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是一本由施耐庵著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6元,页数:12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一):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七 最没担当的好汉杨志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七 最没担当的好汉杨志
杨志性烈如火,武艺高强,排位第十七,在水浒里着墨不少。
但是,如果在水浒里评选最没担当的好汉,杨志绝对当选。
为什么?起初,作为制使为朝廷押送花石纲,不慎船翻了,这哥们畏罪潜逃。大赦时去京城打点、走关系求职被高俅封杀。其后,因杀泼皮牛二刺配大名府,被梁中书相中、重用提拔为提辖,押送生辰纲,结果给晁盖一伙给劫走了。这哥们又撂挑子逃走了。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部门,如果有这样的不负责任没担当的干部,那可真的是大悲哀。梁中书的不幸,就是重用了这个有前科没担当的杨志。
如此看来,与梁中书相比,高俅在处理杨志这件事上,还是有眼光的。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二):重读经典之《水浒传》六 忠义不能两全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六 聚义还是忠义?
一部水浒,似乎是想在宋江身上演绎忠与义。
作者想从朱仝、宋江身上把忠与义完美的结合起来。
朱仝作为国家干部,县里的都头,至少也是县公安局大队长吧,宋朝尽管黑暗无比,但待他朱仝的确不薄,而朱仝先是义释晁盖,继而义释宋江。那么你朱仝照顾了义,你考虑了忠吗?
宋江,国家小公务员,完全是朱仝的翻版,担着血海干系,给晁盖通风报信。那么你宋江照顾了义,你考虑了忠吗?
晁盖这些人,没有说的,上了梁山,就是为了哥们义气,所以叫聚义厅。后来宋江同志莫名其妙的改名为忠义堂。宋江内心可能有一个情结,既要忠又要义。问题是,自古就有老话,忠义不能两全。前面关羽做不到,后面你宋江也做不到。后来的招安就更是两不着调,你投降了皇帝,对那些不想投降的头领,你义了吗?同样的,招安以后,皇帝这么想?以前你做小公务员的时候,就曾经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照顾自己的哥们,那么你招安以后怎么样?会不会还是老样子?所以作为皇帝,利用征辽、打方腊的机会顺手除掉宋江这些鸟人,是非常非常顺理成章的事。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三):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五 晁盖、宋江凭什么做老大?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五 晁盖、宋江凭什么做老大?
晁盖这个老大,其实是缺少头脑的,打劫生辰纲以后,只知道吃吃喝喝,一点防备也没有,不具有老大的风险意识;生辰纲事发,晁盖立马慌神方寸大乱,没有老大的勇断;上梁山以后,遇到官兵第一次小规模围剿,也是慌里慌张,全无老大的谋!所以后来被架空是早晚的事情,即便不出现宋江,也会出现张江王江刘江。
宋江作为梁山老大,凭的是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宋公明的头号。可是,
第一,在怒杀阎婆惜逃跑以后,县里去宋太公家抓人,宋太公出示了一张县里认可的因忤逆出门两断的凭证,当然这个东西是做给人家看的,但明面上是扫地出门的忤逆之子,如何居然得了孝义二字?
第二,江湖上人称及时雨,不过就是手头大方,待人热心,何以让素味平生的武松等好汉,一听宋江名头就纳头就拜?这个让人想不通。武松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宋江又没有给他一丁点儿好处,腿会那么软?但是,没有办法,作者必须那么写,否则不文不武的宋江如何号令天下英雄?
第三,宋江得晁盖书信以后,一直带在身上,这个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就那么不谨慎?宋江杀阎婆惜以后,轻轻松松就被阎婆骗到县衙去了,这智商也忒低了点。
似乎这种种作为,不足以支持老大的身份。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四):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之十二 呼延灼这个人渣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之十二 呼延灼这个人渣
写完李逵这个鸟人,我想写呼延灼这个混蛋,不,混蛋这个称号太便宜了这个人渣!呼延灼这个人渣!
