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一本由薛晓路 / 焦华静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一):这样的爱
两个比较特别成长经历的人,他们的性格也比较特别,其实都是缺爱,他们因书结缘,双方都卸下了对世界的防备,袒露了内心的柔弱之处,从而开启了他们在各自现实生活中无法发生的爱情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什么?这本书里,爱情仿佛是爱自己,爱那个接纳你的人,爱承载着你在现实人际中无法袒露的无助,承载着你最纯洁的心灵。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二):大概不是异地相恋,不能理解
这部影片,采用了许多解读人物内心的旁白的描写。
大概是因为最近也在思考,何为爱情?如何才能算真爱这一类的问题。
因为我和我的那个她,也是异地谈起,没有真的见过面,但是却不自觉的互相喜欢上了对方。
比起影片的没有期限的通信与无止境的等待,我和她定下了半年之约。
我们相互了解,通信,开始有了交集,慢慢喜欢上对方,最后很难得才能见一面。
在这个世界上,喜欢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条条框框,爱情很简单也很复杂,很简单是因为她/他的笑容,她/他的谈吐,就被相互吸引,很复杂是因为两个人相处交心有很多细节,害怕伤害到对方。
这个世界,我自从遇到了那个她,便相信了缘分。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三):这不是爱
这么滥的书,我居然花了七个小时的片断时间看完了。如果说读书也是一场修行的话,我想在这本不忍卒读的畅销书里我勉强学会的只是有始有终不轻言放弃的可贵品质。是的,强忍着看完这本粗枝滥造的小说对自己是何等的煎熬啊!
一个美丽洒脱的赌场公关,一个处心积虑的售房中介,两颗孤寂没有安全感的异域心灵,只是因为一本书阴差阳错地通起信来。这难道就是爱?!如果这也算爱,未免太简单廉价了点。每一个在这本书上浪费了时间的人都知道,这两个人只不过是太过孤独寂寞了而己。真正邂逅找到彼此又怎么样,短暂的拥抱滚床单后,他们真的就会像童话故事里说的那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别扯了,两个格格不入的人不可能会有那么个happy ending。所以,你说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硬扯《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不是太过无聊啊!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四):评论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①每一秒的爱意都不能被浪费,电影里的意犹未尽全在书里。广受好评的国产爱情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原著小说,同步上市!
②这是一个以书为证,以信为媒的有趣故事,无论是异国他乡的风景,还是远隔万里心有灵犀的男神女神,都甚是夺人眼球,台词犀利,金句频出。既有对当下速食爱情观及性关系一针见血的调侃,也有各自独到的人生感悟。
③不二的意思,在这里是一纸信笺的两端,都是彼此的不二之选,汤唯吴秀波再续前缘。
④用一本书记录一本书的奇缘。寻遍世界,只为相遇!所有人并不是生来就懂爱情,近几年最好看的爱情故事,宛如少时于空中向最美好的自己告白。
⑤汤唯、吴秀波、白百何、马伊琍、张一白、井柏然、刘仪伟倾心推荐,导演薛晓路亲自执笔。随书附赠2张典藏版剧照卡片!
他,是洛杉矶小小不言的房地产经纪人Daniel;她,是从小移民澳门以赌场为家的公关女郎姣爷。一本书串起了他们之间的浪漫缘分。
从洛杉矶到澳门,一封封信跨越千山万水,开启一份难得的书信情缘。
当Daniel以“教授”身份遇到自称“小虾”的姣爷时,这段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爱情,能否跨越千百次的错过,成为彼此的不二之选?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五):向左走,向右走,总有一天会相遇。
这本书是在同名电影剧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故事离奇,人物独特,可读性很强。 女主姣爷是澳门赌场公关、陪赌女郎,十五岁时老爸被人追债绑走,她借别人身份证混进赌场,连坐21把庄,然后提一把砍刀从黑社会手里救出老爸。从此阿姣变成了姣爷。 男主Daniel大牛,是洛杉矶成功的房地产经纪人,他十四岁时父母离异,各自重组家庭,他被送到美国先是留学然后工作,专门接待中国看房团,他的口号是“买断美国”“买房找大牛,牛气冲天”。 不够真实的爱情,才能看上去那么美好。远在天涯海角的两个人,被一本名叫《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联系在一起,据说这是“爱书之人的圣经”,讲的是两个人因为买书售书,通信20多年但是从未见过面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他们从未蒙面,但是彼此依赖,像朋友,更甚于朋友,像亲人,更甚于亲人,两个遥远在彼岸的人,心却牢牢的固守在一起。 《不二情书》同样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又颇有新意。一个旧书店的老板,将收到的书,重新寄到世界各地,他看他们的信件,又将信件寄给彼此,他维系着他们之间的沟通,但是却没有让他们发现他的存在。最后,这位老人去世了,男女主人公失去联系,不约而同地找到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他们才遇到彼此。……千百次的错过,终换来一见真情。 书摘: 因为一个人,爱恨一座城。 人生总是:定性,知事,造梦,遇人,择城,终老。 我热爱奇迹,所以我迷恋这里。 最有本事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几时离开牌桌的人。 野蛮生长,安全第一。 人生的机会就那么几步,赶不上就错过。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从来没人跟我说过这句话。 亲情这个东西很奇怪,放在自己身上时,完全没感觉;放在别人家里,立刻感动得心肠都软了。 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啊! 勿惮劳,勿恃贵,别做白日梦。 世界上最幸福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六):【雨枫试读】陌生却又熟悉,书信情缘
