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由菲茨杰拉德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一):那一夜夜灯火辉煌,只为衬托远处的那一点绿光
虽然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从字里行间中仍能窥得那一夜夜的灯火通明,一夜夜的歌舞升平。
盖茨比无疑是神秘的、迷人的、痴情的、了不起的,他深爱的人早已嫁作他人妇,可盖茨比却依旧无法将对黛西的爱掩埋,就算那个昔日的女神已变成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如果他知道,他的黛西最终背叛了他,让他成了替死鬼,盖茨比是否会后悔曾经为了黛西,亮起璀璨的灯火呢?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二):精悍而优秀
如果说有什么爱情故事让我觉得美好的话,我会推荐《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为什么了不起?我觉得是一种对爱的执着和为人的良善吧。虽然他没有得到爱情,过得纸醉金迷,还有个悲伤的结局。但他的深情痴傻,人性的纯粹,还是会令你动容的。
盖茨比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女孩。后来因种种原因分开,女孩嫁给了别人。盖茨比以为她爱钱,便拼命赚钱为富一方。在女孩住处的隔岸买了大别墅,夜夜笙歌,只为她能看见。
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重见,重浴爱河,可女人却不愿在自己丈夫面前承认,还失手撞死丈夫的情妇。盖茨比爱她,为她承担了一切。但在女人丈夫的挑唆下,情妇的丈夫杀死了盖茨比。
而这个女人,却和自己的丈夫远行旅游了。在盖茨比身后,只有“我”和几个仆役参加了葬礼。
多么凄凉。但觉人性丑陋。拜金女又何来真情,盖茨比乃是真心错付。
上层社会认钱何曾认人,曾经盖茨比风光之时,舔着脸参加别墅宴会的人,却在他死后不闻不问,无怪作者避之回乡。
但合上书,你还是会记得别墅的灯红酒绿,那是一个男人为挚爱掌着的灯塔。你还是会感叹盖茨比的深情,那是他所追寻的全部的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你以为的玫瑰并不是你的玫瑰
这本小说也算是慕名已久但一直没看系列,去年的时候把同名电影看了一下,小李子的演技如在眼前,把一个怀揣着理想主义又略带哀婉忧伤的主角演绎得很到位。
原著以第一人称来写盖兹比这个主角,有一定的距离感,但读起来因而充满了较多的神秘感,对主角有更好的客观和冷静的描慕。我们随着尼克的心理活动和所见所得,亲眼见他起高楼、见他宴宾客、又见他楼塌了。一场大梦(姑且称为美国梦)冉冉升起却又折戟沉沙,令人唏嘘不已。东西方文化对这种残缺的悲剧美学似乎都有情有独钟之处,会鞠起读者的无数眼泪。
黛西,犹如镜中月水中花,盖兹比意中似乎是可以同生死同进退的红颜,殊不知,对于盖兹比或许承诺过不可见的未来和担惊受怕的不安全感,黛西宁愿选择渣男汤姆,毕竟实打实的金钱、地位、阶级这些才是让人最有安全感的东西啊。
如果非要说盖兹比是个爱情至上乃至于沉迷于美梦的理想主义者,倒不如说黛西这样的女子是随处可见的聪明的现实主义者,甜言蜜语和纸醉金迷不过是现实生活的点缀而已。梦想,一旦没有落地,就如同一戳即破的泡泡,美轮美奂,却经不起任何的摧残。
俱往矣,所谓的美国最好的时代也好,《红楼》中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罢,盛大的狂欢之后的寂寥,宏大叙事下的寂寞,才是最让人唏嘘体味的地方。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四):故梦
“这家伙真可怜。”他说。多精辟又悲哀的一句话,就这样概括了盖茨比的结局。
合上书页,意犹未尽,内心有千言万语,却真的不知如何下笔。也许是我太伤感的缘故?从盖茨比死去开始,我便一直抑制不住地在流泪。
为盖茨比的无辜,真正的肇事者黛西和间接杀害了盖茨比的汤姆却不管不顾地逃离这一切出去度假。按照他们的性格,汤姆也许会说“这是他罪有应得”,黛西也许会想“既然他爱我”,多自私冷漠的利己者啊,“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随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为盖茨比的天真,五年痴心等候,与黛西家隔海相对,夜夜笙歌,拼命打下的天下,只是为了博得佳人一笑,“他等了足足五年,买下一座大厦,还在那里把星光施予一群来来往往的飞蛾,为的竟然只是在某个下午可以到一个陌生人的花园里'坐一坐’”。他的坚持与信仰是爱人家门前那一盏绿灯,却万万没想到她的声音中充满的是金钱,她是个黄金女郎,要的只是欢愉和享受,他却始终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为盖茨比的过去,他只是个出身于海岛的穷小子,却不甘于平凡,他自律上进,努力想要摆脱贫苦落后的生活,他抛弃了家人,抛弃了“杰姆森·盖茨”这个名字,他幸运地成为了“杰伊·盖茨比”,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这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形象。
