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是一部由阿吉里斯·帕帕迪米特洛珀罗斯执导,塞巴斯蒂安·斯坦 / 丹妮斯·高夫 / 多米尼克·蒂珀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期一》影评(一):看似激情四射,实则平淡无奇
多一颗星给塞包...虽然全程看颜,帅到我已经无法呼吸无法思考了...
——————我觉得还是补充一些电影的优点
情节上没有硬伤,角色的行为和情节发展都没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普通人放到那样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做出一样的事情。谁还没为爱情做过几件傻事啊。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看到故事的情节可能会比较有共鸣。但也正是因为角色的“常人化”,让情节乍一看比较平淡。
以上是补充,有空会图文梳理一下剧情故事线
——————————————————
没头没尾:电影开头结尾都很仓促。开头感情并没有铺垫,可能是想表达一见面就上头的爱情;结尾戛然而止,感觉事情还没交代完。
剧情大致讲的是在希腊相遇的两人的(连着几个)周末狂欢,随着画面中出现的FRIDAY大字,欢乐的时光开始,上头。然后伴随着欢乐而来的是周末过后,两人都sober后,面对的现实问题。爱情不只是美好,还有为对方的付出、牺牲。这是我理解的导演编剧想表达的,但是表达的并没有多好。
选角真的很好,塞包就是设定中的那种帅的一塌糊涂,有点渣有点憨有点小傲娇,声音软绵绵,性格奶里奶气,真的太到位了。女主我个人无甚感,好在所有人演技都在线。
总之,我觉得电影本身并没有多出彩,人是帅,但不是期待中的欧洲文艺风的感觉。观众可能更多的是冲着裸戏的噱头来观看,而不是电影的本身,因为电影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琢磨的深层次内容。
另一篇影评里用龙卷风式爱情来描述这样的爱情,我觉得十分十分十分恰当。来时疯狂热烈,去后一片狼籍。我个人对这样的爱情没啥共鸣,电影本来也没表达得很好,才有了这样看似激情四射实则平淡的像凉白开一样的观感。
《星期一》影评(二):《星期一》:对这类龙卷风恋情的剖析很现实
Monday (B+) 看之前已预期这部我们会看到塞包的床戏,但是还是没想到带给我们的内容有“这么多”。很多次我都惊讶地想要捂上眼睛,内心大叫:“Too much!”然后又忍不住倒回去重新看。。。基本上本片给人的感受就是这种有时过于疯狂,让人觉得尴尬和难以接受,但又禁不住想看下去。
如果你刚好希望看到塞包穿着背心或只穿一个内裤跳舞,或在沙滩上不穿衣服野战,或果体骑摩托车,这部定会满足你的愿望。很庆幸本片拍摄时他有努力健身,就算在《#猎鹰与冬兵#》里无法有很多机会展示,本片你不仅会完整看到健身效果,而且还会看到很多超出预期的内容。
影片是关于两个“随心所欲”的美国人在希腊一场疯狂的恋爱,前1小时30分钟完全是按照预期的故事展开,观众见证了一场龙卷风般爱情以及之后留下的狼藉。
从一见钟情到果体被发现在沙滩上到被带到警局只用了不到两分钟。但一切并没有结束得那么迅速,最要命的就是身体上的吸引被当成了爱情。故事其实花了不少时间讲述一段迅速展开的恋情之后所要面对的很多现实挑战,比如很快家里就多了一个人,这也包括她的家具,她的朋友,她的工作。。。结果可能是沙发没地方放只能烧掉,事业也变得一团糟,原本的激情被很多生活的琐碎所代替。正当觉得一切就应该按照预期的结束时,这样从“周五到周一”,从“火热到冷却”的关系却在片中不断重复,如实描述出了一种不健康关系常有的表象:结束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你曾经也有过类似快速疯狂的恋爱经历,本片其实可以找到很多共鸣。
我还挺喜欢片中关于搬沙发的段落,其实是对恋爱关系很好的隐喻。我们每次买一个喜欢的沙发时总是很开心,因为这是家里一个重要的家具,但是更换、清洗和搬运却非常困难,当你想要扔掉时,往往没有那么容易。甚至有时因为嫌麻烦就这样一直与一个旧沙发凑合着。一段感情也是如此。当一段感情让人两次进警局,已经足够说明其危险性。
但是越是不健康的关系越有时难以结束,往往需要闹到难以收场,才能有机会“分开”,于是本片1小时30分后发生的一切变得超出预期地疯狂。只是结局有点出人意料,又或者没有能按照观众的预期,是唯一可能令人不满的地方。
