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夏至未至》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21 02:5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夏至未至》读后感1000字

  《夏至未至》是一本由郭敬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至未至》读后感(一):那些男孩 教会我成长 那些女孩 教会我爱

  开始读的时候电视剧已经上映了,在微博上看了几个剪切的片段以后才正式开读的。发现这本书的风格和《悲伤逆流成河》类似,读前半部分的时候深深地被傅小司的高冷、陆之昂的阳光所吸引。可后半部分却是带着沉重的心情读下去的,只记得自己坐在图书馆看结局时,整个人哭的稀里哗啦,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流,陆之昂入狱、立夏和傅小司的相忘于江湖、锻桥的离去都是我不愿看到的结局!他们可能都是彼此生命里的天使!

  《夏至未至》读后感(二):我们都经历过的夏至。

  说实话,这本书看得很快,快到出于我的意料。每一章节前大段大段的意象描写,都是匆匆掠过的。曾经我也是这样,把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感情寄托在意象上。迷茫时,我写朦胧的雾;开心时,我写娇艳的花;悲伤时,我写细密的雨。初中时最爱的作家是郭敬明,不管当初有多少人diss他,我仍然喜欢他的文字。《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和《夏至未至》,都是当年点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完的作品。 重新读这一本《夏至未至》,突然对书中连篇累牍的叙述失去了当初的好感。但是,谁没有爱过那个年代呢,那个郭敬明韩寒的年代。我不复是当年的我,我变了,但我还记得。

  但是,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看郭敬明的书了。 陆之昂。傅小司。立夏。太像太像高中时的自己,和自己身边的那些人。因为小四描写的是青春的模样,我相信,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都能从这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青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带给我的,就是让我由这本书而展开的的想象与回忆重叠,把自己身边的男孩女孩带入到了书本里主人公的身上。 不管结局多么冰天雪地,浅川一中的日子,都是阳光明媚的。不管未来会怎样,享受当下的校园时光,鼓励自己过得阳光明媚。

  《夏至未至》读后感(三):夏至未至

  青春的回忆,再看一遍

  附内容:故事开始于一个虚构的城市浅川,一个深北方长满高大香樟的城市。几个年轻的人开始自己的高中生活,一切都似乎格外的平静和缓慢,带着夏日特有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叙述情绪,仿佛夏日午后浓烈如同泼墨的阳光一样。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而接下来,*为平凡的几个高中生开始有了各自的人生路程,陆之昂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性格,而傅小司因为参加津川美术大赛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都有小有名气的插画家。之后那些曾经在一起的年轻人因为毕业而分离,立夏和傅小司去北京继续念书,陆之昂去了日本,而七七去了上海。而从小孤独的遇见,放弃了自己在浅川的一段与青田的美好感情而单独去了北京,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歌唱的梦想而努力。从此个人的命运都有了千差万别,而一开始缓慢而安静的叙述被快节奏的变故所取代,成人世界的大门洞开,里面的世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在傅小司的画集发行后,他红遍了全中国。而立夏成为了傅小司的助手,七七在上海因为一次陪朋友参加歌唱比赛而成为了歌手,在发完**张唱片之后飞速成为全中国的青春偶像,而反倒一直为了唱歌而努力的遇见,却在北京辛苦地生活,但是她却依然没有放弃成为*好的歌手的梦想……正在每个人都对急速到来的世界冲撞得看不清未来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之后的更大的逆境就要降临,也正是接着的种种事件,几乎完全逆转并摧毁了每个人的人生……

  《夏至未至》读后感(四):夏至未至,那是青春

  看完夏至未至有一点难过。 又一次看完,还是觉得小说没有电视剧有那么多情节,好像只是用很平淡的语气在叙述一短青春年华,几个人在高中时代的开心也是轻描淡写,悲伤也没有浓重渲染,可是觉得整本书还是充满了悲伤,仿佛开始的平淡和快乐只是铺垫,看的人心里隐隐不安,不论是谁的结局都总是先给他光芒和希望,再让他们沉入浓稠的墨水里,险些窒息,尽管,坚强的他们屹立不倒,反倒默默接受,向时光妥协。但是,身为看客的我们,除了感叹他们传奇的经历,还是忍不住微微叹气。 前几天开始看的电视剧,动人的情节竟让我忘记了小说的内容,耐不住,昨天去搜了小说看,看完之后仿佛又找到了那种熟悉又难过的感觉。 记得一点点,高一看夏至未至的时候最大的感受便是小四这本书里美到哭的句子,书中仿佛总是夏天,弥漫着香樟树和凤凰花的香味,白衣少年骑单车穿过巷子,时光仿佛静止而缓慢。书里没有很多镜头感,只是记录了一段白衣少年的青春时代,书里有悲伤的气息。没有看到书里他们的爱情萌发,只是羡慕他们的友谊万岁,十几岁的心单纯而清澈。 这本书里有夏茗悠的感觉,少年的感觉。只是夏茗悠的书只会带来光芒,是那种可以让你找到认同感的感觉,不管你是平时多么找人喜欢,或是多么找人讨厌的人,你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光芒,她的书给人蔚籍。这本书让人感叹、叹息。有种,华美而盛大的演出落寞的感觉,看得人心里空空的,却又羡慕着他们的青春那么美好。

