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是一本由[美]桑迪·霍尔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一):相爱之人的强大引力波
相爱之人的强大引力波-评《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
文/信实的精灵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人物关系图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二):这就是青春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很美妙的旅程,会遇见以后一辈子在一起的朋友,会遇见朦朦胧胧喜欢的那个人。大学的爱情是很简单,很纯粹的喜欢,可能是一句话就能打开你的心扉,可能是一段发言打动了你,也可能是一个眼神深深吸引了你。有些人天生就是害羞的,明明喜欢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吃醋,更会因为对方的无意之举在身后这般难般的猜测。什么是青春,这就是青春。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这本书的主人公们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在旁人眼中,他们早就该在一起了,可事实上他们却没有说过话,还好,有很多热心的人想撮合他们,不断地牵线,终于他们彼此迈出了认识的第一步。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有这样的朋友,每天看着这两个人产生交集,他们却浑然不知,跟电视剧般的上演一场场错过的故事。
说起来,这样的感觉会很奇妙。特别是从认识到发展为恋人的这段过程,因为无法很好的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对方,所以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他会不会不喜欢女生呢?他难道是喜欢那个人吗?他肯定是讨厌我啦!……在脑海里浮现多种可能性,真是急死旁人了。就跟书中加布的朋友说的那样:“他们很爱对方,但是他们太笨了,什么事都做不了。”
作为旁人,真的很想去帮他们一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太可爱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太美好了。正因为美好,单纯的爱,更会勾起旁人想帮助他们的心,能够成全他们该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啊!好友、司机、老师都在不停地观察他们俩人的动态,更希望自己能使上一把劲。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14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莉亚和加布这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故事,最西皮的在于连长凳和松鼠都在表达他们的想法,在感受莉亚和加布的想法,也希望看到他们在一起的美好结局。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这本书主打给13岁-17岁年龄段的读者看,因为青春的题材,只有真正在享受青春的他们才更能产生共鸣!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三):我们终都会遇到甜蜜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是零时代.YA系列中一本讲述一个浪漫故事的小说,这本小说是作者桑迪•霍尔的第一部YA小说,看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就很成功。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讲述的是主人公莉亚和加布的爱情故事,两个刚进大学不久的可爱小人儿历经九个月才终究在一起的浪漫爱情故事。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十多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莉亚和加布两个人从相识到最后终成眷属的甜蜜爱情故事。莉亚和加布相识在英嘉教授的创意写作课上,在上第一节课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小火苗就被慧眼如炬的英嘉教授看出来了,英嘉教授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撮合这两个人,但是结果可爱且呆萌的英嘉教授没有成功,最终他们两个人确定在一起也是在英嘉教授的创意写作课上,我想这也是令英嘉教授最高兴还很欣慰的一件事。 莉亚和加布的爱情不禁让我们重新相信爱情的美好和单纯,在莉亚和加布的感情历程中没有第三者、没有苦情戏,只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之前的互相猜测彼此感情,让人觉得很好笑,莉亚和加布的状况真就应了中国的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好他们这对可爱的孩子没有因为因为兜兜转转而离开彼此,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有人比喻《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这本书是饭后的一道清新的甜点,合上书后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最美好的地方,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这本书的两个主人公在十四个主人公的眼中都是很般配的一对儿,这十四个旁观者来这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可爱的松鼠和高冷的板凳君,而这个甜如蜜的爱情故事不会让人感到腻。 我们总说校园生活最美好,不单单是因为是我们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还因为校园是我们遇到一生中最美好、最纯真爱情最好的地方,《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这个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美好爱情故事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对年轻时美好爱情的回想。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可能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人,有人遇到了合适的人,有人却在爱情路上一直走错,继而对爱情失去信心,但不忘初心,我们在爱情路上终会遇到那个属于你的那个他的。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四):全世界都在八卦
