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5-09 04:05: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摘抄

  《小小艺术家Ⅱ》是一本由(韩)ARAM出版公司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0元,页数:2015-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一):完美视像,美丽心灵。

  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温暖故事,带领着我们走进一幅幅美妙的画作;一颗颗纯洁美丽的心灵,才是这世上唯一珍贵的,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去爱! 该套丛书不仅适合开发、启迪孩子向善向美的心灵,也更适合成人放下一切去从新体味这纯真的世界!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二):最初的印象:用简单的故事和天马行空的色彩去首先记住一个画家以及他的画

  拿到的《谁是真正的精灵——“后印象派三杰”高更的故事》,当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塔希提小女孩和画家高更的故事。画家的形象并不明确,小女孩则是脱胎自高更的名画《塔希提妇女》。

  采用的是水彩、蜡笔以及拼贴的办法,色彩丰富,如同书中的一句话——白人先生的画笔一接触画布,笔下便流淌出像魔法般的神奇色彩,塔希提慢慢地铺满了画布。出现的人物造型风格,也承袭高更的画作,朴拙可爱。

  绘本的最后详细解释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幅名作:“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幅画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画中其他形象亦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这幅画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对塔希提生活的印象综合,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但用的是简单明快的基调。

  为什么白人先生和塔哈说他不会画塔哈呢,因为他思念着自己死去的女儿。而女儿的死亡促使高更离开了塔希提回到巴黎。自然,画家本身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关于历史的细节有待于进一步的阅读和发现,《月亮与六便士》也许是一种解释和文学的发挥。前几天花重金购得《詹森艺术史》一书,当然不希望这本巨册只有我一人来读了。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三):小小艺术家,宝宝都爱看--评小小艺术家

  小的时候,我住在老家和奶奶在一起,妈妈在乡下务农,而我父亲经常出差,奶奶说,小孩子要多看书,这样就能多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而读书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从小就缠着奶奶要书橱的钥匙,里面有很多的我喜欢的书,其中就有《动脑筋爷爷》,还有很多的《少儿文艺》,这些都是我爸爸小时候看的,我有一次翻开一本《少年文艺》,泛黄的书籍封面依旧保存的很好,说明书的主人非常爱惜书籍,里面的内容都是让我感到非常陌生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有趣宣传口号,对此,我觉得这些阅读都是对我的一种知识的提升,比如,里面对那个时代的不遗余力的宣传,恰恰说明了那时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杂志题材很广泛,有散文、小说、还有童话、寓言、相声,当然我对那时的儿童相声也是相当的感兴趣,也许是里面对于科学的奇妙解读,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四化的宏伟蓝图,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力量,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运用甲乙双方作为捧哏和逗哏,童趣十足,包袱层出。还有需要指出的是,《少年文艺》的文章都是相当有分量的,有些作者现在都是相当有名气的,在那时还是默默无闻的,不过写的文章确实相当的好,文笔细腻,文字隽永,让人回味。当然,值得肯定的还是书中穿插的插图,让年幼的我看的回味无穷。

  孩子的教育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宝宝在年幼时,学习知识的迫切性很强,但是耐性很差,所以,要运用多种方式,来让宝宝自觉地将这些知识学习,成为自己的技能,《小小艺术家》通过穿插同时期的作品、信件、日记、谜语等有趣多变的形式,介绍名画和有关画家的真实故事以及画家的风格。书中呈现了画家们的代表作品和创意作品,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美术画作变得简单有趣。通过展现名画中隐藏的天才画家那充满无限想像力的世界,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欣赏美术,感受美术,享受美术的同时,丰富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

  国外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在实践中也是被孩子的家长接受的,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我觉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比较好的,也希望这种好的书籍能越来越多。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四):【百味书屋】亲子共读,走近艺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音乐、绘画、科普的绘本童书被各大出版社从国外引进,让许多学龄前的孩子有福了,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不用为没有合适的家庭教育素材而苦恼。孩子们天性对艺术就有好奇感和天赋,他们成天画啊画、涂涂写写、听到音乐就跳起舞来、喜欢各种各样的趣味实验——他们那么迅猛地为自己而成长,让父母们欣喜不已。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者,可以说,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成败。所以亲子共读的活动,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孩子对能书留下良好的印象,获取教益,而且亲子共同探求、共同开垦的人生是值得一辈子珍惜与记忆的。在一个共读家庭,随着孩子认知领域的拓宽,会产生极大的便利,通过共情、通感与最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呈现,一起向未知领域踏出新的脚步。阅读是途径,是孩子们踩着智者的脚步,认识这个五彩世界的捷径。

