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9-03 00:0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的样子》是一本由魏昌敏著作,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样子》读后感(一):身教大于言传,努力深入孩子的内心,做一个以人为本的人

  《你的样子》是出自一位专业的语文教师之手。在他从业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遇到过个性不同的孩子,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教育时期。在他笔下,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爱。这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的书籍。没有说教、没有寓言、没有心灵鸡汤,只是慢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属于他和他的家人、学生的故事。

  于作者而言,冬泳是他坚持了7年的生活习惯,是他热爱的事情。即使冬泳时,居然还心心念念着班里的孩子“在水中,在一起一伏之间,我会想班级中的孩子,最调皮的,最多话的,最认真的,最面的......想他们的作业,想他们的笑脸,想孩子们围着我问这问那的情景,在一下一下地前进中,那是多么的幸福。有时想着,想着会在水里笑出声来,当然那一刻的绽放也只有水中的鱼儿才能看到,声音也只是呼吸时在水里吹出的一串串气泡。” 这样的教师令人钦佩,这样的信念让人感动。

  《你的样子》读后感(二):读《你的样子》有感:任生活蹉跎,请记住那个最初的自己

  兜兜转换半生已过,再回首时,你是否还能记起最初的那个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初入小学,流着鼻涕哭着喊着不去上学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校园里,下课时与同学撒欢似的嬉戏打闹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课堂里,为了不写作业,编造各种理由的自己? 那时你是不是连做梦都想远离三尺讲台上站着的那位看着平易近人,却总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老师? 那时你是不是天天盼着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却又希望回家的路能长一点,可以让你尽情的玩耍? 那时你是不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自认为完美的不写作业的借口,每次都能被老师轻易识破,到最后还是免不了父亲的一顿胖揍? 现如今,过去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你有没有反而更加怀念起那时的自己?怀念起那个自己曾经迫不及待要逃离的地方?就像《你的样子》中写的那样:“有时梦里见着了,傻傻的笑醒了,笑出了泪花,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受,酸酸的、甜甜的、历久弥香。”

  《你的样子》一书,由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魏昌敏老师所著。通书没有高大上的标榜、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细腻、质朴的语言,记录着曾经的人和事。不但写出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写出了教育本该有的样子,更写出了一个中年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失为一本消除了喧嚣与浮躁、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书。 01 走进学生

  翻开书的第一部分:走进学生。跟着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描写,你会感觉自己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个古灵精怪、形象鲜明的孩子。 沉默的“60后”浩、会“倒溜”的文文、时时被老师挂念的“好东西”、忘忧草萱、每天都精神奕奕的哲、会写诗的亮等等。孩子们有时大大咧咧、有时拖拖拉拉,也总是喜欢用自己无限的小智慧与老师“斗智斗勇”。 作者就像父母盘着自家孩子那样,如数家珍的“数落”着自己的珍宝们,与孩子们有着小伙伴一样的共情,真正把“语文教学就是在做关于美的启蒙”这一思想贯彻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02 走进教材

  书的第二部分:走进教材。在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会有这么有意思的“教材”,因为教材里边不但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也不需要你划重点。 这部分记录的全是作者为孩子们写的习作“下水文”。在其中,你能遇到中国的“海上花园”厦门,能感受到无以为报的父母恩情,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能看到春夏秋冬,也能触摸到潺潺溪流。 在老师的文字中,孩子们一起参与到了每篇文章从构思到创作、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中去,也在或激昂或感慨的文字中释放出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孩子们学到的不光是如何习作,更是传承了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与文明。 03 走进童年 曹文轩说过:一个人永远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本书的第三部分,写的正是童年。从阡陌交错的农田,到邻家的土墙头;从巍峨苍翠的牛首群脉,到九曲弯弯的秦淮河水;从坑坑洼洼的乡间道路,到清凌凌的河流…… 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作者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跟着作者的描述走进每副生活中的画面,便仿佛能被治愈所有的疲惫。即使后来,这些童年记忆淹没于拆迁的大潮中,那过往的一幕幕也能跟着文字永留人们的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单纯的,无论酸甜苦辣,无论幸与不幸,都值得被记忆、被怀念。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时代、浓缩了一段岁月,更是深藏着每个人生命之初最珍贵的美好与初衷。 04 走进生活 不管你愿不愿意,历史的长河总会被推进,时间不会因为谁或者什么事而停留,走着走着,我们也就从当初那个不经世事的幼童,走到了今天。恍惚间,总觉的成长仿佛就发生于转身的一瞬间。 在走进生活这一部分,作者记录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成年人面对生活,不管你是苦与乐、还是麻木或者坚持,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悟出的道理,再反哺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之中,边行走边思考边顿悟,其实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 过去已然成为过去,故不可过多追忆,未来始终都是未来,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唯有现在,才是我们真正能抓在手里的,也只有活好当下,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明天买单。 05 总结

