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两个人的晚餐》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5-07 01:57: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两个人的晚餐》的读后感大全

  《两个人的晚餐》是一本由叶眉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2021-1图书,本书定价:30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人的晚餐》读后感(一):随着一个人的指引和鼓励,两个人的晚餐逐渐成型

  

三口之家意外变成两口人,

从一开始邱池离世,逸兴与成缺的萎靡不振

到父女开始协做打扫卫生,努力生活,共同烹饪。

到最后新成员的加入,成缺的拿手厨艺,逸兴的习惯与释怀。

我想这大概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有的人离开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好好生活。世界上有太多不幸了,努力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两个人的晚餐》读后感(二):每团乌云都镶着金边

  

这是个美食作家写的情感故事。我被她对于美食的感悟打动,进而倾情于她写的故事,一会儿笑,一会儿掉泪,却是怎么也不肯放下的,一气读完。掩卷后,“每团乌云都镶着金边”这句话在心口徘徊,确实欣赏作者的通达。在一道道日常见的饮食面前,总能通过独特的角度去看到与众不同,带着几分俏皮放松地淡淡地说出生活的真谛,让人信服之余久久难忘。

邱池是书中的美食作家,从我翻开书的那刻起,她就已离开人世,然,全书每一个章节前都有一道她的美食心得,那是她留给深爱着的这个世界,深爱着的家人与爱人的,不会随着时光湮没的文字。她的先生从这些文字里看到自己爱人的另一面,她的孩子从这些文字里读到母亲的交托,喜爱着她的读者从这些文字里惋惜着她的离去。我们常说,这世界离了谁都会正常运作。她离开,扰乱了的一切,在时间里慢慢恢复正常,所有因此被切割的心,一点一点修复,一年,两年,生活又回到了从前。不,是没有了她的从前,所有人都安好,甚至努力之下变得更好,而她,就只在那本被翻开来放在餐边柜上的美食书里。

故事从邱池离开半年后说起。一个失去了女主人的家,恍惚的男主人,夜半躲在被窝里偷哭的九岁女儿。这样的突变,对于一个家来说是灭顶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却只是数字的累加。幸运的是,周围的朋友、同事、亲人、老师,甚至是偶遇的路人,都对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用力地把这对父女从茫然的悲哀中拽了出来。男主人开始读邱池的文字时,意味着愿意借用邱池的力量回复正常。有一句话让我楞了许久,“现在他用邱池教给他的技能来打动另一个人。”真的读出了撕裂感,可又没法说些什么,一切都是必然的最好安排,也是邱池愿意见到的。

作者让书中的若干位群众角色也拥有了与男主人类似的经历,他们有的少年时失去父亲或母,有的成年后失去爱人,每个人都说那是一个无法修补的空洞,装在心底里,不去碰触而已。作者给了邱池的先生与女儿最大的善意,让俩人遇见了最合适的王安宁,一个努力地乐观着生活,即便是团乌云都看出是镶着金边的女子。失去与得到从来都是相对的。

十几年的共同岁月,男主人的身体记忆是和邱池共有的,他早已分不清邱池是住在心里还是身体里,对于开启的新生活,倒是很清晰地知道,是与邱池一起的。他对邱池不曾尽心的以为时间还来得及的那些遗憾,都弥补给了新的枕边人,他在失去中得到。女儿继承了邱池的味蕾,邱池的品味,邱池的喜好,对食材有着天生的敏锐,她学会做邱池的菜;她还继承了邱池的语言天赋,更读懂了母亲文字后的豁达,所以,小小的她,会为家庭新成员做出美食,也会接受新成员帮她用刀切好食材,她永远失去了母亲,但并不影响自己得到新的母爱。

作者的文字特别冷静,娓娓说着故事,令人轻易就共情的故事。她对生活的理解都提炼在每个章节前的那段文字里,借了邱池之口,悠然的,闲散的,甚至带着几分淘气,每一个字都像是午夜时分兀自的絮语,又带着说给心爱之人聆听的意味。她说“理想的爱情应该是像莲子百合汤这样:处于关系中的两个人享受没有侵略性的安心和快乐,即便关系中有矛盾、有冲突、有不顺心的地方,几粒冰糖即可化解。”“理想的家庭食客,能在吃清淡食物的时候感激下厨人的体贴,吃放纵食物的时候忘情的享受味觉刺激。”“多年后,我们还能记得当初惴惴不安的心情,还记得为了迎接那个人,为了纪念那件事,所吃的那顿饭。”

两个人的晚餐,无非是每日里为五斗米折腰的劳碌后同食一锅米的相聚,一个家,至此才得以完整。当不能再享有这完整的幸福时,也要学会把每团乌云都看出镶着金边来。这是邱池的心愿。也是叶眉的。