为将无谋的呼延灼。呼延灼围剿梁山泊的时节,梁山上至少有武义不次于他的林冲、秦明、孙立等人了。宋江即便破不了连环马,呼延灼对梁山泊也无可奈何。后来宋江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只身一人逃走青州,投奔老相识慕容知府。慕容让他围剿青州周边三山强贼,他连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则三大高手都不知道就夸海口,真的幼稚可笑。这说明这个人为将没脑子,出兵前连对方阵营的状况都不清楚。
为人不义的呼延灼。被宋江活捉以后,立马投降,并带人赚开青州城门。更让我大跌眼镜的是,竟然理所当然的杀了慕容知府并一家老小。以义为大旗的梁山,居然能够做出这等下三滥的事来。
在李逵这个鸟人困难的时候,宋江一个小恩小惠就搞定了他,并一辈子愚忠于己。而,呼延灼在危难之际投奔老相识慕容知府,最后竟出卖并毫无愧疚的杀害了慕容一家老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小恩小惠能够搞定一个人,如此大恩却得灭门之祸?真的如古人所言“大恩如大仇”吗?
这样的人渣之事,李逵这个鸟人也干不出来!呼延灼这个人渣!
�c�O*u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五):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之十一 李逵这个鸟人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之十一 李逵这个鸟人
本来写完宋江以后,觉得水浒传没有可写的。读了李逵、呼延灼却觉得郁闷无比,不吐不得舒畅。
李逵以小牢子的身份出场,这小牢子的境界注定他没有见过多大世面,这小牢子的地位注定没有人给过他什么好脸色。所以当以犯人身份出现的宋江居然口头对他以兄弟相待,并随手大方的给他十两五两银子的时候,李逵就认定了宋江这个大好人了!
宋江以口头兄弟相称外加几两银子的小恩小惠,就轻松搞定了没有见过世面而满身武艺的小牢子,军阀都是善于搞这一套的,从此李逵就死心塌地的一辈子愚忠于宋江,成了宋江的铁杆打手加杀手。
其实,小牢子李逵的思维世界里,没有什么正义,也不懂得什么正义。李逵的义,仅仅是兄弟帮派里的哥们义气,与正义相去甚远。所以,为了逼朱仝上山入伙,李逵手刃一个年仅四岁的可爱的小衙内时,他是毫不手软的。闹江州、打祝家庄,屠杀手无寸铁的老幼妇孺如砍瓜切菜一般快活。唯一可圈可点处,就是回家接老母,路遇假李逵一段,表现的还算人性没有泯灭吧。
但是,李逵只是一个欺软怕硬的鸟人。
例一,被神行太保戴宗以神行法定住后,对戴宗那是处处小心谨慎而且赔笑。
例二,斧劈罗真人后,被罗真人以法术投入大牢,此后不仅怕了真人,即便对真人弟子公孙胜也是处处赔小心、赔笑脸,而且殷勤侍候。
例三,打不过浪子燕青,对燕青也是一副奴才嘴脸。
李逵这个鸟人对不起好汉的称号。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六):重读经典之《水浒传》八 最苦逼的好汉朱仝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八 最苦逼的好汉朱仝
天满星朱仝,郓城县人,别号美髯公、朱都头,梁山座次第十二位,在加入梁山之前为郓城县马兵都头。接受朝廷招安之后,成为朝廷官员,官至太平军节度使。网络上对朱仝的评价非常之高,作者对他也是厚爱,从他的结局看,他是梁山好汉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善终者。
朱仝先是义释晁天王,继而义释宋公明,随后再次放走犯罪的雷横。他做着体制内的官,在体制内混得很不错,可他实际上义气为重,结果是假公济私、因义废公,不本分。朱仝属于梁山好汉中最没毛病的一个,如果三次放人不算错的话。
朱仝长得帅气忠厚,沧州知府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这个帅哥,小衙内更是离不开朱仝。知府大人老江湖,识人却差矣,朱仝的确不错。可是,古语说得好,欲观其人先观其友。朱仝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呀?宋江吴用为了拉朱仝入伙,不惜让李逵杀死小衙内,一个七岁的小男孩。
我想,最歹毒者莫过宋江,当初自己死活不上山,犯了死罪后才被迫上山。一上山就忘了自己当初的诺与誓,最终陷朱仝于不忠不义之尴尬境地,最终最苦逼的主朱仝终于逼上梁山去了。而朱仝的逼上梁山和林冲的逼上梁山可是性质完全不一样啊。
沧州知府,识人不明,枉送了儿子性命。宋江号称呼保义,却干了最令人不齿的陷朋友于不忠不义之事。朱仝,一直觉得自己很仗义,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仗义出手相救的朋友把自己推进了不忠不义的陷阱。
