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5-04 02:34: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100字

  《一二三四舞》是一本由姬中宪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一):深刻

  最近在朋友的力荐下,拜读了姬老师的《我不爱你》和《一二三四舞》,对于自从离开学校就很少读书的我,被姬老师的作品深深的刺痛了。在大家都匆匆忙忙工作、匆匆忙忙生活、匆匆忙忙娱乐的这个社会里,我们到底在忙什么、为什么忙,却没人静下来思考。希望大家都能静下来,读一读姬老师的文字,沉淀一下这匆忙生活背后的东西。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二):单独说说《红井园的最后一夜》这一篇吧

  青春是一场倒计时。《红井园的最后一夜》,题目就透着紧迫感。开篇第一句却是“前一天晚上”,耐人寻味。从这“前一晚”,写到最后一晚,写尽一个女孩到女人的私人史。小说分四部分,一部比一部短促,分分钟逼向“最后一夜”。原以为绵延无绝期的凡俗人生,不想戛然而止。其中况味,小说开头引用的题记早有导读:“我手里的烟越烧越短,你的好时光没有几年”。夏鱼向往远方,不惜以一段段异地恋来拯救自己于水火中,想进入一段传奇,却闷头走进世俗的婚姻里。在情节与叙述的双重迷洞中,夏鱼以一种似是而非的自我裁杀与隐遁,成就了私人的传奇。个体被注入某种神秘的大格局,让人惊愕和唏嘘。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三):短评《一二三四舞》

  姬中宪的《一二三四舞》写得精彩绝伦,读的我酣畅淋漓。第一个故事《单人舞》玩黑色幽默,主人公倒霉蛋让我想到了《城市英雄》中的迈克尔道格拉斯。只是这里的剧情没有把他推向极端。作者在文字上抖了些小机灵。我最喜欢第二个故事《紧急刹车》,以一个闯入高速公路造成堵车及灾难的步行老人为引子,又节外生枝的讲述了经过事发现场的不同车辆多个人物的生活中的故事,以及马上要来临的死亡。每个故事都是值得反思的社会热点,它们和交通事故交叉进行多线发展,却丝毫不显得生硬。这回文字没有再抖机灵,精炼且幽默,我笑出声好几次。第三个故事《红井园的最后一夜》前后部分风格迥异,夏鱼少年部分篇幅略长。有惊艳的句子,如说到自己不是父亲得来的那条鱼而是他丢掉的半截小手指。后半部有格非小说的气质,情节的不确定性牵着读者鼻子走。第四个故事《双人舞》又是精彩,特别精彩!故事使用了第二人称叙述。两个对人生、价值、世界完全持不同观点的人却在一节车厢里相遇了,于是开始了较量,他们永远不会在这个旅程中、在这个世界上达成和解。《三人舞》没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我倒是觉得作者要把最后一段艳遇明确成是发生在男主角女友回乡时发生的事,让读者原以为的女主出轨翻转成男主出轨,那样戏剧冲突性会更强。最后的《四人舞》说实话,我到底也没弄明白他们是四个不同楼层的独居户,还是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一家人。如果是不同的家庭,那作者明确了他们有身体上的接触,解释不通。如果是一家人,那故事就变得诡异起来,我仿佛闻到了穆赫兰道里飘过来的栀子花香。或许姬中宪本来就不想对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阐述。

  姬中宪关注社会事件和他多年的社工工作息息相关。这本新作比起他几年前的《阑尾》,从故事角度说进步不少,我心里由衷觉得精彩,推荐给大家。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四):生活,到底可以困窘成什么样子?

  这是一本我从书堆里又找出来的书。

  这也是我第一次读到的姬中宪老师的小说。作者简介上说:教书为业,写作为生。

  愿意为生的,似乎都会对此有一种热情在。这样说来,姬中宪老师是极爱写小说的。如果不是热爱,又怎么会把自己关在图书馆一直写下去呢?生活中的欢乐那么多,写小说毕竟只是其中很微小的一种哇。

  姬中宪老师喜欢在每篇小说之前放上一段话。许多名著会放其他作家或者诗人的一句名言。而姬中宪所放的是那些民谣歌手的歌词。其中有万能青年旅店、宋冬野、吴吞等。可见,姬中宪是喜欢民谣的。如此,具有诗意,但又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果然,他的小说也是这个味道。

