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5-07 01:39: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100字

  《京都里山四季》是一本由[英]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 著/绘 / [日]梶山正 摄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一):可这本不就是京都山居生活么?求解

  书是喜欢的。因为写书的人很特别,和自己的丈夫相差九岁,但依然夫妇合意,相性相携。

  那些花草、面包、手绘和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及其感悟放在一起,是如此相得益彰。

  喝下午茶、短途旅行时手上一册,胜于很多靡靡之音了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二):摘抄

  quot;高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行动"

  quot;传授知识的人,也授予视野"

  quot;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村庄"

  quot;不仅孩子,大人们也会身体不适,互生敌意,感到孤独,所以不要忽略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家人间的情感维护"

  quot;魔力语言,thank u"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三):小泉八云后继有人喽

  看到本书作者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不免想起她的一位前辈Lafcadio Hearn,这位Hearn先生更广为人知的一个名字就是小泉八云。

  一百多年前,小泉八云结束了欧美各国的浪迹生涯,来到日本,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取了日本名字,入了日本国籍,还娶了一位日本妻子。他后半生的主要功绩,就是用英语源源不断地将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传说、文学艺术统统著述成书,介绍给西方和其他文化。

  小泉的这些著作在民国时就多有译介,我手头恰好有几种,是近几年从旧书市场上淘来的,虽然品相破陋,但好在价格不高,从中消磨了不少夏日的午后。

  比起小泉八云,这本《京都里山四季》的作者维尼夏,似乎更醉心于日本的自然美景和山中风物,更喜好山居生活的日常细节,着眼点有所不同。可以说,她比前者更深入于日本的民间生活,更得享了生之乐趣吧。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四):内心的秘密花园-是时候再次与对外连接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内心的秘密花园,至少在这方寸之间的天地里,可以完全按照我们内心的幻想与秩序去布置,而这个花园也是我们内心的外延,就想维尼夏的花园是她内心的外延一样。因为这秩序的主人是自己,所以称之为“秘密”,这秩序不能轻易的被外来人所打破,所以需要保护,只有经过自己严格筛选和允许的人才可以进来为它增添光彩。

  在读书时我感觉我就踱步在自己的秘密花园,时而除除草,时而种朵花。也是有了这样可以退守的秘密花园,我们才更不怕到外面的世界冒险。曾经因为在美国经历的失恋与理想不得实现的种种挫折,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人很失望,对人情很失望,所以封闭了很久。但是读维尼夏的书,让我重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淳朴交往的美好,让我看到了人与人连接的另一面的美好形态。

  我想是时候走出这小小的世界,重新学习用爱与这个世界沟通。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法发声,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表达,但是不表达别人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的呢?新的一年我会慢慢学习,不希望自己变的世俗与世故,但更不希望自己变的冷漠与隔绝。爱是打开这扇心门的钥匙,希望新的一年能积累更多与人积极正面交往的回忆。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五):幸福不在外面,而在人的内心

  《京都里山日记》,是《京都山居生活》之后,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的又一本书写生活方式的作品。

  她的那栋老屋在京都大原,是京都北部一片景色优美、风光秀丽的山地,拥有悠闲、恬静的田园风光,如桃花源一般,自古就是隐士喜爱的隐居之地。

  染布、制作器皿、登山、参禅、读书、写作……

  这些她亲自参与其中,或在旁观摩的日常生活,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憧憬。

  读这本书,想起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北京工作后租了房,刚刚毕业能够承担的房租有限,大家基本上都是和人合租。她的那间屋子却收拾得温馨干净。一个小阳台上养满了多肉,各个都饱满可爱。周末喜欢用烤箱做蛋糕,朋友圈上看她已经尝试过很多种做法,有时候烤得歪歪扭扭,有时候非常漂亮,但每次都很好吃。

  她换工作回西安时,把一些多肉转给我(已被我养死两盆),回了自己家,在院子里搭了大棚,多肉从一阳台扩大成一院子,又在淘宝上开店,把从种子种出来的小苗一棵棵卖出去……

  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悠闲还是忙碌,总有人用心对待自己的生活。

  就好像书中说的,如果将幸福比作一座庭院,它不在外面,而在人的内心。

  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我们,或许不能像维妮夏一样拥有一座大原的老屋子,却可以在心中建一座花园。即使工作、学习中难免许多不如意,依然可以放慢脚步,倾听心灵的声音,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被自己喜欢的生活,一定也会散发温柔和爱意,打动我们身边的人们的心。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六):生活很多样,生活很美好

  在阳春三月将中村好文《去山里盖座小屋吧》以及维尼夏两本《京都山居生活》《京都里山四季》三本一口气看完。其实并不知道维尼夏最近火起来的书籍,只是偶然在关注的KOL处看到这两个作者,正好满足最近想阅读的计划。