好一个苦逼的美髯公。
可能,最后施爷也觉得难为情了,给了朱仝先生一个最好的结局。
但是,且慢,如果公司内有这么一个鸟人,占着公司茅坑不拉屎。既吃里扒外专帮黑社会不给公司办事,又不想离开公司,那这个公司可是真的悲催了。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七):重读经典之《水浒传》四 大量的高端人才滞留基层社会,是动乱的引子。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四 大量的高端人才滞留基层社会,是动乱的引子。
罗列一下水浒中的顶尖人物比如:
刘唐、石秀,流浪汉;
三阮、张顺、李俊,普通渔民;
宋江,押司,股级,是吏非官;
杨志、索超,提辖,排连长级别;杨志曾经的制使也不过营级;
晁盖,村长级别;
鲁智深,提辖,排连长级别;
戴宗、扬雄,节级,曾职位略低于提辖,副排职;
李逵,牢头,没有级别;
吴用,教书先生;
武松、雷横、朱仝,都头,科级;
林冲,教头,营级,营级就算级别高的了。
水浒英雄里边,没有社会高级别人物,除了普通的流浪汉、渔民、教师、客店小老板、牢头等,就是中下级军官,而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的人物。
这说明了什么,当时北宋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出了大问题。大量的高端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只能滞留在底层社会,而他们本身的巨大能量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破坏。水浒好汉中除了林冲等个别人安分守己外,其他的人如三阮都是些好吃好赌而懒做之辈,更有张青等人属于黑社会阶层,他们想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荣华富贵的生活,政府自然没有渠道满足他们,那么他们一定会乱来。
延而伸之,想到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文举给文人找出路,武举给武人找出路,一方面选拔了看门人,一方面稳定了社会,实在是一举数得!联想到如今的高考、军校选拔人才制度,其实也是隐含了这样的意图。相反,看清朝末年,废除科举以后,没有相应地给这大量的苦读数十年的人才们以出路,那么这帮人就必然变成了巨大的社会破坏力量。
一部水浒其实已经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假如,社会选拔渠道通畅,文给宋江、吴用以出路,武给三阮、刘唐、史进、张青、张顺、李俊、石秀、解珍解宝、杨志、林冲等人以出路,那么就没有什么水浒造反之事了。
Ո|c�_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八):重读经典之《水浒传》 三逼上梁山唯有林冲
书中说,贫贱富贵天之命,事业功名隙里尘。得便宜处休欢喜,远在儿孙近在身。
第一句可能是讥讽陆虞侯卖友求荣一场梦,你陆虞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即使卖友求荣也白搭。
最须谨慎是交友。书中说陆谦陆虞侯自小就一直是林冲最好的哥们,但当高衙内要与之合谋林冲时,陆虞侯居然连片刻的犹豫也不曾有。陆虞侯非常了解林冲,但是,林冲一点也不了解陆虞侯。林冲的交友水平也太差劲了。
第二句应该是映射林冲在街头用超级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把超级宝刀,太过便宜的事情往往有幺蛾子啊。感觉在这方面,林冲不及鲁智深,原因何在?鲁智深其实无欲无求,所以他上不了当;林冲本本分分,但内心对功名富贵是有大渴求的。古话说得好,无欲则刚。
第九回 棒打洪教头
前面出了个洪信,这里又出了个洪教头,而且都是二货。
施爷不仅仅讨厌潘家,也讨厌洪家。希望哪天有砖家给分析一下原因。
前面洪信是好奇,眼下这个洪教头是盲目自信。
洪教头的挨打是自找的。
逼上梁山唯有林冲
从第七回林冲误入白虎堂开始,到第十二回林冲梁山泊落草为止,共六个回合描写林冲是如何逼上梁山的。
这个“逼”字用的好。林冲作为一个营长级别的普通军官,尽管武艺高强,但为人谨慎、低调,就想过一个人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连高衙内调戏自己的老婆也隐忍了,误入白虎堂以后明知道高俅陷害被迫发配沧州,而仍然心存幻想,期待有朝一日夫妻团圆,甚至两个押送公人在野猪林加害性命时,仍然不放弃幻想。直到陆虞侯火烧大军草料场,一切希望破灭,真的是逼上梁山!