  《单人舞》里写人的一种困窘。房钥匙留在了车里,车钥匙留在了房里。妻子乘飞机去了远方。于是,一系列的无奈和困窘就出现了。这些困窘像连环画一样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有时又像闹剧,却让人哭笑不得。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姬中宪老师甚至写得过于极致,过于巧合。比如男主人公用一个新手机给他最好的朋友打电话,好朋友在对面骂,说他是骗子。但在现实中,好朋友肯定是能听出来他的声音的,他也是可以告诉好朋友自己的名字的。

  姬中宪老师为什么这么写呢?我觉得可能是他所认为的生活就是如此。生活让人忧烦的,就是那些细细碎碎,那些车房、柴米油烟等等不得不处理的事情。那些事情折磨着人,让生活日渐失去了诗意。姬中宪老师或许是想用这样的极致去把生活中可能的困窘都集于一处,让人明白生活可以把人折磨成怎样,人在生活面前是如何的无能为力。

  姬中宪老师还有更大的野心。他在这本书的小说表面上各自独立,但内在又有着各种联系。你可以单篇去读,也可以作为一个长篇系列去读。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每个中短篇,都是这个计划中的一环。

  因为计划的庞大,小说里面人物多。姬中宪老师说“要对他们负责”。对人物负责,是要给每一个人物以形象,以任务,以生命力。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他做到了。这些人都在生活里,不可逃脱,又努力挣扎。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一样。

  而姬中宪,就那样冷静地客观地写着这一切。这是他的生活态度,也是他的写作态度。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五):我比前一秒更爱你

  最近一周连续看了姬中宪的两本小说《我不爱你》《一二三四舞》,因为喜爱姬中宪笔下的文字,作为一个爱阅读的人,自然对文字的运用独到而会记忆深刻的,从文字里面可以了解一个作者的世界,尤其是内心世界。然而,《一二三四舞》,让我觉得了解更多的是他本人的生活。当然这小说写的好像就是他的日常生活。也许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书中的一个人物,费马,是作者的化身笔名。这应该不用质疑的事实了。因为作者姬中宪就是开了自己的微店“费马书店”,那里值售姬中宪写的所有书。

  《一二三四舞》和《我不爱你》都是2015年出版的书,然而两本书之间却没有相同的印痕。各有各的特色,即使都是从现代生活发掘的故事,又从生活中细分。故事中的人物总有一个属于你的角色,或许过去,或许现在,暂缺不说将来的你。在这个行色匆匆,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都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感慨,无知,麻木,愤怒。本书中的六个故事都是从日常的生活场景开场,却以让人意料不到的结果收场。情节和内容总能找到诙谐幽默,比之前的小说更多的是所写内容更黑色。六个故事无论从内容和情节上来说,似乎毫无关联,其实都是有着一定的关联,人生的多变也都是这样的。

  读书不是教你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而是教你怀疑、挑战甚至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很喜欢《双人舞》里面的对话,正面直白地把社会中存在个人偏见和个人意愿的现象展现给了读者。人都不是圣贤,都只是浩瀚缥缈的宇宙中的一粟,都是两个脚站在尺寸之处,看到的也是方圆之地,所悟的也只是片面之理,所能表达也只是短见小巫。没错,我们都是生活在宇宙中“井底之蛙”,所能阐述都是单一的标准。我们可以做就是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定夺每一个事情。不要总以为你会观察别人,其实顶多是你在揣摩别人而已。

  爱情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办法拥有对方,有时只需要心有所感,就感觉到很幸福。只要对方在心里,对方在哪里,就有点无所谓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都是各安所在,都会各得其所。不管怎样,反正爱情都是与生活无关。我们也总被远方莫名吸引,却总困在原处。

  我在,在你熟悉的地方,我怕,怕你找不到我。总有人错过了你我,然而又满世界寻找你我,却没有一个人敢在深夜上门给你我一个结实的,真实的拥抱。我会让你知道,一秒钟之前,你还不知道我又多更爱你,一秒钟之后你会知道,我比前一秒更爱你。

  ——转载须经本人授权,转载请豆油本人。谢谢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六):这操蛋的生活,且把它笑着看完

  在读《一二三四舞》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想起一个人。多年前认识的一位朋友。男生。此君最大的优点就是幽默指数高,但同时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因为他时常会不合时宜地开一些玩笑,而且每每都会爆粗。

