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29 04:38: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1000字

  《孤独者的游戏》是一本由付强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一):如果说啊

  如果,人设没那么玛丽苏

  如果,没有那么点点中二

  如果,行文再自然点

  这该是多棒的一部作品啊

  6

  我算是读书速度比较快的,文风行云流水的更是根本不会停下来,但是这本书一整天都是断断续续,我知道它本质上是挺好的,但是文字里透露的隐隐中二风说实话真是逼疯我了。

  算啦算啦,写作啦,文风啦都还能接受好啦。包括强制科普我都觉得OK没问题,总得体谅一下较真的读者。但是啊,那个超能力得设定真的是认真的吗,哪怕柯南也可以用个牵强的变声器和十几年不换球鞋皮带不是吗。

  设计也是一言难尽,一撕开塑封,第一件事就是把书签和腰封赶紧丢到我看不见的地方。

  好吧,因为还挺爱这个故事的,所以抱怨多了点.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二):看未来,一步步来了——评《孤独者的游戏》

  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无人驾驶,高智能时代,计算机代替高密度劳动力,如教师、医护人员、司机等,也许是,也许不是。很多导演、著作者们和广大研究人员都比我们普通地球人对未来有更高的远见与预见,脑洞大开,让人对未来无比憧憬。科幻小说对于科幻迷们来讲,就如同文字之于读者,是一衣带水、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这本《孤独者的游戏》是北大物理系博士付强的作品,作者本身也是一位科幻迷,其代表作有《时间深渊》。近年来国内的科幻小说总给人读不完的感觉,层出不穷,作者付强的这本《孤独者的游戏》算得上是一部精品好书。科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要想出众出彩,除了要有夺人眼球的故事情节,还离不开观点独到的人文思考,作者付强的这本小说兼具了这两点。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三):科技vs人性

  “本格推理”是日本推理文学初期由甲贺三郎创建,在他的概念里只有具有一定水准的具有高度逻辑性的知性作品才能被称为本格,以此将这些作品与有怪力乱神之感的变格派区分开来。本格推理对知识广度的要求,对细节推进的把控,都需要超强地科学计算,此派极不好写。而对推理小说向来有着十分严格要求的北大物理系博士付强,秉着“死逻辑派”“死理性派”精神,遵循本格原则,继《时间深渊》后为我们带来又一本科幻推理力作《孤独者的游戏》。

  小说背景放在了一个看似遥远又贴近的星球——远星。那是不那么遥远的未来,人类进入宇宙世纪,但基本的社会关系,日常的伦理道德并没有改变。最大不同则是“远星”上存在高等文明遗迹“深渊”,人类通过“深渊”取得凭借自身智慧所无法获得的科技进步,围绕这个充满神秘和无限能量的地方,故事徐徐展开。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四):孤独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有所期待

  “密室”题材早已被推理小说家们挖掘殆尽,但虚拟世界却可以带来全新的诡计。 无论是《密室恋人》里的这句台词,还是《孤独者的游戏》中另外三个故事里所反映的推理章节,都显示了作者付强在推理一事上的野心。他给原本复杂的推理故事赋予了高科技以及未来世界的外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想象力更难以被束缚,更是开创了一个推理新模式——“远星”推理。

  顾名思义,作为北大物理系博士,付强希望找到科技与推理的结合,就像是星月见识到的AI手枪密室杀人手法,这样的安排是在此之前很难被想到的,如果说现实推理最难的就是逻辑上的合理性,那么“远星”里的未来世界则将许多的不合理抹平,当然,借助高科技的手段虽说可以让故事进行显得安全,但同样的,推理小说所追求的读者共鸣则难度更大。而以“死理性派”自称的付强,肯定不会拒绝这种全新的挑战。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五):【钛艺书评】虽说孤独,也要游戏

  这已经是付兄第二部付梓的作品了。

  作为一本中篇合集,《孤独者的游戏》和他的前作《时间深渊》多少有些区别。主角已经不再是罗星和韩雪,而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侦探金影和一个小鲜肉跟班星月。在宇宙都市年轮城这个舞台上,他们和王警官、林子敬以及酒保22等人一同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太空歌剧。当然,前代的Abyss依旧影影绰绰地留在故事的一角,成为宏大背景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读付兄的作品,总会感觉脑细胞在燃烧。时间深渊中科幻设定的硬度在莫氏硬度表能排到10,而孤独者的游戏同样如此。这种非凡的特性是由付兄的专业知识以及跟设定死磕的精神铸就的,这也导致了这部作品有关科学方面的诡计有时候不那么亲民。好在作品中的设定都是为其推理的诡计服务的,所以,像我这样的读者即使读不懂,也不影响对于剧情推进的理解。