  《夏至未至》读后感(五):高中时期矫情的心

  这本书没有王小波文中的批判精神,或者是冰心文笔中柔和细腻的笔调与母爱,童真作为主旋律,更没有金庸小说中呢么鲜明的个性。但是这本书却深刻地表达了多数人们心里深处久久不敢表达的情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城市浅川,一群高中生从认识直至分离的过程。从平静和缓慢的高中生活的开始,到每个曾经大同小异的朋友后来人生的千差万别。陆之昂的母亲因癌症去世,经历刻画了他的性格,最后去日本留学。傅小司参加津川美术大赛得奖后一举成名,立夏为了爱情追随了他。程七七为了自己的明星梦去了上海。而从小孤独的遇见,为了自己唱歌的梦想,放弃了自己多年在浅川和青田的爱情去了北京。这些人曾是交心的朋友,最后却因种种原因最终天各一方。

  从文笔上来看,这本书不是非常完美无缺。场景描述虽然详细,但缺少了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场景描述的不足,可相反,文中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却被作者写的传神写照。书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是:“信里的呢些段落深深地刻在立夏的心里,甚至不用背诵,就会像电影结束后的字幕一样一行行地从心里自下而上地出现。立夏记得最深刻的是遇见第二封信里的一段内容——而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呢样平庸地继续下去,庸俗地结婚生子,然后一天一天地等待衰老。如果人生真的是这样的话,呢我宁愿死在我青春的美好年华”。 这段话描述了立夏和遇见两个人当时的情感波动。作者描述的立夏有点优柔寡断,可是却把遇见描述的刚毅果决,遇见宁可死也不愿平庸,这种当机立断的性格并非所有人都能学得会的。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话语就深刻地构架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我认为在这本书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群人们的感情了。在高中时期,他们始终如一,没有一人抛弃了任何人。这听起来容易,可是扪心自问,却从未见过两人以上如此坚韧的友谊。值得一提的还有立夏与傅小司的爱情了。从一开始他们互相嫌弃对方,到后来被人们说成“世界末日也分不开的两个人”,在这之中他们经历了太多。我想这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耐心,和爱一个人的决定才可以做到的。

  文中还有一句话是我想提起的。遇见说:“有些人如果追不上,呢就撞上吧“。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这么久,一直想要赶上的人,有些人好像跟我偏离了轨道,有些人被我超越,还有一些人,我根本不舍得触碰,感觉我一往前他就会消失。

  夏至未至,没有鲜明的情节,可是却能让成年人追忆自己的青春时代,让所有高中生充满友情和爱情,又矫情的心被击中。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夏至未至》读后感(六):读书报告

  去年,我在追剧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系列:夏至未至。故事发生在90年代和早期00时代,讲述几个高中生的成长过程。最近,我把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原著读完了。总体来说,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多么大的亮点,读起来也比较平淡。

  首先,《夏至未至》的情节一般:故事角色的遭遇虽然较伤感,但我并没有打动我。在我而言,故事太情节化了,描写出来的感觉也因此暗淡无光。例如,当陆之昂妈妈因脑瘤而去世时,郭敬明反复的描写陆之昂的性格变化。我感觉他描写的太多了,反而让悲伤的情节显得笨拙。我可以理解通过这个描写,可以体现出他成长过程,但我感觉有点太生硬了,可以把他的态度变化纳入在情节里,从而映射他的性格变化,而不是讲述完情节再分别解释。

