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艺术的构建
当代艺术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形式新内容的艺术创作,主要由新思潮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构建起来的。
当代艺术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蓬勃发展。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新思潮既冲击了传统艺术也催生了新兴艺术。电脑通信技术带来了新媒介的产生,加速了艺术的传播让艺术不止局限于艺术馆当中,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艺术的探讨、认识和创作当中。如从原来的照相照排技术到激光打印技术给平面设计风格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法兰克福学派关于西马的理论,存在主义、以及尼采的“上帝已死”,尽管相互驳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带来了新的思想解放,这为后来当代艺术另类做法奠定基础。这在20世纪上半叶已初见萌芽,以杜尚的泉为首,掀起了新艺术的序幕。
二、当代艺术的特征
既然承接的是由新骨架构成的,那么无论其内容物是如何,它都将会和以往的事物所不同。可以说当代艺术其本身就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和反逆,前者不断拓展新的艺术语境,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摄影艺术等;也以旧瓶装新酒,借用旧的事物去传达新的内容,如徐冰的《天书》。
当代艺术随着互联网的展开而变得更加扁平化、民主化,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制作、人人皆可接触。它不再是低产的,而是大众参与的。尽管艺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给予了更多人创作自己心中的艺术并让潜在的知己相遇。简单的说,如各类快闪,各类短视频的涌现,其实就是个人的一种艺术思想表达,尽管我们可能不会认同他们。随着扁平化的发展,在以后艺术可能便会溶于生活,而艺术家只是其中的杰出者。
当代艺术的展现具有个性化,但非私人化。原先的艺术私人化目的较多,皆为满足某一个人或某一阶级的兴趣。而当代艺术在展览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影响下,扩大了艺术家及作品影响力,这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从这一层面而言当代艺术作品已经不是为个人所有的事物了。但又因为经过艺术家的个性化加工创作,拥有自己的思想观念而非教条形式的刻画描绘,它具有浓厚的个人气息,包含着个人经历和思想观念的主观目的性。
三、价值所在之处便是观赏范围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艺术的价值我们不能只看其物的本身,但不能没有物,我们审美依托都需要一种媒介来承接其内涵中的社会意识内容的沉淀,无论是什么时代的艺术都是如此。这是艺术所拥有的共性。
当代艺术除了物质本身的物质美和意识美,它如今比古时候的实体艺术拥有更广泛的意蕴,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我们能在当代艺术中能接触到更多的内容,是因为其社会意识的沉积和容纳更加的宽广。不仅存在于创作之初,作者本身的想法,它也能容纳后来观众的不同视角带来的新想法,同时我们和作者离得近,我们能更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是通过考古来研究它们的想法是否确切。如在物尽其用的作品当中,除了作者本身明说的来自家人的一种思念和经历的展示。我们也可以想这是对当前的消费主义潮流的一种反叛。这样一种观众参与并受到作品在意识层面上的启发,不单指是深刻的思想,也包括着许许多多的回忆和其他见解。可能性,便是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四、结语:
艺术已经从曾经高不可攀的平台上走了下来,并不意味着艺术将会由此消亡,而艺术将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再是个等级制的事物象征。
当代艺术的涌现让我们更加关注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有利于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讨。当代艺术也同时是反映世界的一面窗口,但是就艺术作品本身而言,它有好有坏,并不能说是当代艺术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