这是一本有毒的书,让人读着就会陷入一种傻笑状态,整篇故事极其简单,就是为我们介绍了一对大学情侣相爱的故事,但正是这种小甜蜜,让人仿佛再次想起了那些懵懵懂懂的时光里。
本书的介绍为全美热议的清浪漫暖心之作,暗恋着必选的助攻萌书。但读完却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对活在一群八卦魂的朋友身边的情侣,老师、公交司机、外卖员就算了,为什么松鼠和长椅都变成了助攻的人了!老师为了给他俩创造机会,生着重病都要去给他俩布置作业来使他们互动,公交车司机竟然想着靠急刹车让他俩搂在一起。我只能说,你们身边的人真的是用生命在助攻啊。这种事,全世界也许只有你们遇到了吧,到底是最大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全书最有趣的角色,我其实觉得是维克托这个教科书般的傲娇人士,这位仁兄的助攻方式是最另类的,他直接对着两位主人公大喊大叫,让他们既然这么扭扭捏捏折磨他,还不如赶紧在一块让他省心点。但他依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家伙,其实也一直为男女主角祝福着。
最后说一下男女主,男主加布害羞腼腆,因为发生了车祸,自己的人生完全需要重新规划,所以变得更加的忧郁,甚至有些自卑。这让他明明特别的喜欢女主,却总是小心翼翼的接触,而自身又特别敏感。女主虽然稍微主动一些,但毕竟是女生而且不是女汉子类型的,所以这两对虽然有着无数的共同点,但彼此向前一步都那么的困难。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好想告诉你(君届)》的漫画,这部漫画大家送给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好想急死你。显然本书也有这样的潜质。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叙述方式,本文采用了十四个旁观者的视角,来侧面描写这男女主的恋爱故事,显然这种方式是非常新颖的,通过不同旁观者的态度,也能让原本几乎以男女主人公为篇幅的爱情小说,对于其他人物刻画变得更加的立体。但这种写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总是转换视角,对于阅读者其实会有一些审美疲劳,还好本文的篇幅不长,所以还未真正的厌恶这种叙述方式的时候,故事已经结束了。
本书作为“零时差•YA书系”中的一册,全程 young adult,即为13至17岁的人准备的读物,虽然已经早就远离了这个年龄,却从这本书找到了当时看的书的味道,就当是回味了吧。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五):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
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吸引了,并不像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畅销书花里胡哨的封面,这本书给读者的感觉是轻松简单愉悦,还没打开书就暗自觉得这一场阅读会是一个美好的体验。封底上标注了这是一本童书,13岁——17岁适读。作为一个超龄儿童,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晒着暖暖的阳光,我满怀兴致的一口气读完了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讲述的是主人公莉亚和加布的爱情故事,这两个刚进大学不久、涉世未深的孩子暗生情愫却又互相试探,犹豫又迷茫,而旁观的十四个视角(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遇到的陌生人、草坪上的小松鼠和长椅)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这两个孩子之间美好又青涩的爱情, 这种设定加入了一些童话的感觉,让这个爱情故事愈发变得美好温暖而单纯。 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触把主人公莉亚和加布之间的感情描写的惟妙惟肖,让读者在阅读整个故事的时候,不由得会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那些年,曾经爱过的女孩,曾经的自己。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小说已经是很成功的了,它能唤起读者心底深处最美好的情感,让正处在青春期的读者感受到爱的美好,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原来,在这个世界遇到你,遇到这么美好的你,是这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故事情节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完全没有如今电视剧动不动就几角恋,动不动就出轨,动不动就要死要活,就是两个单纯的孩子单纯的喜欢单纯的爱恋,但正是因为简单,才愈发美好,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我们互相喜欢、互相在乎,才会互相揣测,才会离开回来离开回来,但是最终的最终,我们依然会在一起,不是因为别的物质条件,不是因为世俗的目光,仅仅就是因为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仅此而已,简单却让读者无限感动。
这是一本YA 小说,原来我并不懂YA小说指的是什么,后来查了一下才明白YA小说就是指Young Adult(年轻的成年人)小说,即这是一部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来看的轻喜小说。读完全书,我也深深的感到这是一个适合所有年龄层阅读的小说,岁数渐长的看到的是回忆,依然年轻的看到的是甜蜜,而年幼的看到的是憧憬,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读者看到的都是美好。不妨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读读这本小说,你会感受到这世界满满的爱意。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六):天生一对
校园时期的爱情总是那么纯粹,不掺杂物质的欲望,也没有世俗的干扰,只是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正好她/他也喜欢我的人。不问车子、房子、票子,听从的是自己的心。
婚姻中总有人提互补理论,即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才更为合适,,但是在青年的爱情中却恰恰相反,他们遵从的是最本质的冲动——同类吸引。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输液,也没有同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亦有着些微的差别。自然让人类生来孤独,寻找同类就成了最原始的本能。喜欢一样的颜色、吃同一种外卖、爱看同一部电视剧,这样的两个人肯定会互相吸引。他们就是自己一直渴求的同类。那么,如果再加上选修了同一门课、住在一个区域、每天乘坐同一班公交、去同一家咖啡馆这些客观条件呢?
