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是一本由东雍著作,巴蜀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出日落》读后感(一):修行,就是要努力做一个“好人”
我不是被神秘的各种流派和奇迹吸引过来的,我只是想知道在这么浮躁的年代,这么物质的年代,竞争这么激烈的年代,怎么才能自由自在的工作生活并且没有烦恼,又能看起来真实存在?
这书给了我很多答案,没有挂着各种名人大师的神迹,没有心灵鸡汤,没有神秘属性。既接地气,又不失信心。嗯,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值得推荐!
《日出日落》读后感(二):圆融见地
前几天朋友推荐我这本书, 封面清新淡雅我本就喜欢,翻开阅读又被作者的智慧所深深吸引. 书中的故事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含了科学、哲学、佛法诸多方面内容。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唯一一本讲佛法与世间法圆融的一佳作!作者的智慧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方式,他科学地思维观、究竟的见地,为我点亮了智慧之光,使我在生活中除去烦恼,更为积极乐观。真是一本好书,值得拥有!
《日出日落》读后感(三):读过《莫做“小资”学佛者》吧....
在很多地方读过《莫做“小资”学佛者》这篇文章,很多人的博客发过这篇文章,最近,我才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东雍先生。
这本《日出日落》还有许多类似《莫做“小资”学佛者》的文章,都是近来几年在网上广为流传或者被大家热议的话题。
这本书的打印稿我已经读完,他的每篇小文,都是针对现今社会现象的思考,涵盖生活、学习、修身养性、工作、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态度等方面。
《日出日落》读后感(四):平实而淡然间,智慧的光芒不可掩饰的露出
日出日落,缘起缘灭。
究根结底,是终极智慧的阐释,像是一把钥匙,也像是一个公式……
其实我一直以为,世间万物都是存在理的,这也是学物理的人,在研究了极限事物的规律之后,所自然而然产生的惯性思维,当一些事情无法契合科学这一宗教的时候,其它的信仰就不可抑制的出现并迅速的占据了人们的内心。
之于我等凡人,则既有常情,又存感悟,往往复复这样,一生也便过去了,这一本书,从凡事入手,不是说教,更像是传导,不去穷万物之理,而只是告诉大家,什么是智慧。
《日出日落》读后感(五):开启我大乘之心的书
作者:东莲
《日出日落》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正是这本书点亮了我的心灯,开启了我的智慧。正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学佛的三根本,第一次重视菩提心。
也正是菩提心的学习,才启动了我那颗尘封许久的大乘之心。再由菩提心进入到正见,从此便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生活。作者把出世间和世间完美的结合圆融到一起,让城市中的人们不用躲到深山老林,不用花巨资装饰庙宇,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就有了落脚点,就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宁与圆满。
2015年1月22日
(本文作者:东莲,北京土著,澳洲海归,IT女,现全职妈妈)
《日出日落》读后感(六):航行中的灯塔
如果把人生当成是航行,那《日出日落》就是航行中的灯塔,为你指明了方向。
国人多多少少有与佛结缘的情节,特别是在遭遇不幸、心情痛苦之时,会想起庙宇高堂之上的佛像来,祈求佛主能保佑平安,赐以福报。而把心灵寄托在此,多少让人感觉有些消极。
东雍先生在《日出日落》中纠正了一些人对佛的认识,如:佛法不主张越穷越光荣、从佛子生病是否该看医生等,主张从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积极面对人生,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被八字算命所迷,不要生活在别人的断言之中。
《日出日落》一书,让迷在世间,入戏太深的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道出了人生真谛,让人不再迷失,认真读过,定会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日出日落》读后感(七):余音绕梁,三日不去
真心不错的书,跟我之前看过的其他佛教类书籍都不一样。作者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些很深的佛法道理,以及一些平时感觉很模糊的说法。最难得的是跟我们的日常的生活非常贴近,很接地气。在一些关键点上,对居士学佛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随手翻开来一篇,都看起来非常过瘾!
