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四季》是一本由[日]高村光太郎 / 刘晓颖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之四季》读后感(一):山之四季,四季之歌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给人眼前一新的感觉,这本书的风格都十分的清新,像山之四季的插图也十分的唯美,为这本书增新了不少。
书的封面
高村光太郎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诗人和雕刻家,毕业于东京的美术学校,后赴美留学,战后居于山间,写下了这本唯美主义的著作。
作者的一生也有一些非凡的色彩,而高村光太郎1883年出生于东京,是雕刻家高村光云的长子。但是高村光太郎却认为父亲并非真正的“艺术家”,而只是“工匠”,他和父亲对抗,在东京艺术学校毕业后选择了出国留学。他先后来到纽约和巴黎,畅游于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呼吸着充满艺术冲击和任凭灵感的空气,“仿佛可以翱翔于巴黎的蓝天。”
全篇也的确可以看到唯美主义的影子,每一段文字都充满着诗意的色彩,以至于有些句子很值得不断的去品尝和玩味。
书的内封
细腻的语言和文字
比如在他描写山里的冬季时,细腻的语言会使我也想到我印象中的冬季,安安静静的,只能听见火柴崩裂的声音,那其实也是我印象中冬季最美的样子。
他赋予了我很多的可能性,在他的文字里窥见我想要的生活的可能性,那是非常重要的,在山里有很多都市没有办法实现的可能性。
相比于其他的季节,我更喜欢他对于山之春的描述,让人感到了欣欣向荣的力量。
“山间的三月虽然还是粉妆玉砌,但已经不是冬天,而是春气初动,所以尽管在下雨,却明显可以感觉冰雪在融化。”
当下生活的真实描述
这一段文字就可以知晓这本书全文的风格,以平凡的文字和语言来撰写下自己的每一天,在春季的冰雪消融中寻找万物的生机。
最喜欢的一幕
在这里他的文字也很直白的描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在混浴的大温泉里相互比赛唱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幕,倒不是文字有多么的温柔或者好,就是那样的场景会让你觉得这个地方值得去体验。
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百姓都很乐观和淳朴,会在自己的生活里给自己寻找乐子,也会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辛勤劳动。
这本书虽然没有对这些人有直白的描述,也没有去研究他们的生活,但是在各个角落里,我们可以在他们帮助作者搭建房屋等一系列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这些山人的淳朴。
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另外让人眼前一新的是这本书有一个章节作者的深度思考。
“世界美丽的东西不计其数,但艺术家有扩大美的范畴的使命。而且,美具有无限扩大的可能性。环视大自然,到处充满了美。”
美丽的插图
“艺术家就是不断扩大美的范畴,创造出一般人都能接受的作品,但是,他所创造的作品中有的起初未必被人们认为美,也会有不被一般人接受的作品 ”
这里的内容就更像是对于艺术的思考了,因为本身我们的作者就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人,这大概就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艺术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东西,可能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对他进行准确的描述,很多时候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在作者的观点里,我觉得艺术更像是生活,在生活中创造艺术,也在生活中理解艺术。
作者对大自然有着极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述,山中四季,积雪、夏食、早春的山花、温泉、过年、季节的严酷、山中的生活、劳作和村民之间的拜访等等。这是非孤独所不能观察到的,也是非心中有温情所不能体会到的。
