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04 00:3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锦集

  《大酋长伊丽莎白》是一本由[英] 贾尔斯·米尔顿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一):大酋长噱头之外,别错过殖民地传奇

  

朋友安利许久的一本书,尽管翻到一半才知道何为“大酋长伊丽莎白”,但很庆幸几鼓作气读完全书。

在英西争霸的大背景下,作者将美洲殖民地的几度兴衰、雷利爵士的命运、童贞女王的爱憎、印第安人的战与和、宝嘉康蒂的真实故事、消失殖民者的传说穿插起来,描绘了一幅宏大瑰丽的历史画卷。这番总结似乎抢了营销编辑的活儿,实话实说,读罢此书,虽说没有对美洲殖民史豁然开朗,一些零散感想却让我甚有兴致,暂且随手记下,有剧透,汗青堂 WARNING——

消失的殖民者,是一条悬念迭生的线索,据此,终于悟了,柯南·道尔在《遗失的世界》里塑造那些讲英语的遗民与部落,其实源自英国人对消失同胞的一种执念。

以前对弗吉尼亚与马萨诸塞的早期历史一知半解,《大酋长》补齐了前詹姆斯敦时代殖民史的含糊不清之处。

历史充斥着吊诡与讽刺:童贞女王宠臣雷利热心经营的雷利堡化作废墟,漠视美洲的詹姆斯一世却收获了以自己命名的殖民地;温和怀柔的殖民政策败于印第安部落袭击,凶残总督的火枪和盔甲让英国人站稳了脚跟;民众信奉的农业带来了一次次饥荒,国王厌恶的烟草成了经济突破口……

对于印第安人,大可抛弃一味同情的圣母之心,书里描绘了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相互残杀的细节,译者与编辑大概进行了许多心理建设,尤其在图文并茂的情形之下。如果再研读一下美利坚建国史,可能会发觉,印第安人比想象里凶恶狡诈得多。

为了一场没什么意义的加冕礼,殖民地险遭灭顶之灾,这个情节,是不是多少有些眼熟?人类的固执与自大,是相通的。

有一个遗憾,雷利爵士在圭亚那寻找“黄金国”的情节一笔带过,不知是资料缺失还是担心离题太远。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二):弗吉尼亚的大酋长伊丽莎白也喜欢“吸烟”?

  

在现代生活中,“吸烟有害健康”,不仅是被印在香烟盒上的一句话,更是一个深入人心的重要观点。

不过,在16世纪末的英国、在伊丽莎白的宠臣沃尔特・雷利爵士眼中,吸烟却是利大于弊的行为。他不仅将源于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喜欢吸食的烟草成功引入宫廷,成为当时许多廷臣喜欢、追逐的新时尚。烟草被赋予了很多功能。烟草能治疗好多疾病,包括“冻疮、水肿、便秘”等。甚至烟草还被特别推荐给孕妇和儿童使用,适当地服用烟草“可以使小孩子不那么淘气,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 ”

现在看来这些观点觉得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却成了合情合理。如果没有这位伯爵的“点烟成金”,让那些去往遥远的弗吉尼亚的英格兰殖民者,是永远无法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和这些商人投资的回馈的。当然,沃尔特・雷利伯爵和他的科学家朋友大力倡导全民吸烟,是基于他庞大且长远的殖民美洲的计划。在这本由英国知名作家和历史学家贾尔斯・米尔顿,基于那个年代的水手、定居者和探险家们的日记、航海日志和信件为材料,辅以自己丰富想象力写就的《大酋长伊丽莎白》中,真实再现了英格兰首批殖民者的的美洲冒险生涯。

图片来自网络

正如在《大酋长伊丽莎白》中所言,“大部分的早期探险都受到领导不利的影响,而所有的早期探险都饱受资源匮乏之苦。”英格兰的冒险家把美洲作为冒险乐园,伊丽莎白也正是第一位赞助殖民美洲的君主,只不过可惜的是,在她逝世后的15年后,一批又一批的美洲殖民者历尽艰险,才终于在新大洲的殖民地建立定居地,在印第安人的箭雨和物资的严重匮乏中,成功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和生活上的安定和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谋取利益是推动英国人跨越大西洋,去往当时的荒蛮之地——美洲,去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根本动力。但原住在此地的印第安人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守护自己的家园,势必与贸然闯入者展开殊死搏斗。

