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贩母案考》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29 23:53: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贩母案考》经典观后感有感

  《贩母案考》是一部由唐基明执导,陆小芬 / 斯琴高娃 / 张国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贩母案考》精选点评:

  ●特定年代不可忽视的故事,60后70后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了什么,80后90后应当先了解了解他们的父辈,再看今天的他们是不是还那样。

  ●用力恰当,不黑,台湾乡土风情的植入反而让这个故事多了许多人性的东西。

  ●除了陸小芬的國語比較重的台灣味,基本上故事調性掌握得不錯,把一個頗聳人聽聞的情節展現不會過度煽情或獵奇! 時序有點小亂可能是剪接的問題,黃石的音樂很溫暖,使得電影擺脫陳悶抑鬱..

  ●

  ●cult

  ●120303

  ●

  ●信息闭塞的年代,港台对共产中国的虚幻猎奇式想象,共妻无疑是其登峰造极的形式。硬要说编导有什么政治反思或人文关怀,显然是穿凿附会。

  ●80年代台湾眼中的大陆,虽然电影质量一般,看完还是不舍得删掉,太奇幻了。斯琴高娃演了个蛮横的女干部。

  ●还不错,主要是故事的离奇。

  《贩母案考》观后感(一):是真实事件。。。

  很多人不相信,但案子却是真实的。细节上肯定有很多加工,一妻多夫肯定是真实事件,这是故事的基本结构。

  福建地区人口贩卖的黑历史并不遥远,至于队长和阎王,这种人也不是没原型。。。

  现在的孩子已经觉得这种故事天方夜谭,但对于有点年纪的成人都知道这种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稀奇。

  台湾对大陆那段历史的一些细节,在表述方式上确实让大陆人感觉陌生,从电影风格上,大陆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是大陆影人拍的

  《贩母案考》观后感(二):直击人性,但又不负能量

  

绝对好片。直击人性,但又不负能量。在犯罪、贩卖人口的背后,却充满了温情。

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其实都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却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生活竟然会显得那么和谐和美好。

苦命的人竟然迸发出了爱的火花。

虽然这部片子很可能是台片,里面有很多政治因素,但不可否认,去除政治因素之外,却很耐人寻味。是一部弘扬爱的好片。

而且结构紧凑,全程无尿点,让我根本停不下来。

原本,我还是习惯性地想看看停停,好久没有从头到尾连着看一部电影了。但这部片子让我完完整整地从头看到尾,太难得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演员看上去都没有名气,却一个个演得非常到位。

对于细节的把控,导演也非常认真,使得这部有些荒涎的剧情片,整体上竟然没有多大的漏洞。太不可思议了。

特别要赞的是女主角陆少芬的演技,绝对是一线大明星的水准。表情和动作都非常真实可信。从一个被强暴的被动角色,到主动去安慰这七个男人,表现得非常平滑,难得的演技。

  《贩母案考》观后感(三):善vs恶

安纳塔汉 (1953)6.91953 / 日本 / 剧情 战争 / 约瑟夫·冯·斯登堡 / 根岸明美 Tadashi Suganuma

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都是演绎一女多夫荒唐

性是开始,是原罪

贩母案考是发现每个人的弱小、无助。女人为纽带,填补了失衡的局面。

他们的无奈是时代造成的

悲剧是惋惜时代背景的无情碾压

安纳塔汉是挖掘每个人的自私、贪婪。女人为工具,破坏了失序的局势

他们的邪恶是自身造作的

悲剧是深思人性本恶的无止扩张

如果没被发现

一个将长久和谐的共生下去,

一个将你死我活的杀戮下去

人是群居动物

能维系群体利益的称之为善,反之为恶

  《贩母案考》观后感(四):为了那些忘却的纪念

  80年代改革开放,中国人经历了自清末至文化大革命数十年的混乱厮杀,终于坐下来想有一个目标,目标订立的极简单清晰——钱。村长的话是”谁有钱,谁光荣,谁没钱谁狗熊。“钱是中国唯一的基调,钱是评判一个人成败的唯一标准。