为盖茨比的凄惨结局,他怀抱着对黛西的担忧却被黛西无情地抛弃,被威尔森的一枪仓促结束了生命。葬礼鲜有人问津,当初宴客时门庭若市,转眼却门可罗雀。他全力帮助的人不懂得感恩,他的朋友不愿意牵连上瓜葛,他的父亲对他与其说是骄傲不如说是对他金钱的炫耀,他深深爱着的黛西拿他做了替死鬼却毫不关心他的死亡。只有邻居尼克为他鞍前马后地安排后事。这家伙,是不是真可怜?也许他没有死也会主动帮黛西顶罪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本可以拥有光明璀璨的锦绣前程,却跌入了他苦心为自己营造的香绮美好的故梦,在那场大梦里,他的爱人从未变心过,一颗心正好好地寄存在他的身上。
如果是我,我情愿我一生中都在无望地等待与守候中,守候着那场故梦。
另,这个版本翻译不是很喜欢,想去读原版了。四星全给这个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五):可怜的盖茨比
当世人给我们鼓励,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论卑劣还是荣耀,都值得被称赞么?世界给我们一次努力的机会,但从不给我们指点。绿光闪烁的时候,是希望的召唤,还是来自炼狱的诱骗,盖茨比分不清楚,但义无反顾地朝它奔去,失去生命也从未后悔。
在看到书名之前,我设想过盖茨比是如何了不起的,但是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盖茨比是一个有钱人,而且还是白手起家的暴发户,这样的人是应该怎么被人称之了不起而感动所有读者呢?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来的时间很久了,关注也很久,在网上甚至可以毫不费力找到三个翻译的版本。最近小李子还出演了同名电影,这样小说更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神秘的东西总是让人好奇。
读完此版本的翻译,我觉得略生涩,但也更直白朴素。主人翁可怜的爱情被描写得更加了不起。
盖茨比是一个可怜人,被万恶的拜金主义蹂躏,最终搭上性命也不能得到自己苦苦追求的黛西。同时,他又是如此的充满魅力。作者描写盖茨比再次见到黛西,为黛西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真挚,这跟任何一个初次恋爱的男生无异。我们总是那么渴望拥有,但又因自己的稚嫩而把握不住自己深爱的女人和让自己和命运作斗阵的爱情。谁不是一边舔舐伤口一边朝带刺的玫瑰田走去呢?
我痛恨黛西的拜金主义,同样也心疼盖茨比的不幸,但是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给当下人烙印下的思想镣铐。能跳脱身体的欲望、贪图的凡心、虚荣的面具、懦弱的恐惧,这样的人弥足珍贵,所以盖茨比特别的了不起,他保有纯洁的心,他一心只想讨好黛西,一心只想为自己视为珍宝的爱情付出任何一切,甚至生命。
最后暴毙于后院时,盖茨比得到了什么?黛西还是装作跟自己无关的远走他乡,继续过自己富足的贵妇生活。昔日参加晚宴的贵宾只是开车失望的溜走,没有为主人逝去表露出一丝惋惜。曾经一切合作的商业伙伴为保护自己,非常娴熟理智地撇清关系。这一切都是悲剧,属于盖茨比一人的悲剧。老父亲的出现,表露的一切的原由——你无法和命运作斗争。
每个时代都是一边在兴盛,有新思想新科技产生;每个时代又在一边堕落,人们总是欲求不满想要更多,失去更多的耐性。不知该庆幸自己生在好时代,还是坏时代,这样的时候是否该扪心自问是否还在保持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而过活。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六):你永远不懂人性有多复杂
你永远不懂人性有多复杂
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人生如戏,真假难辨,原因就在于人性的复杂。
你会想到一位富豪每周举办一次派对,邀请各色有钱有地位的人员参加的目的么?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显赫地位,为了在聚会上多一次与美女罗曼蒂克,还是纯碎就是为了挥霍自己的家财?你绝对不会想到他只是为了“钓”到一位男士,这种“钓”法比姜太公的还难,然后和这位男士建立联系,恳请他帮助恢复和他旧爱的关系。我没有看到英文原版,所以很难想象这个“了不起”的含义,是盖茨比传奇式的致富之路让他显得了不起,还是他这种“钓”鱼方式显得了不起。故事的结尾以盖茨比的悲剧告终,也为这个“了不起”做了十足的标注,读者们应该能想象得到,那个富豪在举办派对的同时,多么急切地想见到他的爱人,而他很少露面,只是躲在房间里,等待着作者的出现。只能说,盖茨比设计的这个套路太深了。
在盖茨比设计的套路中,黛西的身份显得更加尊贵了。可她只是个年轻的女孩,曾经也是在苦苦等待盖茨比的归来,青春的任性让他没有等到那一刻,后来他选择了汤姆。在盖茨比处心积虑地再次出现她的眼前后,她又开始了重新的踌躇,甚至让盖茨比看到了希望。当汤姆对盖茨比举起屠刀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黛西作何感想,但我们知道结局是黛西跟着汤姆跑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女人啊,她的内心又充满了多少虚荣、矛盾和对爱的渴望?
