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荣光》是一本由金一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浴血荣光》精选点评:
●中国革命的成功何其艰难!中国共产党何其伟大!!!
●时间淹没众生,唯有英雄永存。
●有些名字必须铭记,有些名字也不能忘记,闪烁其词甚至避而不谈是一种伤害。
●仍然是真实的还原,不会有特别偏激的红色价值观。只是,真好苦难辉煌噢。
●词穷
●和上一本“苦难辉煌”太多重复的章节,有骗稿费的嫌疑
●像苦难辉煌的注释
●简单的了解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辉煌的历史,主旋律色彩浓厚,但总的来说对人物评价还算公正
●真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澎湃!
●客观的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这些是以前出版的此类书籍难以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信念能够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感叹少年强则中国强!
《浴血荣光》读后感(一):浴血荣光,浴火凤凰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百年救亡的过程是一首血流成河的历史史诗。1921年到1949年,28年的革命历程,无数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奋斗。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1934年被迫长征、1945年谈判破裂,多少次濒临危机,又多少次化险为夷,历经苦难的胜利,是任何精神财富都不可比拟的。
那是一个充满热血的时代,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有的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
星星之火,要掐灭很容易,但已成燎原之势,再扑灭就不可能了。我们革命的胜利,绝不是神机妙算的结果,而是真真切切的反复实践。
我们假设,如果没有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没有惊天动地的长征,我们民族能否他探测到这样的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获得今天这样的世界性号音。我们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前辈,这些财富,无需粉饰,把它活生生摆出来,就足以令人深深感动。
忘却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回顾苦难,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当我们眺望远方,如何使用这笔财富,才是走向复兴最根本的依托。
《浴血荣光》读后感(二):微感——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在百年前的中国,统治者目光短浅,我上国,物产丰富;旗兵骄奢,游手好闲;为将者贪生怕死,眼前只有蝇头小利。 可见泱泱大国,此刻对于“兵”毫无敬畏之心。1840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人的懦弱在他们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可笑的是签订后被外国人嘲笑为东亚病夫,辱道:“中国人向全世界发出广告,这里有一个愿意付款,但不愿意战争的富有的帝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富而不强的国家来说,这一切都意味着黑暗时代到来了,意味着苦难到来了。由此可见,军事是多么的重要,生死存亡系于此,不管我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是温柔富贵之乡中,都不可轻视。 在国家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一穷二白之下,带着他们那满腔热血,为我们演绎浴血荣光的精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28000多人,最终只剩800余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秋收起义,5000多人,最后只剩1000人。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们也未言放弃,金一南教授谈到此,说道:“中国的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中走向胜利的”,我深受触动,始终坚信剩下的这些人对于丧魂落魄者来说是残兵破将;对胸怀大志者来说却是可以燎原的火种。也始终坚信,中国的红色政权得以一直存在。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可见,上下同欲者,胜也。古有吴起为将吸脓,使得将兵一条心,浴血奋战;今有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得军民一条心,浴血荣光。书中说道:“人民群众用脚杆子站在了共产党这边,小推车推粮食、运弹药、掩护部队……用脚杆子完成了他们的选择,使得共产党人得以真正的实现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理念。 金戈铁马,已经被高速公路上如过江之鲫的车流所取代;战火硝烟,也早被城市森林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消融;沧海桑田,战争与革命已经过渡到和平与发展;今天的中国,从“东亚病夫”变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东方大国。 那么,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何守卫这来之不易的繁荣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是不忘本,不忘记我们曾经所遭受的屈辱,砥砺前行;其次不断学习,不断挑战,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最后要追求卓越,做好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平凡生命中的不平凡之人。
《浴血荣光》读后感(三):没有浴血,何来荣光
《浴血荣光》读后感(四):《浴血荣光》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从前在历史教科书上每每都是读到的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许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以至于当时中共建党早期的中坚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并没有出席一大,而深究于他们未出席的具体原因,更显现实的真实,陈独秀作为教育厅厅长忙着筹款子,李大钊在忙着“讨薪”……丧失了一个载入史册的机会,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到,也许就连参加一大的13个代表自己也没想到中国共产党今日的成就。 博古与李德 金一南用好长的篇幅写了“李德”的身世之谜,展现了他从一个共产国际的“送款员”如何摇身一变成了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并指挥上了中国的革命,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何能力不够的博古能作为中共领导人,李德又被他“打造”成了有权威的军事顾问呢,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似乎也没有太多自主性和足够的能力。 长征 金一南提到了中国共产党开启长征之前的艰苦探索,长征不是一开始就在脑子里的,是从湘西修正为川黔边区,又修正为川西北,紧接着又修正为赤化贵州,赤化贵州也不行,最终还是被迫走了长征的路。而长征路艰苦卓绝,也正是因为有了长征这一过程,才打造了钢铁一般的革命队伍,才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长征精神,作者称为中国共产党“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共产党最开始很弱小、实力不够强大,缺乏独立性,吃过很多次亏,也很多次损失极大,国内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残酷杀害,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分裂,数不清的叛徒。可他还是坚持了下去,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站在人民的那一方,为了信仰流血牺牲、肝脑涂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不过唯一确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以苦难为营养,在苦难、失败和流血中不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党,他是有极大智慧和顽强生命力的!长征使中国共产党精神上站了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历经坎坷,带领中国人民使中国富了起来,强大了起来。一次是精神上的独立,一次是物质上的独立,二者缺一不可,才有现在中国的强大和自信,以及社会的幸福和谐。现代人的生活也如此,要想获得相对的自由和独立,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而苦难和希望是催化剂,请你要记得。 土肥原贤二 要特意说说这个日本特务和日军指挥官,20世纪20年代时,作为阎锡山的同学,去逛了逛山西,竟没想到土肥原贤二把山西的兵要地志做了详细的侦查和记录,未雨绸缪,早在日本侵华作战方案出笼之前,就抓紧做大量的战争准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西王阎锡山竟然判断错误,全线崩溃,对山西的了解竟不如土肥原贤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讽刺。“当时这些中国的统治者,在关注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中国国家利益方面是太粗心了。大量的精力被用于军阀内战,或者各个势力范围的划分”。我觉得人,社会上的人,始终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只考虑个人利益,在某些角度上来说,格局太小,胸怀太小,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世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或许自己看起来很渺小,对于这个世界可有可无,可真正面对生存、发展问题时,就靠的是每一个个体,我们如今的幸福和成就也是当年多少平凡的人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国家、社会,也许很大,不能因此觉得“装不下”,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命运、福祉是一体的,只有关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运行,去了解历史,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血性、有责任担当的公民,才能慢慢脱离于自己的“狭小世界”,有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高级的趣味,将自己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离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