  我手头的这本《卢叔叔的愿望——看得到舞蹈的图画故事》,是儿童艺术入门丛书《小小艺术家2》中的一本。这套丛书开创了独特新颖的角度,以绘本故事的形式阐述艺术,将共读与艺术启蒙完美结合在一起。这本《卢叔叔的愿望》用低幼孩子都能理解的方式,设置了一个巧妙的故事,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感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孩子们了解了一个关于舞蹈的图画故事,又欣赏了世界上的名家名作。

  这本书的优势在于,从启蒙的最初,就在孩子的心中奠定了绘画不是高迈的、远离他们的事物。它像一个邀请孩子共同追溯的谜语;它有可理解的情绪、可感知的人生、可触摸的历史,以及和孩子同视野的细节。我一直认为对任何门类、任何学科的启蒙,树立起孩子“我能了解它”的绝对信心,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畏难,利用孩子自身滋长的好奇,他们就能奋力朝前走。

  教育学家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艺术展、看画展,让孩子的眼睛更多的寻找美。但只是把孩子带到冰冷的、毫无联结的画作前,并不是一场负责任的艺术寻访之旅。而《卢叔叔的愿望》用巧妙的故事辅以美术知识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名画,并引导孩子开创自己对名画的观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它是亲子共读走近艺术的良好读物。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五):【书评人俱乐部】带来丛林的维也纳叔叔

  《小小艺术家‖》系列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个关于艺术家的真实故事及其作品风格。使艺术以及特点等方面更好也更为容易的被小朋友们所接受,也将原本难以理解的艺术品变得更生动有趣,尤其是在父母陪伴下一起亲子阅读,则更为轻松与快乐~

  在阅读其中一本《带来丛林的维也纳叔叔》时,8岁的女儿惊奇的发现,17页的画——《吻》,很久以前在妈妈某本很厚很厚的书里也看到过,只是这一次,其作者即“维也纳叔叔”因生动的故事显得更亲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介绍了。

  整本绘本讲述的是分离派创始人克里姆特的故事,其作画的灵感来源,再随着故事的脚步一步步走进其画作中。

  其中12页的《向日葵》,女儿之前一直很喜欢梵高,曾临摹他的《星空》,所以对梵高的《向日葵》也是熟悉的。当看到同样一幅名叫《向日葵》的画作时,她忍不住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然后给我讲在她的感觉里,这两幅《向日葵》各有什么特点。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生命之树》,也好奇除中间部分之外其余的部分。所以在看书的同时,百度了一下其完整的样子,结果看到的就是26-29页之间的跨页部分。

  脑袋里瞬间闪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它究竟是一幅完整的画然后不知何因被割成了三幅并有了各自的名字呢,还是这三幅仅仅是表达相似的情感的延续。后来多查了一些内容,才发现它们的创作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但三幅画连接起来,中间的生命树发散而卷曲的枝条仿佛延续到整个画面之中,真的是美极了~

  9页将单幅的细节处理的也很棒,在原画之外伸展了一些想象的枝条,生命瞬间活了起来。看得人顿感惊奇万分,原来艺术也可以这样讲述。

  合上这本薄薄又充满惊喜的绘本,感觉这一场亲子共读之旅的美妙,所用时间不长但收获良多。

  除《带来丛林的维也纳叔叔》之外,这一辑的《小小艺术家‖》还有《趁着妈妈不在家——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故事》、《拜托了,罗丹先生——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罗丹的故事》、《一起念咒语吧——”墨西哥之宝“弗里达.卡罗的故事》等10本有趣的艺术绘本。

