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06 04:09: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锦集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精选点评:

  ●拓展美术知识和感受,这个系列课程甚至可以给成人来用,不过当真孩子需要这样的美术课?这更大可能是满足了大人的“求知欲”,“认为”孩子应该认识那些名画,在这一点上美国幼儿园和我们身边的幼儿园没有区别,多的是世界视野。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个人以为幼儿阶段孩子自由绘画最好,欣赏完自己随便画,少约束少评价,本书每章后面作者都自以为是的评价孩子的作品,实在是糟糕透顶。

  ●20堂课的实景记录,一定程度了解美国美术课的景象:多种材料,多种艺术形式,注重各种名画的欣赏和学习。

  ●分享在美国幼儿园美术教学实例和思想

  ●最近看过的最有帮助的书,帮助毫无美术基础的我和女儿一起做了20堂有趣的美术体验课

  ●我本是一个艺术盲,自从当妈后才如海绵般吸收各类知识。 这本书是旅美画家顾菁深入美国幼儿园考察学习后,用通俗异懂的语言整理了二十堂美术课。 我就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才了解到原来美国幼儿园在美术课伤还引入了名画欣赏,要知道这个我当年在高中才接触啊,可那个时候的我艺术感早已钝化,也没有审美能力。事实是,审美得从小开始,慢慢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与我之前说认识或接触到的美术课不同。在美国学校课程,美术课可以只有表达孩子的意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展示,比如非洲粗麻布,音乐画,木工,编制都融入了美术课,有趣有料,引发思考。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侧重艺术欣赏及综合材料的应用。但人家就想看你画的怎么样…

  ●你高兴就好

  ●这几年大家在开玩笑生孩子应该考证,达到分数才能为人父母。这本书可以列为这场并不存在的考试的选修教材。

  ●策划思路新,欣赏作品选择涉及门类及资料丰富,但落实到具体作品指导思路待商榷。制作材料太丰富,制作方法多变,不利于孩子形成制作习惯,也无法添加自己想法。欣赏指导开放,旦一次呈现作品太多,不利于留下深刻印象。作品倾向形式元素指导,调用孩子生活经验缺失。

  ●在对孩子的初级美育上还是很有启发的 可操作性很强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一):艺术渣妈妈学美术

  我本是一个艺术盲,自从当妈后才如海绵般吸收各类知识。 这本书是旅美画家顾菁深入美国幼儿园考察学习后,用通俗异懂的语言整理了二十堂美术课。 我就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才了解到原来美国幼儿园在美术课伤还引入了名画欣赏,要知道这个我当年在高中才接触啊,可那个时候的我艺术感早已钝化,也没有审美能力。事实是,审美得从小开始,慢慢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与我之前说认识或接触到的美术课不同。在美国学校课程,美术课可以只有表达孩子的意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展示,比如非洲粗麻布,音乐画,木工,编制都融入了美术课,有趣有料,引发思考。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二):一本很轻松的幼儿艺术课实操书

  这是一本很轻松的幼儿艺术课实操书。作者本人就是学艺术的画家,同时也是妈妈,在孩子的幼儿园做艺术课的助教,观察的角度很特别,既有专业人士对学科的理解与反思,又有妈妈和老师的细腻,把理论高度、课程设计还有操作步骤,都写得很细腻,是可以直接照着做的。

  这本书叫“美术课”,其实讲的是“艺术课”,可能是为了对标大众对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解吧,美术课的接受度更高一些,但书里的内容是超脱一般的美术课的。

  不同于传统的让孩子用颜料画画,用剪刀剪裁,拼贴,这本书的“美术课“材料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纸张,棉麻,锡箔,泥塑,木刻,纸黏土,支持孩子用多样的材料进行自我表达,有不少都很有启发。

  形态也很多样,涂涂画画是最基本的,描摹,拓印,拼贴,雕塑,立体画,音乐画等等,真正做到的多种表达方式的体验和尝试打通。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所选的教学材料,基本三个来源,一是经典画作的复制品,带孩子感受优秀作品的魅力,二是专业艺术家的工作材料,让孩子的创作也郑而重之,三是真实生活中的用品道具,时时处处都是美。

  书中的案例很是鲜活,理论点到为止,不会枯燥,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三):最喜欢老师提问的方式

  昨天去4s店保养车,抽空读完了这本《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

  不得不说,美国幼儿园美术课也太高级了吧。理念真的不错。前言介绍的理念就值得一读(图二)。

  本书记录了22节美术课。上课流程是:

  1. 给小朋友欣赏几幅该主题的名作(雕塑,绘画,手工制品等等),然后启发式地提问,引导小朋友去了解和初步地鉴赏。我特别喜欢这一环节。教师的提问很有水平。提的问题,小朋友既能回答得上,又恰恰能引导他们了解作品,同时还帮助孩子们提高思维能力。这种提问方式在其他科目上的引导,或者阅读的指导上也值得学习。

  2. 介绍美术创作需要的素材。让小朋友动手。这22种艺术形式真的很棒。我自己也想动手试试。

  3. 教学升华和反思。

  读完本书后,我更加觉得低龄小朋友还是不要去机构学美术吧。官方建议9岁前无需专门学技法,只需要随意涂鸦。因为去学习技法,表面上可以在老师指导下画出看似很牛逼的作品。然而却禁锢了想象力和表达力。

  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的一种表达方式。怎么表达,并没有“我知道我想说什么”重要。而过早学习美术技法,会掐住小朋友的喉咙,让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四):生动的美术教学现场

  好看9,有料8。贵在原本记录美国幼儿园的美术课现场,比较少见。书中的素材、印刷、选图等都十分精美,甚至吸引到一岁多的孩子,翻翻指指,最喜欢的还是各种脸。选了很多5-7岁孩子的作品,真的特别棒。

  教学中每节课以名画赏析开始,从抽象逐渐过渡到具象,并启发孩子互动问答,师生大概各占50%,教学中注意启发孩子关注线条、前中后景、光源、三原色等,初步介绍立体派、印象派等,也适时启发孩子思考文化融合等。以动手手工或绘画结束,材料多样而奢侈,出现的纸张、画具都有几十种,重点在于让孩子感知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最特别的是在海鱼身上画彩虹画并拓印到白 T上。

  有些关于画作赏析对话,我感觉比较惊讶,早期老师问孩子是什么颜色、漂亮吗、运用直线还是曲线,然后就结束了,不知道是否和孩子的认知相关。我特地去翻出来读小库的《书中有座美术馆》系列,其中感觉词相当多,不知道如果换成这种表述,孩子们会不会更投入一些。

  书中特别提到,指名点画时,用色彩鲜艳的羽毛取代教鞭,“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严格的课程设计和经验丰富的老师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引导孩子关注美术、培育审美、认知技法与向孩子灌输“画应该这样构思、这样画”之间,有时可能需要微妙的警觉。

  书之外的感受,艺术启蒙真的可能很早,土豆半岁、一岁多都去过美术馆,大块的色彩确定无疑对他会造成冲击、激发好奇。今天他看到格子画,一直拉着我的手哼哼,直到我找出半年前给他展示过一次的读小库《蒙德里安》的立体书,也许他的确是在有意识的建立对应关系。另一个有趣的小细节,书中有些画排版时,印了画框和图钉,土豆一直拉着我的手,暗示我帮他把这幅画取下来,看见我做不到,差点急哭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