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的故事》是一本由理查德·梅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一):比短评要多出几个字的长评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阿乙老师安利才买来看的。据说是译林出版社三大镇社之宝之一,我是第一次看这类型的书,觉得内容生动有趣,好似是在听一个颇有经验又爱喋喋不休的花匠说话。从人们对杂草的态度和方式的转变转而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变过程。大自然是个神秘而顽皮的老翁,我们还是太渺小了。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二):杂草无辜
一本包含了植物学,文学,历史,地理的博物学书,提及了300多种植物的杂草书。很有厚度的书,内容丰富,逻辑也很清晰。
在北京市区,其实杂草挺少见的,都喜欢平整的草坪,要么种一些盆栽植物,于是整个生态多样性一塌糊涂。记得奥运村附近有一块地,不知什么原因荒废了几年,于是杂草丛生,开出了各种漂亮的花。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三):一本有味道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在英国生活过,一打开这本书,那种曾经走在路上,鼻尖上又酸又辣,又温热潮湿的杂草味道就会变得活灵活现。
作者是英国人,用朴素的语言,客观地形容很多种杂草的习性和传播,回到万物生长的角度,以杂草出发,向读者演示很多事物的演变、延发,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陈述分析,读起来非常温暖、温馨。
读书,不本来就该是一种唤醒记忆的体验吗。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四):为杂草正名
《杂草的故事》,一本不错的博物学读物。
作者从伊甸园一路追到当今的国际化,阐述了杂草定义的由来及杂草入侵的根源,试图为杂草正名--杂草只是弥补了人类活动遗留下的空白,是大自然平衡重要的一环,并从侧面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书中有不少趣闻轶事,让人读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枯燥,而杂草的彩绘更使之赏心悦目。对植物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时间不妨找来一看。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五):英格兰散文
很典型的英国散文,用一个对象做大体上的主题,自由地发散开去,信马由缰,随手拈来。杂草是一个完全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所以杂草的故事,也就是人类的故事。印象深刻地有两点,一是杂草的传播很大程度借助了人类对抗杂草的种种努力,二是在前科学时代的英国有那么多各种草药呀食补呀的理论和方子而随着现代询证医学的发展全都隐逸不见了。
书中间彩页的图绘很精美,要是更多些就好了。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六):Notes
本书的自然观颇有点我们老庄的感觉,所谓杂草,只是我们从人类中心角度出发,对植物或有用或无用的一种分别,而这个分界也并没有那么清晰,总随着人类对植物的认知在变化。作者强调杂草的顽强生命力,其恼人的欣欣向荣尤其和人为创设的农田、花园相关,可以说是我们创造了杂草的今天。读此书时,常常十分配合作者开始幻想,我们的城市文明停止运转后,短短几个月内,城市变为废墟,杂草丛生的景象。在书的结尾,里查德先生郑重地指出,杂草在我们的自然体系中大概起的是初级修复作用,它们如果能好好地生存下来,更加多样化的植被则会紧随其步伐而来,将我们的蓝色星球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七):杂草的故事
作者说,杂草的定义取决于人类看待它们的方式。在杂草的定义中,最为人所熟知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当属“出现在错误地点的植物”,也就是说杂草长在了你本希望长出其他植物或者根本不希望长出植物的地方。
可是,杂草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它到这里有什么意义?
作者一一为我们阐述了他的想法和观点。
杂草在城市或城郊大面积单一品种的出现,也许是跟我们人类活动有关,去看看生态资源丰富的区域,那里的品种多样化,没有单一品种泛滥的现象发生。
这种种的迹象都在表明着什么呢?值得人们的反思。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八):大自然的偷笑
野性与文明的对抗,作者似乎一直在野性与文明两边摇摆,一会夸一下野性的美,一会揭露一下野性的粗鲁,到最后才发现,其实人类和野草都逃不过是生物,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它们也是。
生存,似乎是这本书的关键词。
作者在书中还是赋予了野草很多文化的内涵。这种行为很常见,当然也可以在野草身上发生。
要是在路旁看到一株野草,想象其时间空间上的旅行,恍惚间会有一种与过去与远方对话的感觉。就如同,我们在各自的方言中发现了相同的地方,发现了古音一样美妙。想必作者也有这样的体验吧。
人类与杂草的纠纷由来已久,在这场纷争中,杂草似乎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弄得作为大人的人类手忙脚乱,却还一脸茫然。倘若有第三者观战,那一定是大自然,它肯定在一旁偷笑。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九):没能读下去
只是自己的感受:
不太能读得下去,虽然自己对于杂草的美还是很欣赏的,也很喜欢那种野外荒草从事的感觉……
但是这本书里(可能是kindle的原因)没有太多图片,也并无太多对植物本身的叙述,更多地提到和杂草有关的人的态度、有关的宗教思想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但故事本身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人物也大部分是自己不知道而无法产生阅读情绪的名字而已。
看了下豆瓣上的书评,大多数发自己对杂草之美的欣赏,或者杂草的定义…几乎没有提及有关杂草的人物态度宗教思想等等。
我只看了一半,也许剩下一半很有趣…从前半部分来看每章节的主题植物并没有成为主题,也并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态度,似乎只是叙述出来作者知道的关于杂草的各种知识。
也许植物相关专业的人会很有兴趣吧…………
偶还是太浅薄了(
《杂草的故事》读后感(十):我命令一切变成杂草
我命令一切变成杂草
我命令海洋馆的美人鱼、
得到观众喝彩的海豚,变成杂草
我命令在马戏团表演骑自行车的猴子、
钻火圈的老虎,变成杂草
我命令在动物园吃竹子的熊猫、
在玻璃房里晒太阳的狮子和狒狒,
变成杂草
我命令流水线上的螺丝、
办公室的复印机,变成杂草
我命令幼儿园的小朋友、
武校的“问题少年”,变成杂草
我命令被侮辱的、被损害的,变成杂草
我命令爱情和理想,变成杂草
我命令真理和正义,变成杂草
我命令一切,变成杂草
杂草是我们,我们是杂草
—— 张若水 20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