理。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宋名心事重重道,“我们很有必要先交代清楚自己的历史,只有身正才能正人。”他先看看于伟忠,煞有介事道:“伟中,你先把解散孔庙小学时的情况当着大家的面汇报吧!”
于伟中内心也赞同宋名、单虎的意见,但又感觉自己成了首要怀疑对象,或者说至少成了外人。于伟忠心中不快又不便推辞,只得按宋名要求,面色凝重地汇报解散孔庙小学时的情景——
教室内。于伟中声音低沉,表情严肃地讲:“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总结我国东北地形有哪些特点?”
大家沉思……陈国清举手,于伟中指他:“请陈国清回答!”
陈国清站起,略显羞涩:“我国东北地形特点是,外河里山周围绕,中间是一片大平原!”
于伟中表情好转,微笑:“请具体一些!”
陈国清童音郎朗:“外河,就是黑龙江、乌苏里江。里山,就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长白山。中间是一片大平原,指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很好!请坐下。”于伟中语气平静转为沉痛,“可是我们的东北大好河山已被日寇侵占7年,现在日寇又犯我华北,正向中原、上海、南京逼近。”
教室内鸦雀无声,突然谢先举手问:“于老师,你家在哪里?”
于伟中抑制不住悲痛:“我家在东北,日本人烧了俺的房,杀了俺爹娘。我没有了家!”
同学们唏嘘。谢先、陈国清、杨秀玉、武大林和部分同学流泪。陈青岩、吴明法呆呆地沉思……
于伟中扫视同学:“我们中原危在旦夕,同学们今后可能也会失去家园,没有了学上……”同学们惊愕,恐惧。于伟中接着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生灵惨遭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接镇国民政府通知,我们孔庙小学马上解散。今天,我给大家是在上最后一课!”
艾灵、陈国清先哭泣,其他同学跟着落泪……
谢先站起:“于老师,学校解散了,我们上哪里?老师上哪里?”
于伟中拭泪:“到歪脖柏树下集合,请艾校长宣布去向!”
孔庙小学歪脖柏树下。全体师生黑压压的站着。校长艾丁,急匆匆走上台,师生目光投向他。他扫视师生,心情沉重:“日寇犯我中原,孔庙可能沦陷。接镇国民政府指令,我们小学要解散,学校抽10老师率10名13岁以上的精英少年,南迁汉镇或渝都,其余同学就地疏散。现在,我宣布南迁同学名单:陈国清、艾灵、杨秀峰、谢先、杨秀玉、龙山、陈青岩、赵爱国、吴明法、徐保卫……”》艾丁宣布完毕,谢先突然站出:“艾校长,您宣布的同学必须走吗?”
艾丁一愣,而后缓缓道:“是走是留请自愿。不过,我希望选定的同学都走,你们是国家精英,是重点培养对象!”
谢先激动说:“南迁是逃跑!国难当头,我要当兵抗日!”他向陈国清、陈青岩、吴明法等同学挥手:“走,我们上前线抗日去!”
于伟中平静道:“你们不跟学校走也行,最好在家务农、自学。你们还小,不适合当兵。”
陈青岩附和于老师:“明法、侯气,咱听于老师的话,咱哪里也不去,回家务农!”
吴明法、侯气点头。
谢先年少志高:“我不在家当缩头乌龟!”
龙山往前站:“游击队就在俺西山附近,我也找去!”
杨秀玉跟从:“我也去!”
杨秀峰对妹妹杨秀玉流露出不乐意神情。
杨秀玉不服气:“你上学,我抗日!”
谢先忽然拉着于伟中的手哀求:“于老师,您别走,您领着我们找抗日游击队吧!”
龙山等其他同学也附和:“对,于老师领俺吧!”
于伟中看看艾丁,又看看同学们,难为情。
艾丁愠怒:“你们可以不走,但于老师必须走!”他虎着脸,挥手,“同学们尽快离校回家,南迁的同学回家准备行李,明天到校集合!”
这时陈国清木讷地站着。他与谢先是姨表兄弟关系,和龙山、陈青岩又都是要好的学习尖子,还和年龄较小的武大林、吴明法、侯气、黑柱是漫滩湖摸鱼的好伙伴,是继续读书,还是当兵、务农?他还有些犹豫。
谢先和龙山、武大林、黑柱走到陈国清跟前。谢先瞪着陈国清问:“表弟,你想跟谁走?”陈国清回头望望于伟忠,于伟忠也在默默地盯着他。
陈国清思考片刻,涨红着脸坚定道:“我跟于老师读书!”
武大林比陈国清小一岁,他抱着国清哭道:“国清哥,你啥时回来?”陈国清摇摇头,紧抓武大林不语。武大林看看吴明法,续道:“你走了,吴明法打我,谁给我帮锤?”
吴明法听罢,欲踹武大林:“滚回家!”
陈青岩举起拳头,对武大林说:“国清叔走了,还有我呢!”陈青岩和陈国清是同村,两家是前后隔沟邻居,按辈分,陈国清高陈青岩一辈。
陈国清一愣正问:“青岩,你也不走了?”
陈青岩点头:“我父母都没了,爷爷得靠我照护。”
陈国清拍拍陈青岩,抱抱武大林,最后拉住谢先:“家里全靠你们了!”
艾灵站远处催促喊:“陈国清,别吊儿郎当了,快回家准备吧!”
同学们有的哭着,依依不舍走出孔庙小学,各奔东西……
画外飘来男女童谣——
男声:“小日本,狗强盗,来俺家,杀抢烧”。
女声:“国破了,家没了,校散了,书丢了。”
男声:“我们去何方?”
女声:“我们去流浪。”
和声:“小日本,狗强盗,你有岛,多逍遥。闯俺家,装熊孬!恨不得,恨不得,挖你心,喝你血,砸你头,喝你脑!”
于伟中脑际淡出回忆。他端起茶杯喝茶。宋名沉默,谢先点头。
单虎面露狐疑,他盯着于伟中看一会,又问谢先:“学校解散后,你直接去虎牙山了吗?”
谢先答:“没有。我和杨秀玉先到白龙沟村龙山家停了一夜。”
单虎还要问,被宋名打断:“我是看着谢先成长的,还是放心的。但龙山这家伙不是好东西,不能成为漏网之鱼,他在家务农也要调查他!”他转向于伟中,“你从国统区带回那几个人也是调查的重点!”
谢先点头同意,单虎盯着于伟中。于伟中心中颤栗,面色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