英文里有个词叫“free spirit” 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翻译好。它其实是对一种不负责的生活态度最为客气的称呼。如果有人称你“free spirit” ,千万别当褒义。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你可以说他们就是活得随心所欲,做事不太考虑后果,只为今天绽放,不去考虑明天。但这类人也常常让自己陷入很多麻烦,生活往往一团糟。用来形容本片里这对情侣最合适不过。
本片的优点是对这类龙卷风恋情的剖析很现实,遗憾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很多吻戏与床戏,但火花并不够。我觉得塞包已经尽力了,主要是女演员看起来真的很像个汉子,不仅是短发的原因,胸还没有塞包大,所以大部分的亲密戏份总让人感觉是两个爷们儿在玩耍,就算是露得再多似乎也缺乏激情。而且我感觉导演是故意滴没有让床戏看起来很美,毕竟这不是在拍五十度灰,手法更偏向失控与疯狂。两人的化学反应还真不如上次《Endings, Beginnings》里塞包与谢琳之间的强。不过两位演员在本片里都很勇敢,这是肯定的。
不知为何很多导演都喜欢让塞包骑摩托车,可能他看起来就像一个买不起车又很爱耍帅的人?本片里他驾驶的摩托显然不如冬兵的摩托车酷,但照样不防止泡妞,还有机会脱光了衣服夜间驾车兜风,是冬兵老人家这辈子都无法做到。
《星期一》影评(三):生活片段拍得很细腻,角色的疯狂与任性简直就是我自己
我得说,比预想中好太多了。前段时间看到负面的短评,我想这次不会我又要为爱痛苦吧…幸好没有。
看开头以为又是一个(俗套的)爱在日落黄昏时激情版,但不是。非常喜欢这种讲述角色不同阶段的生活片段的叙事结构,从两个人的 b 故事也可以看到各自的成长,算得上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近来我每次看到类似塞包片中的角色:幼稚、不成熟、任性、真诚、热情但这种感情又会很快消失、悲喜无常、不兑现承诺、擅长找借口并因此将身边的人整崩溃、有一技之长过去曾有成就但自己选择放弃此刻离梦想又非常远…都有一种认同感——啊你看看你自己不也是这么不靠谱吗?
也许我到他那个年纪仍然会如此,像个孩子,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事——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啊!但也不是什么绝望的事,甚至值得庆幸至少不是个无聊的中年人?
此片中塞包真的…淦,超~漂~亮~值得在银幕上反复观赏并舔屏(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
好多镜头值得截图,等会我来!不过在表演上,他真的,小表情太多了,他为什么不能不靠小动作、而是用他那会说话的漂亮的大眼睛,平静地讲超过三句台词?
影片后期他的表演好很多了,我喜欢最后他们两个人的争吵,一个简单的长镜头,所有的情绪都爆发在其中。唉,遇见这种人真的很崩溃,我批评我自己。
可恶的是看片之前被片场照剧透了,时不时会想那个镜头什么时候来、会在什么情况下来,极度影响观影体验,以后我真的再也不想看到任何片场照了(我本人从来没有看预告片的习惯)。
至于裸戏,我觉得无所谓吧,也许当代文化本身也不应该太过重视裸露这件事,遇见一个能跟自己一起裸奔的人也是一件幸事。
由于之前被剧透了这部分,我在看到这场景的时候感觉有些别扭…符合影片的调性,但是否有必要?中性评价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片也跟希斯莱杰的《糖果》差不多。
我的喜爱程度差不多是 4 星,为塞包美貌多一星。
这片的表演、布景、故事都是 OK 的,评分居然不及格,我觉得不至于…也许表达太过私人化了吧。
—————
笑死,塞包也会说马拉卡,我要截下来当短信铃声!
—————
在异国遇上同胞确实挺容易建立第一好感的,但是否能激情一下取决于个人想法和外形,遇上塞包我当然可以,遇上别人就当哥们儿吧。
记得在巴塞罗那加泰美术馆遇到的比我小两岁的男孩,纪念这次偶遇所以送给过他一个在谷歌展台拿到的 Android 机器人徽章,当晚又冷又饿还下着雨,我们企图混进不知道干什么的高级趴体混吃混喝(失败了,该死的没用的媒体证)。一起想要去山上的最高处找个点拍摄,结果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还企图翻墙进奇怪的地方(我确实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啊,有意思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