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书》是一本由[葡]费尔南多·佩索阿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2021-3-1图书,本书定价:35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安之书》读后感(一):唱一首生活的赞歌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我没有听过这人时,我就从各处读到佩索阿的文字。“你是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能梦见你是我的过人之处。”“明月高悬夜空,眼下是春天。我想起了你,内心是完整的。”......每一句就可以直接摘除做个性签名。
世间太多表白话语,文人尤多,各个都是说情话的高手。佩索阿在不安之书中这句“能梦见你是我的过人之处。”简直在我心里上圣殿,愿为之摇旗呐喊。
既说出我很想梦见你,有表达出,梦见你是一件难事。你看,我在梦中都难与你相遇,多让人遗憾。我想,对喜欢之人说出这句暗恋之话,听见的人都要被打动。
书中太多优美词句,随便拿出一句,都想用笔划下,摘抄在好词好句上。又因为想化横线的地方太多,于是终日捧书学习。
有人说,佩索阿的书太难读懂,让人想要望而却步。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让我更加有阅读欲望,不是要在书中处处读懂深意,而是许多我现在从前不懂,但在往后的人生中,在《不安之书》的陪伴下,我愈见成长,慢慢读懂。
当然,我会因为今天,与书中文字,与佩索阿产生共鸣而高兴。这不仅代表我又读懂佩索阿一点,更是代表在这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中,我没有停滞不前,我在进步。
佩索阿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创作,在孤独中寻找快感。而人大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世界,与孤独为伍。我们可以与自己对话,与世界上不存在的另一个时空对话,与闯入我睡梦中的那个人对话.......谈论许多。
孤独吗?也许不了。更多时候,我们都在孤独中思考,远离人群时,是为了更好与这个世界交流。
日出,影子,向日葵,紫色,幻影,风声......都是我与这个世界的交手,通过身边的许多来了解这个世界。你看,这不是孤独。
生为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的佩索阿,在每一处都散发着自身的魅力,他的文字中可见文学家的优美,可见诗人的浪漫,可见哲学家的思考。正就是这样一个多元的身份才造就这样一个无可替代的佩索阿,一个代表葡萄牙文化的人物。
我们需要读懂费尔南多·佩索阿吗?我们读懂孤独,读懂自己,费尔南多·佩索阿就无处不在。
《不安之书》读后感(二):一场灵魂的超度
对费尔南多·佩索阿早就有所耳闻,却一直没有机会拜读。这次花城出版社新出了一版,选用的是经典的陈实译本,精装硬开本也非常适合收藏。
然而没想到的是,尽管书不厚,排版也很松散,读起来却花了些时间。佩索阿的文字精准简练,却韵味悠长,几乎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反复复地仔细品读。
《不安之书》其实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由后人将佩索阿的手稿中标明属于《不安之书》的500篇内容整理而成,而也正因如此这本书就像是断臂的维纳斯,有着一种独特的缺憾之美。有些句子中的信息是缺失的,段落、篇章之间的联系颇为松散,甚至所有的内容究竟应该以一个怎样的顺序进行阅读都是未解之谜,无穷的想象解读空间,从书本的组织结构上给佩索阿的文字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性。
