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29 03:3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锦集

  《天方夜谭谋杀案》是一本由[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一):本人整理的本书人物表

  

好书,但是书内没有附人物表,且人物昵称太多,因此我自己整理了主要人物表,方便大家阅读时参考。 基甸·菲尔——侦探 约翰·卡拉瑟斯——侦缉巡官 赫伯特·阿姆斯特朗——助理厅长 戴维·哈德利——警司 霍斯金斯——巡佐 詹姆森——警员 帕普金斯——阿姆斯特朗的秘书 普鲁恩——博物馆接待员,守夜人 雷蒙德·彭德雷尔——被害人,职业为演员 威廉·奥古斯塔斯·伊林沃森——东方文化学者 杰弗里·韦德——昵称杰夫,博物馆馆长 杰里·韦德——杰弗里韦德之子,长相酷似小老头 米利亚姆·韦德——杰弗里之女 格雷戈里·曼纳林——前雇佣兵,自称米利亚姆未婚夫 罗纳德·霍姆斯——韦德家秘书 萨姆·巴克斯特——红发矮胖小伙,土豪 哈丽雅特·柯克顿——瘦削的长腿金发女郎 理查德·巴特勒——昵称林基或迪克,年轻力壮,快要秃瓢的圆脸小伙 安娜·赖利——雷蒙德的房东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二):大师的杰作

  

新版本译名为《天方夜谭谋杀案》,原版为《阿拉伯之夜谋杀案》,听这名字就可以感觉到与东方有着联系,作者借用东方文化营造了一种独特、神秘、恐怖的氛围(虽然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对东方文化了解的前提下,阿拉伯文化氛围没有给我带来那种恐怖的感觉),在这种氛围中,各个人物的奇异行为更是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悚的感觉。

故事以一个奇怪的老头的行为以及他的失踪为开头,然后通过三个人物的讲述来呈现故事的经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并非正确的,而是由菲尔博士通过三个人讲述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细节,最终得出了一个真正结论。凶手是谁?结局让人吃惊,但是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确非常严谨,让人对大师的逻辑不得不折服。

补充一点,大师很幽默,看整本书时,我看到好多处都感受到大师的幽默,然后哈哈大笑……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三):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看到经典之作有更好的译本重新推出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作为一个推理爱好者真的是太开心了。希望古典推理的这些优秀的作品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重现! 说说这本《天方夜谭谋杀案》。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得知这本《天方夜谭谋杀案》就是《阿拉伯之夜谋杀案》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总觉得一个新的名字却不是新的故事有点欺骗读者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很多本小说的标题之争,感觉新译本换名字经常得不到老读者的认可。我通常支持的也是旧版标题的,不过这本《天方夜谭谋杀案》倒是让我改了意见,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新标题。 “天方夜谭”四个字本身是表达荒诞离奇,而如果溯源又会指向阿拉伯地区的经典之作《一千零一夜》。于是这个标题可以说是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这本书的原名中的阿拉伯,说明这是一个和阿拉伯有关的故事,又突出了案件的荒诞离奇,越琢磨越有味道。由此可见这个译本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其实对于老版本《阿拉伯之夜谋杀案》译本的吐槽我也知道,但是我依然觉得能够引进就实属不易。看到这次的译本,流畅的故事语言让我觉得真的挺惊喜的。 再说下内容,虽然卡尔以“密室之王”为大家所熟知,但是这本却并不是密室,而是相当强悍的逻辑流作品。它从三个警察分别对同一个案件的进展进行叙述,每个人所得到的线索并不相同且逐渐递进。最终的解答篇幅不多,它完成的只是最后的反转一击而已,而整体的解答则是在故事的逐步推进中干净利落地解决。 我还是挺喜欢这种解答形式的,警察的智商在线只是忽视了一些小小的细节而已。整个的案件并不能说是很难,但是的确是很有离奇的感觉。假胡须,煤灰印,袭击警察的伪装者,眨眼消失不见的人,诡异的舞蹈,突然出现的尸体,知情者的奇怪态度,那些肯定与之有关却有着完美不在场证明的人们…… 有人说谎是一定的,可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巧合哪些是预谋?他们那些奇怪行动的缘由在那里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和故事?哪些小小的细节是被我们忽视的线索,这些线索又将会把我们引向哪里? 这个故事读起来还是很畅快的,但是记得逻辑流的作品阅读的时候,别忘了记笔记啊,看看你会不会和菲尔博士一同找到所有谜题的真相呢? 祝阅读愉快。 另:虽然里面没有点名直说,但是给阿婆的一本泄底了,虽然阿婆的这本知名度超高,已经不怕泄底了。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四):“戏剧谋杀之王”卡尔的杰作,新版评析与力荐

