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塔事件》是一本由时晨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一):五行塔一案的一个破绽
(泄底,介意慎入)
因为房间过热,所以被害人不得不跳窗,那么既然地板是铜做的,被害人脚板会不会出现烫伤的情况,只要注意到烫伤这个问题,加热塔顶这个诡计就自然破解了。
即使我们忽略烫伤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到第三位受害者林震目的是破解父亲遇害之谜,具备坚定的意志力,而且即使房间内没有纸笔,手机应该就在身边,林震起码会发条短信之类的写上“太热了”一类的话来提供线索。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二):嗯,有基情
《濒死的女人》奇特的谜面想到岛田,特别从是“濒死体验”中看出隐藏的凶杀案。 《缄默》的模式想到古畑。可是将两件案子联系起来十分牵强。推理出棋圣杀了人还可以接受,正好就是报道上的密室罪犯怎么也说不通,还要杀第二个人更不知为了什么。 《绞首魔》颠倒房间的解答有趣。 《维纳斯》逻辑流。 《J的悲剧》想到金少。谜面很大,最后不在场证明的推理实在没有看懂。 《五行塔》又回到岛田流,太精彩了。“咖啡尚温”的提示让我也推理出主诡计,佩服作者的构思。第二个密室也相当精彩。无论诡计还是逻辑都非常棒。
韩晋一勾搭女人,陈爝就闹脾气,好可爱。一些炫学增加了阅读趣味。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三):这哪是推理啊,简直是侮辱读者的智商。
还不如读者故事会的水平。
以下是部分剧透:
第一个故事至少还圆过来了。虽然一个医生在病房里当着病人的面把护士杀了这种事,然后还要偷隔壁鱼缸盛水来洗血迹真的太离谱。
第二个讲一个下围棋的名人为了报仇杀了医生,医生自知有愧临死前把门锁死制造密室,真是临死都有一颗想演绎密室杀人的心啊。然后围棋名人又杀了个路人甲美术扔到游泳池底,目的是
让警察以为是自己!!!!!
全世界警察都是瞎子吗!!!!
看不下去了。
最后一个五行塔,杀人手法竟然是把房子加热,逼得主人热得受不了跳楼 造成自杀的假象。
跳什么楼,不会打开门跑掉么?还把房间反锁着造成密室是脑残吗?
就这货还写推理,简直是侮辱读者的智商啊。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四):大概很久没看过更精细的国产短篇
说实话,由于豆瓣存在各种不客观因素,加上大量的水军或者对国产推理的无脑黑,我宁愿在给国产推理小说多给更多星。时晨老师作为目前国内最有名的推理作者之一,说实话我觉得可能比推理杂志上那些熟悉的面孔更知名一些,虽然我也很喜欢诸如水天一色这些原创作者,但是内蒙出版社的影响力还是比新星差了一些。
貌似跑题了。第一次看时晨的作品是黑曜馆,阅读体验极佳,至于豆瓣上关于诡计bug的各种撕我一直没去关心,也许是不够精细,不过给我这种很少看原创长篇推理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经历,这大概就够了。
就像这本五行塔,第一个故事就已经很吸引我了,即使后面再烂,我也不会给太低的星。虽然时晨的文笔依旧没那么优雅,不过真的很久没看过比这更精细的国产短篇集了,期待时晨下一个作品。
.新星果然比大部分出版社靠谱多了。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五):五行塔简评(泄底)
陈耀系列是我最喜欢的国产推理系列作品,第一时间买来这本五行塔事件,阅读之前以为如之前的几部一样为长篇,直到读到第二篇才发现是短篇作品。
以下泄底
其中,在阅读绞首魔之篇的时候,在推理到是因为凶手自身倒吊时,我心中的想法是凶手与死者在玩捆绑SM游戏,被捆绑倒吊的凶手在与死者玩窒息性爱游戏的时候失手掐死了对方,所以凶手是死者的男友,事件则是个意外,可惜真相并不如我所想。
关于五行塔之篇,在阅读谜面时我已有了加热房间的猜想,当时我的想法是铜壁内埋了加热丝或加热管,有开关可以控制加热。最后证明猜想大致是正确的,没有期待中推翻我所想令人眼前一亮的诡计出现,从而也让我产生了谜题太好猜的一丝失落。
本书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濒死的女人一篇。
陈耀系列中的黑曜馆事件是我喜欢至极的作品,期待作者后续能推出更多长篇系列作品,令我等大快朵颐,支持如此优秀的国产推理,向作者敬礼。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六):好看
看多了欧美和日系推理,看国产的好流畅好舒服。这本书前面几个都算是推理短篇,写的还不错,只不过随着时代变化或者个人常识不同,一些推理步骤并不绝对适用。比如拿着易拉罐开冰箱门我觉得很简单,四根手指拿易拉罐,用小指头开门是可行的。还有倒吊杀人,个人感觉把人放倒再动手也是有可能性的。最后一个五行塔个人是觉得非常喜欢的,虽然感觉bug还是有一些,但是还是能感受到飞扬的想象力。