北京遇上西雅图第一部电影看过以后就好喜欢汤唯和吴秀波,这次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又是他们俩出演,但是内容跟北京跟西雅图都没啥关系,硬说联系的话,男女主人公的地理位置都是相距甚远。看过电影再看书,还是觉得书的情节、人物描述更饱满一些,还可以自由脑补出汤唯大美女的一颦一笑~
书的开篇有些灰暗,毕竟涉及到赌场,中间会有些搞笑感动却又夹杂着欺骗,整体基调阴沉,后面则是文艺范儿,给你多重阅读感受。很遗憾没读过《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不像当时看《北京遇上西雅图》时看过《西雅图未眠》的电影,更能融入故事中去。书里也简单介绍了《查令十字街84号》的故事,讲的是女作家海莲和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由书展开的一段情缘,可惜最后两人未能相遇。书中的小虾和教授就有点像落魄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一个在澳门赌场的公关女郎姣爷日复一日挣扎盼望靠赌来改变现状,一个在洛杉矶的房产代理商Daniel削尖脑袋想要买下心仪的房子改造从而赚钱,看起来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两个人却因为同一本书相遇了。一开始只是一个误会引发的口角之争,后来却慢慢的变成内心的小小依靠。在两人的通信中,她不再是混迹赌场的公关女郎,只是一个失恋的女学生“小虾”,他也不是钻在钱眼儿里的房屋代理,只是一个爱教导人的大学“教授”。不知不觉他们有了期待也有了担心,想更了解通信的对方,却又担心信中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的差距。却未曾想到突然的书信失联,可是爱情的力量又让他们同时前往查令十字街,期待相遇的可能。人山人海,兜兜转转,他们几乎都要像《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男女主一样错过,却因为小虾的一个转念,得以在查令十字街相遇,他们互相打量着,面前的人明明第一次见应该很陌生,却有一种熟悉感。接下来是激动拥抱或是相视微笑都不那么重要了,跨越千山万水他们最终相遇了。他们的身影跟《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男女主相重叠,好像在另一个时空里,女作家海莲和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也在查令十字街相遇了。
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感情线,大赌客的,诗人的、初恋学霸的,还有老夫妻的等等。最喜欢的还是老夫妻的那一段,有文化底蕴有些倔强的爷爷,和大字不识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温柔的奶奶,一开始真的好讨厌Daniel,为了一己私欲去搅乱了两个老人的生活,但也是这两个老人教会了Daniel亲情、爱情的含义。
现在写信的人真的是很少很少了,不过也许可以期待一些其他情缘,比如豆瓣情缘,微博情缘,微信情缘~听起来没有书信情缘那么文艺就是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七):情书奇缘
一本书牵出一场情书奇缘,千百次的错过,终换来一见钟情,这不仅是《查令十字街84号》书中海莲与弗兰克念念不忘的情怀,更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二情书》中姣爷与大牛漂洋过海的爱恋,两者的区别在于海莲与弗兰克二十年的牵挂不曾间断,可终究未能见上一面;姣爷与大牛相隔万里,但是最后却忍不住对彼此的思念,姣爷只身去美国碰运气去寻找她的那个“教授”。
在没有遇到心仪的另一半时,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或者说曾经在情感上受过伤害,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禁锢在过去的世界里,未曾走出去。习惯了一个人的孤寂,习惯了一个人遮风挡雨,习惯了自己拥抱自己,习惯了凡事自己扛,只因为没有遇到生命中的你。寻遍世界各地,只为相遇,只为你。
《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二情书》根据薛晓路和焦华静编剧的同名电影改编的影视小说,由中国出版集团和现代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人生总是:定性、知事、造梦、遇人、择城、终老。姣爷因为老爸的原因,从老家直身来到澳门,因为一个人,爱恨一座城,从此过上了爱恨交织的生活。又因为《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引发了一飘洋过海的情书奇缘,让两个内心孤寂的人,通过书信的交往,最终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在外人的眼中,你活得再精彩无比,活得再生龙活虎,那都只是外表,当你一个人静下来时,你会发现你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斩不断的空荡感觉。就让空虚的他们彼此拥抱天真,相信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四目交错,深情相拥,喜极而泣,因为从此生命中注定有个他/她会伴你左右,崭新的一天、幸福的日子即将开启旅程。