“雪积到一米深时,连走路都困难,自然也没有人来小屋做客。从日出到日落,我就坐在地炉边上,边烤火边吃饭,或是读书、工作。”
这是印象中的场景,也是我觉得很舒心的场景,也是全篇最令我感到幸福和开心的场景,一个人在孤独的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的幸福。
如果你喜欢看那些与世隔绝的场景,如果你想静下心来欣赏山间的美丽,如果你乐于花时间去看看他人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十分适合你,也十分适合静下心来去读。
在这三者的描述中,文章的内容更加立体,可读性也十分高,非常推荐一读。
《山之四季》读后感(二):山之四季:大自然有着神奇的治愈力与浪漫幻想
年轻人大都喜欢大城市的光鲜亮丽:小资味十足的咖啡馆、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便捷的城市化服务;但高村光太郎却反其道而行,他说东京生活让人痴呆变残疾,走入乡村和自然生活,四季之感才变得敏锐,亦能更加感受生活之美了——今天不是明天,昨天也不是今天,季节每天都以强悍的力量在运行。季节的运行不理会人拖拉的习气。树木野草、虫鱼鸟兽、层峦山风都在匆匆前行,如同火车迎面呼啸而来,人的力量无法阻挡大自然的运行。草木发芽,则万山发芽;积雪融化,则万山融化,生机勃发,毫不怠惰。
离开城市,跟着光太郎走进自然
对于在城市生活中挣扎的人来说,难免被卷入快节奏的生活,身陷拥挤的通勤潮流中的时候、面对kpi熬夜加班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做顶梁柱的时候,难免疲惫辛苦,心中滋生杂音怀疑人生的意义:别人的标准就是我们想要的标准吗?生活的意义与美好在哪里?什么地方才能得到一丝舒缓和喘息?北上广的城市中弥漫着内卷的焦虑,这里光鲜亮丽却也有不少人渴望释放压力,李子柒的田园生活视频爆火,重要原因就是切中了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城市生活兴起了周末户外游,如何在城市公园拍出“森系风“照片悄然拥有了大量受众,大自然拥有神奇的治愈力,无论现代生活如何完善富足,精神的满足还需回归自然。高山光太郎早早领悟了这一真谛,远离繁华归隐山居七年,撰写了《山之四季》记录其间感悟:
“一下雪,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出门外,满头满身披着白雪,其乐无穷。我小屋的周围没有其他人家,只有森林、原野和田地。独坐小屋,由于落雪不似下雨,没有声音,感觉世界宁静岑寂。”
高村光太郎是日本著名诗人雕刻家,日本《向学新闻》评价:“他一生的杰作,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山之四季》书写了自然美好的治愈力,随着光太郎舒缓的笔触,仿佛你也走进了日本静谧美好的乡村。
来自大自然的美好想象:龙猫与妖怪
《山之四季》有16个篇章,打开每一章都像是在看一场有趣的小电影:原来日本的自然是这样的有趣,难怪日本有那么多奇异的作品,大自然才是作者们的灵感源泉!
“……季节的脚步匆匆走来。门外路过的村里的青年那女也是鲜嫩水灵,令人赏心悦目,手织的毛衣看上去那样轻柔。到处都是花的海洋……山梨的白、辛夷的白、忍冬树的白,这些白都各不相同。”这浪漫的文字配上少女欣喜的插图,让人一瞬间穿越到宫崎骏的龙猫世界!大自然的乡野没有高楼大厦,更能感受花儿的四季流转,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蝉鸣蛙叫如交响乐般在耳边响起,寥寥几段文字就把人带入了自然的幻想里。
擅长文字的人大都心思敏感,有着不一样的发现自然的眼睛,高村光太郎写大雪里形状不同的脚印、品尝季节流转里滋味不同的野菜、还专门挑出一段写千奇百怪的菌类。有斑点的豹斑鹅膏菌是可怕的毒我姑,月夜菌形似香菇却能发出磷光,灰树花菌和花菇长于深山是厨师最为喜爱的食材……日本人还真是喜欢蘑菇啊,听着高山光太郎一一列举蘑菇的不同,让人恍然闯入《镰仓物语》的神奇世界,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就是误食了妖怪的蘑菇,身体和灵魂因此分离坠入了魔幻世界。也许,光太郎说的蘑菇里就有它的原型,也许,《幽灵公主》里的小精灵也脱胎其中!
