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食粮》精选点评:
●感觉像是游记、日记、诗
●“我爱物胜过爱人。”
●我是读错书了吗???!!为什么别人的评价那么高。我却没太读懂呢?
●Carpe Diem
●这段读了好几遍,去查了地球公转速度,哗,每秒30公里。“那些星星的名字我知道,每颗星星都有好几个名字,也各有各的效能。它们的运行看似平稳,实则迅疾,因而才炽热闪光。躁动的活力是它们疾速运行的动因,而光芒则是其结果。一种内在的意志推动并指引它们运行,一种美好的热情使它们燃烧并耗损。惟其如此,它们才璀璨绚丽。 那些星星各具效能和力量,因而紧密相连,此星附于彼星,一星系于全体。每颗星都有既定的轨道,并且循规蹈矩,如若改道易辙,势必干扰其他星辰的运行,只因每颗星无不相互依存。每颗星都选择既定的轨道运行,既是它应遵循的、也是它愿遵循的轨道。每条轨道,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命定的,却又是每颗星最喜欢的,是它的心愿所归。它们受一种痴迷的爱所指引,而它们的选择又规定了运动的法则。我们都受制于这些法则而无法摆脱。“
●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特殊的潜力。假如过去不是往现时投射一段历史,那么现时就会充满所有未来。然而可惜的是,独一的过去只能标示独一的未来,它将未来投射到我们面前,好似投射在空间一个无限的点。
●道理是有的,文字是美的,翻译者是加戏的,文字情绪是很激动的,观感是很累的。
●他逐一赞赏每种事物,这种赞美就表明事物的价值,也是他存在的理由
●要洒脱而自信,坚韧而上进。迷惘中或可指引一二。
●每个生灵都能赤身裸体,每种激情都能丰满充实。
《人间食粮》读后感(一):人间食粮
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独一无二并无法替代的。不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任何未来的东西还未降临,整个过去就在这瞬间逝去了。用身心去感受当下每一个瞬间,这一刻的感受是无法替代的。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考虑好坏;去爱想爱的人,不顾及善与恶。去寻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吧,不要被家庭、爱人、孩子、工作所束缚自由,尽最大的可能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保护好我们身上最宝贵的那些不确定的可能性,去塑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为无法替代的人。
《人间食粮》读后感(二):扔掉书,出行吧
我不怎么愿意用鸡汤来形容这本书,因为近些年鸡汤-词好像越来越带贬义,但是这个词又好像是最得当的形容词了。-开始看介绍写的是可以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媲美,以为也是一本纯哲学的书, 但是没想到前半段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描述了作者所感知到的生活,描述了大自然。所以相较于新食粮,我是更喜欢旧食粮的。
我想整本书的主题其实可以用”我感知,故我存在“来概括的。
纪德在整本书里一直在强调去感知,去接触的重要性,不要总是停留在想象,要用你的手去触摸鲜花,用你的身体去感受微风,让你的鼻子闻到花香。只有这些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对纪德来说,欲望并不是去占有任何对象,而是能够拥有感知触碰这些对象的权力。
本书的写作,像是在与- -位久未相见的老友写信,交代自己近来又去了哪里旅行,又碰到了哪些有趣的人,并一直在劝自己的这个朋友,哦,都完这封信就放下它,走出门看看吧。
《人间食粮》读后感(三):45
人间食粮 安德烈纪德 法国
