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是一部由汤晓丹执导,杜繁荣 / 杨贵生 / 李再扬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昌起义》精选点评:
●8.1时,差不多每年都播出吧。
●重学近代史。感叹竟是四十年前的电影。和《建军》比,本片表现力更强。双喜的妻子最后在背后射杀交际花——自己曾经服侍的小姐,不符合今天价值观了。马日事变,张发奎,汪精卫,何建(反共,杀杨开慧)有了新了解。贺龙、朱德的形象有了更深印象。
●事实证明,陈独秀是错误的,但当时谁能在时局下有正确呢?
●借个地儿,标「建军大业」。
●旁白叙事,很像纪录片的解说!强行煽情。 对白有的地方有点文绉绉,有些演员演技令人尴尬。
●几乎央六每年都要演一遍。
●小时候,每年八一建军节,朝廷的电视台总要放这部电影
●挺有感觉的老电影
●对比八月一日和建军大业,这是最贴近史实的一部电影。汪精卫从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处得到了《五月指示》才下决心分共的。
《南昌起义》观后感(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观后感(二):难得的政治片
电影有大量的对白,尤其是会议戏。要理解台词,必须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和政治常识。
整个结构用连绵起伏的政治冲突来营造紧张的气氛,最后以起义爆发结束,还是比较简单的。虚构的小人物故事用来舒缓气氛,穿插在主要故事中。地主小姐和丫鬟的戏算是一条暗线吧,这样的安排可能比较符合80年代的商业电影理论,现在的观众比较喜欢一路紧张到底。
很多的细节一笔带过,如“陈独秀已离开政治局”,其实对剧情有重大影响,是一个转折点,但是类似这样的细节电影都没有做易于观众理解的处理。
应该以后都不会再拍这样的政治片了,这是一个历史遗迹。
《南昌起义》观后感(三):刚才重刷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观后感(四):薛定谔小姐
还有一个瑕疵是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出场时没有做好必要的标注。例如起义前两次会议的戏,有一个戴眼镜的人物戏份很多,却没有明示他的名字,我开始当是张太雷,后来看到评论区有说是郓代英,后来又看到海报区把这个人解释成刘伯承。
《南昌起义》观后感(五):与建军大业做个比较
总体来讲是中规中矩的电影。只是在主线收笼以后关于在战前会议上张国焘的反对以及叛徒这些场面和建军大业出现了高度重合的情节。正好可以对比着来看。
最后的那一幕里要逃跑的女士看到旧时丫环也不问一下就交了首饰盒。这怎么可能嘛,回头又被成了战士的丫环打死了。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心情蛮不好的。你原来的主人都你如此信任你这么做不妥啊。这一点是极符合当时的价值观的。毕竟旧主人成了反动阶级干了有害于人民的事情。
本剧的叛徒是一个出身于地主家庭意志软弱又听于旧情人的人,而建军大业里的叛徒看起来就是没有犹豫的十足十的坏人。其实这个叛徒是真有其人的怎么各版本里对于他是怎么叛变的过程原因都讲的如此不同自己发挥呢。再一想就不奇怪了,他马上就被打死了嘛。而且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谁知道他的生平和内心活动呢。
在战争开始后我居然又小小燃起来了。在这么漫 不经心的观影情景下又小小燃起来了。山河统一 红领巾,很难不感动。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革命 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