感受自然美好的治愈力
《山之四季》让人感受到自然满满的治愈力,想要去踏青,想要去闻山中之花的味道,想要听鸟儿的啾啾鸣叫;一边读这些文字,心中的压力仿佛也被抽离掉了,沉浸在日本自然的野趣之中。如果你也热爱自然,那这本书有着神奇的治愈力,替你关掉杂音的开关,带你坠入奇幻的乡村世界。
《山之四季》读后感(三):创作美丽的东西
我想做的事是创作美丽的东西。——《山之四季》
高村光太郎是一位日本诗人、雕刻家、日本近代美术的开拓者。
关于他的工作,在他看来,他的存在只取决于雕刻,他从雕刻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而诗呢,是痛苦的化身。对他而言,诗能将内心的痛苦表达出来,一旦表达出来,痛苦也就随之消失了。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条“无可替代、无可后退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不曾动摇。
高村光太郎想创作美丽的东西。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也孤独过、无奈过、忘我过。这本《山之四季》是一部美丽的作品,记录了高村光太郎七年的山居时光。
《山之四季》开篇写雪。
不同的人写雪,有着不同的哲思。中国古代的诗人常将雪与梅花放在一起,卢梅坡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借雪梅的争春,告诫人们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黄櫱禅师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激励人们要刻苦奋斗。
高村光太郎写雪,那雪景是深邃的,雪花由于光线的正反明暗,实际上是奇光异彩的。想想看,雪花像不像人?有些人表面平平无奇,像一张白纸,但内心波澜壮阔,就像那奇光异彩的雪花,深藏不露。
此外,他在暗夜雪路中的迷失也饶有趣味,虽然是每天都行走的道路,但也会迷路。人生也是如此啊,走过一条条路,或熟悉,或陌生,谁人能保证自己永不迷失?
《山之四季》介绍了很多美食,有些食物太过奇特,我闻所未闻,恕我孤陋寡闻。
比如说那春天地里冒出的冬花茎,高村光太郎将其稍微烘烤一下,蘸着酱、醋或油,“味道微苦而鲜嫩”,这文字居然让人产生了食欲。话说回来,作者回忆起从前的时光,这冬花茎用酱油和糖一起煮,可以祛痰。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常常咳嗽,有时整夜整夜地咳,试了各种中药、西药都治不好,后来我的外婆找到个土方子,说是用枇杷和瘦肉炖汤,能止咳。这土方子竟十分有用,让我的咳嗽瞬间就好了。时至今日,我还能想起当年的枇杷瘦肉汤,还有家人对我的关爱。食物往往藏着特殊的回忆,这是每个人独特的财富。
春天过后是夏天,转眼又到了秋天,这时山里吃什么?《山之四季》的秋天,要吃很多好东西,有过节时吃的红豆年糕、干鲣鱼,还有栗子、蘑菇……
当然,美食不是白得的,高村光太郎也是要认认真真地做农活啊。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创作是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也许有的人觉得痛苦,有的人觉得丝毫不痛苦。反正高村光太郎能通过写诗排解内心的苦痛。
但身体上的苦痛该怎么办?
高村光太郎分析了自己的病因,也许是那农活的过度操劳,也可能是身为东方人,精神上有着深层痛苦。想起前几日看的《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是这么形容东方文化的:“东方人的精神性、道德性究竟意味着什么?舍弃俗世隐遁山中、独自耽于冥想的人被称为圣人或高洁之士,然而在西方,却不会将这种人视为圣人或高洁之士,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利己主义者。”
所以,高村光太郎被旁人视为高洁之士吗?
回到这身体的苦痛,我也曾肋间神经痛啊,特别是压力大的时候,每次呼吸都疼痛不已。那个时候,我曾问过周围的朋友,没想到这个病并不罕见,病友互相安慰,经历过苦痛的青春,会更美丽啊。
高村光太郎想创作美丽的东西。
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无疑,他的文字很美,他笔下的四季、美食有着独特的美感。他那山居时光多美,辛苦的农活劳作也很美,就算是苦痛,也有着隐忍之美。
美,在每个人的心里。
《山之四季》读后感(四):《山之四季》,世外桃源
人类的生活如网眼般互相牵制,如果过于急躁地注入文化,反而有害。这座山叫日本北方岩手县山口村。
这个人叫高村光太郎 。
山之冬
冬天,山里有雪,而且会持续三个月左右。
冬天本该是宁静岑寂的,但是,高村光太郎笔下的冬似乎总是在动的。