加布和莉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然而这两人由于都很害羞,之间一直连话都没怎么说过,只是不断地互相关注。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他们身边的人坐不住了,都想尽各种办法促成这一段姻缘。
这就有了本书很是独特的多人视角写法。作者运用了两人身边十四位不同的旁观者,他们有的是加布的哥哥、室友、创意写作课的老师、莉亚的室友、两人经常共同乘坐的公交车的司机、一起光顾的咖啡店的服务员,甚至还有校园草坪上的松鼠和长凳••••••
桑迪•霍尔的这本小说具备了青年爱情小说的所有要素,含蓄、内敛节奏明快,并且借助大学校园营造了很好氛围,让那个阅读的过程仿佛一直都能闻到玫瑰淡淡的香气。
加布和莉亚在大学开学的九月相遇,第二年的五月走到了一起。作者将这几个月两人如冬天里的刺猬,想要互相靠近,却又害怕带来伤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怕被拒绝。总是欲言又止,总是抓不到对方伸来的橄榄枝。连我这个读者都上火,更何况那些他们身边的人呢。
于是就有了刚才提到的多角度第一人称描述。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这种技法的书,或者说是这么多角度的。虽然人物的切换都有提示,但是不得不承认,频繁的第一人称更换一开始给我的阅读带来了不晓得障碍,因为作者在故事开始前并没有介绍不同的旁观者。我只能顺着故事一个一个辨识,熟悉环境,在读了1/3后才会顺畅很多。但这种尝试还是很有意思的。
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享受爱情的大好时光。没有少年的青涩,也不会像成人一样世故。这时期的爱情是最美好的。桑迪•霍尔用这本书很好的传达了这个主题——在人生的路上有过这么一段旅程,将是一生难忘的愉快回忆。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七):愿,缘
林亦霖
看完书的那天,是哥哥定亲的日子。一天太阳特别好,照在身上暖暖的,吹来的风带有春的气息。
关于爱情的故事千千万,感动的,却少之又少。只因,这种感觉在心底,在心里。这本书很有意思。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心理。
原来在他们在一起之前,会有这么多的关注与期望。
爱,是神奇的。古人素来有情人眼里出西施。恋爱中的男女总会在不经意观察着对方,想着是否他也在乎我。就像月圆未圆,心里有些念想,小鹿乱撞。却又怕戳破,对方不喜欢自己。
单恋的美好,告白的担心,在一起的幸福。
所有的这些,构成了封皮那个很温馨很浪漫的图片——两个人坐在一张椅子上面,中间的树结出很多心形状的果实。满满的都是属于他们的爱,全是爱,全世爱,全世界的爱。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和谁在一起,只要是真心实意的。全世界都会帮你。这本小说真的印证了。趁着还能去爱的年龄,还能敢爱的年龄,去爱你最想爱的人。
很多时候,很多人,就这样错过了。很多美好,也只能成为回忆。就像故事中的莉亚和加布,要说出心中的爱。小说里让我惊喜的是松鼠的视角,很调皮很逗,虽然拟人化了;自身的那种萌萌的感觉依然保存着,它眼中的男女主人公特别幸福。许多欢快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丰盈程度。另一个就是月份的时间脉络。不同的章节归结为不同的月份,这样的叙述不显得突兀,又在一定程度上将他们感情升华的变化区分开来。就像手中的日历,一页一页翻去,看着主人翁的成长。创新的写法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自己就深处书中的情节。陪着他们,看着他们相知相识相恋。
这种感觉很棒,就像吃下去的巧克力。刚刚是苦涩的,一会儿融化在嘴中,最后是回味的香醇。月份的推进,印证着恋情的推进。很美好,很单纯,很像在纸上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一点一点渲染,最后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看这本书的时候,天气突然转冷,下了几场小雨。书中的内容就像一杯暖意的奶茶,暖进了心里。
写下这书评,太阳西沉,月儿高升。月光洒在书上,很美。一如这段美好的恋情。愿有缘人,终成眷属。
愿,时间不负缘;缘,终归还了愿。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八):慢慢来比较快
这本书很有趣,很浪漫,新学期的第一天加布和莉亚就在楼梯间撞了个满怀,随后发现对方都选择了英嘉教授的创意写作课。英嘉是个很浪漫又很调皮的“怪阿姨”,她喜欢在课堂上观察自己的学生之间是否有微妙的爱情反应,她发现只有加布和莉亚听懂了她的话里的幽默,还在不经意间对出了《吸血鬼猎人巴菲》里面的台词。太好了,英嘉决定用一切办法撮合他们。