  而它们每一本都是值得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来读一读的。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六):孩子参观美术馆前的预习功课 ————推荐《小小艺术家Ⅱ》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小朋友多大开始学画画最好。我认为儿童学画不宜早,但美术启蒙其实很小就可以开始,观察是小朋友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多看好画,小朋友潜移默化的就有了高段位的审美能力。欣赏好画最方便的地方就是美术馆,作为孩子家长,在带孩子去美术馆之前应该为孩子做个小小的引导,这个引导不是给孩子讲美术史与艺术流派,而是作为一种“课前预习”,与孩子沟通对美的欣赏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色块分解、材质变化等感受画面。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看不懂画也没法带孩子去美术馆,展览作品里的很多画面都是偏激暴力的,没法给孩子解释。这样理解肯定不正确,至今很多大人都不敢承认,孩子的欣赏力感受力往往都是高于成人的,艺术家终其一生冲破禁锢才能达到的自由奔放,孩子生来就是洒脱的灵魂,其实是很有共鸣的。原本的天地万物由始而终都有据可循,在这几寸的画框内,居然可以完全颠覆转变,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思想解放,甚至是想象力塑造。在这里我推荐《小小艺术家Ⅱ》这套书,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美术馆里的名画。一幅幅殿堂级画作,转换成孩子们能看的懂想想的到的符号,由抽象变具象,再由具象变抽象,一下拉近了我们与顶级艺术家的距离。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小小艺术家Ⅱ》中的《一天、两天、一百年、一千年》,完全是眼前一亮,描述古埃及文明与非洲部落文化对画家、雕塑家的影响,让人有种“哎?真的耶,还真是呢。”高更的《市井一角》与古埃及壁画中的女人还真的是完全契合呢,不论从情绪还是神韵方面,真的很像。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第一次定义为立体主义,立体主义与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打了多少次的嘴仗,现在看看,真的有点非洲面具的影子呢。从成人角度来看,完全可以是一款“名画中隐藏的秘密”小游戏。从孩子角度来看,本书设计精美、细节周到,每一页图画都可以看做是一幅画、一张平面色彩构成。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必迁就孩子,没准儿对于这本书,您还没有孩子审美段位高呢,这绝对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孩子和家长各有收获的绘本。如果您最近打算带孩子去美术馆看看,强烈推荐这套书作为引导教材。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七):看得见艺术的图画书

  艺术,无处不在。然,艺术,又常常被人们忽视。

  孩子,有权利,选择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因为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不信?试想一下,哪个孩子不是从小哼哼哈哈像唱歌?哪个孩子不是爱涂爱画从小抽象画家派?……孩子,他/她天生就是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爱读《小小艺术家》。在《小小艺术家》系列之后,又有了《小小艺术家Ⅱ》。同样,由韩国ARAM出版公司编绘,由双螺旋童书馆、九州出版社出版。依然是在名画的基础上来讲述那些与艺术相关的的故事。

  《音乐商店》是《小小艺术家Ⅱ》中的一本,是一本听得见音乐的图画故事书。在丹尼斯家所在的村庄,有一家音乐商店,那里没有主人,没有广播,没有唱歌的人,没有乐器,但是只要安静地聆听,就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如此神奇的商店,它会有怎样的故事?且看且听……

  有一天,丹尼斯看见音乐商店里有个少年在打扫卫生。这位少年正是我们在封面上看到的那个吹笛子的少年。如果看过《吹笛子的少年》这幅名画的孩子一定知道他就是画中的主角。不过那时候,丹尼斯还不知道这是一幅名画,这幅画就挂在音乐商店。音乐商店里音乐总能为人们排除忧伤,有音乐的相伴,村庄里人们夜晚睡得特别香,当人们之间发生纷争而烦恼时,只要到音乐商店坐一坐,心情马上就神奇地变好。可是有一天,村里的人却要把音乐商店拆掉,因为人们觉得它快要倒了,存在危险。可是丹尼斯很不愿意。当他在商店要被拆掉的前一晚来到那里时,发现画中吹笛子的少年和其他演奏者们从画里走了出来,他们消失在天际。音乐商店拆掉后,村里的人们却不再那么幸福了,各种噪音代替了美妙的音乐,人们睡不好觉,烦恼忧伤接踵而来……