  在读完维尼夏的两本书后,分别简单地撰写了一两句点评,意外地两个点评有完全相同的语句,也许因为词穷,也许也因为感受是一样的。

  这样的生活让我想起了最为极致的实践《瓦尔登湖》,梭罗的状态应该是最为原始的状态,而维尼夏已然是更为现代。人的需求哪,远比想要的少。就如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书单,传播着极简生活的理念,教导着如何实践的方式。物理与心灵的空间留给最必要的物品与感受,体验自然赠予的美丽。

  为什么这书火起来,是因为我们在繁忙而疲惫的都市节奏里,可以于书中觅得一丝放松的想象,取得短暂的慰籍;憧憬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如此生活,却不得不在合上书之后,回归现实,给予未来努力的动力。但找到一个小山村,盖这样的房子,过这样的生活,很简单哪,放弃都市生活就行了。可是,有很多的这样那样的理由,还是归于想象吧。所以,韩系的慢综艺也如此被人热衷。

  是的,这样的生活,很美好。一个“家庭”,有“家”,也要有“庭”,多好!有的人,无家可归,有的人,有家却无法一个庭院,有多少人拥有既有“家”又有“庭”呢。这多样的生活,却也无法告知谁更幸福,或许也同样的美好。

  每个人过着不一样的人生,短暂的时间里,可能永远也无法拥有一样的瞬间。但阅读着,也会想,哦,原来还可以那样生活呀,可是,我也过得很知足与幸福呢。多希望是这种答案。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七):没人注意到作者称赞伊藤博文是个绅士吗

  书本身就写的很一般,而且就没人注意到作者在书里夸赞伊藤博文是个绅士吗???历史学了都丢了???伊藤博文是谁不知道??????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也是日了狗了

  伊藤博文曾经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海战(对马海峡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韩国统监,并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迫使大韩帝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大韩帝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八):最初的森林

  最近看了一部叫做《小森林》的日剧,讲述了桥本爱饰演的女主独自居住在村庄小森里。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为青山绿水所环绕,俨然一个幽静怡然的世外桃源。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经营渺小却舒适的生活,与世无争。当然这其中的很多情节只是戏剧的表现手法,而同样在日本京都,却有另一位女性,举家搬到了乡下的一栋百年农舍,将这种漫步乡间、悠然自得的生活变成了真实。她也在报纸的专栏连载名为“维尼夏的大原日记”专栏连载随笔,记下她在京都山间生活的诗意点滴和哲学体悟,集结成了《京都山居生活》和《京都山里四季》两作。

  本书亦如前作京都山居生活一样,以记录作者在京都山间的生活点滴为主,字里行间透漏的都是作者恬静平淡的心性:学习用古法修复江户时代的隔扇和屏风,与老师傅讨教黑面包的制作诀窍,又或是漫步于林木丰郁的山峦,去感受时光中的美丽四季。相对于前作,本作除延续的介绍着乡间故事也加入了维尼夏女士一些对于教育子女的看法,本书可看作为前作的补充和完善。

  书中关于应对季节变换的房屋修缮,应季作物的种植以及在寒冬中登山的故事,都让我们切实的体会着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而这些对于目前处于繁华都市的我们是无法经历的,对于这一成不变的大都会,季节对于我们唯一的用处只是衣物的加减。我们也很难去找回,望着夏雨睡去,听着蝉鸣醒来的记忆。只有真正的融入田园生活才能得到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悟,而本书取名京都山里四季,也有表达了当我们与大自然水乳交融,接受着造物主给我们的每个季节的馈赠,我们才能真正的感受着这和煦阳光、昏黄落叶的交替。就如木心先生所写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很多人会羡慕维尼夏女士的生活状态,缓慢、宁谧、悠远。但其实在国内的广大村庄有着太多的人世世代代都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们跟维尼夏女士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可能没能力也没兴趣将这些写成文字。而我们之所以向往,大抵是因为我们经历着浮尘俗世,想从中抽离,去寻找我们心里的那座桃花源,但其实我们大多人是做不到如维尼夏女士那样最后甘愿一直呆在这样的生活之中的,被现代科技和繁华都市羁绊的我们,有些事情,只是心里的一份渴盼。但如作者所言:如果将幸福比作一座庭院,它不在外面,而在你的内心。所以我们艳羡着维尼夏女士寻找到了自己那片最初的森林,盼望着我们自己心中也能结一座森林。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九):遇过风浪,才能守住宁静

  今年五月刚读过“香草婆婆”维尼夏的《京都山居生活》,不到四个月,在秋天就又读到了她的第二本书——《京都里山四季》,很是意外和兴奋。

  这几年,大家热捧muji,正是追求其背后简约、舒适的生活理念。而相应地,讲述日式生活理念的书籍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断舍离、整理术,日式便当,等等,从不同细节入手来引导人们的生活,冲淡平和而不失精致优雅。

  当然,有很多人也实践着这些理念,每天打开豆瓣,我都会看到友邻们分享日系的自制便当、烘焙食谱、家装指南,等等,不过和维尼夏比起来,大家这样做可算是晚了好几十年,而且也没有她那种放弃能英国贵族生活,远嫁日本,住乡间土房的魄力。