老实人给逼到了这个份上,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烂透了。施爷太厉害了。
但是书中真正是逼上梁山,也许仅仅林冲一人而已。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九):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之十 宋江这个老大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之十 宋江这个老大
2019.05.18
一、武松之后水浒不再精彩。
《水浒传》武松的戏份唱完以后,后面再出场的那些人就真的不怎么精彩了。
穆弘、李俊、张横、张顺这些人不过恶霸强盗地头蛇罢了。即便是平民出身的杨雄、石秀这样的人物,与之前的林冲武松鲁智深相比,都相去太远,不能叫英雄,只能算好汉。不是杨雄石秀这些人写的不精彩,而是前面过于精彩。
我第一次读水浒,还是在40年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同学只有一本中册,而且只借给我一个晚上。那个夜晚,杨雄石秀的故事看的我心潮澎湃,头发都被煤油灯给烧了一大滩,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再看,当然没有那样的感觉了。古人说少不看水浒还是有道理的。
二、宋江这个老大合格吗?
这次谈谈梁山老大宋江吧。
从宋江在清风寨的几次拙劣表现看,真的无法想象:那么多的好汉会见了他就纳头就拜!
一是不检点。元宵节夜看鳌山灯火,以待罪在逃之身,居然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居然哈哈大笑!被刘高捉住打得皮开肉绽也是活该。
二是智商堪忧。花荣救出后,又出高招连夜奔清风山,你算计到了,人家刘高就算计不到?又被捉住,连花荣也被黄信骗去活捉了,两个人的智商端的堪忧!
三是歹毒。诱骗霹雳火秦明上山入伙一节,的确丧尽天良:装扮秦明模样,把青州城外烧成一片瓦砾,杀死平民500多人,连带秦明一家老小妻子数口被杀。蛇蝎心肠之人,如何做的领袖?又如何成的大事?
三、宋江如何架空晁盖?
从江州劫法场一结束,宋江就开始发号施令了。这真的令人奇怪,这些好汉能否上梁山这样的大事,都是宋江在决定,根本没有考虑旁边站着一个大头领晁盖。
可以说,晁盖不是被架空了,而是宋江一开始从内心就没有把晁盖当老大;而晁盖也似乎默认了这个事实。
然后,宋江上梁山后回家搬取家小,都是自己做主!李逵要回家搬老娘,也是宋江做主!晁盖好不容易脑子一热要杀杨雄石秀还被宋江给否了。晁盖,自始至终,在宋江眼里就是个屁!
虽然宋江水平不高,但奈何晁盖更菜!
四、梁山好汉都是一伙什么鸟人!
如:秦明这个人,妻子老小被杀,马上再入洞房,那个时代,老婆孩子都不是人哪。
再如王矮虎王英,杀人放火、贪财好色,原是车夫出身,半路见财起意劫了客人,事发到官越狱落草清风山,这样的人称好汉也勉强了。而类似这样的人,梁山就聚了不少,譬如周通、孙二娘。
一个团队,聚着这么多没有节操没有底限的家伙,怎么可能成大事?更何况他们共同尊奉那个老大宋江还是那么个低档次!