  第二,我个人觉得《夏至未至》的主题也比较单薄。相比之下,我通常喜欢看含有多重主题的小说,这样的故事更加丰满,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夏至未至》主题平铺直叙,读起来就会感觉单调乏味。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成长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仅仅是缅怀往事,并没有触及到成长之外的话题。当然,成长的过程也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但郭敬要把整个故事聚焦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许多话题比如家庭和社会对成长的影响,都是一笔带过,不免让人有点失望。

  当然,《夏至未至》也有一点亮点:那就是它人物的多元化。每个人物的背景都很不同,给故事一种真实的感觉。丰富的背景同时也很细致,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也讲的很精致,基本上没有任何漏洞。可是,说起人物的刻画时,那就有些问题了。从我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我感觉我对故事的人物印象很浅,有的时候感觉人物太平了,好像只需要用他来强调主题,而不是凸出那个人物的特点。比如说,段桥这个人物的存在就只是为了和青田形成一种对比,他本身也被描写的很平淡。

  总体说说我的读后感:在我读完之后,我并没有任何深刻的启迪,故事好像读完就又忘了。对于我来说,故事没有多少特点,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青年小说。说实话,我当时读起来感到有些失望。我原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觉得书可能比电视剧还有更上一层楼,但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所期望的意境并没有出现。同时,我对故事也并没有多少共鸣,作为一个还在上学的同学,郭敬明描述的事情有很多我还没有产生同感呢。有可能之后在读这本书时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但现在我依然没有发现什么特点。

  总而言之,我觉得《夏至未至》是一本很平淡无奇的书,没有引人入胜的细节,也没有洞悉社会,引人思考的内容。因此,我不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觉得大家可以把时间花在更精彩的一本书里。

  《夏至未至》读后感(七):【夏至未至】如果没有如果,不曾擦肩也是种解脱。

  今年我十九岁,仍然经历着我的初恋,面对这样的故事,忍不住地热泪盈眶。

  看过的言情小说不太多,从前对这些书也不太感冒,一些我记得起名字的,对我的认知和观念产生过些许影响的,都可以分条列数枚举。

  小学时代辫子姐姐郁雨君的《拥抱幸福的小熊》教会我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界限没有缘由的。

  初中时代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澜本嫁衣》,安妮宝贝的《彼岸花》告诉我有时候喜欢一个人是有代价的,即使有一个华丽丽的开端,结局可能并不会是完满的。

  高中时代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了》又让我相信爱情可以纯真而美好,从而又给了我沉浸于甜蜜幻想的理由。

  大学了,才开始看郭敬明,但我并不觉得晚。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陈旧,再版的书籍与色泽清新的封面给了我一种它从不曾被时间洪流滚过的幻觉。那些人物,那些故事,依旧在那儿,等着一批又一批孩子们来到这个年龄段,温习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成长。

  傅小司、陆之昂、立夏、遇见、七七、浅川、香樟、画画、唱歌、友谊、背叛、爱与成长。

  甜蜜的开端与过程,却有着令人哽咽的结局,所有人,难逃命运的捉弄。谁又能料想,这样本该酣畅而刻骨的爱恋或是情谊,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在最后一章突然化为破裂的泡沫,化为一场彻彻底底的悲剧。

  陆之昂丧母而寡言,他们说这是成长,他变得和小司更像了。

  突然想到奇葩说第四季奇葩之王对四位导师的表演赛上,马薇薇说的那一番话。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成长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因为要成长,我们要经历苦难,经历折磨,经历离别,甚至经历生死,在大风大浪过后,我们变得更加有承受力,对很多事情更加不在乎,又对很多事情更加珍视,我们磨掉了棱角,我们变了,被生活的风暴摧残得面目全非,变得不认识自己,甚至有朝一日真的成为自己讨厌的那个人了。从前我们讨厌拍马屁的人,然而受了什么刺激之后,为了职场成就,或许我们也会成为溜须拍马的人。这样的改变,我们赋之以一个名词,就叫成长。那么,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都被教育着要多受磨难多学着成长呢?马薇薇一言有如空谷足音:因为如果不成长,你没办法活下去啊。由此,成长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只是生活的巨轮碾压下,我们必须学会的一件事,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一种可能。

