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锦城烟云》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7-13 00:4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锦城烟云》经典读后感有感

  《锦城烟云》是一本由龚莹莹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5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锦城烟云》读后感(一):明日来重新上传

  ※ 一代名妃花蕊夫人传惊艳五代乱世,搅扰十国尘烟才貌双绝世,倾倒两帝王!红尘烟花,掩不住她的冰肌玉骨;朱门深幕,遮不了她的绝巘之才!-她是蜀中才女、惊艳千年的花蕊夫人。她满门被戮,沉陷勾栏,与后蜀君主孟昶相爱相知,助他夺回朝政、坐稳江山。在国破家亡后,她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这样的慷慨诗句,令人叹惋。他是命世豪杰、大宋开国皇帝。他纵横捭阖,以智谋和勇武打下江山。他摆脱玄门“夔越宗”的控制,巩固皇权,求治一个太平盛世。他倾慕花蕊夫人,与亡国之君孟昶惺惺相惜,却不得不赐二人以死……两国君王,一代名妃,在五代乱世风云中,演绎了一幕幕家仇国恨、儿女情长的传奇。

  《锦城烟云》读后感(二):《锦城烟云》:才貌双绝世,倾倒两帝王!

  花蕊夫人这位才女,我初知晓是从《宣华录》中了解,这个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能够自我提升,颇有巾帼英雄之范的花蕊夫人也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享负盛名的妃嫔。《锦城烟云》一书中,将花蕊夫人与后蜀君主孟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间的家仇国恨、儿女情长阐释的淋漓尽致,让数千年后辈依旧感到惋惜。

  古言中,我最为钦佩是作者的言语文化之丰富专业,短短数语就将战争年代风云际会之社会常态陈列在读者眼前。自古红颜祸水都是男性推卸责任之借口,哪怕什么都不做,在封建社会毫无反抗之力的女性也都会被诟病。花蕊夫人,这个有志气,三观端正的后蜀孟后,成为妥协俗世,卑躬屈膝之人,在如今盛世定会被列为壮士。满门抄斩之时,她痛彻心扉,国破家亡时,她更是恨之入骨,但女子身份令她只能委身于赵匡胤,又无奈受赵光义胁迫,这样的牺牲可谓有苦难言。

  看着书中作者将花蕊夫人与孟三狼的童年回忆,青年情投,壮年相左描述出来,着实令人慨叹世事无常。她还是那个满口“仁赞哥哥”之人,他却早已不是在浪潮中镇定自若的男孩,他们在封建帝制中度过了短暂的青梅竹马,情定三生的美好时光。看着那些美妙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沉溺在爱情美好中的可爱姑娘。世事无常,孟仁赞所作所为如若在当今俗世也无可厚非,毕竟想要保住一方百姓生命,自知寡不敌众,然而作为君王投降且令心爱之人委屈求援并非壮志男儿该有的做法。

  《锦城烟云》一书将一名有着铁血丹心的女子在乱世中为国家,为百姓宁愿牺牲自我的节操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身处封建社会,结局只能说是惋惜。思想着儿女情长也只不过是太平盛世的奢侈,如若没有,所有一切皆是悲剧。蕊娘,从没忘记自己的初衷,却成为男人世界里的牺牲品,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只希望能够永远在美好回忆之中缅怀这个才女,花蕊夫人。她做了她想做之事,只可惜坚持初衷的愿望难以在皇权格局混乱的年代坚持下去。

  帝权的争夺,只有百姓以及像花蕊夫人这样的弱势群体需要承受住极端的代价,可惜似乎从来没有人问过,这样为他人的功力牺牲自我有价值吗?花蕊夫人在深夜一定思索过,迷茫过,但只能接受。