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在盖茨比赞助的派对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反映出他们的人性。他们满怀希望地去参加派对,为能在派对上出席感到无上荣光。虽然他们对于盖茨比的神秘感到好奇,甚至向往着某一天能和这位神秘绅士有一次偶遇;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盖茨比各种腹诽的猜测和臆想,不切实际的鄙夷甚至不屑,在他们嚼舌头的那一刻他们已经忘记了他们曾经期待的向往和荣光。
你现在过的生活是你想要的么?如果不是你会后悔么?生活中的选择并非最佳的选择,但却是我们当时基于生活的理解做出的最恰当的选择,我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读完《盖茨比》,你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戏份有多足、套路有多深,也对我们的人生多了几分无奈。倘若已经了解了人性的复杂,倘若已经洞悉了人生的吊诡,也许会多出一些人生的感悟,这些感悟会累积成一种智慧,让我们面对一切都显得淡然一些。
2017-5-3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七):盖茨比的了不起
在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一直有些疑问?
盖茨比是做什么的,经历了什么,有多了不起,为什么会有这个评价作为书名。
很明显此书并不是励志成功的书,没想到是一本短篇小说
文章是通过第一次人称视角来逐渐展开盖茨比的故事。
“我”眼中的盖茨比到底是一个怎样厉害的人。
“我”认识盖茨比之前,只看到他那奢华的别墅、和纸醉金迷的晚会。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可能习惯被称之为了不起的人,也可以叫百万富翁的盖茨比。
如果看过“泰坦尼克号”,可能比较容易看出当时社会的这种状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书中提到了“白星航运公司”也就是泰坦尼克号所属的船运公司。
所以在这样一个年代,“我”便有了这样的感概:“盖茨比,体现了本来应是我所蔑视的事物”。
讽刺的就是这个社会下的精神状态。
但是后来由于不断和盖茨比的接触,这种蔑视的看法也被慢慢转变。
如果没有黛西,或许盖茨比就不会认识“我”,从发邀请函的那刻开始,就好像是在被盖茨比利用一样,利用“我”和黛西的关系,来达到他的梦想。
“我”也是在被“利用”过程中,才认识到了真正的盖茨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叫“黛西”的女孩,虽然现在已贵为人妇。但依然没有阻挡盖茨比追梦的脚步。
这种对爱情追求的执着是为“我”所惊叹的。使“我”和盖茨比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也真正了解到,盖茨比现在所拥有的一些财富,也及不上对黛西的感情。
他所认识的黛西,并不是那种见了好衬衫就激动的掉眼泪的人。
其实到这里他的梦已经碎了,只是还不愿醒,还对黛西抱有幻想。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富有,就有能力带走黛西。
唯一使他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过去,虽然现在也混到了上流社会,但是却跟那些真正的贵族比起来还是感到自卑。
在跟汤姆挑明的时候,是最能体现这种状态。出身对他来说就像一根刺,横在了和盖茨比黛西之间。
这根刺在汤姆的刺激下扎得更深。
盖茨比所极力掩盖的过去在这里被全部揭开,当然最震撼的人是“黛西”,可能前一刻还对盖茨比充满了期待,这一刻她的“梦”似乎也要碎了。
黛西在这种状态下开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在撞人后车似乎停了一下,这一下,使盖茨比走上了死亡之路。盖茨比已经做好了替黛西承担这场车祸的准备,所以将车开到了自己的住处。
黛西和汤姆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开脱的机会,把死亡推向了盖茨比。
不管是多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这一颗子弹下都将消失。
这些所让“我”羡慕的财富、豪宅、爱情的追求、人脉也都将终结。
当然灯红酒绿下的“人脉”在盖茨比的葬礼上竟然只剩下“我”这个穷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八):《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2020年开始的这场疫情,让所有人变成了“宅男”“宅女”,我回家的时候,该带的书都没带,也没想到会在家耽搁这么久。无意间看到了几年前买的这本书,于是便开始阅读,一下午花了5个小时,就看完了。