  人到中年,时间变得越来越匆忙,生活也越来越焦虑,总想着要超越些什么,要得到些什么,却不想反而迷失在纷乱的世事之中。如果你开始觉得迷茫,如果你的心越来越躁动不安,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你的样子》,去书中寻找藏于内心深处的那份静谧,寻找自己最初的样子。

  《你的样子》读后感(三):走进一位教师的生命——《你的样子》书评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想了解当下教师的生活?

  曾经的我们都做过学生,有许许多多的老师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当作业没有写完,或许你曾被老师留校;当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或许你曾被老师严厉指责;当在运动场上获得名次,或许老师也曾对你投来祝贺目光...

  我们往往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来看老师,我们习惯了我们认为的老师是怎么样子。但是你是否会好奇老师怎么看待自己的学生?你是否会好奇教师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是否会好奇老师自己认为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你的样子》这本书绝对能够唤醒你脑海中对于教师的记忆,它是魏昌敏老师老师的教学随笔。魏老师描写细腻,下笔温柔,将自己的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描述的活灵活现。

  书中描述了一个叫“乔”的孩子。乔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他将自己的笔芯和笔壳拆分开,然后给笔壳涂上蓝色,放在窗台吹干,最后将他们一根根缚在自己的手指上,做成《穿越火线CF》游戏中“异型终结者”的手指。然后被小伙伴围起来,大家呐喊起哄,一起想象游戏中的威武。乔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使,捣蛋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的“粉丝”。

  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总会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喋喋不休的老师和让人心烦的学业只是他世界里的配角。他沉迷游戏,忽视学业,这让作者心痛,也让我们每个人心里着急。童年是不能重来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每一位老师都在心里默默关心这这个孩子,就像作者所说:

  往往是学习好的一般比较安静,显得孤单;往往是爱闹腾的显得有领导力,更受大家的欢迎。每一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有特点的孩子会给老师更多的记忆,会让老师记得更牢。

  书中描述到作者和孩子们一起秋游,大家一起快乐地去动物园,一起开心地看马戏表演。

  看到小丑出来,孩子们会兴奋的叫喊,大家和小丑互动,倒霉的小孩子因为互动游戏失败而懊悔。成功的小孩子虽然快乐,但是被人记住的总是那些失败的事,反正是要被数落好久的。

  各种各样的动物非常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它们也会想和来玩的游客们一起玩。作为老师的作者想和一直黑色的长臂猿互动下,于是拿“小田田”同学的望远镜逗它,结果被一把抢过去,左右摆弄发现不好玩之后终于丢在了草丛中。“小田田”着急的大喊,引来大家关注,场面可热闹可热闹。

  老师生活中大多数场景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其中必然是有快乐也有忧伤,快乐总是短暂的。这好像就应了那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无论是喜是忧,这都是老师和孩子共同的记忆。

  孩子们总是好问的。有一些小孩子问题特别多,总是举手问问题,问得多了,老师也会烦。那么,老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呢?

  魏昌敏老师结合自己的体验将孩子们的问题分为三个层次:不知道就问、不会就问、不懂就问,不知道就问,这是表达知识的途径有问题,往往是题目没看清这类;不会就问,这是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往往是他们只需要稍加思考就能迎刃而解的问题;不懂就问,这是一种思考习惯,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品质,孩子们想要学的更多,想得更深。

  如何面对这三种情况呢?原书中说到:

  教师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烦恼,但是因为特殊的职业,他们也会考虑很多普通人不会考虑的问题。

  时间可以消磨很多记忆,但是文字是永恒的。前面我分享的只是《你的样子》这本书中非常少的一部分,书中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很多很多的思考:有品学兼优、有领导力的孩子;有作者和羽毛球的故事;有作者对未来的思考;有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对育儿的理解......

