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12 00:0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100字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是一本由华杉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页数: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精选点评:

  ●好书

  ●20180124,断断续续读完了。

  ●先胜而后战

  ●先胜后战。 以正合以奇胜。 基本面!实力才是王道。 《孙子兵法》是大智慧而非奇技淫巧的小计谋,而此书让我看到了兵法的门槛,更帮助我塑造了自己对于基本面及实力的价值观,我受益匪浅。 感谢!

  ●如果说黑客是对代码编程,写作是对文字编程,那么兵法就是对思维编程。胜利不可定性定量,失败却可以,《孙子兵法》以失败为假设,定性定量分析,以此编程,发现人类存在思考偏差,凭此获胜。

  ●集大成,受益匪浅

  ● 1、《孙子兵法》是将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2、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3、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4、要能等待,能忍耐 5、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6、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 7、诡道不重要 8、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自己不强,那就不要逞强) 9、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

  ●17-42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这是兵法正宗,值得一读

  ●027 20190615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打得赢,也要计算代价。 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要能忍耐,能等待。 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战术原则。 诡道不重要。 知己知彼,关键是知道自己。 孙子兵法不是要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

  ●经典永远是经典,但对今人来说又太过遥远,如华老师此般讲解,就像在经典与今人之间架了一座高铁大桥,畅快无比。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一):计谋就是计算和谋略

  今天读了《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书中作者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很精辟,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以前我在看一些战争大片的时候,看到比如亚历山大、斯巴达克斯这些军事领导者,他们大都是因为武力强大才当上首领的,而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像周瑜、诸葛亮、韩信这些,都是凭借过人的智力领导军队,东西方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其实《孙子兵法》里面就有答案。《孙子兵法》的层次要比《三十六计》高很多。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讲求的核心是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以不战胜战。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用兵的关键,致人而不致于人-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皇上可以不懂军事,将军不能不懂政治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是不知彼,而是不知己。知胜五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寡众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计谋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授权要胜中求战,不要战中求胜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的战术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三):孙子兵法之跨学科跨行业思考

  孙子兵法蕴藏着多少的智慧呀:
1. 基本面最重要,对于个人而言,投资自己使自己强大是立命之本。
2. 先胜后战,不胜不战。只打有把握的仗。人生也一样,创业、投资先考虑风险,再考虑利益。
3.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随时做好准备,抓好基本工作,等待机会。
4. 百战百胜不可能,也并不一定就有利。要一战而定。正如巴菲特所言,你只要富裕一次就足够了。几番富贵又破产,利弗莫尔的下场如何?
5. 知己知彼,知己比知彼更重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认识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盲目的找臆想中的敌人。
6. 以正合,以奇胜。永远要留一张底牌,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出。
7.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先衡量损失是否可以接受再出击。
8. 赏罚分明,与兵同卧同食。战场如此,管理亦如此。
9. 各司其职,听命令。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
10. 纸上谈兵最易,战场瞬息万变。不要听一个人夸夸其谈方法论,看他大局上的表现,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判断。
11. 遇空城计看情况退军乃上策。要站在当时立场上想问题而不是以结果论。战争的前提是不输,保全自己为要。
兵法里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跟投资、管理、为人甚至心理、博弈之类的知识相通。你会发现殊途同归。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四):【每天一本书】20210405,D58,《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评分4.8

  

文章摘录:

01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

02 人性的弱点,就是好大喜功,不光统治者好大喜功,小老百姓做了炮灰填了万人坑,被搞得家破人亡,他还是崇拜迷恋那好大喜功的统治者。

03 一次把事情做对,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看来做任何事的道理都一样。李世民能打,主要是他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打。李世民最猛,是他知道在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他就猛了。而且都不打第二仗,一次就收拾干净,都给他算绝了。

04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05 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五):壹。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粗读三篇,摘记感受深、警醒大的片段章句于此。自勉之。】

  ■孙子兵法,讲计,但不是诡计的计,而是计算的计。战前计算好了,才兴师动众,并能一战而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所计算的对象是,双方的道、天、地、将、法,比较的结果有: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兵法庙算,就是算上述的“五事七计”。算的都是基本面、实力面、战略面,算赢了再打,才能全胜。

  而所有的诡计,都是为了调动敌人,不是自己的基本面。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获得胜利地位,获得取胜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中捕捉机会侥幸获胜。

  比如你大学毕业,进入一个行业,你扎扎实实努力学习努力干,十五年后,你就是行尊,你就是高手了。这时候你就立于传说中的不败之地。。。但谁愿意等十五年呢?创业吧。。。换上三个行业,这社会基本跟你没关系了,你哪个圈子的人也不是,就被社会边缘化了。

  【读时常常想到股市投资的若干学习,是否能贯彻施行之,诚惶诚恐之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