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满意不满意》经典影评集
日期:2021-05-08 04:05: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满意不满意》经典影评集

  《满意不满意》是一部由严恭执导,小杨天笑 / 方笑笑 / 顾月娥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满意不满意》影评(一):slave or servant?

  服务业宣传教育舞台剧加说唱小品

  建设年代中式餐厅

  新小伙不甘为奴处处先入为主

  赌气受伤后护士“换位思考”

  最后自白式说教

  自我中心与顾客为主

  死板傲慢与灵活费心

  急躁与世故

  典型案例生硬拼凑 归结于政治思想假大空不切实际

  不谈社会不谈人权不谈道义

  演技为主 取景美好

  5 C6 T6

  《满意不满意》影评(二):一个好员工的诞生

  一个好员工的诞生不光光靠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要靠整个社会的教化力量。杨友生的工作态度之所有能够转变,同事沈师傅、小顾以及乔装的王科长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包括杨友生妈妈、相亲女孩、茶厂领导、护士等人施加在杨友生身上的无处不在的压力。杨友生的怪想法在这样的社会中根本就没有容身之地,所以杨友生不得不变成一个好员工。因此社会教育系统的教化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当前道德沦丧的现实不应该仅归咎于教育系统的无力(虽然整个教育系统已经沦落为全世界的笑话),更重要是社会教育系统的缺失。有句话说的好,当代社会很奇怪,老师拼命教你做好人,可走上了社会,整个社会却都拼命教你做坏人。一个不能教化成好人的社会是一个可悲的社会。

  《满意不满意》影评(三):满意不满意

  60年代典型的服务行业的喜剧电影。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人人争为他人服务,讲团结,拼奉献,每个人都是“一团火”。 人们只有职业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地位上的贵贱。

  本片根据苏州市滑稽剧团同名滑稽戏改编。 故事发生在一家名叫“得月楼”的饭馆里。青年服务员杨友生自认年轻有为,不屑于做这种“伺候人”的工作。因此工作时吊儿郎当,马马虎虎。有时甚至出口伤人,竟骂一位年轻女顾客是“葱油饼脸”。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对人和蔼、说话和气、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这当然会受到顾客的欢迎,可杨友生奇形怪状的笑容和一连串的嘿嘿声却把顾客都给吓跑了。。[笑cry]

  以轻喜剧的形式反映平凡的社会生活,是当时影剧界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影片生活气息和喜剧效果浓烈,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和新的风尚,均在“笑”的艺术中得到体现。

  《满意不满意》影评(四):短评写不下了

  配合《今天我休息》一起看,终于明白了一些,革命是对人的改造。如果不塑造一种“新人”的话是不行的。当然造就“新人”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不可能都像电影里那样靠戏剧性还缓解人的内在冲突。几个标语很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工业支援农业的意思在,“以农业为基”,“建设新农村”,“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的组成部分”。雷锋这个偶像,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语境下看才有意义。也是因为继50年代主要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电影后,当时的各种宣传,都是要突出工农联盟和工农一家的。当时的宣传工作做得真好,各种地方文化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改造服务,虽然实在听不惯苏州评弹。