  然而,我们却特别喜欢这个朋友。因为我们喜欢他一手烟一手酒,以一种相当不着调的姿态来讲述他的以及他身边人的那操蛋的生活。

  生活的荒谬就在于,当我们全副武装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时,往往是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个风吹草动。然而就在我们松懈下来,觉得马上就要皆大欢喜时,生活却偏偏要幽你一默,抽一抽疯,给你来点儿“意外惊喜”,看着你焦头烂额,让你痛不欲生。于是,我们经常感叹,这生活真操蛋。但即便生活再操蛋,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盼,想着把生活给经营好;即便处境再艰难,但只要看到了那么一些些的希望,便也会元气充满。比如《一二三四舞》里的那些人们,即便活得再怎么抓心挠肝,也还是在生活的浑水里不停地挣扎。

  ——好像挣扎了就一定能够得救一般。

  当然,要对付这操蛋的生活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你且笑着看它就是了。即便再难,说不定也会峰回路转。你看《单人舞》里的那个悲催男人,在生活开的巨大玩笑面前,只能以自己所鄙弃的方式来获救。在看完这篇故事后,我是笑出声音来了。但一想到自己的生活,我便开始沉默起来。或许人都是这样的吧,面对别人的窘状时,总觉得可乐,而绝少会想到,说不定自己也会有那么一天。

  每一个人,就像是被命运之神随意拨弄的玩意儿。我们以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更多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即便付出努力和心血,自己的命运依然毫无被自己掌控的可能。很显然,这是生活的又一操蛋之处。而我则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才领悟到这个真理。于是,我瞬间就颓废了。

  这本书里的六个故事,每一个的结局都出人意料,尤其是《紧急刹车》这篇,布局很是惊艳,结局不落俗套。原本以为是在讲述凉薄人世间的一个暖心故事,看到结尾处才知,一个不知从哪里出现的老头儿就是这荒谬生活的象征,一场因桥梁垮塌而引发的事故则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世人:在那不可抗拒的外力面前,任何挣扎都是徒劳的。任你是飚车青年也好, 是优秀教师也好,是领导干部也好,只要是人,就无法逃开死亡,只要是人,就无法在这操蛋的生活中彻底的逍遥。

  好的故事,读的时候让人发笑,读完之后让人沉默。但很明显,姬中宪的《一二三四舞》中多少还流露出一丝温情。而这也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生活尽管操蛋,但我们可以笑着把它看完;命运或许荒诞不经,但谁又能抹去这荒诞中的些许温情?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七):我懂你吗?

  读书之前先读作者,姬中宪,熟男一枚,定居上海的男人(如果没领到上海身份证,说明才华还没被政府发现),喜欢秀小细节,脖子上戴着一条细链,金边眼镜(镜框为金色,镜腿为黑色),深蓝衬衣,眼神很老练却带着点深沉小忧郁的感觉。朋友班花极力推荐他,说人老好了,作品非常特别,有着强大的文字功底。而他自己说,在上海做老师为业,但写作为生。不矫情,我却想说,亲,看看我是否真懂你吧。

  沐浴,更衣,就差焚香了,然后泡着热水洗脚,我开始读老师的书。

  读了《一二三四舞》,你必须服。姬中宪真的是一个非常会编故事的人,他编故事的能力前无古人,任何一件小事,比如出门忘记带钥匙这件的小事,他可以写出百转千回的长篇故事,情节有一万种滋味,最后也可以有一万种结局。你要相信作者的能力,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啊,你千万期待他的结尾,任何一个快要出现的结局只是他的转折啊,伏笔啊,他的思索在继续前行哦,听他编不完的编啊编,将有一万种结局哦,你要相信他有这样的超能力。他应该是杂文型写作者,就算写小说,也依然能读出杂文的XI利刀锋,这是一个愿意做先锋,想要做先驱,握笔如枪,文字如炮,子弹横飞的中年男人。

  我读懂你了吗?你是拼字男神啊。但是我懂你内心的小忧郁。不是以故事取胜,并不是出奇就能致胜的,靠是他杂文写作的功力和故事里反映出的社会众生相,靠作者胸中的各种干货。这才是最伟大的看点,以及他作品的卖点。

  他是一个比较关注现象的人,一个老人推着自行车上了高速公路,然后这是个抓人的现象,各色人等从老人身边经过,他们的世界被一一揭开,这还是有点像杂文的特色,总得揭示点什么。作者是一个深懂“蝴蝶效应”的人,一个小现象的连锁反应,就是一场台风。(PS: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我喜欢姬中宪,我觉得老男人有各种美,各种深度。干货太多,读这样的书会带动你思考、观察和想象,我喜欢,我太喜欢了!