  《锦城烟云》读后感(三):两国君主,一代名妃

  多数人知道花蕊夫人可能是那句诗词:“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在野史上花蕊夫人有着惊人的才华与容貌。她本是后蜀孟昶的宠妃,后蜀国被灭后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妃子。芙蓉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因花蕊夫人而得名。纵观历史,能留下名字的女人总是太少,她们承载着太多的才情和恩怨,也为他们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锦城烟云》讲述的是花蕊夫人的一生。锦城便是芙蓉城,锦官城,诗词上对于锦官城诗人们留下过太多的记忆,而这些记忆无一不是有着花蕊夫人的记忆。小说不是史书,也不是野史,更多的是作者通过历史上的这个人去寻找他们精彩的一生。花蕊夫人原名费蕊,生于宦官世家,从小父母静心照顾,费心培养,才情出色。年幼时与孟仁赞相遇,短暂的相处。而再次相遇,他是少年天子,她已去勾栏别院,化身“隐娘”。孟昶深中剧毒,得隐娘一行人相助,最后得以脱身。几年的离别物是人非,这其中的信任又有多少呢。孟昶带费蕊入宫给她身份,或许是一世荣华,也可能万劫不复。“一入深宫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宫廷之中是尔虞我诈,即使得到的孟昶的宠爱有梦能怎么样呢,她终究不是你一个人的,他无法护你一世周全,无法得到他的一心,更何况费蕊背负着叛臣之女的名声。孟昶与费蕊是有感情的,少年人的爱情炙热而浓烈,只是他们却无法取普通夫妻般相处,一国之君承载着太多的重担,而如今这位一国之君也不过是弱冠之年。 孟昶的不抵抗让花蕊夫人说出“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的话,赵匡胤攻下后蜀,将花蕊夫人收入后宫,这是何等的耻辱。夫妻二人一人为臣,一人为妃,相见却也只能当做不相识。后蜀的君主最后在遗憾中身死。投降永远是最后的选择,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应该是战士的精神,只是一国之君选择了这种活着的方式。 《锦城烟云》不是历史小说,但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明白了花蕊夫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写下那句流传千古的诗词,她与孟昶的爱情经历着细水长流,经历着动荡不安,也经历着生死离别。她的一生是乱世之争下的牺牲品,两国君主,一代名妃。

  《锦城烟云》读后感(四):生逢乱世帝王家,总有些无可奈何与身不由己

  据《蜀梼杌》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夜,皇帝孟昶令学士辛寅逊将桃符版悬于寝宫门外,并作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知是否天道不测,造化弄人,这句有史可载的第一幅春联,却同样预示着自己和后蜀这个国家在这一年中即将面临的劫难和命运。早在四年前,远在汴梁的北宋帝国,他的主人赵匡胤就把每年自己的生日二月十六日定为“长春节”,而后蜀皇帝孟昶即将要去的地方,正是这个以“长春”为节的国家,真可谓“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关于孟昶与赵匡胤,就不得不提到花蕊夫人,虽然花蕊夫人在历史上的存在颇有争议,至少有三位女性被称作花蕊夫人,但由国内作家龚莹莹编著的历史小说《锦城烟云》将之定义为费蕊(亦有徐姓说法),五代十国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并不是那些短命小国的帝王将相,而是这位花蕊夫人。据传,花蕊夫人曾经做过孟昶与赵匡胤的宠妃,但并没有实据考证。

  《锦城烟云》讲述了后蜀高祖时期,孟昶与费蕊从小青梅竹马,孟昶还救过费蕊的性命。但忽然之间,费家执意东迁,被神秘势力灭门,两百余口只留下了费蕊一人,从此孤苦伶仃。孟昶登基后,某次出行遇刺,命运的丝线将二人又重新联系到了一起。殊不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幕后黑手一手策划…

  作者在众多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延伸。书中以费蕊(既花蕊夫人)为主线,通过她的视角想读者讲述了五代十国末期到大宋开国这段历史时期的朝代更迭以及爱恨纠葛。朝堂之上的纷争、平衡,朝堂之下的江湖、杀戮,各方势力纷纷登场,为这段复杂的历史抹上浓厚的一笔。

  终究,孟昶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虽然花蕊夫人一直支持着他,守护着他。而赵匡胤之于花蕊夫人,则是又怕又恨,但却又无可奈何。

  此行远去,庭院深深,从此“孟郎”是路人。生逢乱世帝王家,总有些无可奈何与身不由己,更何况浮萍漂泊,终是无根。随着北宋铁蹄纷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群雄割据的局面即将终结,而孟昶与花蕊夫人也将以自己的方式,彻底走向命运给予他们的安排!“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冥冥之中,偷换的又何止是经月流年。

  据传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乱中一箭射死。《永乐大典》则记载:“晁氏曰:伪蜀孟昶爱姬,青城费氏女,幼能属文,长于诗,宫词尤有思致。蜀平,以俘输织室,后有罪赐死。”