  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丹尼斯长大了,开了一家音乐书店,在书店里挂上了吹笛子少年的画。从此,村庄里又传来了让人内心安宁的音乐声。

  整篇故事从音乐开始,再往音乐延续。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仿佛耳畔有美妙的音乐响起。画中吹笛子的少年栩栩如生。除此以外,还能在书里看到《音乐》、《弹钢琴的少女》、《巴黎歌剧院的乐师》等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名画。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可以不用张嘴说,就能演奏表达各种情感;美妙的音乐让很多人深深陶醉其中。聆听音乐,是我们的幸福。

  《小小艺术家Ⅱ》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介绍名画的内容,打破了传统讲解的枯燥乏味,而是以孩子喜欢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这些名画、并且非常自然地接受艺术的熏陶。生动有趣的故事,也更贴近孩子的阅读习惯。

  文/ashley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八):艺术启蒙,乐趣无穷--《小小艺术家Ⅱ》

  今时今日的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崇。毕竟,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培养涉及着方方面面。哪怕是在艺术能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我们不追求孩子们都尽善尽美地成为艺术家,但是我们却很值得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认知。懂得美,欣赏美,发现美,提高孩子观察力最好的方式就在于美术启蒙教育。

  跟随着这样的大方向,此类的启蒙教育书籍也是精彩纷呈,琳琅满目。注重儿童优质品牌书籍的双螺旋童书馆就有推出一套优质的美术启蒙书籍《小小艺术家》。继第一专辑的十册图书推出后,我也推荐给家中宝贝这套系列丛书的第二专辑《小小艺术家Ⅱ》。

  延续着第一专辑的特色,这套第二专辑继续不断地将精彩展现给我们的孩子。正如本书编者推荐的:“全新独特的角度诠释艺术,绘本故事与艺术启蒙完美结合。“无疑这是本套系列丛书最最吸引人的所在。《小小艺术家Ⅱ》中同样包含了10个不同的独立分册。《趁着妈妈不在家——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故事》,《邮递员罗林——“后印象派三杰”凡高的故事》,《谁是真正的精灵——“后印象派三杰”高更的故事》,《拜托了,罗丹先生——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罗丹的故事》等等画面创造者美丽的视觉效应,更缔造着一个又一个架构于图面的故事内容。翻看着这里的书册,我们会发现图文并茂的精彩诠释。与其说是美术启蒙能力培养,倒更不如说是全方位艺术,历史,优秀品格综合性的启发和引导。翻阅着这样形式的一套书册,哪怕是身为家长的我都变得是那样地如痴如醉。尽管我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但是我依据着本套丛书的指引,懂得如何拿捏重点,如何点评分析,如何分享美好给我的孩子。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通过本套丛书的阅读也是受益匪浅。尤其在阅读《邮递员罗林——“后印象派三杰”凡高的故事》时,我们不仅看到了油画全景图般的故事内容诠释模式。我们更可以在故事之后了解到画家凡高的悲惨人生。尽管他生前是那样孤独,悲伤,痛苦,但是他居然还可以如此任意地创作出属于他的画作精彩。《星空》和《充满悲伤的老人》何尝不是他借助着画笔,抒发内心深处的悲鸣呢!

  今日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着如此众多精彩的启蒙书册陪伴他们的幸福童年。看故事,赏名画,学绘画,明事理,提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本套丛书加以培养和历练。以启蒙教育的目的推出,本套系列丛书的内容却是相当地精彩和多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小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是那样地投入,那样地探索!这套精彩的《小小艺术家Ⅱ》着实生动有趣,值得推荐给更多的小朋友们欣赏和阅读。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九):大家名画简单看

  小小艺术家Ⅱ

  《画向远方的画》是《小小艺术家Ⅱ》系列中十本中的一本。讲的是绘画中透视法运用的故事!这套书是韩国出版公司著.绘的。已获第10届韩国教育咨询奖,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程里,中央美术学院推荐读物。非常适合给孩子阅读!孩子小点的话,给他们讲讲也可以。通俗易懂!孩子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收获了新知识!