  我要喊一爽子姬老师的口号:肉丝们,人肉他吧。

  未完待续才算完美,等我续写。已续写完成哦。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八):请对生活一笑而过

  ——《一二三四舞》

  他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一直觉得生活高于艺术,只是生活并没有被编排成为艺术。那些写完了的艺术,多数来自于生活的与原创。只是把不同人相似的生活汇聚成了一本艺术集。

  姬老师的这本书已然看完,而一直不知道怎么去写。我总是在想还会发生什么?还可能发生什么?当车的钥匙被锁在家里,而家里的钥匙被锁在车里的时候,各种苦逼的细节阻止了他打开车门,也阻止了他回家。穿着睡衣没有电话的他隐隐约约求助了很多人,智障儿童,物管处的大哥,以及他能够想到的所有人,各种苦逼而现实的情节。开锁的工人也不愿意帮他打开家门,还遇上了拆迁的钉子户把他当做是拆迁商……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呢?遇见的事儿已经很难以搞定,在办法还没有想尽之时,又出现无数的事儿让你措手不及,这样的辗转实在是生活现实的写照。

  而高速公路上的那场车祸,看似不同的人的不同经历,实则都是我们生活中遇见过的现实情境。而我们反复看到的那个骑着自行车挂着炸药的老人呢?他们都在奔赴死亡,虽然都各怀故事,但是下一秒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人整刷着微博,有人正在车内吵架,有人正在赶往他心里的目的地,有人还在期望着美好的生活,而他们都不知道下一秒是一场死亡,一群人共同奔赴的死亡。如果知道人生的结局不过如此,如果知道人生的结局不过是在意外中身亡。那么我们还是选择将生活一笑而过吧,温暖的午后,遇见那些并不善待自己的人,望向他,一笑而过,何尝不是美好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请将生活一笑而过。每个人的周围总有些苦逼的奇葩,请对他们一笑而过。

  火车上的两个邻座,一个是大学讲师,一个是自认为销售能力出群中专毕业的销售员。大学讲师以“嗯”,“啊”,“呵呵”来回应他的问话,他丝毫没有无趣感,而是不停地述说着自己的观点。他谈论读书无用,不能挣取高额的工资和适应社会,他谈论用苹果手机的人分为不同的等级,而读书不是教你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而是教你怀疑、挑战甚至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自以为是的言论,却不知道旁边的大学讲师用的只是一个加了壳儿的ipod,但是却可以用来打电话。荒谬吧,那么侃侃而谈,那么自以为是,而那位大学讲述面对他的言论实在停不下去了,用自己读书的意义等观点来回击他,在离开的时候,何尝不是选择的一笑而过呢?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残忍程度,不同的苦逼生活,都只是一个个故事而已,可能有的人一生都不会遇见。如若碰上了呢?请对生活一笑而过,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打开了车门和房门?那一场车祸发生还是不发生?还有那个喋喋不休的销售员呢?他还会自以为是的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吗?

  2015年12月10日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九):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在哪?

  上网百度了姬中宪老师,发现没有他的百度百科,点进博客一看,也没有什么介绍,翻开书的首页才知道他是上海人,教书为生,写字乐呵自己。这本书时间跨度12年,也不知道他写了多久,不过好的小说确实要耗费不少精力和时间,这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先前看了姬老师的《我不爱你》,感觉不错,再来看他的《一二三四舞》,感觉从里面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抱着这样莫名其妙的感觉我决定继续看下去。

  紧急刹车中仿佛开了一场死亡聚会,二十七个人全部因为桥墩坏了的那场事故命丧当场,“死神在随机抽取姓名,他是按拼音首字母,还是按姓氏笔画,这么大的事,他是不是太随意了些?”主角幸运的活了下来,而在那之后他一直假装活着,每个人的脸或至少某个器官他都记住了,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绝不要麻木琐碎的活着,我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按自己喜好的生活轨迹走上人生这条大道,不再虚度此生。

  书中共有六个故事,里面的事物和人物都清晰而熟络的关联在一起,每个故事的结局都不能如愿美满,最后给予读者意料之外的结局,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显得更刺激,而描写平凡生活的幽默的语言,显得更加生动,只是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假装活着,折腾时间。

  在看双人舞这个故事时,有句话打动了我:读书不是教你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而是教你怀疑、挑战甚至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里面通过两个男人在火车上的对话,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是有唯一的标准,生活是多元化的,拥有财富并不评判这个人是否有用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虽然现在社会上的确以男的有车有房女的有才有貌来评判,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我们辛辛苦苦地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进而改变这个社会,改变大多数随波逐流所遵守的规则,因为我们生活的乐趣并不是为了比别人厉害或者是比别人钱多,如果只是想着一味占有财富或是同他人比较,那未免太累太可悲了,就像里面“我”所说的一样:你太狭隘,你以为所有人都在你的标准里。

