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06 00:2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锦集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是一本由玛丽•巴菲特 (Marry Buffett) / 戴维•克拉克 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精选点评:

  ●没有一本财报类的书可以媲美财报的教科书,吃着别人嚼过的东西总不是那个味。所以,这类基础的东西还是应该读教科书。

  ●很表面的东西,感觉就像巴菲特说啥儿媳妇就写啥,毫无延伸可言。分是给巴菲特的不是给作者的。

  ●内容非常浅薄,是基础的东西,但是不如晨星那本

  ●投资经典

  ●比较浅显易懂,也提到了一些以前忽略的东西,可以和《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互补。

  ●适合财务小白读,三表及基本科目基本讲明白了。具体在投资中的应用效果有待商榷,但至少能找到点看财报的门道了。有部分内容反复较多,可能是作者在强调吧,即使这样有些看时候挺明白的内容离了书本还是想不起应用。

  ●略读,感觉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一些理念比如不支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和现代的发展趋势也不太相符。不推荐阅读。

  ●通俗易懂的小书,可以实用,除了解释相关财务信息,还标明了巴菲特对这些指标的看法。但举的例子总是那几个,翻来覆去,不知道适用性是否普遍。

  ●优秀的企业通常没有长期有息负债,没有财务杠杆,有库存股。这些并非企业的主动选择,而是充沛经营净现金流和很少资本开支需求的自然结果。

  ●全书聚焦在通过哪些财务指标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关键词:资本支出、期末现金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一):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巴菲特对企业的选择归根到底就是首先以5-10年的过往业绩来筛选持续有竞争力的企业,其次是以自由现金流贴现的方式,判断买入价格是否有充足的安全边际,最后是长期持有。因而,本书核心的读财报是以5-10年为基础,非1个简单的季报,或1份年报。

  在指标的选取上,巴菲特首先有一个企业选择的范围,及投资收益的基本原则,因而他读财报的重点不在于企业的取与舍,而更多的是对企业可持续性的一种分析与判断。

  巴菲特比较关心的财务指标包括:毛利率、3项费用占比、研发开支、资本开支、现金构成、存货、应收帐款、流动比率、ROE、财务杠杆等。

  个人对本书整体评价一般,从100来页的文字中难以理解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建议以杨天南老师的巴菲特书籍作为核心。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二):一本小巧的财务报表工具书

  看到封面的巴菲特借过来看的,还有大牛刘建位作的序,一上来感觉内容满满。

  刘大师介绍了老巴的几个概念对我来说还是蛮有收获的,比如说把股票看作债券,股票的税前利润就相当于债券的利息。比如说一年赚1.238美元的股票,值多少钱?这样用一只一年赚5%的长期公开债券来衡量,其价值就等于1.238/5%=24.76美元。

  另外决定长期投资实际价值的就是长期利率。所以刘建位给巴菲特的投资神话归纳为一句话:寻找具有持久竞争优势,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

  那么怎么来发现这样的公司呢,正是本书的主题,那就是阅读财报。

  具体的财报介绍环节,作者介绍了三大表的结构。 以及里面关键的一些名词和来源。在财务报表部分尽量把内容介绍的简单易懂,还融入了巴菲特的观点。比如说怎么看毛利润率,优先股,怎么从资本开支和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判断企业的竞争力等等。这个对理解老巴的思路还是挺管用的。

  总体来说本书的内容偏浅,适合没有财务基础的童鞋。同时书的最后还列出了财务术语的中英文解释,这个对在公司上班的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本财务报表的工具书来用。专家解读那一部分也是浅尝辄止,不过瘾。给三分。

  如果有一定的财务基础,或想更深入了解财务报表的的建议看唐朝的那本《手把手教你看财报》。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三):投资必经之路:读财报——《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这本书的作者是巴菲特的儿媳妇玛丽·巴菲特与研究巴菲特法则的权威人士戴维·克拉克的大作。 内容都是些基础的东西;好在扣得比较细,把会计科目过了一遍,并和老巴扯上了点关系。至于巴菲特的思想,其实很少也很浅。

  当然,这是对于我这个有会计基础的人来说的。如果对各种会计科目傻傻分不清楚的小白,还是建议看一看的。毕竟学习没有坏处,何况是围绕顶级投资大师展开的一本书。 不管怎样,书中涉及的很多案例,由于出自巴菲特之手,所以非常经典,值得我们反复回味。 起码书中反复出现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个词组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所有的章节都在围绕它展开,都是为了寻找这样的公司而设定相应的标准。 具体来看分为三大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这里面的顺序很重要,不要乱来。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摸索尝试后的最优顺序。 而我们要想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真得需要时间。所以,历史告诉我们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不然很多时间都哗哗地被浪费掉了。