  作为几千年在中国被欺凌、被漠视、被物化的女人突然成了奢侈品。农耕时期,男人最值钱,而商品社会,女人最值钱。九斤卖了自己,是为了给儿子娶亲。女人嫁汉,穿衣吃饭,于当今即是有房有车有户口,于当年则是4个转,24条腿。

  文革是中国人相互倾斜仇恨、犬牙交错、丧心病狂的终极体现。失败者们被贬到了最底层,大山深处、被麻风病人、野兽和军事禁区包围,还要听命一个芝麻大小的农民土官的完全支配。但他们也有垫背的,这个垫背的就是九斤,一个女人。中国女人所承受的苦难,即是中国人的苦难的总和。

  中国人走到今天,所经苦难,是世上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然而,什么是中国人的梦,其实是家。九斤被丈夫每日打骂、欺凌,承担一切责任和义务,却没有一丝权利,丈夫宁愿卖掉她给儿子娶老婆。九斤找不到家,她宁可自卖而去。到了7个男人的部落,她以为只有自己无家,却实际那7个人也没有家。国民党老兵说:”我当年参加革命,唯一的梦想就是娶个媳妇生个儿子。“他没有家,他参加了革命,却没参加对革命,于是无家,右派、少年犯、麻风病人甚至斯琴高娃扮演的审判长,他们有家,家不要他们。每夜来河里洗澡的神秘女人,她的美是死亡的诱惑,她也没有家,亲人第一时间离弃她。

  何为家?

  《茶馆》里一句话概括了中国人的家。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中国人盼着一个讲理的家,一个平等的家。

  阎书记在片尾说:“一群法盲,我虽然是县委书记,可是我呢也没有权力叫人去劳改啊。“那么谁有权力呢?昨天,看韩国电影《鸣梁海战》,里面李舜臣给了回答:”将必从君,君必从民,无民则无君。“影片到最后,所看到的中国,这里的中国说是中国大陆,其实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如浮萍般飘散,没有根从,没有家庭,没有公平,没有依伴。而这一切的一切之后,中国女人还要加上一丛——变成了商品,可以迅速变现,好像一块金条,带在身上,随时可以换钱。

  《贩母案考》观后感(五):《贩母案考》--一女七男的真实故事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九斤,为了小叔子结婚用的聘礼,“自愿”将自己卖进山区,不料买她的男人竟是七人合伙......这是发生在中国大陆福建南平的一个真实故事,我试图百度下当年的真实案件,却一无所获,满屏幕留下的只有南平秀美的旅游景点和耀眼的霓虹夜景。就像《贩母案考》片头数次反复出现的播送爱国宣言的大喇叭一样,眼前处处歌舞升平,耳边尽是丝竹管乐读书声。余音未消,镜头已走进了寻常小巷,一群男人正在围观一个论斤卖女人的商贩:商人口若悬河满脸谄笑,围观群众正气凛然地用眼神强奸“商品人”,直到一个面容干净老实的男人低价买下女人,故事终于开始。

  七个男人各有故事,品行不同年龄不同,相同点只有两个:改变不了的劳改犯身份和对女人的需求。他们中有的是小队队长,自嘲为“山奴”;有的智力低下,是唯一敢骂出心里话的傻子;有的自诩是有文化会享受,实则懦弱至骨徒有外表;有的脾气火爆,有的唯唯诺诺;有的还是个孩子,只敢用自杀对抗命运;有的用一生去思念一个女人,却只愿称她是婊子。他们像那放羊生娃的孩子长大成人,只愿偷树生娃。初来乍到的李九斤恐惧、厌恶、憎恨着他们,却慢慢在长期生活中与他们产生了感情,尤其以队长牛车为最。可惜陆小芬糟糕的演技并未给李九斤这个角色增色多少,相反,饰演审判长的斯琴高娃却获得了最佳女配角提名。这是一部明显阴阳不和的影片,男性作为主导彻底在贫困不安精神贫瘠的社会中沦为了权力和性欲的万物,而女性在看透了他们的愚蠢和堕落之后,还在竭力用怜悯和迁就哄弄这些大男孩。