  《锦城烟云》读后感(五):才貌双全的女子,生逢乱世的悲叹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一首述国亡诗,让我知道了花蕊夫人,也真的被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震撼到了!“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面对花蕊的质问,那些卸甲投降的君臣是否无地自容我不知道,可是一个女子面对亡国的哀叹和对君臣毫无斗志举手投降的愤怒却展露无遗,一首诗让花蕊夫人的才情和豪情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关于花蕊夫人的历史上是有好几种说法的,在《锦城烟云》这本类似花蕊夫人传记的小说中,作者龚莹莹在众多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延伸,使花蕊夫人的形象更丰富。 小说文笔细腻,文字古色古香,有一种特有的味道!书中以主人公花蕊夫人与孟昶的爱情为主线,以五代十国的乱世为背景,展现了个人的智慧与力量的渺小。五代十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帝王走马灯似的更换,像是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百姓苦不堪言。对于后蜀主孟昶,我脑海里的形象一直是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之辈。《锦城风云》一下子颠覆了我脑海里的形象,一个隐忍,有抱负,励精图治,为国为民,对爱情忠贞的形象跃然纸上。果然,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只是简单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述清,里面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就像孟昶,在小说中,他不再是一个过去的历史。而是有血有肉的,他实行文治,繁荣蜀地,却终因不忍百姓流离失所面对战乱而不得已降宋。他的痛连他的母亲都无法真正理解,只有花蕊能够明白,但有些话却无法说出口。 小说类似是花蕊夫人传,所以主要的笔墨都在写花蕊夫人,正面的,侧面的,通过她的视角描述了朝代更迭,朝堂之上的纷争,朝堂之下的杀戮,随着各方人物的登场,这个历史上神秘的女子的面纱也逐渐被接开!美貌,才情,智慧,取舍,豪情这样的女子又有谁不爱呢? 当赵匡胤要带花蕊离开,毫无意外地遭到拒绝。历经生活的磨难,她已不是年少时无忧无虑的费家大小姐,而他也不再是刚回蜀地的俊朗少年,多年的寻觅,让花蕊更看清楚自己的心,那个人在自己心底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赵匡胤生气的说,“我不服气,因为我生得迟了。那人荒淫无道,不过占了君王的先机,便让你念念不忘。若换成是我呢?若是赵匡胤坐镇成都府。我一样能够派手下跟在你的身后保护你,但三郎肯用自己的命来换你吗?如果是这样,你的选择还是他吗?你……”回应他的是费蕊的一巴掌,不是因为说心里那人的不是,而是打他的妄自菲薄,打他的没骨气,不仅辱没了费蕊,也辱没了赵匡胤自己。“如果,仅是为了跟某人争个高下,就把我当成输赢的筹码,我会考虑刚才的巴掌是不是打得不够响”!后来蜀国投降,赵匡胤来接费蕊的时候,费蕊丝毫没有面对高位着的卑微与自卑,一如当初!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一身傲骨,有情有义的女子,用心经营自己的爱情,家庭,热爱自己的国家。无奈生逢乱世,只能给后人留下一声长叹!

