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5-23 02:06: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锦集

  《终极价值投资》是一本由齐东平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极价值投资》精选点评:

  ●分散投资,10-20支股票,PB越低越好,分段建仓,类似定投模式

  ●有自己一套法则,逻辑编排有点乱

  ●投资一国所以企业就不会赔钱。 分批买指数呗。 就这一句话弄一本书,7分多评分。 误导群众。

  ●对于我来说,没啥收获

  ●大数投资就是按照股票市场分布类型进行全面投资,其大致本质跟投资股票指数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金额相差较大。方法都需要不断定投来降低成本。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思路,只要你有钱有时间,这未尝不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本书除了核心思想外,更多内容有凑字数嫌疑。主要介绍的核心方法策略内容还不够其他类型的策略内容丰富,且大部分内容重复再重复。一篇文章可以写清的写成了一本书。

  ●大部分内容与《大数投资》雷同,有骗钱嫌疑

  ●总结一下:利用概率论原理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选择30个优质行业进行分散投资,每个分配3%,在估值低时买入,高估时卖出,不容易收到黑天鹅事件影响,股市暴跌时不会损失惨重。但是个人感觉这是追求稳妥投资收益的方法,如果股市想获得大收益,还是应该重仓选择核心优质几个股票,太分散了不容易获得较多收益,分散精力研究个股。

  ●应该常读常新

  ●一些投资的方法,不投机

  ●好书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一):新股申购正当时

  6月份两批新股申购,一批中一签。现将新股申购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说明如下:1. 资格新股申购必须有沪深股市的市值。市值以T+20计算,也就是新股申购前20天的平均市值。沪市每1万市值可申购1个签,即1000股;深市每5000市值为1个签,可申购500股。其中深市资格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通用。2.申购额度每只股票都有申购的上限,有多有少。申购资格是针对每只新股来说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0万的沪市市值,你在沪市新股申购时,每只新股都可以最多申购10个签,也即是1万股。按照这个情况计算,一般来说,如果你有100万的资金,只需要有10万的市值即可,10万市值可以平均分配到沪深股市。200万的资金,有20万即可。3.中签情况中签是按照抽取的末尾号码来匹配的。以申购10个签为例,如果起始申购码是12345678,那么你的所有申购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到10,也就是12345679、12345680、12345681.。。。。。。越多的连号,中签的概率就越大。4.技巧(1)如果初始资金比较少,可以全部申购沪市,虽然目前看中签概率都差不太多,但毕竟沪市的规模大一些,能够中签的人数要多一些。刚开始运作还是以能够中签为第一要务,尽管从统计学来说,综合概率是一定的,深市,尤其是创业板中签后的收益要高,但总不中签(总会中签的),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压力。最好每只能有10个连号,也就是说每只沪市新股都申购1万股。这样100万的资金可以申购7只左右。(2)关于市值,为了保证基本收益,在补充市值时,一定要选择低估值的股票,这些股票即使大盘下跌,也不会跌太多,新股申购获得的收益足以弥补大盘的下跌,而且低估值的股票在牛市中补涨的几率要打很多。基于这个角度,目前可以配置银行、地产等低估值股票。(3)关于新股上市后的操作,总的来说,可以在打开涨停板时全部卖出,一般收益在5-10倍。对于个别热门股票,有一个5天窗口期,也就是说,在打开涨停板后,再看5天的走势,如果继续上涨,再往后延5天,如果下跌,即可全部卖出。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二):化危机为机会

  齐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化危机为机会”的策略。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契合了巴菲特关于“在人们贪婪时要恐惧,在人们恐惧时要贪婪”的论断。但问题在于,巴菲特只说出了这一理念,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比如,何时才称得上贪婪,有何时才算做恐惧呢。