  《贩母案考》中的“母”字,开始我以为指的是李九斤的身份,她既是孕育过一个孩子的母亲、又是怀有身孕的女人,所以是母亲之意。但越看越觉得这个“母”字更多指的是女性,以专指动物性别的“公母”来定义片中的“男女”,一方面将贩卖妇女这一在全球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犯罪行为以深讽,一方面更指以人的繁殖本能就像动物,存无理爱乱交,在买卖人口的男人眼中女人不过是繁殖用的牲口,而事实上他们的生殖欲望才是进化低等的最好证明。如果牵扯到政治方面,这部台湾出品香港导演拍摄的黑共故事更是容易理解,将祖国母亲的黑暗面挖出来公知天下,何尝不是卖母行为?

  片头将贩卖妇女这一犯罪日益严重的现象有意无意归咎到了政策前后变动的失误:从反地主反科学反学习一夜之间变成了致富光荣发家光荣。从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尚未转型成功的普通百姓自然而然的将致富繁殖的手段再次实施到了受压迫的女性身上,而在这种“女性=逆来顺受”的文化环境下,自卖这一行为简直就和贞节牌坊一样感动的自己都热泪盈眶。男人间有句话现在也很流行,“老婆可以再娶,老妈只有一个”,其实这种说法暗含的道理便是男人至上的社会中,老妈有无是由老爸决定的,儿子的老妈实际上也可以有许多个,而自己的老婆自己说了算,同样还是可以有很多个。这种假仁假义的孝道之言便是男式自慰的贩卖心得:女人作为附属品,命运要由男人说了算。

  影片与《大顺店》相同,都是一女多男制,看似母系社会的外表下依然是彻底的男权主导。于是李九斤被轮暴后,再由七个男人抽签决定夜晚归谁,而大顺店则是以抗日背景下谁杀的鬼子多谁睡女人。两名女性不得不在一巴掌后得到的甜枣里屈服并发扬苦中取乐优秀传统,性不性由不得她们,生不生由不得她们,因为围绕在她们身边的男人不是出了力,就是出了钱。在物质世界里,出了这两样所获得的,只能是物品。然而男人的贪婪永无止境,他们想买她的性器官、子宫、甚至连情感也要顺手收购。这时就会出现一种既普遍又奇特的现象:当他们出钱出力后,所想要得到的并不是这个女人,而是自己想象中的安顺性仆,一旦这名女仆表现出了自己的灵魂便会加以训斥鄙夷辱骂。或许这就是人们说的,求仁得仁,什么样的卑劣灵魂才渴望得到能够与之匹配的卑微吧。

  很可惜,这部绝版影片最后还是不明原因的缺少了最后十分钟,最关键的结局不知所踪,但理所应当的是个悲剧。偷卖树木、贩卖人口、买卖妇女、骗婚妇女等等一干众人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最终没能逃过后妈的魔掌,无法在大森林中快活逍遥的度过一生,向前走有真命天子王子等待吻尸(李九斤的原配丈夫),向后走是奉命杀人的猎人(许多被迫一生困在山中的林警)。在教育空白物质贫瘠的年代,法律的严肃和古板不过是这荒诞世间巨画里的普通一笔。

  作为社会写实片,影片中所展现的上个世纪改革初期的市井愚态里充满了荒诞的热情和黑色的幽默,其中许多人情世故的描写与当下也无二般,官员以玩弄手下和被上级玩弄为生,底层在身不由己的命运中沉浮飘零,甚至将“苛政猛于虎”真实呈现在了荧幕中,以麻风病人的自律和洁身自好与正常人相对比,实在令人胆战心惊。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在七个男人中找找张震的父亲张国柱,片中表演算是出彩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贩母案考》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