  《锦城烟云》读后感(六):《锦城烟云》书评

  对爱情,情爱小说很感兴趣,这边历史爱情小说更是与众不同《锦城烟云》是一本历史小说,作者龚莹莹在众多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延伸,讲述了一代名妃花蕊夫人的一生,“花蕊夫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之人,其除美貌之外,更兼文采。“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流传天下,但她传奇的一生后人却知之甚少。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在历史上孟知祥处心积虑,昼夜辛劳所创下的局面,传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谷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宫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装点出一幅升平和乐的景象。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之后孟昶身死。太祖见花蕊夫人全身缟素,愈显得明眸皓齿,玉骨珊珊,便乘此机会,把她留在宫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这时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转从命,饮酒中间,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诗,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要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孟昶和花蕊夫人还有赵匡胤,而接下是锦城烟云中的他们。少时孟仁赞还只是三郎孟仁赞,而“花蕊夫人”是青城百年世族费家爱如珍宝的独女蕊娘,小小年纪便聪慧伶俐。而他们的相遇更像是命中的际遇,一开始就已生死相交。之后费家的举家迁徙时的全族人连带商船付诸一炬,仅留蕊娘一人,之后被青衫救起,送往散花楼,换名隐娘。重逢时孟仁赞已是大蜀后主孟昶,他在十六岁登上皇位,却一直未亲政,将相大臣都是先皇的老部下,并不将他放在眼里。大将军李仁罕提出了要主管六军。小皇帝孟昶心有灵机,他就派人到枢密院看是否照他的要求起草命令。发现李仁罕有违背君命的举止,孟昶不动色,先任命李仁罕做中书令,管六军事,然后等他进宫朝见,令武士骤起将其抓获当场处死,使他手下的将士都能严以从命,防止了将相大臣欺负孤儿寡妇和随时政变的可能。虽说如此,但处境依旧艰难,那次更是被人暗杀受伤,机缘巧合之下受伤进入散花楼重遇蕊娘。孟昶想带蕊娘入宫,蕊娘却是不愿的,并非不爱,却不是以这样草率的方式。不管怎么说,她是青城费氏的独女。最终蕊娘经过七年的游历终是看清自己所想要的,成为了费妃,称“花蕊夫人”。可是生在乱世,怎会没有硝烟。蜀道虽难,宋太祖赵匡胤依然一夫当关向蜀地进攻,而蜀国因内斗更是无力抵抗,蜀兵竟不战而溃,孟昶降了。赵匡胤是命世豪杰、大宋开国皇帝。他纵横捭阖,以智谋和勇武打下江山。他倾慕花蕊夫人,与孟昶更是论英雄,之后孟昶身死,花蕊夫人也心死,却记文中所写“花蕊翾轻,坚韧难屈。但芙蓉啊,你就是你,不是她!你是联的皇后娘娘!”,三个人的故事,只剩一人。两国君王,一代名妃,在五代乱世风云中,演绎了一幕家仇国恨、儿女情长的传奇。乱世之中,王朝的更迭已属平常,无关对错,无关黑白,立场不同,江山易改,每一朝的终结,或者时势造英雄,或者英雄造时势。花蕊夫人是两个朝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锦城烟云更是写尽了花蕊夫人的一生。看这本书,我是奔着花蕊夫人来的,毕竟这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女子嘛,的确熟悉了一些她的传奇故事,比如说她那首应对红颜祸水说最棒的诗,那首骂尽天下男人的诗:“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读完全书,感概无限。

  《锦城烟云》读后感(七):《锦城烟云》读后感

  这本《锦城烟云》讲述的是五代十国传奇女子“花蕊夫人”的故事。

  五代十国之中,被称为“花蕊夫人”的有三位。这本小说中的“花蕊夫人”写的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费蕊。这位孟昶的的宠妃以美貌似娇花之蕊,故此得到“花蕊夫人”的称号。

  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

  前蜀亡后,后唐庄宗以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但不数月而死,孟昶继位。孟知祥处心积虑,昼夜辛劳所创下的局面,传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谷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宫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装点出一幅升平和乐的景象。

  花蕊夫人不止有美貌,她的《宫词》也为她在《全唐诗》中赢得了整整一卷的位置。她被誉为“蜀中四大才女”,与卓文君, 薛涛 ,黄娥齐名。战乱时期的绝代佳人才女,势必与传奇要画上等线。

  作者龚莹莹以这位著名的的花蕊夫人为原型,撰写了一部乱世时期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

  小说以费蕊与孟昶孟仁赞小时候的相遇开场,两个出身优越的小公子小少女在江边嬉戏时候遇见汹涌的潮水,两个小朋友在江中孤石上挣扎了好久,才被人救下来。这一开端基本也就预示了两人之后的遭遇。

  孟昶继承了后蜀的皇位,在蜀地偏居一隅,励精图治。费蕊则家道中落, 沦落风尘。这两位身份地位悬殊的昔日小伙伴又一次重新遇见,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作者为孟昶和费蕊铺设了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的家族仇恨。满门皆亡这一血海深仇在两人之间划下了深深的鸿沟。爱情在仇恨面前渺小无力,无论孟昶再怎么努力靠近,也无法得到费蕊的一颗真心。

  感情线就是如此,在事业线上,作者认为孟昶并不如传说中的荒淫无度。每次一说起孟昶,总能让人想起“七宝夜壶”与“花蕊夫人”。这一人一物基本把孟昶钉在了荒唐享乐的耻辱柱上。

  实际上在当时烽烟四起,战乱的五代十国,后蜀却是一片难得的安乐之地。百姓多半安居乐业,很少受到战争的波及。除了蜀地位置偏僻之外,孟昶的治理并不能被抹灭。由此可见,孟昶也许真心的是出于对百姓的安危考虑,才会在六十多天就决定降宋。虽然这个行为被定性为懦弱,却也保全了蜀地百姓不被战火蹂躏。

  小说中的孟昶就是如此的一个君王,在内忧外患,皇帝轮换速度奇快的五代十国,孟昶忧心百姓疾苦,心力交瘁。以至于对其抱有仇恨的花蕊夫人都因为他对国家与百姓的爱护之心而不忍对其下手。