  

从去年十月份左右意外发现外研社新出版的《绿胶囊之谜》,得知了还有两部卡尔的作品会有全新版本,就一直在翘首等待。到今年的三月,终于等到了这本全新的《天方夜谭谋杀案》!

比起旧版,这个版本在装帧设计、印刷质量、语言翻译等书籍整体观感上,都比十年前吉林出版的版本好太多(原本吉林出过两个版本,一个是07年左右出的最早的小黑皮;另外一个就是封面标题超大有些辣眼的版本)。但是毕竟那个时候侦探推理小说的出版界还处在萌芽探索阶段,翻译者也都是民间的推理爱好者,所以完全可以谅解。对最早将卡尔作品引进中国的吉林出版社、最早翻译卡尔作品并且在每本作品前都配上导读的先驱者,应当给予极大的敬意。

首先评析一下新版本的标题和翻译。旧版本的翻译为《阿拉伯之夜谋杀案》,按照卡尔原本的标题"the arabian nights murder",arabian意为“阿拉伯的,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半岛的”, 那好像旧版翻译成“阿拉伯之夜”并无不妥?但是这个“nights”是复数形式,“arabian nights”在英文语境中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第一个就是指名著《天方夜谭》(或译为《一千零一夜》),另一个释义就是“像天方夜谭的故事那样不切实际的事物”(在我们中文的语境中,也能看到这样的比喻“这件事太荒唐了,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嘛!”),因此本作的标题的具体释义就是“像是会发生在《天方夜谭》故事中的不着调的谋杀案”,从对于标题的更正来看,就体现了外研社新版本翻译的严谨性。虽然标题好像和阿拉伯世界有关,但故事并非真的发生在阿拉伯地区,与名著《天方夜谭》也没有任何关系,卡尔只是套用了一个概念(一贯的手法,借用诅咒、传说等作为故事背景),并且将谋杀场景设定在存放了阿拉伯文物的博物馆里,大概是想用这个标题来说明本作情节的戏剧性和荒诞性。不仅是标题,内容的翻译上也极其流畅非常适合当下中国读者阅读,比如“你瞧啊,长官”“我以为他在……敢情他是到那里去了!”“你们这群该死的小蠢货!”“午饭时间后我才把这个老家伙打发走”,不仅鲜明地道幽默,还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说话人物的性格,实乃不易,不愧是专业翻译家的翻译作品。(不禁回忆起了阅读《白修道院谋杀案》时的痛苦)

回到本作故事内容上,可以从三个角度评析。

一,情节架构上,别出心裁地将故事主体分成三部分,采用了三个警察各自的视角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回顾,而本作中我们的菲尔博士化身为《角落里的老人》那样的安乐椅神探,是在听闻三位警探各自的叙述后,才如王者降临一样,给出了解答。三个警探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从不同的时间、空间角度,从多视角将这起谋杀的前因后果一点点如拼图一样拼凑起来,而线索就隐藏在三个警探对于事物和案情的观察上。利用特殊的情节架构作为掩护,卡尔精心地设计了一出拥有各种古怪行径、像戏剧一样的“天方夜谭式的”谋杀案:巡警被古怪的络腮胡老人袭击,这个人却从街道上失踪;古怪的看门人在深夜空无一人的博物馆中对着一个棺材翩翩起舞;古老马车中跌落了一具尸体,手里竟然拿着一本烹饪书籍;被抓获的嫌疑人口袋中掉落出来的写有“得搞到一具尸体”的纸条;彷佛串通一气、心中有鬼的几个当事人;一个牧师当晚在博物馆中的离奇遭遇……情节紧张曲折,关键的线索、人物关系、不在场证明一一随着三个警探的叙述如同炸药一样引爆出来,令人目不暇接。每个警探分别说出了事件的一部分经过,要结合在一起看才能还原整体面貌,这种写法不仅悬念十足,而且容易绕晕不细心的读者、隐藏起关键的小线索,足见巅峰时期卡尔的功力。