  是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会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所在?那是由于一颗急切想要成功的心以及辉煌腾达的幻想所给我带来的,只是痛苦和自我折磨。其实很多人都假装活着,折磨时间,折磨自己。

  而读书虽然有时候会把脑子读坏,变成不谙世事的书呆子,但读书也有读书的好处,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之中真正的乐趣,不去盲目的追求财富和所谓的成功,就像作者一样,教书育人,写字为乐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发现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做真正的自己。

  生活的乐趣在哪?除了买车买房有孩子难道就不能干点别的事了吗?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乐趣,只是缺少发现乐趣的心。且让我们仔细在别人口中的琐碎生活中细细品味,慢慢寻找,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吧。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十):一个残酷又丢不掉温情的男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姬中宪的小说。《我不爱你》和《一二三四舞》同时入手,我先翻的是后者。正值国庆期间,我在火车的卧铺上翻了第一篇小说《单人舞》,然后一步步被作者带入情景中,跟随“他”的步伐,想尽各种办法,希望有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可以快速结束“他”的窘迫,最终在作者一点点带入下,直到结尾也没能如愿。我突然觉得叫姬中宪的男人有些残忍,他让你无处躲避,逼着你直面生活中种种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最后不给你想要的结局。但,我喜欢这种不受掌控,让自己不舒适的阅读。

  那夜,在火车与轨道不停地撞击,发出扰人的摩擦声下,我琢磨着那个死循环,车门和家门,互相锁住了对方的钥匙。似乎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回到家,可偏偏出现了一万零一种阻碍把我逼到角落,毁掉所有希望和勇敢。而我还不能确定那群温情的“智障儿童”自己是否可以幸运的遇到,睡裤口袋万一连豆浆钱都没有呢。可,姬中宪还不够狠,突然冒出的“我”又是谁呢?反正“我”帮助了“他”。然后,我在反复的挣扎中睡到了天明。我想,这或许是作者心底留存的温情。

  再翻书时是两天后,因为严重感冒困在床上,被一群细菌绑架,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快。《紧急刹车》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我的视野,强化了那份无常之感。高速公路上,一群各怀故事的男男女女几十人,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一同奔赴一场盛大的死亡,可生命不就是如此吗?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自知的不自知的面对它,死前正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算计着、郁闷着、愧疚着。推着自行车装有炸药的老爷爷可能就在我们转弯的下一个路口,即便我们努力去解救,最后却发现不过是徒劳罢了。而,更令我悲伤的是“再不会虚度此生”这样的承诺,倘若我见证了它,再活一次,我会彻底选择虚度此生。晒晒阳光,吹吹风,躺在小山坡上看看日出日落,管它时光为何物,管它价值有何用。

  《红井园的最后一夜》里作者提出了“活着,但不存在”这个话题,个人觉得女主角夏鱼不是如此,用“存在,并不活着”来形容她更合适。类似这样的女孩子太多了,她们存在着,却总是在证明自己是否活着这件事上较真,不停的折腾,反复被伤害,一次次的疼痛,反而会给她们一些快感和存在感。之后,又是无止境的反复质疑,然后觉得一切都是虚无的,无意义的挣扎。“你的履历堪称这一代人的模板”,夏鱼的生活状态,确实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生活状态的写真。在这篇小说里,我第一次注意到费马,“姓费的费,姓马的马”,这是姬中宪的微信名,也是他微店“费马书店”的费马,我猜想,这个角色投射了他的心性。

  之后,从《双人舞》里可以看到一位社会学老师费马的生活状态。这篇小说里提到的“姐夫在部队上”,与另一部长篇作品《我不爱你》里的人物关系设置非常契合,与其相信作者在写故事,不如想象成作者在填心中的沟壑。后记里,姬中宪说,“写得时候,我谨记一条原则:把事情搞大,然后袖手旁观”。但他的冷酷里,总有一丝温情,如同《三人舞》结尾的那句,“一只飞虫落在我的额头上,我放过了它”,他始终没有办法彻彻底底的无情。

  看完姬中宪最新的两部作品之后,我决定保持对他作品的关注,毕竟这个残酷又丢不掉温情的男人写小说,挺有意思的。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二三四舞》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