  或许很多人信奉大师,的确大师给了我们很多好的理念和思维,但不要忘了资金量不同,操作方法完全不一样;股市环境不同,操作思维也要有所变化。

  以本次股市震荡为例,在5000点时,人们是否贪婪了呢?感觉是,但似乎还没到历史上的6000点,还不算太疯狂。那么这儿点位该怎么操作呢?在《终极价值投资》后记中,齐老师以14年年底为界限,提出了结构性高估的论断。贪婪不贪婪不好说,但高估已经明显。按照整个上证,当时还未现高估,其原因在于金融股还处于低位。齐老师给出了一个算法:按照上证的市值乘以市盈率,就可以得出上证的整体盈利,由于上证整体利润率在9%-10%,那么上证的净资产就可以通过盈利乘以9或10,就可以得到。然后用上市整体净资产减去银行股的,再除以去掉银行股市值的上证总市值,就可以得到上证的市净率。其实当时已在3倍以上。已处于明显高估。那么在此状况下,就应该卖出股票,而不是买入。

  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在本次股市大跌后,在3300点左右,我们再次计算一下当时的整体市净率,在2倍左右,按照“大数投资”的绝对胜算概率,可以配置30%的股票。

  这样的化危机为机会的策略,其实说到底是基于估值。只是这种危机,缩短了我们重新配置股票的时间段。从资金周转率来说,依然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挣钱的机会。所以,在3300点左右时,我们选择了估值比较低的一些股票,比如鸿路钢构、一汽富维等,果断买入。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三):初识齐东平,初识“大数投资”

  齐东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副教授,主讲《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曾被评选为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课程有突出贡献教师、EMBA最佳教学奖教师、高级管理教育中心核心教授。

  初识齐东平老师是在2011年,但齐老师的大名早在2004年初入人大商学院读书时就已有所耳闻,可惜无缘得见。当然也怪农村出身,身无分文,对股票只能敬而远之。2011年,一偶然机会,同事把齐老师的著作《投资企业法》的信息发送给我,告知齐老师有意将本书内容更新,重新出版。初看这一书名,还以为是一本法律著作,心中茫然:难道人大法学院还有一位名叫齐东平的老师?后细聊获知,此齐东平即彼齐东平也,心中大喜,上天眷顾,有缘结识人大商学院“股神”(齐老师一直不认可,但师生私下都这么称呼)。

  初见齐老师,本人战战兢兢,磕磕巴巴。但齐老师,和蔼可亲,称我为“李老师”,顿更不知所措。忙解释:“我人大商学院学子,齐老师切不可叫我李老师,虽没听过齐老师的课,但身为人大商学院毕业生,真真切切也算是齐老师的学生了,尤其有今日一聊,顿觉豁然开朗。”尽管我如此解释,齐老师见我还时不时叫我“李老师”,齐老师说这是应该的。哎,就按齐老师的思路来吧。

  等齐老师将书稿写完,交到我手上时,已迫不及待。读完,疑问顿生:炒股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股市可以没有风险?市净率和市盈率可以搞定一切?其实在这之前,我已初涉股市,跟着朋友买过了通威股份、山推股份、巨化股份等,从1万快成了6000。至于为什么这么买,朋友说你看这些股票的K线图,多好。K线图,看来看去,还是不太明白。从齐老师的书中,终于找到了买卖的标准。

  在股市中,有人挣1-3倍市净率的钱,有人挣3-6倍市净率的钱,更有人要挣10倍以上市净率的钱。齐老师把目标定在了1-3倍市净率上,还加上了市盈率20倍这一指标。至于为什么齐老师要这么设定,从与齐老师的交流中才发现,齐老师是风险意识极强的人。的确,在股市中控制风险是第一要务,要想挣钱,只有先保证不赔钱。齐老师做到了。近10年中,齐老师配置的股票全有收益,即使是像13年配置的五粮液,也已挣钱,只是多与少的问题。更有很多股票,翻了多倍,逐步减半卖出,收益虽然没有从低点一直拿到高点再卖出那么高,但在高点下跌时,齐老师的手中股票已经很少,甚至由于估值过高,已经清仓,并无任何损失。而且谁又能真的从低点一直拿到高点呢?或许更多的是,在整个上涨过程中,边买边卖,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成本也越来越高,是否会成为最后接盘者,就看个人修为或者人品了。更有甚者,在下跌过程中,估值很高时,依然接盘,殊不知后边还有好长的下跌路要走。

