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小屋咚咚摇》是一部由康斯坦汀·布朗兹执导,喜剧 / 动画 / 家庭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一):生活需要平衡
看了,想了,琢磨了,但是好像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深意,只是觉得生活真的需要平衡,不然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那些麻烦带来的只有更麻烦,所以做事时候必须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二):有意思的动画
你看,我们每天在这些琐碎的事上生气,发怒,犹豫,装可怜,吃到鸟屎,被打击,一团乱麻。
可是我们还是会快乐,开心,每天在这不平衡中找寻平衡。在这琐碎中找寻完整。
虽然在别人看起来,我们的生活一块碎屑,但总是快乐的可以在阳光再次照耀的时候,继续开始新生。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三):life made of gags.
折腾吧.
在尖儿上晃左晃右人来人往地.
牛啊羊啊车啊鸟啊狗啊人啊.
还带乱串的.
现在溜到山沟里去看你怎么折腾.
.如果之前山顶是the Ends of the Earth.
那后来滑下去算什么呢.
不过我还是比较在意他用的是复数.
生活就是折腾呢.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四):就那样过一生也很好
一间简陋的小房子,一个老伴,维护着琐碎的、有点小窘迫的生活。
觉得这部片子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们每个人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的地方,需要我们时时操心、左右腾挪,维护它,让它能一直运转下去。虽然没有什么大压力,但一时的疏忽也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五):平淡的生活
真正的生活中没有轰轰烈烈,
有的都是琐碎的小事。
我们不可能处理好每一件事,
总是顾此失彼。
真因为这样,平衡才显得十分重要。
短片为我们展现了老夫妇平淡而又有趣的生活。
事业、家人、柴米油盐,都是其中的主题。
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还能品味到家庭的温馨。
在这天平上忙碌一生,
也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六):平衡很重要
以前中央几套放过动画连展,经常播些虹兔之外的动画。那时候DVD和电驴都没现在发达,资源稀缺,能看到好片不易,能看到好动画短篇更不易。
这个立于山头小屋的动画,似乎那时候就播过。但是我没有看过,只听朋友讲过,感觉很相似,也许就是同一个片片。
山顶的小屋,里面生活着一群各式各样滴人。还有动物。为了保持屋子不会滚到山下面去,大家得努力维持屋子的平衡。
人有人性做到容易,怎耐猫没多少人性。结果是就是主题大迁徙。其实也不算迁徙,仅仅是从山头到山底而已。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七):Salud!生活!
程小姐觉得这是一部特别可爱的小短片!真的哈哈哈哈好好玩!
李先生真的很喜欢看法国电影,往往能从其中体会生活细节的妙。这个摇晃的房子,如同家庭的平衡,衣食住行,从清晨到傍晚。女主人忙忙碌碌的承接于小屋的前门与后门,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小屋,就能折腾出这样的幺蛾子。也许谈论起宏观过于复杂,我还是一个喜欢观察角落,观察眼前的人吧。此为一巨蟹座对它特有的爱好。这是康斯坦汀布朗兹2000年的作品,和没有宇宙我们无法生存对比,它真的是太可爱,太纯洁了。“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万青也很棒啊!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八):充满智慧的小屋
看完后很多人都学会了婆婆的那句“歪歪!”