佩索阿的文字极具个人风格,掷地有声,锋利又诗意。初读上去,这些意想不到的意象组合,有看似神秘莫测又包含哲理的感觉,会让人难以理解。我曾和朋友开玩笑,佩索阿的文字真是个宝藏,因为他写得每一句话,都非常适合作为文艺青年的个性签名。仔细剖析一下,这种文字感觉产生的原因在于,佩索阿非常擅长用宏大的字眼来描述极为私密的体验,当一个人内心的情绪与宇宙、自然、宗教等超脱凡尘俗世的母题所联系起来的时候,私人的秘密就不仅限于某个个体,而拥有了普世性。佩索阿这种对于意象、比喻的运用真的可谓是出神入化,甚至在我个人看来,功力与他从小就深入拜读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安之书》尽管充满了各种宏大的意向,但内容的本质却全部是内生性的,甚至可以说仅仅关乎佩索阿的自我,或者是与佩索阿共享一个躯体的多个灵魂的自我。佩索阿用整本书的素材探讨了其对于自我存在性、自我同一性的质疑与见解,而在他看来,自我是如此真实却又是如此虚无。蓝色一般的悲观色调萦绕在这个普通银行职员的灵魂周围,你感觉不到他的痛苦,但通过他的文字深深陷入在他的挣扎中。
读一读佩索阿吧,感受一场对于灵魂的超度。就算无法像他那样,深入剖析自我,也能在他精巧的文字中,感受文学本身带给人的惊艳。
《不安之书》读后感(三):人生最大的悲剧,是思想在漂泊,毫无所依
对于有着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来说,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人活着钱没了,而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不到认可,没有共鸣时自己的思想只能在飘荡,没有栖身之所。这种困顿,我们在竹林七贤身上见到过,也在陶渊明身上感受过,也在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体验过。
在葡萄牙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眼中,他的人生似乎并不成功,但是在如今的世界文学史中,他却是一名辉煌的异类。这种声名来自他身后遗留下的两万五千多页未经整理的手稿,这些手稿传递出的对宇宙、对生命的思考,震惊了整个欧洲。
《不安之书》被称为“灵魂之书”,在诗意的文字中透露出哲学思考。“万象之下,静默的夜是上帝的坟墓”,在失去光明的夜晚中,佩索阿的不安显得特别强烈,“宇宙万物出现了新秩序”带来的是对未知的担忧。我们在《不安之书》中能深深地体会到,佩索阿并不快乐,时时能感受到“电光第一把长剑在远处隐约挥动”,让他“必须面对什么不可知的冷酷命运”。
类似的不安情绪透露的字里行间,让人体会到佩索阿人生的挣扎状态,他“希望适应环境而不屈服于它的残酷和羞辱”,更是惊呼“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这些话像一道闪电,刺进了很多人的内心。
更让人心碎的,是佩索阿文字的破碎,阅读《不安之书》就好比身临考古现场,在几万的层堆碎片中,不断自由组合拼接,在一片一世界和一组一解读中,感受形态迥异的灵魂。
大概这就是拉丁文化的魅力,忧郁、深邃、广阔!在恍惚中,我仿佛看见了卡夫卡,同样是去世后被挖掘的宝藏,佩索阿显得更加宏大,他对世界的呼喊也仿佛让人看到了尼采在惊呼“上帝已死”。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在世时寂寂无名,奔波忙碌只为五斗米饱腹,而所思所想得不到宣泄,一直处于漂泊和毫无所依的状态。至于身后暴得的大名,更是让外人心碎,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阅读文字固然可以进行精神交流,可是丰富的情感也许已经随着生命的逝去已经被带到另一个世界中。
“在任何方面,在所有方面,我就是这么完全无能”,这种人生的痛苦和身后事形成的巨大反差,给世人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在没有得到外界反馈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如何能否平稳安放,当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一处挽歌时,我们该如何获得自处的勇气,难道真如佩索阿所说,“悲哀的人付不出努力”吗?
幸运的是,佩索阿留下了手稿。我想,佩索阿也曾经过不去思考,这样他能更好地享受当下,内心或许会更安宁一下。也许,他已经神游这个世界和宇宙已久,已经无法放慢脚步或者回头。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处秘密乐园,每个人都是内心世界的主人。愿佩索阿的灵魂永存!