这本书的翻译不是很好,有许多地方显得有些蹩脚,逻辑也理不清楚。但小说本身却很经典很吸引人,整部小说都透着悲伤和忧郁。盖茨比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爱情使人疯狂,但也正是爱情,给他以力量,让他变得强大。“我”尼克,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是盖茨比先生唯一认可的朋友,见证着盖茨比一生的传奇故事。“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并不妥,但整个故事的表面走向也的确如此。
对盖茨比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有两个,丹•克蒂和黛西,而后者则是他一生的动力以及造成他悲剧结尾的根源。盖茨比是一个高贵的人,他单纯、赤诚,然而黛西却是一个虚荣、拜金的女人,他爱上的是他的幻想,黛西并不会为了他放弃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而这,最终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他甘愿为黛西顶罪,为黛西而死,他始终相信黛西不管在多年前还是后来,都是一个单纯的,仍然爱着他的姑娘。在旁人看来,他死的是那么不值,也许在他自己看来却死得其所。
当时的美国就是那样的虚荣浮华,人们追求“美国梦”,却只得到这场梦的破灭。盖茨比先生在家中举行宴会,款待宾客,许多宾客不请自来,却在宴会上议论盖茨比。而盖茨比葬礼的时候,这些人竟然都没有去,不得不让人感叹世态炎凉,人心凉薄。这些所谓的上层社会的有钱人,在盖茨比先生家纵情享乐,但在他死后却一丝同情和敬意都不肯给,都是冷酷残忍之辈。至于黛西,也不过是个薄情寡义、贪慕虚荣的女人,在盖茨比替她死去之后,却踏上了到欧洲的旅途,没有关心、没有爱、没有情义。
诚然,盖茨比有些自欺欺人,他知道黛西移情别恋,却初心未改,始终想和她重温旧梦,再续前缘。这也表现了他的单纯和诚挚。只是,不知他是否意识到了这个社会是这样的虚假、冷漠,丝毫配不上他高尚的灵魂。而尼克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尤其是打电话找人参加盖茨比葬礼却屡屡碰壁之后,也看透了人心的淡漠,看穿了上层社会的虚伪,黯然回到了故乡。尼克对黛西和汤姆的评价,入木三分:“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随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与这样虚假且没有担当的人相比,盖茨比的确是了不起的,他的高贵和痴情让他显得光芒万丈。
书中对黛西家码头尽头那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的描写令我非常印象深刻。五年间,也许他日日凝望着那盏灯,那就是他的寄托。“与他和黛西分开的遥远距离相比,那盏灯曾经离她那么近,几乎可以碰得着她,就好像一颗星离月亮那么近。”而当黛西终于来到他的房子之后,“或许他突然间想到,那盏灯曾对他的巨大意义现在已经永远消失了。……然而它现在不过是一盏常见的绿灯而已。他的神奇宝物已经减少一件了。”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当一个人离自己遥不可及,那他附近的某个东西就成了我们的寄托,当我们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这个人。也许是他时常出入的一个路口,也许是他家门前的一丛芦苇,也许是那弯曾照着自己也会照着他的月亮。而当我们终于得到,这个东西的象征意义就消失了,因为我们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个人,就不需要再寄托自己的情感于一个没有感情的物品。
黛西参观盖茨比房子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看着黛西,我想他是在把房子里的每件东西都按照他所钟爱的那双眼睛里的反应重新做了估价。”这也是人之常情。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给他,屋子里每件物品都想按照他的喜好来陈设。当自己按照想象装扮好之后,看到他对每件物品的反应,自己心里也会暗暗记下他眼中的光彩明灭——喜欢或者不喜欢,而后再据此改变。盖茨比的痴情在此也可见一斑。他是那样的痴情,而这种痴情,也是每一个用情至深的人的共同特点。
总体来说,很喜欢这本书,就像《纽约时报》说的,一本奇特的书,神秘而闪耀着光辉。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九):因爱情而伟大的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菲茨杰拉德 著
刘申丽 译
菲茨杰拉德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有着传奇的一生,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映照了自己的爱情故事和生活经历。这部作品,可以简练概括为一穷二白的青年爱上了贵族少女,并追求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故事。虽然内容梗概概括的这么简练,这么偶像剧,但是作者架构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很巧妙,一点儿都不枯燥,并且文字非常不一般,导致翻译过来的文字有一点不顺畅,但是仍旧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津津有味,值得推敲。