很可爱的一部作品,最有意思之处就在于它对平衡的理解,对力学的把握。小屋的重心全部集中在山间上,稍微有一点点力的改变,就会使小屋向一边倾斜,于是种种幽默又充满智慧的小噱头就出现了。房子应为两边倒而被设计成左右两扇门,就像通道一样。而房子平衡之后人或动物又都不能进去了。老婆婆挤奶的时候为了不让房子回到原来的位置,用一只脚抵住而骨折。牧师进小屋以后,屋子又会去了,只落下一只小羊。枪把乌鸦打落,掉在房子上,房子又倾斜,压到了正在张着大嘴准备吃乌鸦的小猫。家里的东西为了适应这种生活,都用绳子绑住了。
然后由于在斜坡上,什么东西都往下面滑,牛粪滑的样子最有趣了。
再说下故事的本身,基本上没有背静音乐。完全靠着一个个噱头与矛盾的升级来使故事达到高潮。故事中的元素有老婆婆,老公公,牧师,羊,牛,狗,猫,乌鸦,每一个元素都得到了中分的利用。像牛,出场最少,但是最大的伏笔,最后让小屋从山顶上滑落的就是这头行动迟缓,身型巨大的牛。高潮部分,把小屋两边倒的特点用到了极致。
结尾也很有意思,小屋从山顶滑到了山角,于是门很极端的以下面为轴心打开了。
虽然体会不到什么很深刻的哲理,但是,从技巧上,噱头上,环境安排上,绝对是充满智慧的作品。很赞!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九):世界的尽头也有权力的开始
也许是受了看水中民众的影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和占山为王这种思想联系起来。
看到有不少人影评写这个动画幽默,充满智慧,温馨,令人捧腹之类之类的,可是我感觉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儿。 那个老太太说的是什么?看有人说是歪歪?我怎么一直听着像是 one way? 如果真是 one way,可不可以引申为there is only one way ,this way。哦, 那就有了和专权搭边的理由。
如果说这只是一部幽默动画之类的,那么这个电影有一个很让人尴尬的细节,那就是小屋的性质。最开始小屋在山顶,一座山的唯一一条通路上,而且只开了一扇很小的窗,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小屋隔绝着两边的世界,而且自成一脉,这个故事的视角就是一个长镜头(=。=#),我们在这里看不见里面发生的什么。有不透明就有不公平,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喝奶的妇人在里面经历了什么。当然,结局也是很有深度的结局,小屋不偏不倚卡在了一个山沟的上方,又是一个很让人会心一笑的位置,与那个山顶完全一样。
我猜把它理解成一种权力也可以。 只是有了一丁点资本,那就可以放大为权力。当一种资本放大为权力,那就可以产生秘密。当权力可以强大到掌控秘密,那么想要虚大这个权力或者是增加它的必要性就成立情理之中。
镜头没有拉开,我们都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
既然世界的尽头都少不了权力的开始,那么这个世界可想而知。
《山顶小屋咚咚摇》观后感(十):在不平衡中怡然自得
动画片的美好在于其形式所赋予的可以恣意天马行空的条件,相比较文字,更直接生动,相比较电影,则留有更多想象的空白地带。近来,下载了一些世界经典动画短片,《山顶小屋咚咚摇》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个。
故事讲述的背景是一个建立在山尖上的小屋,窃以为,片名也许改为《山尖跷跷板小屋》更确切些,因为,小屋的中间正好矗立在山尖上,左右两边竟然是空的,俨然一个立体跷跷板。Konstantin Bronzit打破了常规思维,把主人公居住的房子设立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的世界中,当然,前提是Konstantin Bronzit保留了地心引力。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出闹剧,从窗户渐远而小屋及小屋环境面貌逐渐展现的开始,一直到奶牛滑下山坡,把老太和老伯重又挤回小屋为止,短片从头至尾,都沉浸在孩童般无厘头的、混乱的、甚至有点瞎胡闹的闹剧中。
用理性思维看有序世界也许还能看出个所以然来,可是,面对这样一出闹剧,除了好笑之外,我竟然哑口无言。究其原因,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前提不同。如此,我便无法再笑出来了。我们笑剧中人的荒唐,他们是否也在笑我们的不可理喻?
不平衡的小屋是老俩口的生活前提,他们摸索了一整套生活方式以适应如此与众不同的环境。用绳子拉住到处乱跑的狗,猫就不必了,除了偷喝牛奶之外,还是不太爱乱跑的;用绳子绑住床的一头,踢床让它沿山坡而下,不失为一种叫早的好方法;要从左边房门出去,重力会自觉为你开门。只是,我好奇的是,屋内是怎样的结构,难道所有家具都是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的吗?不必深究,既然这本身就是一个闹剧。
特殊的环境是因为老俩口有一个特殊的工作:“驻防”。有飞机飞过,老伯会庄严地戴上帽子敬礼,不管当时身上穿的是白色的睡衣或是其它,老太则会在烟囱上悬挂旗子,尽管它随时会被风吹走;有超宽超扁的人经过时,要上交“关税”——羊、小轿车。
山尖上的不平衡没有给老俩口带来太多的麻烦,除了小黄猫偶会会被“跷跷板”小屋压在屋底。如果说这是常态的话,不知道被奶牛顶下山坳算不算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个问题也许也是让观众觉得本片没有完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增加了片子带给观众的困惑感。可是,反过来想,是谁规定一定要有标志性的结尾?重新回到山顶算不算结尾?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你根本不能预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那么,如此戛然而止的片子也许回味更长。
如果说,片子中的不平衡是具象的话,那么生活中其实充满了许多抽象的不平衡。相比较可视的小屋的不平衡,真不知,是该庆幸生活中不平衡的隐性,让自己可以视而不见,还是为自己愚昧无知看不到不平衡而感到羞愧。是选择视而不见、适应不平衡、还是用追求新的平衡换取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