  2012年4月,齐老师的第二本著作《大数投资》出版。本人也于2012年4月成功再次进入股市。也在某一周末,聆听了齐老师两天的课程,终有所获。随后的3年,总能时不时与齐老师沟通投资心得,偶有询问该选哪只股票,齐老师也会将他近期关注的股票悉数告知。12-13年,在齐老师的指导下,略有收益,当然其中也会背离齐老师的思路,加入个人的主观意志,事后都证明自己的一厢情愿是多么的愚蠢。后基本参照齐老师《大数投资》中设定的选股标准和操作方法,终在2014-2015年有了大收获,当然估计比不上那些加杠杆的人,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配置风险小,收益中上。在部分股票已翻了多倍后,逐步卖出,后又将这部分资金配置到低估的其他行业的股票中,继续翻倍收益。目前的鲁西化工、葛洲坝等成本都已为负数,那也意味着,公司每股欠好几块钱,至于股市的波动,对我心理已无任何影响。

  在《大数投资》出版两年后,和齐老师商量,书中还有个别标准不够明确的地方,也收到了不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随决定对《大数投资》进行更新,将书名定为《终极价值投资》,这其中也有市场的因素在里边。2015年6月,《终极价值投资》即将面世,在此之际,我,作为齐老师的忠实粉丝,将联合齐老师的其他粉丝,打造“大数投资”自媒体平台,将齐老师的思想和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以助更多的人实现财务自由。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四):人大“股神”说股市:最简单、最快乐的投资法

  [京东预售]

  [当当预售]

  齐东平 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常因“在股市中挣了太多的钱”而“心有不安”。人大商学院师生私下都称他为“股神”。持续20年的投资佳绩,融教学与理论于一体,构建了人人都能理解、最简单、最快乐的投资法——大数投资。在变化莫测的股市中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1方法的由来:“在看上去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有确定结果的事”

  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我的投资生涯也进入第20个年头。回顾20年的投资历程,我的内心充满感怀,不仅因为投资收获了金钱,更重要的是投资过程改善了我的思维。这个世界看上去那么变化不定,但只要有世界运行自有其规则的意识,就会在某些方面发现其规则,就能在看上去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有确定结果的事。股票投资亦如此。股票价格波动看上去变幻莫测,但全部上市公司整体持续着高于社会全部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且全部上市公司整体净资产及其利润相互影响循环增长。显然,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理应获得合理收益。大数投资就是依据概率抽样选择少数样本可以代表全部样本的统计原理,以概率抽样选择少数上市公司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法。组合投资、低估值构建组合和长期持有是大数投资的基本原则。

  我在20年前开始投资股票时,基本的理由是,股票就是股份,既然是股份,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而且很少的钱就可以投资上市公司,容易投资。但也曾遇到问题,如企业的净资产和利润等财务指标是不是真实,企业现在有收益是否意味着未来有收益,特别是曾经试图预测个别企业股票的价格波动。在为预测企业净资产以及价格变动寻找方法时,统计学知识帮我弄清了一个事实,即不管个别企业净资产盈利或股价如何变动,全部上市公司每年都能够持续稳定盈利,而且全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这时我意识到,只要长期投资全部上市公司,必然有较好的投资回报。那么如何才能投资全部上市公司呢?我注意到了大数定律等统计原理的适用性,即使用概率抽样方法选择一组数量不大的上市公司做组合投资,就可以对全部上市公司进行拟合投资。只要长期坚持做组合投资,自然会有合理的投资回报。这就形成大数投资的两项原则:组合投资和长期投资。