在家中,你能听到地炉里薪柴燃烧时的劈里啪啦声,水烧开时的沸腾声,还有啄木鸟和老鼠的声音。啄木鸟“笃”“笃”“笃”啄小木屋,大概是为了吃掉木头里的虫子吧;老鼠在晚上出行,来拿榻榻米上的面包。总归是喜欢啄木鸟和老鼠的,也不忍撵它们走,毕竟,它可以去掉虫子,而它又实在是与人亲近,不忍杀害它。
在山上,如果你能够在雪不是很大的时候出门,那么你就会看到脚印。首先是野兔的脚印,如同罗马字母T的形状,而且还能看出野兔行走的轨迹;然后是狐狸的脚印,老鼠的脚印,猫的脚印;当然还有人的脚印,不同的鞋子会留下不同的脚印,不同的行走方式也会留下不同的脚印都是人行走过的痕迹啊。分明是不动的脚印,却分明能感受到冬天依旧的万物活力。
图品来源于网络,侵删
山之春
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大山里的春天还很好吃。
bakke,味道微苦而鲜嫩,可以烤着吃、蘸着吃、腌着存起来慢慢吃;yakka,雌花水煮后可以作为染料(这个不可以吃);kakko,用油炒后拌上糖醋酱,味道可美;猪牙花,根可被提炼为淀粉(四舍五入也可以吃);紫萁,可以做成紫萁干;蕨菜,可以制成清脆翠绿的腌蕨菜;nunoba,在热水里焯一下就可以做成凉拌菜……
当然,春天里肯定不止是要吃,要补充在冬天里无法补充到的营养(在大山里生活,真的就是有什么才能吃什么,所以冬天会很难补充到维生素),也会有许多鸟儿出来凑热闹,真真是叫醒还没有醒过来的春天的一部分,少男少女们也都鲜嫩水灵起来,春天,来了!
kakko
山之秋
秋天是开始于盂兰盆节的。
在这个季节里,收获的季节里,牛虻会来捣乱,村里人常会问一句“看没看见跑走的马儿”。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会做年糕,扫墓祭祖,做佛事;跳盂兰盆舞;饱上一年的口福;喝酒唱歌……
热闹过后。草木要开始认认真真的结它们的果子,没过多久,该是收获栗子的时候了。这时候的栗子,喜欢自己从树上掉落下来,不论大小,似乎永远也捡不完掉在地上的栗子,因为你捡栗子的时候,栗子还在往下掉,而且还有些栗子会掉到你怎么也找不到的地方,所以,很多村民捡到了栗子,大地也收回了很多栗子。
怎么吃栗子呢?蒸栗子饭、煮栗子、烤栗子,想想都很香,现在我们吃的大多是炒栗子了,牛皮纸袋装着,热乎乎的拿在手上,边走边吃,这么一想。该是比不上这大山里的栗子的。
图品来源于网络,侵删
山之夏
夏天,还是愿意聊聊吃的东西。夏天总是食欲不振,所以米饭大概是吃得少的,面食较多,但面食也不可多吃,会偏食。夏日不做汤,浑身是汗,倒是猪油炸土豆、茄子、百吃不厌。八户煎饼与茶搭配极佳。
这本《山之四季》是高村光太郎战后蛰居山林时写下的散文集。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高村光太郎在这座山里,这个村庄里生活的从容不迫,生活的从心所欲,生活的悠哉游哉。这里面,有他的吃食,有他的赏玩,有他的娱乐,有他的生活,在《山之人》里,他说,起初,村里的人视他为“疏散者”,而且,不仅是村里的人如此想,他也有一点这样的感觉,是遭受战祸的城市人临时到外地居住避难,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的,是要回到城市的。可是,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在这座山里居住了五年零两个月,房子不再是简陋的,邻里关系特别的融洽。
图品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也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愿与你们分享的“山之人”,不仅仅是高村光太郎,还有这座村子里的人。他们没有受到“城市文化”,或者说当时的现代文化的洗涤。高村光太郎这样形容这种现象——人类的生活如网眼般互相牵制,如果过于急躁地注入文化,反而有害。很难想象,或者说,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看似一个村庄,其实是一个大家,真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与人之间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帮忙”这个字眼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滑稽的,因为他们就是发自内心地做了自己觉得自己可以做的,能够做的而已。见面时的互相打招呼,对待陌生人的热情……
我想,这都是高村光太郎在这座山里居住许久的原因吧。他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愿你在读完这本书后,也能被这群人涤荡心灵,做最开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