  至于作品的诡计设计,也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付兄的作品多是让硬科幻与本格推理相结合,所以作品带有非常独特的味道。推理的部分推进主线剧情,在这个过程中揭露每个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而硬科幻的设定既成为推理诡计中的一部分,又是主角们解决案件,寻找真相的必要手段。这种两相结合的结果是,付兄的作品给读者们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绝无仅有的。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恐怕是这一出出由推理诡计和硬科幻设定所构成的一个个案件,都折射出每个参与者的孤独。不得不说,事件的引发者个个都有自己的苦衷,在遥远的宇宙都市年轮城中,这种感觉又被进一步放大。主角们在跟未知的太空遗迹与迷雾重重的案件进行抗争,同时也是在与自身的孤独做着抗争。

  作为Shadow事件簿的第一部作品,孤独者的游戏这个名字实在是很妙的隐喻。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六):为生命找些刺激

  为生命找些刺激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什么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我一定会说科幻、悬疑推理类型的作品。就拿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在十年前,拿出来绝对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来自新世界的新奇玩意,其他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发发短信,用马赛克像素镜头拍拍照,高级一些的也只是多了听歌看视频的功能,而智能手机却可以购物、订餐、订票、出行、玩游戏、看直播等等,几乎无所不能。

  所以,未来的科技说不定更加先进,有着再一次改变世界的能力,也激发着人们脑中的科幻荷尔蒙,未来的科技会是什么样的,离开地球引力,自由穿梭于太空能否实现等等。科幻在我的幻想中就是最新最潮最炫酷的科技,全自动化信息界面的操作,更方便快捷、更具功能的全新社会。

  如果科幻加上悬疑呢?

  我们读过看过的诸多侦探破案作品,无一不让人拍案叫绝,在毫无头绪的离奇案件中找寻最细微的线索,用想象力恢复案发当时,把种种可能与案件关联起来,揣测嫌疑人的内心,调查嫌疑人的背景,用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道德人性伦理组成无懈可击的推理故事,当然也为现实生活中的罪犯们培养了反侦察能力。

  而科幻加悬疑的写作手法,无疑让两种题材形成1加1大于2的形式。正常的悬疑推理小说已经有了千种万种作案手段,密室杀人,情杀,过失杀人等等,方法手段及动机基本已经饱和状态,而科幻这一切入点的加入,无疑使悬疑推理更加多元化,同样,悬疑气氛的未来风格作品也在科幻题材上锦上添花。

  在小说文学上的创新突破,这就需要作者在多种题材上都要下功夫,果不其然,作者付强是北京大学物理博士级人物,爱好科幻和悬疑,也就是在兴趣方面投其所好,这样的背景下《孤独者的游戏》就出来了。

  悬疑推理小说除了在科幻方面的突破外,还要兼顾硬科幻的外壳,毕竟要遵循一定的物理原理,而且推理的过程中,要让案件的进行和读者的推理并行才可以,所以,书中的人物特点就要求极其鲜明。

  付强是中国开创科幻系列小说先河的作者之一,自《三体》的成功,越来越多质量高的科幻小说横空出世,中国科幻时代即将到来。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七):创意是短篇的灵魂

  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名字还叫《shadow事件簿》,shadow自然是来源于小说的女主人公金影。但是在正式出版的时候,大概是编辑考虑到用英文名字可能会影响销量,所以换成了“孤独者的游戏”。从小说本身来说,孤独者这个提法也很恰当。因为故事发生在未来,场景经常涉及到神秘的太空,而作者笔下的角色又充满了二次元的气息,所以把这四个短篇当作游戏一样来阅读,一定是很愉快的体验。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写的就是毫无难度的小说。虽然本书中女侦探金影和男助手星月这对搭档的设定充满了二次元的气息。但他们所侦破的案件,在质量上绝对不逊色于原创的推理小说;而在科幻方面的设定方面,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虽然阅读也可以算成一种游戏,但阅读本书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四个短篇小说中,个人的感觉第一个短篇《消失的双子》应该是作者用来练手的。故事并不复杂,有人过来委托金影寻找小镇上消失的弟弟,破案的过程和通常的推理小说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结尾出现了科幻的影子。而在第二篇《密室恋人》当中,作者似乎找到了熟悉的写作方向,从这一篇开始能够明显感觉出作者已经放开手脚了。这篇将虚拟空间的游戏和密室诡计结合在一起,通过挑战关卡的方式,破解一个又一个密室的诡计。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引用了天城一的《密室犯罪学教程》,对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一定不能错过。第三篇《纠缠》其实应该算中篇,这一篇是本书中情节最复杂的,既有推理小说的复杂谜团,又有宏大的科幻设定,更有缠绵悱恻的感情戏。个人认为《纠缠》应该是本书当中最佳的一篇。最后一篇《无限小镇》,从内容上来说更像是纯粹的科幻小说,这则短篇足以让人沉浸在无限重复的世界设定中。