读完整部作品,就人物评价来说,我就想一件事儿,盖茨比这个人到底怎么了不起了,反思之,我认为应该可以概括为几点,为了不过分夸大主人公的优点,尽量客观分析:
其一,他坚持不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爱情上都是如此。盖茨比没有显赫的家世,但是为了成就自己,为了能够配得上黛西显赫富有的家世,他用五年从一穷二白的土小子蜕变为富有的翩翩青年,这儿咱先不说他的事业到底做了哪些勾当,应该是搬不上台面的生意。但是,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了很大改变,为了与黛西的生活轨迹能够重合创造了机会,即使有漫长的五年时间要等待,即使这五年里他只能隔海相望,仍旧夜夜翘首盼望,痴心绝对。
其二,他真挚友善,不管自己是否遭人诽谤与背叛。盖茨比大办酒会,广结朋友,亲身照料每一位友人,即使友人会臆测他的人生经历,也不会像汤姆和黛西那样,在困难来临时,保全自己,销声匿迹,而是选择守护爱人,牺牲自我,不计得失。或许如此的差异是源于成长背景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即使是在爱情中,依旧无法避免,更难以改变。在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中,盖茨比爱黛西,爱的又是那么深沉,但是他还是无法消除这样的差异,差异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黛西最终还是选择保全自己,消失在盖茨比最后的生命中,即使盖茨比替黛西顶罪并献出生命,抛弃了社会道德,掩盖了事实真相,也换不来一次她为盖茨比的死后送别,可悲。临终,盖茨比的葬礼单薄凄凉,但也有真挚的人冒雨前来与盖茨比告别。这也反映出在物欲纵流的社会中,人情冷暖太少,真挚爱情也太少,但不是没有,因此如果哪一天你遇到了,就请不顾一切的珍惜吧。
其三,他矢志不渝。盖茨比真的爱了黛西一生,从遇见她的那一刻起,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爱如磐石般坚硬,能够战胜一切,包括世俗的权钱与富贵,道德与真相,生命与梦想。这样的爱情浪漫但却悲伤,因为,黛西不够爱他,黛西的爱甚至都抵不过金钱,更毋庸说道德和生命,所以这是悲伤的爱情,我足够爱你,你却不够爱我,但这也是一种爱情啊。人们往往期待甜蜜的爱情,的确,甜蜜的爱情必然存在,但是人们却往往忽略悲伤的爱情也必然存在的事实。所以,爱情很飘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称之为缘分的原因吧。
当然,我说的全是优点,盖茨比也是有缺点的,比如杜撰自己精彩纷呈的人生和背景,做了搬不上台面的买卖,掩盖了事实真相等。我想再了不起的人也只能说明他的某个特质,或者某段经历让人赞不绝口难以企及,而非一个人的全部,亦或者各个方面,这不就是老祖宗说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嘛,箴言,需牢记。所以,人生在世,没有什么完美,咱们自己尽量挖掘出几个优点长处就好,不要总盯着自己的短板自怨自艾,活得豁达乐观点儿方能长命百岁哈。
故事结局很有意思,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了,作者没有点透,留给读者更多想象深思的空间。源于最后威尔森和盖茨比都死了,却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杀了谁?又是谁最后饮弹而尽?结局的设计让我不由自主的猜测揣摩。我最开始单纯的认为是盖茨比杀了威尔森,最后自杀。因为他一直在等威尔森的到来,我想他也一定担心威尔森会找黛西复仇,于是便扛下所有的责任,杀害了威尔森,而后,自杀赎罪。然而,我发现这样便丑化了盖茨比,甚至不太像盖茨比的行事作风。现在,反过来推理,如果是威尔森杀害了盖茨比,而后,威尔森自杀,似乎更加合理。威尔森疯疯癫癫,经过汤姆的误导,抑或是黛西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过,反而默认是盖茨比撞死了威尔森夫人,最终导致威尔森更加确认肇事者是盖茨比,便一怒之下枪杀了盖茨比,最后自己也无所眷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盖茨比最后也没有辩驳一句,因为他不想黛西受到一丝伤害,默默的保全了爱人,奉献了全部。这或许就是因为爱情而作出的伟大牺牲,抑或是愚昧犯傻的行为?这样的结局让我不禁想到了村上春树的一部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两部作品的男主人公有着相似的爱情观,因为爱情,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整体而言,小说初始没有直接着重描写盖茨比,反而以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主人公,所以开始会觉得有些乱,读着读着就会被深深吸引,回味无穷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