  几个电影看下来,发现当时人的鞋真好看啊,好性感的小白鞋啊。工人老大哥的衣服,也时尚得很。小杨天笑也很帅,普普通通里透着阳光帅气。

  《满意不满意》影评(五):服务态度是人生态度

  小杨的师父有我见过的最高贵的灵魂。

  曾经在一个很拥挤的地方吃生煎包,一长条的桌子对着玻璃墙,再有一条狭长的空间,就是挖空的自动扶梯贯通的空间。清洁工就在那条狭长的空间里侧着身体在人们吃饭的间隙清扫桌上的垃圾。那个小吃点人总是很多,因为很多人排队买生煎包,座位又很少,我和妈妈等得很不耐烦,明明是冬天,商场里空调开的很热,再加上食物的热气和人的拥挤,感觉又闷热又烦。终于我们等的那桌吃完了,妈妈对忙不过来的清洁工说:“把这里清一下好吗?”那个清洁工阿姨是个中年妇人,头发盘在那种有个蝴蝶结的网兜里,穿着米黄色的制服。她不紧不慢的说:“好的。等一歇哦。”然后把手里的一次性杯子扔进那个巨大的黑色垃圾袋,将浸满了汤汁的纸盒收起来,把一次性筷子和调羹放到纸质的汤碗里,一起扔进垃圾袋,再用手上的抹布把桌子擦干净两遍,然后去其他地方。她面目从容,带着很淡的微笑。我很受触动。那么脏乱繁忙的时候,她仍然那么从容,不卑不亢,还那么细心。这个女人,多么美丽啊。

  现在许多店家的服务员都是年轻人,打扮青春靓丽,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他们多酷啊。可是跟他们了解下产品就像求他们一样,还会摆脸色。

  我一直不太喜欢那些新的店家,倾向于老的百货大楼。一是由于空间比较紧凑,二是那些烫着自以为很时髦的卷发、涂着颜色夸张的口红、穿着挺括制服、操着标准本地话的阿姨们,永远热情亲切,一边跟你讲解棉毛裤的洗法一边跟你讲她女儿考大学填志愿的事,还能提供各种优惠的买法,她都帮你算好,绝对不糊涂。

  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他自己觉得自己矜贵,那么他就是矜贵的。矜贵的灵魂,就是无论境地如何,都为别人着想、快乐从容的灵魂。

  《满意不满意》影评(六):这部电影在为人民服务的大背景下出来的

  

1960年学雷锋思潮兴起。在这个条件下这部电影诞生了。

电影讲述的是两方面,一方面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大主题。

第二方面就是反对那个年代许多人从旧社会带来的固有思想,认为服务业是下等人。主角小杨的那句"有福之人人服侍,无福之人服侍人"可见一斑。

电影的道理非常浅显,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女理发师》,同样是更正旧社会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固有问题。

不过这里却讲的问题更多。主角一直都以为自己不喜欢服务行业,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其实潜藏的问题不仅仅如此,而是他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有问题,即使换了工作也一样是会产生错误,比如他摔倒之后拿起石头就要打鹅。

上医院对护士态度恶劣,这就非常阿q了,这一方面又证明了他的旧社会固有思想根深蒂固。

之后又插入了主角父亲旧社会当店小二被人戏弄毒打欺凌,最后没有等到新社会的到来。

大家积极为主角做思想工作,最后主角也开始转变,变成了勤勤恳恳做事,热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服务员。

最后他的师傅,三号服务员当上了人民代表,直接点名了主题,360行,行行出状元,服务员绝非低人一等。

主角也拿着为人民服务的书看了起来。

最后机械厂请三号服务员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果办事员却请来来小杨为大家做汇报。小杨最开始非常紧张,但是后来小杨索性就把自己的事情和苦恼,后来也说明白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毛病根本就在态度上。说明了自己不能被剥削阶级思想所控制,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小杨也从此开始变好了。

当然最后人人都对小杨的服务态度满意。小杨也与之前的有过矛盾的护士美女擦出了火花,可谓是一部全家欢电影。

虽然十七年电影都有政治色彩偏浓的特点,但是仍然不能阻挡电影本身的艺术观赏性。

最后值得一说的女主角扮演者 丁吟 真的很漂亮。但是好像就这么一部作品,据说当年她也是一名滑稽戏演员,听说1984年就去世了,让人不禁感慨红颜多薄命。

  《满意不满意》影评(七):宁到底满意不满意?