一个洛杉矶小小不言的房地产经纪人和一个从小移民澳门以赌场为家的公关女郞姣爷,当“教授”遇上“小虾”,一本书串起了他们之间的奇妙缘分,从洛杉矶到澳门,一封封情信跨越万水千山,开启一份难得的书信情缘。人与人,城与城,从书与书之间的距离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多少美好的故事因它而起,多少美丽的情缘因它而生,只要有缘,哪怕天涯,哪怕海角,都会相遇并且让人怦然心动,让两个孤单的灵魂找到最好的归宿。
如果你现在看完了书,那就赶紧去看电影吧!一本书,两座城,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就这样产生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八):【雨枫试读】遇见柏拉图式的爱情
“你这种生活在伦敦中西二区并爱看书的女孩儿会经常失恋的。作为过来人,我必须告诉你,这世界上没有哪种情感关系是牢靠的,就算是结婚六七十年的老夫老妻,说话还是会鸡同鸭讲。做人,勿惮劳,勿恃贵,别做白日梦。俗话说,背到家的时候估计情财两收的好事也就要近了。”
“……看你写的字不错,说话文绉绉的,喂,你是教授吧?……”
“教授这么神圣的称谓被你们这些年轻女孩儿拿来随便调侃,真是数典忘祖。白看了《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也不说学学人家海莲﹒汉芙对书店老板Frank的尊重。”……
这段对话是从书中节选出来的。失恋女孩其实是个以赌场为家的公关女郎娇爷,十五岁的时候她便随着爸爸移居澳门,本想着会过上好日子,没想到爸爸沾上了赌瘾,家底全败光,娇爷的学业也就半途而废,妈妈又走得走。为了救出被追债的爸爸,她凭着一股信念,在赌场连庄21把,拿着赢来的钱,替爸爸还了债,小小年纪还提了砍刀跟黑社会老大交涉,从此啊娇变成了娇爷,人生轨迹也与赌场息息相关。
后来,一本书串起了她与教授之间的浪漫缘分,这本书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其实教授的真实身份是洛杉矶小小不言的房地产经纪人Daniel。他们通过书信互通有无,这样你来我往,互生情愫。从洛杉矶到澳门,一封封信跨越千山万水,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缺乏安全感又孤独的人。娇爷因为爸妈去得早,爱情里又磕磕绊绊,一开始以为遇到爱情,可短暂的美梦总是被残酷的现实唤醒。她先后与学霸、富豪邓先生和诗人开展一段无果的感情。大牛呢,爸妈离异各自组建家庭,小小年纪一个人在美国生活,从小缺爱的人长大了当然对爱情不抱任何希冀,直到遇到娇爷,这位与他惺惺相惜的女孩,渐渐打开他的心房,让他品尝到爱情的滋味。
这本书虽叫《北京遇到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其实故事与北京和西雅图毫无关系,叙述重点在于不二情书。在这里,不二的意思,或者是一纸信笺的两端,都是彼此的不二之选,爱情的遇见,总也如冥冥之中有注定般,即使一次次错过,也终能遇见。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一样,主角都是长期流离落泊的异乡人,无家的孤独感强烈,这本书用文字谈情,以诗词赋兴,《不二情书》,其实是写给文学的情书。值得探讨的是,互联网时代仍然写信谈情说爱,似是悖论。然而书信是表达浪漫的一种载体,更多的是对这种交流方式的一种怀念。
千里姻缘一线牵。他们的爱情多亏了一本书,当然功不可没的是在查令十字街84号开咖啡馆的老先生。正是因为他的善举,使得两个完全陌生的人最终通过书信的来往走到一起。这正好应了一句俗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算千百次错过,最终还是换来了一见钟情,这就是缘分。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这正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你遇见了吗?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九):【雨枫试读】不赌就是赢
我最喜欢书中开篇的一句话,作者说“人生总是:定性,知事,造梦,遇人,择城,终老”。抱着书仔细想了又想,还真是这个样子的。我曾经在一座小城飘荡过,总感觉自己是这个城市最边缘的人,一头是回不去的遥远故乡,一头是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不知何时开始定性知事,也不知何时开始了解自己真正的梦想,也不记得何时开始脚踏实地,我选择了这个小城留下来,人生仍旧飘飘荡荡,曾经遇到的人,我现在遇到的人,就这样成就了我自己。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故事里,有两个令人纠结的现实,敢不敢赌和赢不赢得了房地产。其实我手头上还有何鸿#的一本书〈不赌就是赢〉。他是赌王,可是他说不赌就是赢。人生怎么才能赢呢?《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女主姣爷,应该名叫焦姣吧,他爸嫌足了钱,带她到澳门去生活,当时意气风发人生幸福,不曾想赌城澳门让他一脚陷进去了,一切灰飞烟灭。小姣凭着意志和意念连羸21庄,只是为了给老爸还债,当年她才15岁。
赌城五光十色,繁华背后是各种赢不起的人生。多少人在这里,沉沦沉陷。没有人在赢的时候不想继续赢的,而赌场里又有谁能一直赢下去呢?