《水浒传(一二三四)大字全本注释版》读后感(十):武松也是逼上梁山
重读经典之《水浒传》九 武松也是逼上梁山
2019.04.22
武松从23回景阳冈打虎出场,到32回醉打孔亮、上二龙山落草止,共10回的篇幅写武松。作者挚爱的林冲篇幅5回、鲁智深篇幅6回,武松一个人与林鲁二人篇幅相仿,可见施爷对武松的偏爱到了什么程度。
一、与武松故事情节可比的是林冲,两个人都是逼上梁山。
林冲谨小慎微,最终逼上梁山。
武松以无业游民出场,可是他守法守规。可以这么说,武松的每一步豪举都是逼出来的。景阳冈打虎,是逼出来的,先是醉酒不信景阳冈有老虎,等到信了以后想回去却怕店小二耻笑,好面子逼成了打虎英雄;杀西门庆潘金莲也是逼的,因为西门庆有钱,哥哥武大郎给害死了官府也不管,虽然自己也在体制内为官;打蒋门神也是逼的,因为受了人家施恩的恩惠,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杀张都监也是逼的,是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的无耻下三滥行径把武松内心仅存的一点点文明之光给覆灭了,把原始的野蛮给彻底地全部地激发来了出来。很多人批评武松在飞云浦、鸳鸯楼不问青红皂白激杀19人,我觉得武松的行为能够理解,完全是激情杀人,虽有无辜,情有可原。
杀了张都监一家15口以后,武松就从良民变无赖了,一点也不可爱了。夜走蜈蚣岭,杀飞天蜈蚣王道人还说得过去,杀道童却是没有什么道理;醉打孔亮更是无赖行径了。
施爷太厉害了。腐败不堪的北宋社会把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武林高手武松,给一步步变成了滥杀滥打的无赖。既然这个社会容不了他,他只能去二龙山落草为寇。这不能怪武松。
二、武松与鲁智深的比较:
与武松性格可比的是鲁智深和李逵。
其实,认真说起来,李逵这人是不能与武松鲁智深相提并论的,李逵的确有义气的一面,性格天真、胆大妄为、残忍好杀。
武松、鲁智深最有可比性,两个人都是武艺超群绝伦的豪杰之士,胆大而心细如发。
鲁智深救金家父女、刘太公父女以及林冲,每个细节都是心细如发。
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一节,每一步都仔细存留证据,而且在杀人自首以后仍不忘关照给郓哥儿老父亲那曾经答应的十几两银子。宋江号称及时雨,他在杀阎婆惜以后,就没有给曾经答应人家卖茶老汉王公的棺材钱;武松更值得点赞。
武松之杀西门庆、打蒋门神、杀张都监,与鲁达救人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武松的着重点是为己:杀西门庆潘金莲是为亲哥报仇,打蒋门神是报恩,杀张都监更是为自己复仇。鲁智深则不一样,他的这些救人的动作,都没有一丁点儿的个人利益,完全是行侠仗义为他人,鲁智深是菩萨一般的人物,凡人根本做不到。而武松的所作所为更能贴近更能体现普通民众的心,代入感更强。
两个人的细致有差别,鲁智深待人细,待己粗,武松无论待人待己则谨慎细致得多。这与武松的社会底层地位有关,武松一出场就是缺吃少穿的流浪汉,在柴进那里混吃喝而且不受待见。底层地位让武松无形中多了一份谨慎。而鲁智深出场时是提辖,虽然在官僚阶层是下级军官,但在老百姓面前还是非常有排场的,遇人遇事总是以上对下的时候多,他之所以待别人细,待自己相对粗,还是上位思维作怪。因此,鲁智深在十字坡能够粗心吃了母夜叉孙二娘的蒙汗药,而武松则谨慎的多,一眼能够看穿孙二娘的小把戏。
三、KK案
武松杀西门庆、潘金莲为哥复仇的故事,让人想起如今KK为母复仇的案子。
从书中看,若非县令知府同情武松,把武松的案子改为斗殴致伤,怕是宋朝的法律也饶不了武松。
更苦逼的是,KK案子与之前的杀母案均在当地法院审理,怎么可能取得法官同情与谅解?如果法院法官同情偏向了KK,那不是证明以前自己错了?这怎么可能?把KK案件与杀母案均由原地审理,这是非常搞笑的事情,但已经注定了KK必死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