这本书用十四名旁观者的视角见证了加布和莉亚的甜蜜爱情。虽然他俩互相偷偷地看着对方,甚至他俩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纽带在牵引着他们,彼此靠近。莉亚出现的地方,加布一定会出现。他俩甚至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一模一样的中餐外卖,送餐员以为是订错了,还建议他俩可以一块订个大份。可是他们却还没有正式做过自我介绍,他们都是害羞而又极有礼貌的孩子,公交车司机喜欢他们,咖啡店的店员也喜欢他们,他们都在偷偷地观察加布和莉亚,他们像是买定了他俩一定会在一起一样,为他们的关系有进一步而欣喜异常,像是看着一部现实版《楚门的世界》,虽然一切都不是设计好的。
莉亚主动向加布介绍了自己,加布说了比平常多十倍的话,他们的关系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当莉亚主动来找加布说话,他却把她晾在那里,只用“嗯”、“啊”等含糊不清的回答应付她。莉亚被伤了心,决定放弃加布。加布在寒假决定为了莉亚,去看医生,试着去治自己的耳朵。原来在一年前,加布出了车祸,手肘撞坏了,左耳也失聪了,他因此失去了学校的棒球奖学金。他因此很少说话,因为他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他试着学习唇语,但是发现并不奏效。现在他终于从那场事故中走出来了,他愿意去找心理医生,他愿意戴上助听器,因为他爱上了莉亚。
最后一节创意写作课,英嘉让学生写一篇不用形容词描写一个人物的作文。加布写的是莉亚,他克服害羞、胆怯,第一个大声在课堂上朗读。
她的出现总让我惊喜。我时刻留意着她。她的微笑满足了我的期待。我喜欢看她思考,喜欢她看我的样子。她跟松鼠做朋友,甚至聊天。善待动物的人不坏。如果你不想说话,她会静静陪在一旁;如果你不会说话,她会打圆场。莉亚也鼓起勇气,上去朗读了她写的作文,同样她写的也是加布。
他不想惹人注意。我看他,是因为我想,是因为他令我不得不看。若不想让我看,他最好别存在。他会看到我,我必须时刻准备好。错过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没了机会,他就不知道我一直在看他。他就是,占据你视野的人。这不是爱情又是什么呢?这样浪漫的爱情宣言,他们本可以在第一次撞到之后就在一起,但是他们没有,任由这甜蜜的感情一点点发酵,任由喜欢“完美屁股”的板凳干着急,任由可爱的松鼠当媒人,他们总会在合适的时间,大声表白,然后在一起,毕竟慢慢来比较快。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九):爱不是随时随地的说我爱你,仅是一个眼神,全世界都知道我爱你。
爱不是随时随地的说我爱你,仅是一个眼神,全世界都知道我爱你。
缘分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如在空气中相遇的两颗尘埃,如此不经意,却又势不可挡。
在恰好的地方遇见一个人,心念一动,甘愿为之停留。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校园里一次漫不经心的邂逅,彼此悄悄走进彼此的心里,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彼此充满猜测和怀疑。怀疑这份缘分是否真实,怀疑对方的心是否甘愿停留。
由此,他们失落,痛苦,寂寥,却还是会在每一次遇见的时候恨不得将彼此融入骨血。他们仿佛是遗失许久的那根肋骨,想要将彼此安置在最恰当的位置,以致觉得不残缺。
然而,总是有一些东西,会阻碍他们向彼此靠近。加布遭遇事故后的小心翼翼和自卑,缺少勇气与女生交谈。莉亚作为女孩子固有的矜持和对加布的不理解,都让他们彼此靠近的路走得缓慢又艰难。
而他们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他们的靠近,甚至比他们本人更焦虑。彼此的朋友,老师,同学,送餐员,咖啡厅的工作人员,公交车司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相爱,都认为他们是甚为相配的一对,只有他们自己,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一点一点靠近。
当彼此间的薄雾散尽,他们的心意如此明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在一起。是喜闻乐见的事情,因为全世界,都想他们在一起,都希望他们在一起。
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男女主人公身边的许多人物出场,顿觉混乱。然在读了几章后,却觉出其中的美好来。他们始终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又鲜明地存在于身边人的角落里。他们自始至终都觉得他们应该在一起。他们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出现叙述过自己的心事,却又无处不在。旁人的眼里,都是男女主人公自己。
看过太多的爱情故事,身边的,文字上的,而爱情里,有太多的阻碍和纠葛。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没有发现那种心力交瘁或者压抑。作者的文字明亮充满阳光的味道,读来令人舒心。而每一章的叙事,读下来都觉得温暖。
对于加布和莉亚创作课的同学印象很深刻,他将男女主角冠以“大脚”和“长颈鹿”的称号,他看到他们彼此心有灵犀,却厌恶夹杂在两人中间,那样美好的情感,让他觉得不自在,以至于他忍无可忍对着他们大叫让他们在一起。他想要离开这对碍眼却可爱的情侣,而无意中却见证了他们太多的美好。