  同时,看这书的过程我们可以不祈求理解全部内容,哪怕把这些枯燥的名词多熟悉熟悉也好。只有先有了某种亲近感,才能在分析股票时养成看财报、研究财报的兴趣和习惯。 想要加深一步功力的话,还可以继续看唐朝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或者更直接一些,像我一样,去考注册会计师(CPA)。当你考过的时候,相信读财报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梳理书中的逻辑和关键点,我认为反复多看几遍、十几遍、几十遍目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内容比较简短,每一小节的题目基本上就是精华。这里的前提是你对内容过了一遍,或者对它本就很熟悉才行。 巴菲特的投资神话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能够保持盈利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

  他作为价值投资大师,那么什么是价值投资呢?用老巴的一句话简单说就是“用40美分的价格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这里面包括两个核心点,一是40美分价格,二是价值1美元。至于价格是不是40美分,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价值是不是1美元,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价值投资的价值核心是如何估算股票的价值?这里用了估算,而不是精算。 股票的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定义为:它是一家企业在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老巴靠近这内在价值的方法,是放弃那些盈利很不稳定,很难预测的公司;只寻找未来现金流十分稳定,十分容易预测的公司。 这类公司有三个特点,一是业务简单且稳定,用一句话就可以描述公司的核心业务。二是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护城河。三是盈利持续稳定。 拥有这三个特点的公司,在未来保持高价值也是大概率事件。 实际买卖,也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强调在我们的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边际。如果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就不会对买入它产生兴趣。 实现以上目标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公司财务报表,就是书中总结出的精华内容。它有点像使用指南,帮助投资人在大量的读财报工作中知道如何更高效更能抓住重点。

  损益表: 毛利率>40%,10年取平均值最佳。(总营收-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总收入。 销售和管理费用,折旧,企业运营利息,占毛利润的比例最好<30%。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占销售的比例<30%。但不能一概而论。研发开支小。这一点其实跟费雪加强研发的说法并不排斥。巴菲特这主要是从行业上来说的,即不选择那些高科技行业。而费雪讲的加强研发投入的说法是对具体的公司来说的。即我们要选择那些不太依靠创新就能取胜的行业但是要注重所投资标的的研发创新。折旧费用低,<10%,不强求。利息费用:给负债付利息,占据营业利润<15%,甚至没有。净利润>20%,持续&是否有上升趋势,<10%的不值得考虑。每股收益:连续多年持续呈上涨趋势。

  资产负债表:查看公司多年的资产负债表,搞清楚资金的来源。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于优质公司,可以<1;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之类的。一般是隐藏的,难以估计,但很重要。这正是巴菲特的高明之处,因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无法体现,但无形资产却能实实在在的为企业增加赢利。资产回报率:>7%。净利/总资产。总资产/总负债:优质公司可能小于1。长期负债:优质公司3~4年的净利润完全可以偿还。优质公司几乎没有。债务股权比:总债务/所有者权益<0.8;也就是负债占比<44%。优先股:优先股比负债贵,好公司几乎没有。留存收益:是一项累计数据,看留存收益增长率的趋势。库存股票:回购导致的部分。有的话,是一个好指标。股东权益回报率:保持15%以上。杠杆:避免过高杠杆。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利润+折旧费用+待摊费用。资本开支:购买长期资产的开支,比如房屋,设备,专利。资本开支/净利润的占比,越小越好<50%。第二个分析方面是:10年累计开支/累计利润占比的趋势。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四):持续竞争优势下的长期投资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8月。三星。

  选择未来现金流量十分稳定、十分容易预测的公司:一是业务简单且稳定,二是有持续竞争优势,三是赢利持续稳定。

  这些顶级公司不外乎三种基本的商业模式:一是某种特别商品的卖方,比如可口可乐、百威、宝洁等;二是某种特别服务的卖方,比如税务公司、快递公司、银行等;三是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比如沃尔玛、珠宝店、铁路运输公司等。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需要看一看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为:一是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如利润率、股权收益、利润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这点尤其重要)。二是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资产扣除负债即为净资产。三是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了解企业在改善资本结构方面花费的资金,也可以反映债券和股票的销售情况以及股票回购情况。

  (一)先从公司的损益表开始分析,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营业收入、需要从收入中扣除的支出,损益情况;主要关注8个指标:毛利率、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研发开支、折旧费用、利用费用、税前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

  损益表中的加减法:

  (1)总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润

  (2)毛利润-(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研发费+折旧费=营业费用)=营业利润

  (3)营业利润-(利息+出售资产收益+其他)=税前利润

  (4)税前利润-应缴所得税=净利润

  总收入:会计期间所流入的总资金。

  销售成本/收入成本:公司销售产品的进货成本,或者是制造此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销售成本=年初产品存货成本+这一年中增加的存货成本-年底剩余产品的价值)

  毛利润:总收入-产品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制造产品耗费的劳动力成本(即销售成本,但是不包含销售和管理费用、折旧费、企业运营的利息成本)

  毛利率=毛利润/总收入,通用规则:毛利率持续10年在40%及以上的公司,一般是拥有良好的长期经济原动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低于40%的一般处于高度竞争的行业,如果一个行业的毛利率低于20%,显然行业存在过度竞争,没有一家公司能在同行竞争中创造出持续竞争优势。毛利润较高的公司也要关注研究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债务利息支出是否过高,否则也会削弱企业的长期经济原动力。

  营业费用:公司的刚性支出,包括新产品研发费用、市场销售费用及相关管理费用、折旧费和分期摊销费、重置成本和减值损失及其他费用。

  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薪金、广告费用、差旅费、诉讼费、佣金和应付薪酬等。要远离总是受困于高额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的公司。

  研发费:长期必须花费巨额研发开支的公司会有竞争优势的缺陷,长期经营前景将被置于风险中。

  折旧费:所有的机械设备和房屋建筑物最终都将因损耗而报废,这种损耗即折旧费,一项资产在给定年度的折旧数额是对当期收益的一种成本分配。

  利息支出:公司在会计期间为债务所支付的利息,也被称为财务成本,而不是运营成本。利息支出占营业利润的比重高的公司,可能要么处于激烈竞争行业而承担高额的资本开支,要么具有良好经济发展前景但在杠杆式收购中承担了大量债务公司。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没有。

  出售资产收益(损失)及其他:出售资产产生的收益与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

  税前利润:将所有费用开支扣除后,在所得税被扣减之前的利润。

  应缴所得税:(美国)税前所得的35%。

  净利润:收入-所有费用开支-税款。是否具有保持增长的趋势;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户告诉我们关于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业绩状况对比,持续保持在20%以上的,可能具有某种长期相对竞争优势,持续低于10%的,可能处于高度竞争行业,10-20%之间的,是还未被发现但可能时机成熟等待发掘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

  每股收益:会计期间内以股份数为基数,计算公司每股股票所得的净利润。连续10年的每股收益数据是否保持上涨态势,让我们明确公司是否具有长期竞争优势。

  (二)分析资产负债表,主要关注14个指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存货,应收账款,流动比率,房产、厂房和机械设备,无形资产,资产回报率(净利润除以总资产),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债务股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留存收益,库存股票,股东权益回报率(净利润/股东权益),财务杠杆。

  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净额、存货以及统称的其他流动资产,这些资产是现金或者能够在很短时间期限内(一般在一年以内)转化为现金,按照流动性(变现速度)进行列示,在公司经营状况开始恶化,日常营运资本锐减时能够快速变现。其他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厂房财务和机器设备、商誉、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其他长期资产和递延长期资产支付等流动性不足的资产。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如短期银行存款、国债和高流动性资产。通常有三种情况可以产生大量现金库存:一是出售新的债券或股票所融得的资金在使用前形成的大量现金库存;二是出售部分现有业务或其他资产所获得的资金在在使用前形成的大量现金库存;三是持续保持运营收益的现金流入大于运营成本的现金流出积累的现金库存。第三种方式常常会让公司具有某种相对持续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面临经营困境,现金多而债务少时,可能可以顺利度过困境。查看过去7年的资产负债表,发现公司的结余现金是偶然性事件产生还是由于持续经营盈余产生,后者更有优势。

  存货:库存待销售给采购商的产品。存货和净利润相应增长的公司有利可图,而存货一时迅速增加,一时迅速减少的可能处于高度竞争行业。

  应收账款净值:产品销售后购买者延期支付的账款-坏账。持续显示比竞争对手低的应收账款占总销售比率,可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预付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事先支付不远的将来才能收到的商品或服务是预付账款。在一年之内到期的非现金资产是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合计和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可以看公司是否有能力偿还短期负债,比例越高,比如大于1,流动性越好,但并不是绝对,有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流动比率常低于1,因为赢利能力强而派发红利或股票回购,减少现金,所以这个流动比率指标不太有用。

  房产、厂房和机器设备:初始购置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价值。生产那些不需要经常花费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和厂房用于产品更新的“持续性产品”生意,能赚取持续的利润。

  商誉:收购公司的价格超出被收购公司账面价值的部分。连续几年都增加,表明不断并购其他公司,每年保持不变,则可能是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并购其他公司或者没有任何并购行为。