  陆之昂情绪激动,在发布会上酿成大错,终归毁了自己的人生。他躲躲藏藏,化作乞丐,顶着破衣烂衫,住在阴凉潮湿的桥洞下,放下了骄傲,尝尽了苦头。最终让他暴露的,不是他富家公子的娇气,不是警察的有力排查,而是他与小司的友谊,那一份永远也不可以割舍和忘却的回忆和怀想之情,足以让他不顾一切地以身犯险。我能想象他衣衫不整,拿着一只支离破碎的碗,碗里还有几个钢镚,用那长腿迈着碎碎的步子,走进了最近的一家书店,他看不到周边人为了躲避他身上的味道或是他脏兮兮的衣服而散开,也看不到所有人怀疑和惊异的眼光,只是那样淡定地翻开在热销书堆里那一本最显眼的,傅小司创作的那一本画集,翻开,然后,哭了起来,无休无止地哭着,那一刻,就算被发现,被警方带走,也无法阻挡,那一刻积累数年的情感,如瀑倾泻。

  ————————————未完

  《夏至未至》读后感(八):一生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天

  男主傅小司画过一幅名为《从未出现的风景》的画作,画面上是一个站在雪地里的穿黑色长风衣的男孩子,半长的微翘的头发,抬起头,全身上下在雪地的纯白里被映得毫发毕现,有一双失去焦点的大雾弥漫的眼睛,而天空的大雪里,有一个模糊的白色的女孩子的轮廓,从天空微微俯身,像是长出白色羽翼的天使,轮廓看不清楚,却有一双清晰而明亮如同星辰的眼睛。两个人在大雪里,安静地亲吻。那一刻世界静默无声。这是从未出现却永恒存在的风景。

  这幅画作要怎么解读呢?小王子说过, 真正珍贵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傅小司要表现的是他眼中的干净美好的世界,女孩子隐喻的是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中后来又消失的人,他们都是天使,带给你幸福,或者教会你懂得更多的道理。像陆之昂,立夏,遇见那样纯粹而美好,“我在害怕的时候,而你刚好从我身边经过。比如怕凤凰花凋落一地,而突然夏天就变得似乎永远不会结束,阳光灿烂充满整个世界”。

  有些人可能有疑惑,为什么是冬天,书中提到了散发浓郁香气的热烈夏天(“男孩子的白衬衣和女生的蓝色发带,高大的自行车和小巧的背包,脏兮兮的足球和干净的手帕,这些年轻的具象,都如同深海中的游鱼,缓慢地浮游穿梭在整个城市的上空”),也描绘了秋天的辽远沉静(“秋天的风从树梢上刮过,显得又高远又空旷。像是很远很远的蓝天上有人吹风笛一样”),春天自不消多说,那么为什么选在沉重压抑的冬天呢?可能就像结局那样,就算曾经的美好都已不再,就算自己的声誉被诋毁,他也能重新拿起笔再次证明自己,并且在新作的第一页描绘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陆之昂和立夏。

  这份心境陆之昂是知晓的,他在最落魄的时候,看到傅小司的新作后忍不住翻阅,看到傅小司还在期盼着三人能重逢,泣不成声,他的自白让人动容:“有时候想想,自己的这一生,就像是为了你才到这个世界上来一趟的样子。这样说好像很肉麻吧,可是,就像别人经常取笑我的那样,我没有认真交过一个女朋友,没有认真地谈过一场恋爱,没有结婚,没有当过父亲,可是这些,我都不遗憾。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让我的生命变得好丰富。”友情在不同人心中排位是不同的,于陆之昂而言,友情高于爱情,甚至可以填补爱情的缺位。电视剧也给这个角色很多偏爱,让他友情爱情都有斩获,看剧的时候我也很萌“颜值CP”。

  遇见是里面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名字是单亲妈妈取的,为了纪念两人的相遇。个性也是自由随性,“拉着你的手,无论是在哪里,我都感觉像是朝天堂奔跑。”她的魅力来自于她的执着追梦,歌声是拥有生命力的,“如同朝着太阳拔节的麦子一样的高音,如同深深峡谷一样低沉的吟唱,然后回旋,泉水,蒸汽,山脉,沧海,世界回归黑暗,而声音重新勾勒天地五行。”

  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总是对一些初见的事物感觉似曾相识,书中提到了一位作家的解读:“这是因为空气中浮动着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死去后留下的脑电波,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频率,而这些频率相同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依然有着很小的概率,让活着的人,可以接收到这些飘浮在空中的电波,这些电波,就是‘记忆’。而你恰好能接收到的那一个频率的脑电波,留下那一组脑电波的人,就是我们曾经称呼过的,前世。”立夏因为七七的挑唆,离傅小司而去,可是时隔多年,再来到傅小司的画展,脑海中还是会浮想起相处的点滴,是不会遗失的美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夏至未至》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