二,完全的古典本格推理、完全的逻辑推理,比起“逻辑流”奎因来毫不逊色。卡尔直接搬出了侦探常用的推理手段:列疑点,并且直接帮读者列出了十一个疑点,然后再搬出来十一个嫌疑人放在读者面前,直接摆明了“我就是要炫技,我的逻辑流也是一等的”的自信态度。然而,到了故事中段,随着牧师的叙述,这起古怪的谋杀案终于有一个清晰的面目的时候,这些疑点虽然得到了解答,但是真凶还是没有浮出水面。菲尔博士的老朋友哈德利警司作为最后的叙述者,已经推理出了案发当晚相应人物的真实行动轨迹和动机,甚至推理出了凶手,但是却苦于缺乏证据。三个警探都叙述完了,难道这次菲尔博士只是要帮助他们寻找证据好惩戒逍遥法外的凶手吗?不,博士直接另外搬出了另外一套解答,震惊四座,这种双重解答、情节的反转(其实哈德利的推理并没有出错,只是忽视了一个关键线索——纸条,整体的架构是正确的。但是一旦考虑到这个线索以及相应嫌疑人的描述,就能发现谎言),更是凸显了古典时代推理作家的高超能力,那些存在着多重解答的作品无一不是杰作,譬如阿婆《东方列车谋杀案》奎因《希腊棺材之谜》,以及卡尔的另一作《燃烧的法庭》(这本的多重解答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另一种套路,足够惊人。而且这本也会由外研社重新出版!)。

三,卡尔再度采用了“戏剧般的谋杀”作为情节和迷惑读者的手段,从这点来看,其实他是“戏剧谋杀之王”,因为他的很多密室、不可能犯罪,其实都是构建在一个类似于戏剧的基础上。这些谋杀,看似离奇古怪、完全不可能,其实都是一出戏,完全是为了迷惑证人、侦探、读者,这些“戏”的导演不仅是凶手,甚至还有被害者、嫌疑人、第三方。凶手为了让自己置身事外,所以要设计古怪的不可能犯罪,就拿最脍炙人口的《三口棺材》来说,那个离奇的“凶手在证人眼中进入房间然后消失”,就是案件凶手自己设计的,但是到最后却把自己给害了;被害者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设计了一个圈套或者诡计,想要演出一幕戏、弄一个恶作剧,但是却被人利用,导致自己被害,从而侦探还需要去推理被害者究竟想干什么,本作就是如此,那些嫌疑人大费周折,其实就是为了演一出戏,但是有人却在这个过程中被杀,其他类似作品还有《犹大之窗》和《绿胶囊之谜》等;而那些带有自身目的的嫌疑人,因为切身利益,或是想要隐瞒自身帮凶角色(或者说“附带案件”的角色,比如他是一个小偷、间谍等等),或是想要包庇其他人,或是想要隐瞒自己知道/看见的事实,或是说白了“我就是想要在这个案件中插一脚,做个搅屎棍”,他们带着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介入案件,导致整体案情变得非常复杂。比如本作,本来谋杀案以真凶杀人就落幕了,但是有个目击者发现了这一切,带着自己的动机另外上演了一幕好戏,搞得谜面扑朔迷离。类似作品还有《沉睡的人面狮身》《青铜神灯的诅咒》等,那些“不可能犯罪”都是案件嫌疑人的杰作,而非凶手的诡计。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从卡尔更多的作品中发现他擅长将谋杀情节弄成像是一个舞台剧的特点,从这点来说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谋杀之王”。

至此本作评析完毕,如果你是古典本格推理爱好者,本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个人评价4.5-5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方夜谭谋杀案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