伊丽莎白时期的海军规模相对较小,英国当时在开拓美洲殖民地的同时,还要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还忙着开拓爱尔兰建立殖民地。可想而知,首批美洲殖民者的生活物资,开拓疆土所需的武器补给是比较紧张的,且并不能及时送达。这样势必造成首批殖民者在陌生大陆的生存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那些生性精明的人,似乎也格外受到上天的眷顾。

约翰罗尔夫就是一名幸运者。吸烟的嗜好让他在前往弗吉尼亚时,随身就藏了一批味道很好的烟草种子。这些远涉重洋的种子在弗吉尼亚旺盛生长。晒干后的烟草广受好评,两年后就满足了英格兰市场的巨大需求,使英格兰减少西班牙的烟草进口,为英格兰节省了大量的外汇。

但是,粮食的短缺还需要仰赖当地的印第安人。可是殖民者多年与印第安人的摩擦与冲突,暂时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对策来解决。不过,在把土著皇帝波瓦坦的女儿抓来当人质,并且让牧师指导她学习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罗尔夫与印第安公主彼此互生情愫。

与当地有权势的土著联姻,实现联盟成了殖民地改变命运的转折点。这也符合双方所有人渴望和平与安居乐业的意愿,正如当时的殖民者记录所言,“这段意外的婚姻带来了有好的商业贸易往来,这种往来不仅限于波瓦坦本人,还有我们周边的他的臣民,因此殖民地没有理由不蓬勃发展。 ”

图片来自网络

而烟草,也被实践证明是“利润丰厚”的商品,而且美洲大陆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几十万居民”。

历经30余年,英国殖民者终于有了自己在弗吉尼亚固定的定居点。发生在那些物资匮乏的悲惨日子里,英国人的种种非人道行为也成为过往。看来,“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是爱阅读的童心与老成,未来将继续分享更多的优秀书籍书评,与优秀的你同行,欢迎关注!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三):探险、拓荒、杀戮,英格兰人如何在北美建立起殖民地?

  

“殖民”这个词,我们太熟悉。

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使得很多人提起“殖民”一词,就深恶痛绝,只觉那是一批强盗、侵略者,而从未真正去了解过:

殖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欧洲国家对其他地区的殖民,是怎么开始的,以及怎么建立起来的?

贾尔斯·米尔顿的这本《大酋长伊丽莎白》,以当时的水手、定居者和探险家的日记、航海日志、信件等大量一手材料为依据,为我们讲述了英格兰人跨越大西洋,在美洲建立早期定居点的过程。

那不只有掠夺和杀戮,还有许多灾难和不幸,还有探险、拓荒、艰难求生存。

一批又一批英格兰人被送往美洲,被留下来作为驻守部队。他们遭遇了种种挫折,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在美洲被饿死、被杀死、被遗忘,也有许多在美洲未知的荒野里消失了。

早期探险

1492年哥伦布历史性地登陆巴哈马群岛后,1497年,约翰·卡伯特发现了北美大陆,英格兰宣称对整个北美拥有所有权,因为英格兰的旗帜第一个插在这片土地上。

此后,一批英格兰人便萌生了去往大洋彼岸的想法。

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组织了一次探险活动,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做生意发大财。可惜印第安人对他们最重要的出口物毛料和布料不感兴趣,当地人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提供给这些英格人。

于是,经历了五六年的失败后,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放弃了他们的事业。

此后1517年,一位名叫约翰·拉斯泰尔的伦敦书商,信誓旦旦要在美洲建立一块殖民地,然而他的宏大梦想以闹剧收场:两名船长拒绝起航。

再之后1536年,伦敦毛皮商理查德·霍尔杨帆远航,他的船队虽到达北美洲,然一无所获,还经历了几乎饿死的危险。

霍尔的这次远航,几乎扼杀了英格兰人对北美大陆的兴趣,国王也失去了热情,接下来的25年,都没有获得官方授权的前往美洲的发现之航。

“新大陆”被抛下。

沃尔特·雷利建立定居点的尝试

1578年和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带领船队进行了两次冒险,可惜都以失败告终。更为不幸的是,汉弗莱爵士在第二次的远航中死于海难。

他同母异父的弟弟,沃尔特·雷利爵士继承了他未竟的事业。

沃尔特·雷利爵士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也是伊丽莎白时期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

1584年,雷利组织的远航队到达罗诺克岛,但这里生存环境恶劣,也没有什么可以牟利,雷利在此建立殖民地的计划依旧困难重重,面临流产的风险。

直到雷利的一位伙伴,也是伊丽莎白时期另一位伟大的探险家,托马斯·哈里奥特爵士,发现了烟草的价值。

此后的20余年,为了在罗诺克岛建立定居点,雷利和他的伙伴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投入了许多金钱、人力和物资。