  影片仅仅用一个“小小”服务员的故事,就串联、凝聚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职业以及可见与不可见的各个阶层,最终把工人阶级形塑为一个广洒阶级情谊、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利他共同体。

  凌晨偶尔看到这部片,没留神看完了,写点啥吧。

  作为1960年代初期“学雷锋”风潮影响下的作品,本片旗帜鲜明,甚至可以说是建立(或者说是彰显)了一种工人阶级的”新道德”。

  影片讲述了一名对自身工作的服务性质不太满意,因屡屡怠慢,甚至呛声、羞辱客人而收获无数差评的饭馆服务员,在同事和“伪装”成同事的科长,以及曾遭受自己粗心服务的护士、司机、曲艺从业者等人的影响和教育下,变的热衷服务他人、“非常满意”的故事。较为引人注意的是,影片中的人物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如隐瞒身份来做服务员的上级,以及最后透露x二代身份,促使主角反思的服务员),都心甘情愿地付出超出自己职业身份本身所应有的情感劳动。就连被主角在饭馆当众羞辱,说“脸像葱油饼”的护士,转头就在口罩的遮挡下,不暴露身份且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这位招人厌的服务员。

  影片中,针对其它职业,甚至是毫不相干的行业也有类似的情节编织。在片尾的高潮段落中,这位“不太满意”的服务员被阴差阳错地推上了大会场的讲台“作报告”,之后他便“觉醒”了。主办人在介绍他时说道:“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农业机械厂的工人,跟得月楼面饭馆的服务员有什么关系呢……生产型劳动和服务型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的两个部分”。可见确实“大有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统一的话语体系中。不夸张地说,影片仅仅用一个“小小”服务员的故事,就串联、凝聚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职业以及可见与不可见的各个阶层,最终把工人阶级形塑为一个广洒阶级情谊、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利他共同体。

  同时期的电影,如《英雄赶派克》和“大炼钢铁”的电影(记不清哪部了)也不乏类似“跨产业作报告”的场面。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上,本片跟这些电影也大同小异,均以一种不合时宜、略显生硬的方式展开。本片中段就忽然插入了一段与主角同为服务人员的父亲被旧社会地痞流氓羞辱的悲惨遭遇(此前影片似乎从未提及主角父亲的服务员身份),这毫无疑问是为了表明:在新旧社会,从事同一行业的父子两代人有着天差地别的社会地位。作为一种创作惯例,这一桥段无非是再一次向我们强调:旧社会简直不把人当人。

  那新社会呢?新社会就如影片结局所展现的那样:就连最不热衷于服务他人的服务员,也可“满意”,也可在意识形态的询唤下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隐约昭示着,在新社会,人皆可进步,皆可成为“神”,成为一种带有现代性意味,同时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理想的“神”。

  诚然,抛开深层文本所建构的意识形态不谈,这部电影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优点,有两点较为让人印象深刻。一是本片的喜剧效果。本片原就改编自滑稽戏,主演是之前在苏州滑稽戏剧团周边卖茶叶蛋,后来成为剧场演员的小杨天笑(本名陈惠明),他的表演自然生动,尤其“假笑”段落,将他假笑的特写和客人纷纷离场的反应、以及“收发筷子”的动作交叉剪辑,产生出色的视听效果,就是当今观众在看到这段戏也会有所联想,会心一笑。第二点便是本片独特的苏州地域特色。本片主要戏剧空间——饭店场景即采用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屏风设计,影片中还屡屡出现苏州评弹——主角便受因歌颂雷锋的苏式评弹而反思自己。此外,还有频繁登场的松鼠鳜鱼,交织甚密的苏州方言等。片中一场主角相亲的桥段不仅把场景设置在苏式园林,还把园林的“层次感”融入故事情节里——主角的母亲在园林中劝诫主角时被错落有致的假山遮挡住视线,从而误牵打太极的大爷)。

  总之,想必这部过时的、老套的、宣教意味浓重的电影很难做到让现今的大部分观众满意,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满意不满意”,倒是立马想起了影片中作为行业模范的服务员——老杨师傅在招待要求退菜的顾客时说的一句台词(大致意): “我们是国营企业……退了就要遭受损失。让国家遭受损失,这样不大好吧。”

  满意不满意倒是其次,让国家蒙受损失确实不大好,还是要衷心祝愿,祝愿我们的国家早些不会因为随便谁不满意就蒙受损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满意不满意》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