这就是赌场对人性最大的考验。
一本古书,牵进来一大帮人。
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令他们结缘。对于赌场上的人来说,书是大忌,因为书即是“输”,是万万碰不得的,所有人都是不愿意跟书纠缠的。可是这本古书,可不是一本简单的书,牵着一份神奇的缘份。他们把书寄回到查令十字街84号的地址,以为可以脱手一本宝贵的书而又没有浪废它,因为别人视这本书为宝可是他们根本不了解它的宝贵,结果这本被寄走的书还是会回来,而且从中文版变成了英文版,两人手里各自一本。好奇怪的缘份,还是一份不2的情缘。
他们开始通信。许多爱情故事都是这样的模式,男士找女士的麻烦,跟她斗来斗去,表面上根本不怎么她,以为是一种互看不惯的互掐,其实这就是第一步信号,因为他们有关注,有互相喜欢而自己又不承认的一个阶段。这两人靠书信交流,男主开始了解唐诗宋词,女主开始读英文词典,不谋面的日子里,这种精神交流很珍贵。
不犯2,赌城里的赌场哦。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十):姑妄言之
一开始仅仅做为打游戏的背景音乐播着电影,结果被通信的梗吸粉,感动的一塌糊涂,立马补了小说。
电影方面,相比较第一部的文艺小清新,第二部硬生生成了圈钱的商业电影,和北京、西雅图自是没了关系,所幸是致敬《查令十字街84号》的作品,爆棚的浪漫气质倒是差点让我哭出声来,看电影最大的收获是将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加入了书单。
小说在金元环境下做为电影的周边应运而生。我不反感先有剧本再有小说,毕竟古龙的《萧十一郎》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不过薛晓璐出产的这本小说和电影的内容几乎一样,只是少了电影里那些硬生生插入的广告而已。
剧情推动是倚靠着双平行线的各自发展中相互交叉延续而来,在这里漫漫都是溢出来的微博鸡汤口感,最后在命运的推动下让大牛和娇爷在查理街十字路口84号咖啡店中相遇。至于相遇以后的故事自然不必继续下去,短暂邂逅只能无疾而终,两个依靠精神世界构建出来的人物一旦回归到了现实也就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向。P.S.娇爷是澳门赌场公关,也是这么几天,周周拍了一张手拿筹码的照片说做完了一次团建活动,其中有一部分的活动是德州扑克。
故事里的爷爷奶奶,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可能一辈子都没说过,我爱你。但是就是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你在身边就是爱啊。
事实上真正触动我的只是想到了周周——这是在这个电讯通信技术格外发达的年代,我为数不多的笔友。这几年来手写的字一半应该都是用在和周周的通信上,虽然基本上每次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基本上都是废话,但是一直坚信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和一个人每天说废话的程度成正比的我来说,周周这样愿意忍受着我这个不但字写得丑,胡扯的内容还很无趣的人的信件(为了掩盖自己内容无趣的事实,走投无路的我也经常在段落中画上几张插画,来凑字数),并且定期回信的人,简直就是小仙女一样的存在。于是这也成了我坚持写了这么多年的废话给周周看的重要原因。咳咳,同时每次写信的时候也深深的自责,盘算着应该好好练练字了。不管了,先想办法搞到一支LAMY。
在这个年代里,感觉能够用手写信真的是最动情的事了。记起和周周一起的约定,我手写一个月明信片每天在同一时间投入到同一个邮筒里邮寄给她,而周周则手写一封5000字以上的长信作为回馈。那真的每天都对第二天有了期盼,如同《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说: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而周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吐槽:每个礼拜打开信箱的时候都会有厚厚的一沓明信片。
看着故事中大牛和娇爷缘悭一面的通信历程,盘算着和周周从2015年通信这么长时间也至今一面未见,算是多年来最大的遗憾之一,但是换个角度: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