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四个不朽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29 03:29: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四个不朽读后感1000字

  《四个不朽》是一本由齐一民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页数:2015-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个不朽》读后感(一):感觉很奇妙的一本书

  这本书怎么说呢,初看的话就感觉是一本叙述普通家长里短的小事儿的一本书,但是又有一些不同的味道,具体是什么呢,让我说又说不上来,就好像山泉水,让你说出它跟普通的水的区别是啥,你能回答的也只是它比普通的水更清冽可口些。

  《四个不朽》读后感(二):犹如在看纸质版“老炮儿”

  最近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收到了很高的评价,它体现了现在北京都市生活中正渐渐消散的那种精神、那种情怀,也是那辈人对无法违背的时代大潮的一种悲鸣,从《四个不朽》中我也看到了这么一种东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无法改变。

  《四个不朽》读后感(三):不太能看得懂的一本书

  在北京语言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听过齐老师的课,后来听说他出书了,就买了些来看,但是买了好几本齐老师的书,每每打开书就放不下,怎么说呢,文笔语言都很优美,又很接地气。齐老师的书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是喜欢的人会非常的喜欢。

  《四个不朽》读后感(四):好像每天都能路过的场景

  书中的第一章“我家周围五百米”就真的仅仅是描述了家周围的一些小地方小人小事儿,这些小人小事儿好像我们上班路上、买菜回家的档口、路过天桥时都能看到的,纸墨书香中仿佛飘散着市井生活里那股最真实最淳朴的味道,文章可能也是因此而不朽吧?

  《四个不朽》读后感(五):能成为下一个本雅明“拱廊”的书

  听很多人评价过这本书,最普遍的声音是这部书不好看,没什么劲,但是其实我看这本书是一部超现实的作品,是对北京城当下人民生活最写实的一部描述性作品,可能并不会吸引现在人民的注意,也不会是当下能够吸睛的作品,但百年之后谁也不会否认它的价值。

  《四个不朽》读后感(六):原来是邻居啊

  齐一民先生说他们家住在长安商场那边儿,同仁堂附近,哈,我们家住的离他们家不远,原来还能算得上是邻居呢,长安商场的麦当劳关门那天,我也去了,我们一家都去了,唉,那天晚上我们点了很多东西,吃的很撑,最后大家都没说什么话,奶奶长叹一声回家了。

  《四个不朽》读后感(七):从门外看音乐

  齐老师说他站在一个门外汉的角度,看文章和音乐的共通之处在于节奏,音乐的节奏快慢、轻重、急缓也如写文章一样,写的有韵味了就会如音乐中“豆芽菜”飞逸起来,同时写文章的感觉和谱曲也是相通的,文章的风格、文体、传达的心境其实和音乐创作是“表兄弟”,说的真有道理!

  《四个不朽》读后感(八):四大皆空的商人

  曾经看过齐老师的《商场临别反思》,很精彩,这次看他出新书了,就来看看,齐一民老师曾是一个职业商人,但不是一个很正经的商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步入国际商界、曾经有过近20年国内外商旅生涯并且最先在北美习得管理科学的“跨国学者型商人”,很厉害,这本书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味道了~

  《四个不朽》读后感(九):新不朽论

  本书是分为四个专题,以日记体的写的随笔,一百多个随笔虽然涉及街头之困顿生活、剧院之高雅辉煌、文章文字之精美隽永以及湖边书法的悠闲自得等纷繁的场景,虽然“四个乐章”的“来由”和起始点截然不同,但形散而神不散,篇篇“乖巧”的随笔都在”半空中”朝向一个核心议题”――“文章因何能够不朽”。

  《四个不朽》读后感(十):关于杂文

  第二部分“隽文”部分收录了齐先生2012年至2014年间写的杂文,除了延续一些普通生活场景的记叙外更多的是对文学文字的沉思,从参加澳门的第一届作家节,到写博士论文的情趣,再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文学观,民国女作家萧红等民国文人的“文学气象”中采集关于“不朽”的“证据”和故事,十分精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四个不朽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