短篇小品先不提,说一下五行馆这篇,个人感觉推理性已经很好,虽然可以更好,但是提高一些短板更重要。如果作者能在文学性和社会性方面多加练习,想必能登上更大的舞台。个人想拿来与之对比的是一些畅销小说,从推理的本格性和离奇性来说,本文是有优势的,但一方面缺乏文学性,读起来给人一种通俗读物的感觉,只适合用来消磨时间,不能反复品尝;另外又缺乏社会性,不能带给人悲剧的震惊和爱的感动,也让人看完并不会想去推荐它或者回味它,社会性的表达既需要作者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又需要文学的表达能力。本书入选午夜文库,说明质量是相当高的,但是读者还是太少,被畅销小说碾压,其原因就有前面的那两点。有个短评说学学岛田庄司,灌水一些建筑史,灌水一些地理环境神话传说,虽然是取笑,但是也是有点道理的,即使是推理小说,也不是只有推理情节就可以撑起来的。
看过鲸鱼岛,行文流畅,气氛渲染的很充足,人物和故事也并不单调,是很好的书。大概作者没有把这个五行馆看的太重,没有想要扩充长篇的想法,只是把它当做了一个加长的短篇推理小品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前面的那些建议就都是胡说而已。
我很期待作者将来能成为推理大佬,本格的市场还是太小了,出于想多看几个作品的私心,建议作者有空也写写社会派,写写新本格,如果能有个神作或者畅销书出来,国产推理就有救啦。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七):一次不错的体验 《五行塔事件》书评
推理小说平时看的不算多,看过几部东野圭吾的小说,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都是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时晨是本土本格派新星,第一次看他的书,感觉读起来还挺畅快的。
关于濒临死亡边缘者的研究,一直没有停过,也看过有关灵魂脱壳的报道,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灵魂脱离人体瞬间的影像,看后不知该相信不?其实很多现象,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了,但我还是相信灵界的存在。《濒死的女人》这段故事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故事添加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投胎、孟婆汤、奈何桥的桥段,在人亡后,如果能转世轮回,投胎,对于很多人来说,死亡也就不可怕啦!
我曾经看过克莱尔·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小说就是讲述这方面的故事,有关人类死亡后,由摆渡人判断护送的灵魂是否纯洁,并护送到该去的地方,是天堂还是地狱?应着中国人的老话:积德行善,必有后福。这类故事很让人浮想翩翩,对未知的领域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缄默之碁》、《绞首魔奇谭》、《维纳斯的丧钟》、《J的悲剧》这几个案例不算复杂,篇幅也不长,没有过多的情节铺设。几个故事中有涉及无足迹杀人,尸体装饰,尸体交换,色盲等推理因素。作为小说中的“神探”推理达人陈爝,他的观察推理很强大,似乎没有难倒他的案子。推理依据当然是案发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而且凶手都是隐藏在当事人之中,随着案情的发展,线索一步步展现出来,读者可以开动大脑,从已知的线索中推出凶手,真是享受推理的乐趣!我想起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推理小常识“一片叶子藏在哪里找不到?”,这个小常识我在《J的悲剧》一文中找到了类似的片段,凶手为了掩盖血字,索性将血印放大,线索就找不到了。
《五行塔事件》这部分篇幅多些,被作者列为书名,可见其重视程度,也是最烧脑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一些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高塔密室杀人,连环杀人等推理因素,借“刀”杀人,这“刀”可真让人大开眼界!在谜底揭晓的时刻,读者才豁然开朗了。
整本书的逻辑性很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熟悉的因素,并很好的运用到这些故事当中。故事还算紧张有度,悬疑适中,是本不错的书。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时晨欣赏的推理大师埃勒里·奎因的作品,体验推理小说的魅力。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八):从奎因流向新本格的转型