2020.4.26于福州

  《两个人的晚餐》读后感(三):幸福就是:好好爱自己,然后健康地活着

  

原本是冲着暖心和治愈,才去看的80后女作家叶眉的小说《两个人的晚餐》。

作者的文笔还算流畅、细腻。

可能因为《两个人的晚餐》内容过于现实,所以忍不住在看完后要来发表一些评论。

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位活在众人记忆中,已经患癌去世的美食专栏作家——邱池。

37岁的她在离开这个世界时,不仅是江南人赵逸兴的妻子,也是11岁的女孩儿赵成缺的妈妈。

邱池短暂的一生,过的还算幸福。毕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吃过、喝过、玩过、爱过也被爱过,没有什么遗憾了。

没有了邱池的家,陷入了半年的混乱和压抑,幸好邱池的父母和家人都很善良,小心翼翼地帮助着赵逸兴和赵成缺,让这对父女一点一点走出了丧妻丧母的阴霾。

通过赵逸兴断断续续的回忆,有着七巧玲珑心的邱池鲜活起来:她一直清楚赵逸兴大学毕业后能跟着自己回到老家兰州生活,并不是百分之百地为爱走天涯;她也很清楚赵逸兴为什么每年都要兴师动众地回江南两次;她更清楚自己出版的五本美食书,正常情况下赵逸兴根本都不会有兴趣去翻一番,看上一眼……

邱池是个聪慧的女子,从来不在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上面浪费感情。她活得不纠结,反而会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女儿成缺和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所以,她能帮着赵逸兴去逃避原生家庭,逃避总想控制他的父母;她能不顾舟车劳顿,一直低眉顺眼地陪着赵逸兴回江南,然后假装听不懂吴语,不去掺和赵逸兴的家事;而在她的五本美食书里,也从来不会出现对赵逸兴一分一毫的描写。

邱池实在是太了解赵逸兴的为人了。

因为了解,她在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的时候,担心的只是“孩子还太小”。

因为了解,她也预见到赵逸兴一定会在自己离开后重组家庭。

看着最后一篇:散席,读着邱池最后那句:“相逢天地间,聚散都是缘。与君生别离,两忘烟波里”。真是让人心生无限伤感和遗憾。

这本书里,要是能有什么让我觉得治愈的,恐怕就是每篇开头,邱池的美食絮语。借着讲美食,来参透生活的哲理和诗意,来看淡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至于书中记录的赵逸兴和赵成缺的那些日常,不过是赵逸兴十一年前就应该主动承担起来的责任和义务,可惜,这些常常被他以工作忙为借口,草率地推脱掉了。于是,只好现在开始补课。

如果作者能够让书中的赵逸兴稍微长情一点儿,可能会更完美。

毕竟,可怜的成缺11岁没有了妈妈,才12岁的时候,赵逸兴的一颗所谓的“老心”就已经被别的女子感动的无以为报了。这实在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不是觉得赵逸兴不应该再有爱人,而是觉得他不应该再爱的那么快。因为,旧人走了,赵逸兴失魂落魄的时间有点儿太短,那唯一的一点点愧疚和恋旧,怎么能那么快就被新人的展颜欢笑取代了呢?

说实话,赵逸兴不算是一个很好的丈夫和父亲。因为,赵逸兴只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他的豁达,确实不算是薄情;他放下了邱池,也确实没有忘记过她,这些,都是在邱池离开后,必然会发生的一切,应该也是邱池早早就能预料到的。只是不知道邱池会不会在天上,既希望赵逸兴和赵成缺能放下自己,好好重新开始生活;又暗暗希望他俩不要真的就放下了自己……

不得不说,邱池、赵逸兴和赵成缺是活的太过通透的一家人:吃到嘴里的美食,相互陪伴中产生的依恋和感性地活着当下,对她们来说才是最实在、最重要的。

也许,人生在世,确实不存在,谁离开谁不能活。

书中提到的兰州、敦煌、额济纳、胡杨林、南京都是我去过很多次的地方。

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去西藏,每隔一年就要去,即使有高原反应也阻挡不了那股热情;

倒是上了点儿年纪,反而不再喜欢西藏,喜欢直接奔向大西北。

每每游离在茫茫戈壁,确实有种天大地大、心胸宽广的舒畅。

而那落日余晖下活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坚毅、固执的着实让人震撼、让人荡气回肠。

看完这本小说,最大的感慨就是:人这一生,最需要的就是好好爱自己,然后健康地、长长久久地活着。只有这样,你才是幸福的;你的一切,才是属于你的。如果你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就算再放不下,你的一切也只能属于别人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两个人的晚餐》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