  整本书里写了太多事,能勾起太多太多的回忆。强烈建议有孩子的父母和自己的自考女一起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和老师的生活,还能引发孩子们对自己、对当下、对未来的思考。

  《你的样子》读后感(四):读《你的样子》有感:兜兜转转半生已过,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自己

  兜兜转换半生已过,再回首时,你是否还能记起最初的那个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初入小学,流着鼻涕哭着喊着不去上学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校园里,下课时与同学撒欢似的嬉戏打闹的自己? 你是否还记得小学课堂里,为了不写作业,编造各种理由的自己? 那时你是不是连做梦都想远离三尺讲台上站着的那位看着平易近人,却总有一双火眼金睛的老师? 那时你是不是天天盼着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却又希望回家的路能长一点,可以让你尽情的玩耍? 那时你是不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自认为完美的不写作业的借口,每次都能被老师轻易识破,到最后还是免不了父亲的一顿胖揍? 现如今,过去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你有没有反而更加怀念起那时的自己?怀念起那个自己曾经迫不及待要逃离的地方?就像《你的样子》中写的那样:“有时梦里见着了,傻傻的笑醒了,笑出了泪花,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受,酸酸的、甜甜的、历久弥香。” 《你的样子》一书,由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魏昌敏老师所著。通书没有高大上的标榜、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细腻、质朴的语言,记录着曾经的人和事。不但写出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写出了教育本该有的样子,更写出了一个中年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失为一本消除了喧嚣与浮躁、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书。 01 走进学生 翻开书的第一部分:走进学生。跟着作者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描写,你会感觉自己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个古灵精怪、形象鲜明的孩子。 沉默的“60后”浩、会“倒溜”的文文、时时被老师挂念的“好东西”、忘忧草萱、每天都精神奕奕的哲、会写诗的亮等等。孩子们有时大大咧咧、有时拖拖拉拉,也总是喜欢用自己无限的小智慧与老师“斗智斗勇”。 作者就像父母盘着自家孩子那样,如数家珍的“数落”着自己的珍宝们,与孩子们有着小伙伴一样的共情,真正把“语文教学就是在做关于美的启蒙”这一思想贯彻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02 走进教材 书的第二部分:走进教材。在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会有这么有意思的“教材”,因为教材里边不但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也不需要你划重点。 这部分记录的全是作者为孩子们写的习作“下水文”。在其中,你能遇到中国的“海上花园”厦门,能感受到无以为报的父母恩情,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能看到春夏秋冬,也能触摸到潺潺溪流。 在老师的文字中,孩子们一起参与到了每篇文章从构思到创作、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中去,也在或激昂或感慨的文字中释放出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孩子们学到的不光是如何习作,更是传承了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与文明。 03 走进童年 曹文轩说过:一个人永远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本书的第三部分,写的正是童年。从阡陌交错的农田,到邻家的土墙头;从巍峨苍翠的牛首群脉,到九曲弯弯的秦淮河水;从坑坑洼洼的乡间道路,到清凌凌的河流…… 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作者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跟着作者的描述走进每副生活中的画面,便仿佛能被治愈所有的疲惫。即使后来,这些童年记忆淹没于拆迁的大潮中,那过往的一幕幕也能跟着文字永留人们的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单纯的,无论酸甜苦辣,无论幸与不幸,都值得被记忆、被怀念。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时代、浓缩了一段岁月,更是深藏着每个人生命之初最珍贵的美好与初衷。 04 走进生活 不管你愿不愿意,历史的长河总会被推进,时间不会因为谁或者什么事而停留,走着走着,我们也就从当初那个不经世事的幼童,走到了今天。恍惚间,总觉的成长仿佛就发生于转身的一瞬间。 在走进生活这一部分,作者记录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成年人面对生活,不管你是苦与乐、还是麻木或者坚持,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悟出的道理,再反哺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之中,边行走边思考边顿悟,其实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 过去已然成为过去,故不可过多追忆,未来始终都是未来,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唯有现在,才是我们真正能抓在手里的,也只有活好当下,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明天买单。 05 总结 人到中年,时间变得越来越匆忙,生活也越来越焦虑,总想着要超越些什么,要得到些什么,却不想反而迷失在纷乱的世事之中。如果你开始觉得迷茫,如果你的心越来越躁动不安,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你的样子》,去书中寻找藏于内心深处的那份静谧,寻找自己最初的样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