  国家大义与家族仇恨,孰轻孰重?成为小说中花蕊夫人面前的一道无解的选择题。

  历史上的花蕊夫人留下过两首著名的诗词,从中可见花蕊夫人最后的态度。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蜀国对于花蕊夫人是生于斯养于斯的故国,国破自然心碎伤感。

  这本《锦城烟云》把历史上的花蕊夫人与孟昶的情感故事做了小说型的美化,整个故事读起来比普通的言情小说更多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无奈。

  《锦城烟云》读后感(八):天生江水向东流

  《锦城烟云》初读时当它是本普通的古言,可读着读着,文中大量的后蜀时期的朝廷风云让我明白,这本书绝不简单!于是我从以前略有耳闻的花蕊夫人,到爱上这个人物,再到去细查了下历史,内心百感交集,一时变得语塞了起来。

  故事的开始,主要人物的还是孩童时期,从相遇相识,再见已是多年后。他不再是少年仁赞哥哥,她也不再是快乐无忧的蕊娘。他肩负着蜀国兴衰的责任,要做一个造福百姓的一代明君,而她背负着灭族之恨,誓要找出背后真凶,不惜流落红尘。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感情戏份,可寥寥几笔,便让两人之间深刻的感情得到共鸣。他们是那么了解彼此,又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所以后面的恩爱、决裂、思念才会如此刻骨铭心,让人心痛扼腕。这正是作者的绝妙之处。大量的历史故事,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尽职尽责,在这诡谲多变的朝廷上,忍辱负重的小皇帝成长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慧美丽,不卑不亢的绝代佳人花蕊夫人。她不同与普通女子,在丧失了爱子之后,知道了凶手之后,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孟昶的立场,不能明着为儿子报仇,也没有扭曲的报复思想,她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以最高利益为重,所有内心的苦楚都默默承受,这是个伟大的女人,她心怀大爱,不拘小节,所以才有了那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怎能让人不爱……

  这与其像封面写的那样,说是一代名妃花蕊夫人传,不如说它是后蜀灭亡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见末代皇帝孟昶的一生。他从小恪守成规,心地善良,长大后也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皇帝。不放任自己本性,潜心折服,不骄奢淫逸,总是以百姓家国为第一位,投降也是为了最小化的降低伤害。当然历史记载对孟昶褒贬不一,何止是他,大多人物都是功过不一,可历史终究是过去了,无从考证真伪。但我宁愿相信作者所塑造的孟昶:坚毅、果敢、心怀天下,是个明智仁义的好君王。我也因为这本书,会继续阅读大量此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孟昶和花蕊夫人这两个人物做更多的学习。我的好奇,证明这本书的成功,成功的引起了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学习兴趣!

  可以看出作者对此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查证历史,没有可靠依据的时候,全看我们对这个人物的塑造程度。这一点作者无疑是成功了。在我这里,孟昶和花蕊夫人是那么的鲜活,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深沉内敛,大爱无疆,心系天下,读后令人动容潸然泪下。故事的结局很感谢作者。我希望孟昶是真的因病而亡,毕竟他太累了,肩上的责任太重了,而花蕊夫人虽对他满心恨意可爱终究战胜了恨。她会在有限的生命里继续爱他,想想就让人心痛,最后一面还是没有见到啊! 真的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这对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同学很有帮助。我们记住一个历史时期或是一个历史人物,往往需要一些类似感人的故事去点睛。这对我们“快餐时代的人来说,适配度不能再高了。希望以后的古言都能以此为例,认真考究真实历史,在虚拟故事的情况下,又不违背大方向,为现在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尊重历史,了解历史,从而更好的学习历史,我想这才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值得推荐!

  《锦城烟云》读后感(九):天生江水向东流

  《锦城烟云》初读时当它是本普通的古言,可读着读着,文中大量的后蜀时期的朝廷风云让我明白,这本书绝不简单!于是我从以前略有耳闻的花蕊夫人,到爱上这个人物,再到去细查了下历史,内心百感交集,一时变得语塞了起来。