詹姆斯敦定居点的建成

1603年,创造了英格兰黄金时代的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新即位的詹姆斯国王,很不喜欢沃尔特·雷利,不到两个月,他就收回了所有的王室特许权。

雷利垮台的速度,比他曾经平步青云的速度还快。

他被囚禁在伦敦塔内多年,最终被处以死刑。

但是,对北美的殖民探索并没有停止。1607 年5 月24 日,105 名英格兰人来到美国弗吉尼亚州,建立詹姆斯敦。

印第安人的攻击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这些詹姆斯敦定居者们几近崩溃,就在他们乘船返回英格兰时,一位可怕的新总督托马斯·韦斯特来了。

他得知定居者们准备放弃詹姆斯敦,大怒,将他们押送回去,并派出部队对敌对部落进行了大屠杀和大破坏。

1611年,詹姆斯敦定居点终于建成,这是英格兰在北美建立起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

虽然此时,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结束十多年后,但它的最终建成,离不开包括雷利在内的一代又一代冒险家的努力。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四):《大酋长伊丽莎白》:万事开头难的英国航海故事

  

相信日本人气动漫《海贼王》,是给中青年人带来了许多许多美好的青春回忆,毕竟那是关于一个勇气、独立、励志和勇于冒险的故事。而除了罗飞,其中罗杰海贼团副船长西尔巴兹·雷利也是颇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因为他的原型就是以沃尔特·雷利为原形创作出来的。

那么沃尔特·雷利是何许人也?他不仅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杰出的诗人、科学爱好者,不仅如此他还是军人、政客,以及出色探险家、航海家。最近由后浪出版的 《大酋长伊丽莎白》一书,他的事迹也被收纳其中,作为很重要的角色展开。这部书就是发生在以大酋长伊丽莎白时代,一些如沃尔特·雷利、托马斯·哈里奥特等一众关于如何使得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确立的故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从英国航海和殖民文化的范畴而言,伊丽莎白一世以及 沃尔特·雷利、托马斯·哈里奥特等一众人物是给英国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而此书的作者是贾尔斯·米尔顿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写作风格与一般的历史评论为主的写法不同,他是以史料为依据,去创作一种非虚构,注重细节和讲述故事的细腻笔调,给读者娓娓道来地还原那段4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建立的首个北美定居点罗诺克神秘消失之谜。填补了历史记录的空白,驱散了许多关于北美殖民的流行神话。

倘若你认为英国人写自己的历史自然是从很正面的和歌颂英国人丰功伟绩的思路去写成这本书,那就是陷入了先入为主的深潭了。而作者完全是注重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力求从原汁原味的史料中去讲述那段充满曲折,体现万事开头难的英国航海故事。

这本书一共分15章,每一章都讲述了不同人物关于如何殖民北美罗诺克岛的经历。但凡历史上每一种大事壮举和项目的促成,都是万事开头难的,而背后都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去支持,以及有勇气的人物去执行才得以完成的。我国的长城,兵马俑如;古罗马的建筑、埃及的金字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如此;而英国开始殖民北美更是如此。

君不见,在此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就分别写到了霍尔航队和汉弗莱爵士航队失败殖民的情况。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作者以大量新近挖掘到的当时的水手、定居者和探险家的日记、航海日志和信件等一手资料为研究材料,去客观说明英国航海的不聪明,和没有人性的真实情况。如书中在霍尔航队初次去罗诺克岛的时候,因为准备充分,使得航行人员面临吃饭难问题,于是乎他妈呢就会捕捉北极熊、大海雀等来补充匮乏的食物。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书中交代该航队找不到食物,他们就会杀同行的英国人,吃英国人。“我吃的这块肉是那个人的屁股”这或许其觉得是恐怖小说才写出来的,但在作者根据史料而写之,这就真实地原汁原味地写出了当时的英国无奈和没人性的一面,侧面也反映航海的艰辛和充满危险的真实情况。

而在第二章,作者继续真实的写吃人,而这种吃人是汉弗莱爵士航队在美洲看到那些土著人食人的习俗。场面是血腥的,但是真实的。除了吃人的故事,作者也客观分析了汉弗莱爵士航队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他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而他对北美的情况也了解得太少,他甚至在起航时完全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建立起殖民地,因此也是无奈失败航行殖民了。