这是诺贝尔获得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年轻时在游历阿尔及利亚期间写的一本散文集。翻译者李玉民是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 全书翻译流畅且深得纪德文风的精髓 这一点在他写的序里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纪德一边讲述自己在阿尔及利亚的经历一边告诉你他对事物的最真实的感受同时不断检视自己的想法 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书里有大段大段对自己心理景象的描写 是一种借景抒情吧 但又不是苏东坡式的对影成三人的聊天 惬意而带着淡淡的忧伤;而是以喷薄而出的热情向挚友诉说着自己的全部 真诚 热情而毫无保留。这让我想起了作家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当然 他们对心理状态的现实意象的描写诉说了完全不同的心情。该书的尾声处 他发出了热情的呼唤 “丢掉这本书吧 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即使第一遍不能完全读懂 这本书华美的词句 澎湃的心和异域风情都能促使读者一页页往下翻 直到尾声 直到续集新食粮。
如果你感到无聊 与其让自己像一滴水一样迷茫在整个池塘里 不如“捧起这本书” 读一遍 再读一遍 找到自己的心 相信它就是阿里阿德涅送给忒休斯的那根细绳 一定会引领你走出人生的迷宫。
——Sushan
《人间食粮》读后感(四):真•鸡汤
港真,看了这本书以后,你会觉得现在市面上那些鸡汤简直弱爆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咱们鸡汤的祖师应该是尼采同学,看的出来纪德是得了尼采写鸡汤的真传的,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了。起码就这一本是如此(尽管我不知道他们谁先出生。) 写《先知•沙与沫》的纪德和这个纪德,大概是看不出是同一个纪德的,不过他自己也说了,他就是在不断的颠覆自己,总而言之,如果觉得不像,那就对了!在这本书中,纪德是一个纯酒神式的人物。一切于他而言皆是狂放的快乐,连欲望都变的纯净美好。 不止于肉体,而是一枝一叶,一花一草,他从每一种感官能接触到事物中都感受到了美好和上帝的存在,也由衷的赞颂他们。更由衷的,这种幸福他强烈的希冀辐射于他人,也深知不能给予他人,于是自己先做出表率,把自己过的快乐又幸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尽力地表达出来。 然而,若只是这样,就也不是纪德了,他讨厌逻辑,是讨厌无序与沉闷,却从来不缺乏思辨,也不乏投向人类自身的怜悯,大概他也同泰戈尔一样觉得只知道使用逻辑的人如同手持利刃,见谁伤谁吧。所以他也讲了许多故事。 所以在他这里,连沙漠也变的充满生命力;所以在他这里,快乐的意义不止于快乐,还要加上思想才是幸福;所以在他这里,人类在不断地抛弃无用的部分,从而不断进步。 人生来是为了快乐的,而且是在快乐中也能体味别人痛苦的那种,生命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生,因为死亡越近,人就应该活的越肆意,而且是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的肆意。 我想,这就是纪德要教我们的事。
《人间食粮》读后感(五):“生活对我们曾经是野性和骤然的滋味”
阅毕,纪德这本小书的分量在这个时代一点也没有减退。噢,或者是在任何时代,学会快乐和掌握此瞬难道还不够重要吗?纪德总是告诉我们,丢弃过去的吧,感受此瞬吧,迎接即将到来的渴望。 这是我们总怀念或后悔于过往、总为未来而忧心忡忡的人最应该参考的生活方式了吧。
《新食粮》是纪德又经历了一段人生后写下的,或许在这些年头里他又看到了许多人间的困苦,或许他在自我的反复诘问中愈加坚定了自己的的精神,年岁没有让他褪却青春的激情,让他更加睿智不失激情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追逐,如何快乐,如何生活。
对现在的我影响最大的,是他告诉我们 “要坚信你的力量和青春”,“不要轻易放过自己”。我们被教导哪条路更安全,哪种生活方式更可取,就是不想自己的真实渴望。纪德也没有鼓动我们空怀幻想,他时刻告诫我们,要在现实中感受,在现实中享乐。
它指出一种保持勃发的激情且脚踏实地生活的生活方式。那些反复思忖来的生活方式、中规中矩的生活方式,都不如杂草在土地上追随养分、兀自生长的姿态。思考与感受,哪个分量更大呢?我有时候层层拷问自己的真正渴求,发现挺难的。真实下的虚伪和虚伪里的真实都让我对自己感到目眩神迷。
最终是最直接的感受更少欺骗我,我当少思索一些,双脚在土地上的感受是更为强烈的,剥除所有世俗所求和亲人的寄寓,我的双脚往哪里跑,哪里就是方向了吧。
噢,那天看到这里的一首小诗,看了几遍,蛮喜欢的,摘抄下来:养一身虱蚤也有乐趣。生活对我们曾经是 野性和骤然的滋味。但愿这里的幸福,赛似荒冢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