  无形资产:专利权、版权、商标权、专营权、品牌等由第三方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

  长期投资:一年期以上的如股票、债券、房地产投资的价值,以及对附属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投资。入账价值为该项投资的成本或者市场价值,哪个更低就记录哪个价值。

  其他长期资产:生命周期超过一年的非房屋设备、商誉、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的长期资产,如待摊费用。参考意义不大。

  总资产和总资产回报:流动资产和各类的长期资产的总和得到总资产。净利润除以总资产等于资产回报率。资产回报率高暗示可能公司的竞争优势在持续性方面是脆弱的。

  流动负债:在当期会计年度到期应该偿还的债务或应履行的义务。包括应付账款、预提费用、短期贷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贷款和其他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和其他流动负债:以赊销的方式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发生的债务即应付账款。已经发生但还没有支付的负债如应缴营业税、应付工资、应付租金等即预提费用。未纳入上述流动负债的所有短期负债的集合即其他流动负债。

  短期贷款:一年内必须偿还付清的款项如商业票据和短期银行贷款。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贷款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一家公司负担着大量即将到期的长期贷款,可能不是一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

  长期贷款:一年以上才到期的债务。长期少量或者没有长期贷款比较好。

  递延所得税、少数股东权益和其他负债:已到期但未支付的税款即递延所得税。参考性不大。

  负债合计和债务股权比率:负债合计包括流动负债和所有长期、其他负债的总和。总负债/股东权益=债务股权比率。一般来说,越低越好。

  股东权益/账面价值: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也叫股东权益或公司的账面价值),股东权益包括优先股、普通股、资产公积和留存收益的和减去库存股票。

  优先股、普通股、资产公积:普通股代表对公司的所有权,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人,拥有选举公司董事会的权力。优先股股东没有公司经营的投票表决权,在普通股股东获得分红前,可以获得固定或浮动的红利,公司破产时,优先于普通股股东拥有追述权。公司溢价发行(发行价格超过票面价值)股票多获得的资金将记录在资本公积账户里。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一般在资本结构中找不到优先股的身影,因为发行成本昂贵。

  留存收益:税后净利润减去派发红利和当年用于股票回购的开支后的净利润保留下来维持公司的运营。留存收益的增长率是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库存股票:回购自身股票后保留以备日后再发行时使用,它既没有表决权也不享有分红权,它代表公司股东权益减少,但增加了股东权益回报率,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库存股票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志之一。

  股东权益回报率:净利润/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回报率,衡量管理层在分配股东资金方面的效率。高的适合“近玩”,低的适合“远观”。但有一种情况,公司赢利能力强,利润全部分红给股东,股东权益为负数,但是一贯的净利润强劲,也可能是一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

  杠杆问题和可能的骗局:杠杆就是利用负债去增加公司利润。短期来看,杠杆可能是一只下金蛋的鹅,但最终它将一无是处。

  (三)分析现金流量表最关注2个指标:资本开支和回购股票。

  现金流量表第一部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包括净利润+折旧费+待摊费用,代表多年前已经支付的现金。第二部分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包括资本开支、其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购买和出售赢利资产的费用和收益合计。报表期间所有的资本开支,通常是负值,是一项消耗现金的开支。其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购买和出售赢利资产的费用和收益合计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第三部分是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包括支付现金红利的现金流出、发行和回购公司股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资本开支:购买长期资产(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支出,如房屋、厂房、机器设备、专利权花费等,不是一次性耗费的资产,而是通过多期这就或摊销费用的资产。将公司10年来的累计资本开支与该公司同期的累积净利润进行比较,连续维持高的资本开支,会严重影响公司利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资本开支与净利润比率都非常小,可以候选比例保持在50%以下甚至25%以下的。

  股票回购: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最终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一个公司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表象特征之一,就是曾经回购过自身股票。

  估算股票的市场价值:每股收益/长期公司债券利率

  支付的成本价将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在熊市时买入这些即便相对于其他的“熊市便宜货”要贵一些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或者在这些公司面临一个偶然的、可解决的困难时买入。在牛市的高点与这些优质公司保持距离,高价跟进,收益可能也仅是平庸的。

  卖出优质公司的时机:一是当需要资金投资于一个更优秀的、价格更便宜的公司时;二是这个公司看起来将要失去其持续竞争优势时;三是处于疯狂购买热潮的牛市期间,股票的当前售价远超过其内在价值,如市盈率达到40倍甚至更高时,到了该卖出的时候了。如果卖出后,不能马上将资金投出去,因为市盈率都高得惊人,此时可以稍事休息,等待下一个熊市的到来,再买入一些廉价的、令人惊叹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股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