《不安之书》读后感(四):【共振书评周】《不安之书》读后感:我疑固我思,不安之时就沉溺在佩索阿的灵魂之书中寻找共鸣吧
这是宸妈2021年发布的第43篇原创内容
全文共计1910字,大约需要2-5分钟时间阅读
灵魂的大悲剧是写出一篇作品然后发现文笔低劣。特别是发现自己尽了力也只能写出这样的东西,那就更加可怕。——佩索阿《不安之书》
人生如蛛丝
作为一个不算有才的人,持续写作这几年,我是时常有逼着自己书写的经历的,每每读自己所写的东西,内心是经历了惶惶然不知道到底质量怎么样的过程的,好歹这些年的坚持下来,也陆陆续续获得了一些肯定和鼓励,于是自己内心是清楚自己的写作还是应该坚持,即使如佩索阿所说,哪怕尽了力也只能写出文笔低劣的可怕作品,但是至少我一直在努力啊! 读佩索阿,很容易沉溺。
佩索阿
这个生前寂寂无名,逝后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大师”的葡萄牙诗人,还拥有作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等多重身份。
《不安之书》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丰富而奇特的书,它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却又穷尽一切,被世人称为“灵魂之书”。
我们很难给它定位,它是诗、是哲学更是启示录,回顾数千年来的世界文学史,《不安之书》也不失为一个辉煌的异数。
《不安之书》封面
我看的这本《不安之书》,是花城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采用陈实先生的经典译本整理结集的佩索阿去世后留下的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中,标明属于《不安之书》的约五百篇里选出来的其中部分随笔。
《不安之书》目录
许知远在《小职员》中描绘小职员佩索阿,正是因为小职员的工作经历,让他可以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也正是因为独居的生活,让他可以孤独的思考出这产量惊人的作品:
“在白天,他们批着小职员的面纱,面无表情地行走在人群之中,观察着别人;夜晚,他们撕下那层暗淡,在夜色的隐藏中,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准备篡改或者制造历史。
《不安之书》插图
费尔南多·佩索阿就这样生活在里斯本的一条叫道拉多雷斯的街道上。他是一个好样的助理会计师。他的住所在同一条街上,那是一个供他写作与幻想的地方。他的全部空间就在这里,他的生活与艺术就在这狭窄街道上展开了。沉闷的生活,给了这个孤独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心灵总是反抗现实的,他常在核对帐单的时候,灵魂已经不知所以地到另一个地方漫游。而或许死寂的生活,更得以让他摒弃外界的干扰,更纯粹地思考人最本质的问题,有关永恒,有关时间,有关梦想……宁静为他的思想,他的文字蒙上了一层奇妙的诱惑。”
骚动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喧嚣与骚动的。
所以佩索阿才在《不安之书》中写到“如今,世界只属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和躁动不安。事实上在今天,获得生存和成功的权利和获准进入精神病院有着同等的基础:缺乏思考能力、不道德和精神狂躁。”——这里的“不安”不仅是忧虑和烦恼,更是指向一种趋于延异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讲究溯源,佩索阿的思想之所以如此多元的复杂和深邃,小职员身份是其一,性格造成的生活状况是其二,早年丧父的经历是其三,写作是他给自己展开的思想的翅膀,让他在这些现实的矛盾中平衡内心。
孤独的世界
佩索阿的不安,是孤独与温柔、厌世与憧憬的矛盾。
葬礼上,他思考死亡和生命写道:“死亡就是我们,也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出生时已经死去,我们死着存在,我们弃世时已经是死人……生命是一段过场。”
人生是一段过场
下雨时,他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每一滴雨,是我失败的人生在自然界哭泣。没完没了的细雨,然后是大雨,然后是细雨,然后又是大雨,里面都带有我的忧思,整个日子的哀愁徒然向大地倾注。”
下雨的时候
他写自己对世界的温柔:“人生是梦。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我们睡着过活,永恒的定命的儿女。我的心里泛起无限温情,对全体童稚的人类,对整个入睡的社会,对众生,对万物。”
睡着的孩子是天使
我们都是“外表平凡的怪人,人生舞台上的闲角”啊,平凡的外表下,是同样平凡的内心还是佩索阿这样的丰盈?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还是闲角?你想怎么样的定义自己都可以!
这个一生用了数十个“异名者”的身份来写作与世人对话的思考者,每一位“异名者”的背后都是他的一个立场和思考,如此想来,这是一个多么精分的小职员呀!重点是,每一次精分后创造出的“异名者”身份,居然都那么有深度,背后是怎么样的一个深邃灵魂在操控呢?
人生
这个平凡的小职员,除了写作几乎没有爱好,连旅游都不喜欢,强大的想象让他满足于自己的自我世界,他的文字间诗意的呈现着他对宇宙、生命的思考。
《不安之书》是一本适合放在枕边每天睡前翻几页书,像一幅佩索阿专属的拼图,你可以任意组合,随便翻到哪一页,细读,细品,沉溺,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我疑固我思,不安之时,就静下心来翻翻佩索阿吧,和他一起去寻找一点还可以让我们继续苟且生活下去的共鸣……我是宸妈,2020年读书160本、一周至少读3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