  故事的开始,主要人物的还是孩童时期,从相遇相识,再见已是多年后。他不再是少年仁赞哥哥,她也不再是快乐无忧的蕊娘。他肩负着蜀国兴衰的责任,要做一个造福百姓的一代明君,而她背负着灭族之恨,誓要找出背后真凶,不惜流落红尘。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感情戏份,可寥寥几笔,便让两人之间深刻的感情得到共鸣。他们是那么了解彼此,又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所以后面的恩爱、决裂、思念才会如此刻骨铭心,让人心痛扼腕。这正是作者的绝妙之处。大量的历史故事,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尽职尽责,在这诡谲多变的朝廷上,忍辱负重的小皇帝成长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慧美丽,不卑不亢的绝代佳人花蕊夫人。她不同与普通女子,在丧失了爱子之后,知道了凶手之后,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孟昶的立场,不能明着为儿子报仇,也没有扭曲的报复思想,她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以最高利益为重,所有内心的苦楚都默默承受,这是个伟大的女人,她心怀大爱,不拘小节,所以才有了那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怎能让人不爱……

  这与其像封面写的那样,说是一代名妃花蕊夫人传,不如说它是后蜀灭亡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见末代皇帝孟昶的一生。他从小恪守成规,心地善良,长大后也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皇帝。不放任自己本性,潜心折服,不骄奢淫逸,总是以百姓家国为第一位,投降也是为了最小化的降低伤害。当然历史记载对孟昶褒贬不一,何止是他,大多人物都是功过不一,可历史终究是过去了,无从考证真伪。但我宁愿相信作者所塑造的孟昶:坚毅、果敢、心怀天下,是个明智仁义的好君王。我也因为这本书,会继续阅读大量此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孟昶和花蕊夫人这两个人物做更多的学习。我的好奇,证明这本书的成功,成功的引起了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学习兴趣!

  可以看出作者对此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查证历史,没有可靠依据的时候,全看我们对这个人物的塑造程度。这一点作者无疑是成功了。在我这里,孟昶和花蕊夫人是那么的鲜活,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深沉内敛,大爱无疆,心系天下,读后令人动容潸然泪下。故事的结局很感谢作者。我希望孟昶是真的因病而亡,毕竟他太累了,肩上的责任太重了,而花蕊夫人虽对他满心恨意可爱终究战胜了恨。她会在有限的生命里继续爱他,想想就让人心痛,最后一面还是没有见到啊! 真的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这对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同学很有帮助。我们记住一个历史时期或是一个历史人物,往往需要一些类似感人的故事去点睛。这对我们“快餐时代的人来说,适配度不能再高了。希望以后的古言都能以此为例,认真考究真实历史,在虚拟故事的情况下,又不违背大方向,为现在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尊重历史,了解历史,从而更好的学习历史,我想这才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值得推荐!

  《锦城烟云》读后感(十):《锦城烟云》:花蕊夫人

  锦城,便是成都。 初看书名《锦城烟云》, 有点《京华烟云》的感觉。翻开书之后,果然叙事宏大,从后蜀开国,到赵匡胤灭蜀,涉及多个历史人物。 当然既为”烟云“,自然少不了儿女情长。

  而本书中,儿女情长的主角便是”花蕊夫人“。

  历史上曾有三位别号”花蕊夫人“的美丽的后宫妃子。

  第一位是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一说为小徐妃所生 )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红颜薄命,而且名声也不好。

  第二位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又是红颜薄命。

  第三位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都江堰)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最后也没能善终。

  以上三位”花蕊夫人“,以后蜀主孟昶的费花蕊最为知名,貌美胜花,多才多情,她最有名的诗作是《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表现了她不同于一般后妃的家国情怀。

  本书所讲诉的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费花蕊。

  本书作者龚莹莹,四川省作协会员,曾用笔名朝寻暮烟。百度百科没有作者的词条,互联网上也没有太多资料。估计不太知名。不过从小说的笔触来看,作者文史知识渊博,富有才情。洋洋洒洒五百多页,写起来举重若轻。

  本书以花蕊夫人为中心人物,贯穿多个时代。作者盛赞花蕊夫人”红尘烟花,掩不住她的冰肌玉骨; 朱门深幕,遮不了她的绝巘之才“。

  书的封面也富有寓意,头封面,花蕊夫人红娟掩面,含羞待放,楚楚动人。尾封面,花蕊夫人泪流满面,暗示了人物的悲剧结局。

  全书主要描写了她的惊艳千年,才貌双绝世,倾倒两地王的家国传奇。

  本书的语言流畅,文字美丽,一气呵成,足见作者文学之功底。

  但是个人觉得,写历史小说,要有更高的立意,涉及到的历史人物要符合历史人物的基本特点,故事可以虚构,但要吻合人物的定位。这里面的拿捏需要慎重和深厚的功力。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言情小说套了个历史壳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历史小说高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锦城烟云》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