这本书是由五则风格各异的短篇组成的集子,其中第一篇和标题作是我比较喜欢的,具有新本格风格的作品,其余各篇则是扎实的奎因流。我给书评起了个这样的标题,并非说明奎因流不好。原因其一,我个人更钟爱新本格;其二,我最近在刷奎因的作品,对奎因流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其三,标题作才是这本短篇集的招牌。
奎因流是时晨早期作品的风格,它的特点是谜面本身不出彩,靠解答部分朴实的逻辑推理取胜。时晨的早期代表作为其笔下的肖晨系列,我曾读过一些,如今已经印象不深了。
而后从《黑曜馆事件》开始,时晨的创作风格有所转变,其中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抛弃了肖晨系列转而开始创作陈爝系列(本书的第三、第五篇即是改自肖晨系列),还有就是开始偏向新本格的创作风格,尝试华丽的谜团和诡计——如《黑曜馆事件》中的童谣、《镜狱岛事件》中的两个主诡计、《五行塔事件》中的奇异建筑。
《黑曜馆事件》中华而不实的推理和诸多细节上的漏洞使它饱受争议和诟病;《镜狱岛事件》相比前作更具有岛田流趣味,且在叙述技巧上更加纯熟,然而主诡计还是有常识性的漏洞;《五行塔事件》则是在推理方面变得更加成熟了。
短篇分评:
1.《濒死的女人》
根据濒死体验衍生的推理。风格和岛田的代表作《螺丝人》很相像,个人蛮喜欢这种风格,虽说解答难免有作者自说自话之嫌。
2.《缄默之碁》
侦探无意间拜访犯罪现场之后和凶手展开博弈。这种套路其实很常见,最知名的如柯南和金田一。意外凶器是个亮点,布局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3.《绞首魔奇谭》
最具槽点的一篇。倒置房间的谜面致敬了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和前者不同,这则短篇的思路还是很明了的,解答我多少有推到一些。“凶手情急之下”的骚操作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其实像倒置这种苛刻的谜面,能有这样的解答已经算很不错了,顶多只是显得异常鬼畜而已【这点和陆烨华的《神秘组织》的最后一则短篇同理】
4.《维纳斯的丧钟》
朴实的奎因流,没啥特色。
5.《J的悲剧》
模仿名画的连续杀人,这种套路以前见得太多了,审美疲劳。
6.《五行塔事件》
个人最喜欢的一篇。高塔密室的谜面致敬了卡尔的《连续自杀事件》。主诡计非常惊艳,虽然可行性有待商榷,但至少没有常识性的漏洞。关键这诡计我还给猜歪了,想到一个和原解答完全不同的诡计,感觉我也挺有想法的【x
另外,这则短篇的辅助诡计是我目前见过的比较优秀的辅助诡计,不管是其本身的质量还是对主诡计的辅助作用都是值得点赞的。
总之,从陈爝系列的三本书中可以看出,时晨从奎因流向新本格的转型一开始是不成熟的,但有进步的倾向,这也是我和其他支持华文推理的推理迷乐意见到的。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九):如果能避免模式化就好了……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时晨老师真的写得相当棒,氛围渲染得很好,而且谜面也很厉害,解答过程的推理也相当震撼。而且作品中用了大量现实中的地点,因此就更加给人一种真实感。此外,文字的使用也是相当令人赞叹。而从文中也能看出作者的知识量相当大。因此综合来说,这本书确实是相当好的一部作品。
时晨老师也是我很喜欢的以为作家,可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才想提出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先来说一下概况。对于一口气读完的读者而言,最先发现的就是,某些短篇之间的相似度很高,甚至都是一样的模式——犯人为了掩饰某样东西而搞出了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
不过这还是可以接受范围内的,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某些比较过分的“伪装”。
打个比方,我勒死了一个人,刚好那人手里有锐器划破了我的手,结果血滴到死者的衣服上了。然后为了掩饰这个血迹,我就把死者的衣服都涂成红的。但是这样又太显眼了,于是我把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涂成红的。但是这样还是太显眼了,于是我就留下了类似于签名之类的东西,再进行连环杀人,将第二第三名被害者的房间涂成黄的和蓝的……于是很酷的谜题就诞生了,对颜色有病态偏执追求的无差别连环杀人凶手,以及诡异的案发现场……
虽然夸张了些,但事实就是这样,尤其是某些短篇,更为明显。很难想象凶手会为了掩盖这样东西而去做那么复杂的伪装。这种做法放在其他作家的作品里可能还能让人接受,但是放在这里不太合适,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时晨老师用了很多现实中的东西,而且写法也相当现实。在这么现实的背景下,却出现了让人很难理解的犯案逻辑,所以这种对比感就会让人无法接受。