年少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恋情,两个人心意相通,却又踟蹰着不在一起。爱太难,而在一起更难。可是比起那些,相爱的缘分,让人觉得无限美好。
在作者的笔下,似乎是走进一个充满阳光绿树成荫花木绽放的地方,有清泉流过,有小鸟欢唱,有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温暖和甜蜜。他们最后走在了一起,众望所归。
现今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爱不爱你看眼神就知道,最有戏的动图是吴奇隆和刘诗诗。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会在看到那样的描写的时候用吴奇隆和刘诗诗眼神的交流带入。他们彼此想忍住不看对方,却又用眼神时时追随。你的身影,烙印在我眼神的深处。此生不息。
爱不是随时随地的说我爱你,而是一个眼神,全世界都知道我爱你。
时挽。即日。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读后感(十):一道清新别致的午后甜点
爱情是古今中外的作家、诗人反复讴歌的对象,它带给人的甜蜜和幸福让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别林斯基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形形色色的爱情构成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这其中,尤以校园爱情的清新、纯净最受人偏爱。
《全世界都想我们在一起》就是一本纯美的校园爱情小说,讲述的是大学生加布和莉亚的爱情故事。大学开学第一天,他们在楼梯邂逅,在创意写作课相识,互有好感,却因为害羞,屡屡错过。好在,周围的朋友们都很热心,个个牵线搭桥,创造机会,最终让两个人消除误会,成为一对甜蜜的情侣。
和别的言情小说中的爱情相比,加布和莉亚的爱情没有世俗中生活压力的阻扰,也没有悲惨的生离死别。他们置身于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男生加布俊朗帅气,腼腆有才,还曾经是著名的运动健将;女生莉亚干净有礼,安静好玩,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这样的设定,应该符合大多数人对美好爱情的定义吧。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很多相同的兴趣爱好,比如,都喜欢上创意写作课,都爱吃中餐,喜欢坐在同一张长凳上和松鼠聊天,等等。这么好的一对璧人不在一起,简直天理难容,于是,在男女主人公自己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周围的人就已经在暗地里开始撮合他们了。热心的创意写作课老师英嘉教授创造机会让他们加深了解;莉亚的朋友玛丽贝尔鼓励莉亚主动追求;加布的哥哥和朋友帮加布解释误会;送餐员怂恿他们一起订餐,咖啡师密切关注他们的恋情进展,校车司机也看好他们,把他们的进展随时告诉自己的妻子,甚至校园里的松鼠、长凳,都觉得两个人很合适。整个故事中,几乎人人都被红娘附体,所谓郎有情,妾有意,红娘还给力!
故事中,唯一不喜欢他们两个人的是他们的创意写作课同学维克托,因为觉得他们性格太拖沓,不能当机立断,果断追求,所以,这位仁兄最后忍无可忍,终于从“暗处”走到“明处”帮他们澄清了误会。而另一个女生希拉里,则是加布的暗恋者,加布因为要练习和女生相处和她一起吃了午饭,造成了莉亚的误会。尽管她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但还是受到了男女主角的朋友的厌恶,所以,基本上无伤大雅,只是给两个人的爱情加了点作料,让故事的冲突性更强了而已。
两个人爱情的最大阻碍还是他们的性格,一个害羞,一个腼腆,都不好意思迈出第一步,只是互相在心里倾诉,才造成了故事的跌宕起伏。而他们的不知所措,迷茫、害羞、甚至误会,让他们更显青涩和纯净,再加上朋友的帮助,使得整个故事轻松愉悦,清新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和难忘的初恋。
最为别致的是,在爱情故事中,最被大家看好的男女主人公一次也没有正式出场,都是由别人的视觉角度叙述出来。作者在故事中设置了14个人物,包括写作课老师的朋友以及那只松鼠和主人公经常去坐的那条长凳,他们密切关注着两人的进展,直接抒发着对主人公的喜爱和对两人在一起的关心。这样的叙述方式,避免了口号式描写和单调的心理描写,让行文更加活泼生活,富有悬念和趣味。
清新的校园环境,甜美、安静的男女主人公,心想事成的结局,构成轻松愉快的故事内容,而新颖、讨巧的叙述形式则让内容更加紧凑、有趣,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让爱情也变得缠绵、纯美,像一道清新、别致的午后甜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人回味无穷,恨不得能够让时光倒流,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