而来到第三章,就轮到沃尔特·雷利、托马斯·哈里奥特航队出场了,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大酋长伊丽莎白没有执行这些殖民计划,但前面的失败,还是接下来的成功,都是她的允许下才能实行的。可见她就是幕后的主脑。而在第三章,作者就详细讲述了沃尔特·雷利航队如何成功殖民的概况。原来他首先是抓了两个北美洲人曼第奥和旺奇斯但翻译,要求他们学好英语,以便为殖民北美洲做好重要的准备。此外,他还在英国建立起美洲事业研究中心,并重用科学家、数学家托马斯·哈里奥特。可见这次的航行是做好充分准备的了。这章节有个细节是有趣的,那就是美洲人的打招呼的礼仪,他们是敲击自己的头和胸部在敲击客人的头和胸部作为打招呼的礼仪,但在英国人视为侵犯,还闹得差点大家干架起来,是颇为发笑的。

成功是属于准备的人的,于是沃尔特·雷利成功殖民首个北美定居点罗诺克了。那么如何维持殖民则又是沃尔特·雷利的难题了,但这个难题很快就迎刃而解,毕竟他们是有备而来的。于是通过作者的详细介绍我们就知道,他们不仅找美洲人做翻译,托马斯·哈里奥特还创作出了一个字母表,一次来记录印第安人的语言,他们通过“翻译官”也看透了印第安人的战略,因此才能维持了殖民地长治久安。而来到第五章沃尔特·雷利还通过殖民可以给英国带来财富和提高国家地位而说服了大酋长伊丽莎白继续支持殖民计划。于是就有了贸易的细节的陈述。此外雷利还在殖民地引进铁匠人,也给殖民地带来了很多保障。

既然在殖民地有了立锥之地,那么就需要有堡垒和当地的领导者,而在第六章就介绍了总督莱恩如何在殖民地建设沙堡的情况,其中也介绍了英国人向印第安人示好的一面,他们会送土著人伊丽莎白时代软帽和厚底鞋的娃娃,使得土著人很开心,为表欢迎土著人也会用骇人的舞蹈欢迎英国殖民者,可见当时的一种和谐共处的景象。

来到第七章就是殖民者与土著人的战争了,虽然土著人有欢迎殖民者的,但也有反对者的,于是在殖民地军事力量的首领弗朗西斯爵士就上场了,他的功勋是打败土著首领维吉纳。这里作者没有赞颂的语调说明弗朗西斯爵士的伟大,从而也中立表达出殖民者的残暴的一面。

第八章就是关于殖民者学习土著人的内容不较多,如托马斯·哈里奥特责骂殖民者贪吃,而应该学习土著人吃“长寿”的食物鱼和玉米。另外也讲到烟草的情况。而在第九章就讲到了土著人的一次反抗,面对土著人的突袭,不幸的马斯特科芬吃了败仗。

而在接下来的几章,就讲了大航海时代英国殖民者建立的首个北美定居点神秘消失的情况,被土著人打败后的那批人去哪了呢,首先殖民的领主是屌丝逆袭的翻译官曼第奥,然后在伊丽莎白醉心于打败西班牙的情况,也就放弃了那个失败的殖民地罗诺克岛了,其中也是讲述了失败管理者约翰怀特的情况,使他的上司沃尔特·雷利被背黑锅而失宠,当然雷利的失宠还在于他傲慢和浮华人设,而得不到民心。也讲到了沃尔特·雷利为了解救那些殖民者,于是继续航行南美洲圭亚那地区。这就是一种探险家的精神啊。即使那次探险是失败的,没有补给,没有黄金,没有收获。但这其中又何尝不是说明万事开头难的英国航海和殖民故事呢?

当然除了伊丽莎白和沃尔特·雷利的航海殖民故事,此书也讲到了野蛮人中的奇迹、国王最心爱的女儿,以及罗尔夫夫妇去英格兰的故事,也是更加体现了英国航海殖民初期创业难的情况。而故事的结尾是悲凉的,也是以雷利依旧惦记失踪的殖民者,为他们祈祷,直到他被砍头的那一天。但即使如此,正如作者所言:“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建立起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殖民地。这是现代美洲的黎明。”这是很有公允的。

作家贾尔斯·米尔顿就是这样用高超的一种非虚构的写作方式的讲故事技巧,将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殖民先驱沃尔特·雷利、托马斯·哈里奥特等人探索新世界的艰辛与快乐娓娓道来,委实是给读者带来绝佳的阅读体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酋长伊丽莎白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