接下去分篇来看吧。
第一篇关于濒死体验。谜题相当有趣,而且调查过程也很精彩。不过还是有些脱离现实的感觉,主要是在这个体验是否成立的问题上,这里涉及了剧透还是不多说了。
第二篇是和围棋相关的。这篇个人认为是短篇集中最好的一篇,尽管诡计是有点老了点。阅读体验最好,而且里面的讲解以及对于一些事件的观点也很棒,最后的推理也相当精彩。
第三篇的绞首魔……一言难尽……想了好久还是没想出如何能避开剧透来评价。
第四篇的维纳斯,这里不是很懂事件发生时涉案的每个人的行为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人能知道这段时间可以去做什么,为什么那个人要掩盖那个东西,为什么这个人会怀疑这个……之类的。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会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第五篇的名画。谜面很厉害,推理也很厉害。心疼这位作者。
第六篇,也是这个短篇集的重点。看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像《斜屋犯罪》,结果后记中(?)真的看到了……这个建筑类诡计,其实提示还是有很多的,要猜其实也不难猜,里面的两个密室也都不错。不过主密室的诡计好像和某位作家的某个短篇小说集中的某个诡计撞了……唯一不太满意的就是某个谜题的解答了吧……
总体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短篇集,上述的那个问题算是读后觉得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了。不过还是很喜欢时晨老师的作品,期待老师的下一部作品!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十):推理小说的根基是逻辑和公平性
《濒死的女人》4星
作为全书唯一能看的一篇,除了为什么停尸房谁都能进而工具室却不是之外,基本问题不大。此略。
《缄默之碁》2星
亮点:松节油、关节、佛像
不公平:橙汁和杯子的容量并未事先给出
吐槽:16L=1600ml?数学家啊数学家
逻辑链:
1. 橙汁-->有访客:ok
2. 有访客+看不见访客-->访客被杀:可以忍(但思维正常的人应该会更怀疑是不是有位情妇躲在衣柜里)
3. 访客被杀-->动机是脱壳:???
4. 动机是脱壳-->凶手还杀了另一个人:??????
其它:作者恐怕不怎么会下围棋,一盘棋即使下到收官,也不会用完361颗棋子。
《绞首魔奇谭》1星
逻辑错误:
1. 拇指指印向下:正常的警察应该会认为案发时死者躺着,凶手从死者的头顶方向下手,而不是倒吊之类。因此凶手的伪装纯属多余。
2. 连续杀人奸尸的凶手这次不对死者动手?
3. “xxx一个女孩子,家里不可能有这种尼龙绳”:谁规定的?
吐槽:天山马鹿
泄底:《中国橘子之谜》,作者就是这样对待自己欣赏的作家的?
《维纳斯的丧钟》1星
千年僵尸梗:指甲油和指纹
不公平:各种证物都是在侦探推理过程中才给出
逻辑错误:
1. 别说扭伤,就算手臂骨折都可以撕掉一张照片
2. 李在刘离开之后才起了杀意,所以指甲油诡计也是在这时候才用的。那么在此之前呢?她什么地方都没有碰过?
吐槽:进口指甲油,国内…没能完全去除
《J的悲剧》1星
不公平:下雨的时间直到最后才给出
逻辑混乱:
1. 警察的伪解:(1) 凶手先画画再自己把手打断,(2) 画其实是帮凶画的……喂,伪解也不能毛利小五郎吧?
2. 不在场证明推理极其混乱:蒋没有不在场证明的时段是程的真子集,所以程的嫌疑到底是怎么排除的?
吐槽:
1. 从新西兰带A4纸回国
2. 凶手都大方地署名了,真的没有人想过要去对比笔迹?
《五行塔事件》1星
密室诡计:姑且假设铜管会乖乖平移滚动而不旋转好了,“……只要趁你们没注意,把水龙头关上……”所以除凶手外其他人都是又聋又瞎的?
逻辑错误:
1. 要是房间被加热,正常人会考虑开门出去,而不是跳楼。凶手似乎没有从外面把门锁上,那么房间里面的人是可以开门的。房间里太烫了?先不说死者会不会等到温度很高才醒,就算真是这样,也有枕头床单,再不济还有衣服可以垫着。在烫伤和跳楼之间,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选择。
2. 即使死者只能从窗户出去,(1) 在此之前身上必然留下了烫伤的痕迹;(2) 看看首页的彩图吧,这个塔是越高越小的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是担心各层等大小的话铜层太重了下面承受不住吗?)那么从五层的窗户出去,只要不是一心寻死,不是可以站在四层的屋顶上吗?另外,三层住了一堆人,五层只有一个房间,所以三层应该比五层大很多才对吧?即使死者坠楼,顶多也是摔在三层的屋顶上,怎么会摔到地面?难道死者是在滚烫的房间里退后n步助跑起跳的吗?
泄底:《斜屋犯罪》
吹捧的各位作家和评论家老师们,贵圈的各位达人们,在高抬贵手打完“没用”后,除了谩骂之外,能认真地聊聊逻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