  大数投资的另一项原则是以低估值构建投资组合。虽然股票价格不能预测,但既然有了净资产和企业盈利做标准,价格向下波动正好带来以低估值构建组合的机会,价格上升时,卖出股票,进一步降低成本甚至收回投资。这一买一卖之间蕴涵了以逆向投资为内容的投资策略和交易准则。

  总的来说,大数投资就是以概率抽样方法选择少数上市公司构建投资组合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法。

  2基本操作:像解数学题一样投资

  大数投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30个行业中按照低估值的方法选出30支股票从而拟合整个上市公司的走势。低估值的标准为,市净率2倍以下,市盈率20倍以下。具体操作如下:

  例如投资总额为90万元,一个行业配置大约3万元。当某行业中某企业股票市净率为1倍时,价格为10元/股,此时配置大约占计划配置3万元的1/3即1万元,买入1000股,此后,股价每循环下跌20%至8元/股、6.4元/股、5.1元/股,分别买入1000股,所用资金为8000元、6400元、5100元,估值接近市净率1倍时,计划配置的3万元资金基本配置完毕,平均股价大约为7.5元/股。也可按照等金额配置。

  在股市上涨时,则根据1年内最低点上涨1倍时,卖出一半;上涨2倍时,再卖出一半,以此类推。总的目标在于降低成本。

  投资人按照大数投资所给出的具体操作方法,将日常的买卖行为当作解数学题即可。哪个行业出现低估值企业,就将投资资金进行相应配置,估值越低配置越多,大多数行业配置到总资金的3%以后,由估值变动机制作用自然会停止向下波动。在满足市盈率和市净率两个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极少数行业市净率1倍后继续下降,即使下降幅度也不会太大,由绝对胜算策略所给出的结果配置比例增加也有限。毋宁说,以往的统计结果证明,如果有盈利的企业即市盈率较低的企业市净率亦较低时,增加配置能够给组合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

  将日常的投资作为解数学题对待,买进根据组合和估值的要求及其具体标准进行,卖出亦然。任其市场价格波动,既不必对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更不必猜测哪些因素导致未来的价格波动。投资这道数学题之所以解题简单,在于尽管其原理可复杂解读、可简单解读,但操作方法却相对简单。

  3投资思维:“借别人的道场做自己的修行”

  在看似参与了博弈却是常胜将军的赢家身上,人们不应该将赢家视为博弈的参与者。如果有常胜将军的赢家,意味着赢家实质上并未参与博弈过程,而只是借由博弈做了另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应用大数投资方法投资,表面上看,似乎也是与其他买卖股票的人在博弈,但实质上作为赢家的投资人并不需要关注其他投资人如何行动,不需要与其他投资人博弈,而只是借助于其他投资人博弈的证券市场,实现对全部上市公司的拟合投资。只要建立了拟合上市公司的投资组合,这个组合每年都能有合理的收益,而与其他投资人如何博弈完全没有关系。而采取逆向投资、绝对胜算等投资策略,降低成本和永续投资等交易法则,本质上也不是与其他投资人博弈,而是自然而然地借助其他投资人博弈所造成的股市价格波动带来的降低成本的机会,具体做了降低成本的操作而已。

  从上述分析中应该明白,股票的组合投资是一项借助博弈平台而并不参与博弈的行为,在投资策略中应用由估值计算的概率进行具体的组合配置,归根到底代表投资过程的策略安排,而非投资本身。博彩公司虽然不参与赌博,但却需要组织赌博,需要建立博弈平台,而投资上市公司并成为赢家,不仅不需要与其他投资人博弈,连博弈的平台也不需要自己建立。“在别人的道场做自己的修行”可以让众多的投资人因投资而不是炒股获得合理收益。目前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已达到2600多家,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个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投资平台可以容纳无数的投资赢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终极价值投资》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