  和很多家长一样,我也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特长兴趣班的很越来越多。虽然我孩子还没上过任何兴趣班,但等她大点,也希望她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事。学习兴趣不为考级,不为名次,只为给孩子多一点快乐,陶冶她的情操。孩子比较内向,当然也希望以后学某种兴趣班时能让她变开朗起来。做一个快乐的小孩子。也许,经过孩子努力,也许会有成功呢。至少知道成功是要努力才会有的。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不可能天生就喜欢什么,家长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是不是怀宝宝时听了很多音乐的关系,宝宝居然非常喜欢唱歌。天天唱,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画画也是一个热门兴趣了,很多孩子都去学过。丰富的色彩,孩子也在涂抹中收获快乐。家长也会带孩子去看一些大家名画。可是,画家都是成年人,画的画小朋友一眼就能理解吗?这本书对透视,画远近的画法解释的非常到位!“我们看的越远,物体就会变的越小!”书中的语言也生动有趣。

  画远比赛的规则是什么呢:画能看到的风景,越远越艰,但是,一定要画的真实。第一名画家将获得“最佳画家勋章”!画家们都想得到勋章,这不,马萨乔,梅西纳,霍尔玛,弗朗本斯卡,艾克,还有达芬奇!

  我们当中谁能够画得最远呢?

  那当然是我啦!

  我的画中能看到远的只有一个点的风景。

  才那种程度怎么能说是最远呢?

  从我的画往窗户外面看吧。

  那也不过是几个小时就能到的地方。

  把大家们画的都给孩子解释了一遍,虽然《蒙娜丽莎》湖水和天空都太远了,快融化到一起了。孩子并不认为它是画的最远的一个。她认为霍尔玛的《林间小道》画的最远。也对,也许对宝宝来说,一条无止尽的路是最远的!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十):孤独的绘画天才---梵高

  孤独的绘画天才---梵高

  观《邮递员罗林》有感

  梵高是后印象派三杰,是把生命的热情融入画作的画家,创作了很多绘画作品(如《邮递员罗林》、《坐摇椅的罗林夫人》、《向日葵》、《黄房子》、《星空》、《充满悲伤的老人》等),这些作品现在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当时的人们对梵高的画不屑一顾,只有弟弟提奥持不同态度,他虽然自己生活也不富裕,但是为了哥哥,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并一直给哥哥打气,相信哥哥的画一定会被大家认可喜欢,经常写信鼓励哥哥。梵高也给弟弟回信,表达自己的思想、梦想、和对绘画的满腔热血。

  本书的故事就从梵高通过弟弟的信件结识了邮递员罗林先生的故事。

  梵高性格孤僻,并没有很多的朋友。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行为怪异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地在街上晃荡。大家好奇是谁每天都在给他写信啊?邮递员罗林先生每天最后给那位住在黄房子里面的梵高送信。罗林先生主动打招呼,问:您是新搬来的吗?梵高只是从门缝伸出一只手,不为所动。弟弟提奥每天写信给哥哥梵高,罗林先生每天给他送信,可是梵高总是接过信一声不吭地关上门。

  信件中途断了一段时间,罗林先生还是习惯每天去看看梵高,觉着叫提奥的人为什么还不给梵高写信,梵高可是每天都在等来信。有一天书信又来了,这次梵高打开门说,我在等我弟弟的信件,同时也在等你。罗林先生想:瞧,梵高哪里是别人说的那般,他只是性格内向了一点。等下一次罗林先生去的时候,发现梵高为他画了一副画。罗林先生觉着梵高真是个和善的人啊!

  搞艺术的人可能很多时候会和常人格格不入,梵高也是。但是梵高幸运的结交了一个叫罗林的好朋友,还有一个叫提奥的好弟弟,在寂寞的艺术之路,虽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最后英年早逝,但是人生还是充满阳光的,喜欢画黄色的事物,认为黄色是代表希望的,是生命与力量的象征。

  本书不仅可以看名画,还能看到和名画有关的故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画家的作画方式。体现了很多形式的故事。作为长辈的我们即便本身没有美术知识基础也可以轻松进行亲子互动。每个小孩子都喜欢颜色艳丽的绘本。

  真的是一本可以很好地了解孤单的绘画天才梵高的书籍。向天才又近了一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小艺术家Ⅱ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