  延续了《京都山居生活》中闲散的笔调,维尼夏在《京都里山四季》中加入了更多的叙事成分,对于自己来日本定居的前因后果,也是娓娓道来。原来维尼夏嫁来日本并非得到了家人祝福,在她结婚生子以后,母亲依然不能原谅她。因而在回到英国生第二胎时,她不得不借住在朋友提供的房车里,但她并没有在意这简陋的条件,反而被车里的彩绘所吸引。

  在日本生活的几十年,也绝非一帆风顺。住在京都山间的旧民居里,虽然被青山绿水环绕着,每日种香草,泡紫苏茶,但维尼夏也还要忍受冬季的寒冷,和丈夫一起亲手修缮土屋。当然更重的是人和事的负担,年轻时为了工作和家庭,累倒过;一把年纪以后,却因女儿接受精神治疗,只得一手带小儿子,一手带外孙……也许正是阅遍了世界的风光,经受过大风大浪后,维尼夏才更加能够守得住来之不易的宁静生活。

  维尼夏在书中特别提到了两位女性,她们都曾像母亲般呵护她。一位是维尼夏儿时的保姆婷婷,一位则是她在日本认识的前田阿姨。在颇为复杂辗转的童年里,幸而有了婷婷这位开朗而善良的保姆,维尼夏的心事才能够被排解;也正是前田阿姨的出现,帮助维尼夏分担了繁重的家务,缓解了她在生活和与语言上的压力,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日本人的生活。

  年轻时的维尼夏一定是果敢、独立的,但她推崇的女性形象竟然是如此传统,且带有强烈的母性特征,难怪她如今能安然生活在大原的农居,恪守着日本人的生活守则,俨然一位明治时期的日本妇人。当然这些“日本妇人”并非一头扎在生活琐事里不出来,口中只有家长里短。前田阿姨老了以后爱上了绘画,维尼夏在上了年纪以后也开始写书,种香草、学扎染,都要探究出个所以然来。

  和其他传授日式生活理念的书不同,“香草婆婆”维尼夏更注重挖掘其中的情感联系和历史渊源。我想,当我们乘着一股风潮,想要用一种不同的理念来包裹自己的生活时,是否真正想过这种理念真正是在追求什么内涵,毕竟生活并不都是和蔼可亲的面目,而需要我们以强大的心灵去面对。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十):在身边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评维尼夏《京都山里四季》

  文/北风来袭

  作者维尼夏是一个喜欢旅游的英国女子,还出身于一个式微的英国贵族家庭,不顾家庭反对,来到日本定居下来,并结婚生子。这本小书,就是讲的英国女子维尼夏在京都山里居住的一些日记或者说是随笔。

  内容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复杂,完全都是讲的维尼夏入住山中百年农舍的心得体会。但本书在日本却是十分的畅销。看来,平时身边完全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只是身居其中,已经习以为常了。一个歪果仁到来,才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原来有很多处。

  想要寻找宁静,到处却是喧嚣。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每天都是工作忙忙碌碌,快节奏地生活,到处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很难发现一处可能难得清静一会的地方。象一些国内的名山大川,则到处布满了游客,反正更为喧哗。

  而维尼夏所在的京都山里农舍,地处僻静,环境优雅,古色古香的农舍已经与周边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当然,人们若是从都市中过去,可能住了几天感觉到很新鲜,但时间长了,各种不便,还是让人感觉到山中只适合旅游探险,而不适合长久居住。

  但维尼夏却长久地居住了下来。她以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去用心体会田园生活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在都市水泥森林中无法寻找得到的。所以说两厢一对比,自然会引发人们对维尼夏这种山中田园生活的向往。或许维尼夏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都市里的人们实现了他们梦想隐居于山林的美好愿望吧。

  作为一个歪果仁,想要融入本土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欧亚两国人,历史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都会给双方的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和困难。这时,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许就是人们增进彼此之间了解的主要渠道了。书中还附了一些照片和插图,使本书看起来更加清新优雅。

  一座长满香草的午后庭院,一段远离尘嚣的诗意时光。这是很多人的梦想,或许在物质上很难实现,但“如果将幸福比作一座庭院,它不在外面,而在你的内心”。

  实际上,本书所描写的场景和文采并不算十分出众,即使不算翻译的因素(作者以英文写作,由其丈夫翻译成日文,再转而译为中文),所写之人景物皆常见,甚至有些婆婆妈妈的小事,文笔也较为朴实,甚至有些地方象流水账。或许并不能太加以苛求了,仅凭作者用这样朴实的语言描述的世外桃源生活,就足以吸引人们看下去了。

  看了这一本,维尼夏的另一本《京都山里生活》什么内容估计也差不多了。在有心人的眼里,身边处处都能够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作者: [英]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 著/绘 / [日]梶山正 摄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原作名: ベニシアの京都里山日記 ―大原で出逢った宝物たち译者: 果露怡 出版年: 2015-9页数: 176定价: 39.8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13316262

  @口袋书香

  本文首发于新浪博客,同发豆瓣读书和读书宝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京都里山四季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