那就说说我随手翻开的这一篇吧:《群星伴月的启示》。作者从八月十五的月亮,联想到了夜空中那些看似暗淡,实际却比月亮光耀何止百倍的星星,在我们的眼里月亮大星星小,而实际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文章进而进一步引申:“生活中是不是也如此呢?你最亲近的人,你就觉得他一切都好;因缘远的人,就那么渺小可有可无。对自己好的人,心里的距离就近,就把他当成佛菩萨;对自己没关照的,就看成俗众;对自己的师傅,当作真佛,对别人的师傅,当作凡夫;……”“修行上,是否要多依‘理’(见地)行事,而非感性呢?”非常清心明目的一篇小文,却感觉叮咛一下擦亮了一片我心镜的暗尘。
书中的这些文章,有的就是这样清晰地娓娓道来,一片片地为我的心之屋除尘去雾;有的却如力喝之棒,当头挥下,立断愚障,开启着一扇扇智慧之门。篇篇余音绕梁,三日不去。
《日出日落》读后感(八):细微之处见真章
中国人喜欢谈大,微博上,微信上,到处都是国家大事,俄罗斯和美国是怎么样勾心斗角了,中国该怎么办了,说起这些大事,头头是道,每天是为了世界和平操碎了心。
中国人喜欢玄学,越是神乎其神的越愿意去相信,比如中医老方子了,祖传密方了,佛教里的神通了,吃点绿豆地瓜能冶病了,越神秘的东西,越有人信的多。
中国人爱讲道理,而且道理还是往往是相反的,一会儿说要吃亏是福,一会儿无毒不丈夫,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多简单的一件事,就是搞不明白。
包括这个评论也是,动不动就代表,一会儿代表中国人,一会儿代表亚洲人,一会儿代表网民,总之是别人都被代表了。
从这本书中,可以学到一些佛学的道理,也可以学一些生活的道理,但我觉得这都不重要,最重要是作者从生活细节中去思考,从眼前出发的生活态度,不盲从于一些所谓的生活常识,更不会满足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从普通的小事里,做到了不普通。
比如一个春节224万头猪被宰杀,又如“人好”就有罪吗,这些事过了也就过去了,没啥可注意的,但仔细一想,似乎里面不是那么回事,思维开始,就开始了格物致知的过程,就开始了寻找真相的过程。
不需要大道理,不需要大意义,只要从现在出发,从自己的身边的小事出发,认真思考多那一么点点,我想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就是悟道的过程。
《日出日落》读后感(九):清泉过心,妙有可言
清泉过心,妙有可言
——读《日出日落》有感
说起来惭愧。起初我结缘了两本《日出日落》,却一直没有读。
某日送了其中一本给一位好友,过了几天,她很兴奋的打过电话来,一再的谢我,她说:这本书真是很好,书中讲的很多问题都是生活常遇到,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给人启发,发人深思。她的感谢和称赞倒让我好奇了,于是,有了我和《日出日落》的不解之缘。
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睡前一定是读《日出日落》的,每篇文章都是娓娓道来,饶有趣味,感觉作者就像一位长者坐在我的对面,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作者以佛法智慧结合实际生活的深刻思考,令当时初来乍到“佛法世界”的我感到非常踏实、安全。很多对于佛法的正见,也就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成为我的“防火墙”,为日后我学佛打下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和朋友们在生活和佛法学习上遇到的好多问题,都可以去向《日出日落》寻求帮助,比如“我活着有啥意思?”、“学佛是不是不适合做生意”、“学佛后会不会有烦恼”、“要不要信命”等等,作者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都是完全的正能量,无论是学佛与否,都会让人受益无穷,更加积极的面对人生。
如序者言:“书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让我享受到茅塞顿开之乐的智慧之光”,对我而言,读起来如清泉过心一样,清冽,痛快,酣畅,妙却有可言。
值此,《日出日落》正式出版,我特别想推荐给各位朋友,期待这智慧之光照亮更多有缘人的前行之路。
2015年1月25日
《日出日落》读后感(十):积极的佛法
以前一直这样认为,学佛的人,都是消极的,就是觉得生活没啥意思了,就去学佛法了,生活中一些正常的人,学了佛法也不正常了,天天念念有词,不知道在念些啥,还有就是吃素了,一起吃饭都不正常了,还得照顾去吃素食馆子,还有就是啥也不管了,老婆,孩子,父母都放一边了,总之是就自己天天修行去了。
还有那些出家的,一出家就是四大皆空,家人也不见了,贫僧只有法号了,就像是《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许仙一样,连孩子也不能认了。还有一些电影,比如刘德华演的《新少林寺》,只要能放下屠刀,就既往不咎了,等于是出世了,不理世间事了。
后来读到几篇文章,比如《佛法不主张越穷越光荣》,《居士在世俗工作中是要与世无争吗》《人好就有罪吗》等等,原来佛法还可以这样解读,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打破了原来对于佛法的执见。
作者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却能深入的思考,不把平凡的事,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从常见中找到了真理。也自己反思一下对于佛教的这种观点是怎么来的,原来是看影视看电影来的,而电视和电影,最多存在不过一百年,怎么能代表存在了二千多年的佛法呢!
再读作者的几篇文章,《佛法并不鄙视财富》《我每天布施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断言中》等等,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在世间和出世间圆融的修行人,在红尘中修行,在生活中精进,可以说是积极的佛法,在事业上积极,在生活中积极,在修行中积极,远不是那种让人觉得消极的佛法,原来,佛法不在深山老林,不需要远离社会,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修行佛法。
2015年1月22日
(本文作者:正果,某IT公司系统架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