  如果是看过作者《时间深渊》的人,应该能看到他的作品习惯用硬科幻的设定来搭建小说的骨架,而人物则采用接近二次元的设定方式。作者的短篇和长篇也有类似之处,本质上都是先构思好诡计或者科幻设定,然后再设计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来完成这些诡计。本书中的金影和星月,都是短篇创意的实施者,但短篇本身的质量,却和他们无关,和作者自己的创意有关。这种短篇小说的写作方式,算得上是短篇本格推理小说的正统流派吧——诡计或者创意就是短篇的灵魂。作者曾经表示这个系列的故事还要继续写下去,作为读者,也期待着作者能够想出更多更好的创意。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八):推理并学习

  这本书是四个中短篇的科幻推理故事的合集,在不知不觉中给你科普科学知识的小说。“推理”是故事的核心,“科幻”是故事的载体,这本书里的“科幻”不仅仅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舞台,它甚至与核心的诡计相结合。如果对这四个故事进行推理,离不开科幻的设定。

  男女侦探既拥有超凡的智慧、丰富的科学知识,又有好身手,经过多番费折,最终都为我们解开了这四个故事(消失的双子、密室恋人、纠缠、无限小镇)的谜底。第一个、第四个故事最令我意想不到,所描写的设定是突破我的认知。而第三个故事是最复杂,也略微带点男女感情色彩,让喜看感情戏的我得到微微的满足。

  这四个故事的科幻设定依次选择了意识科学、认知心理学、数理逻辑和量子纠缠态传输。作为一个理科盲的文科女我来说,对这些知识的盲区并不影响我的阅读。一口气读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为作者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对作者渊博深厚的理科知识赞不绝口。

  作者付强是北大物理系博士,北京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专门从事纳米技术研究,这从他作品里面也能探知一二。文中不止一次科普过纳米技术。付强身为一枚学霸型理科男,注重逻辑的严密性,故事中推理的线索,用于推理的思想也一并呈现,并且将推理需要用到的科学知识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阅读小说、享受推理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并非广为人知的科学知识。相对于作者第一本小说《时间深渊》,这本书的点子趣味不减,行文更加流畅。

  作者通过女主角金影与男主角星月的对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科学指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一项理论或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逻辑。当我们面对未知的世界,第一件事就是观测,基于观测,对世界产生一定的认知。而认知会让我们产生疑问,并思考问题。第三步就是建立假设,这是辨别一项理论或技术是否属于科学的关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系列可以观测的理论。再对这些可观测的推论进行测试,并加以修正、发展或否定。在实践与经验中发展,才是科学的理论。这颠覆了我以往对科学的认知,原来我一直对科学这一名词有着错误的理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最开心的莫过于能从中悟出新的感想、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纠正错误的认知,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好处。而这也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

  我也不禁思索,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科技水平到达像文中的设定的那个水平,诸如意识能构建起一小世界、对光速可以轻易操作和运用等的地步,也不是不可能的。而那时人类是否更加幸福?或者像小说书名只是孤独者的游戏呢?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九):1+1>2吗?当科幻与推理叠加

  这是付强继长篇小说《时间深渊》后第二部出版作品,一部短篇集。这一次不再搭建长篇恢宏故事的付强,用这本书展现了自己更多的知识储备,以及其所言的硬科幻与本格推理叠加维度上的超前探索。

  我个人最喜欢的篇目是《密室恋人》,本格中最经典的密室犯罪,加上逻辑严密,但又大开眼界与脑洞的科幻拓展,成功实现了“升维”的效果。几种密室手法中,以“父亲尸体存在的密室”破解过程最为精彩,奇偶叠加的手法,与刚开播的第五季《最强大脑》中“层叠消融”一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以基础数学原理(这无疑对读者相对友好)来破解思维盲区(又能在阅读中获得智力快感)的成功例证。以作者的学科背景,他甚至不妨可以推而广之,以类似手法衍生出更多有趣小故事。

  然后我想谈一下用了多次反转手法的《消失的双子》这一篇。有个轻微吐槽点是标题下方编辑加上了“这场闹剧,从来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这句话,虽然其实在读完全篇后能够理解此句有一种双关乃至多关的含义,可第一次阅读时,仍然感到有轻微泄底之嫌。简而言之,就是于我来说,已经减弱了第一层谜题的思考快感,这样的小瑕疵在书中其他地方倒未出现,不知编辑在处理第一篇时是怎么考虑的,希望考量到阅读上的感受,在今后稍加注意。

  整体而言,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到付强在这本书中作出了一种独特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国内少有作家敢于迎难而上的。当然,我们可以在轩弦的《莫比乌斯的圈套》中读到科幻与推理的交汇,那部长篇也相当精彩,不过模式过于类似《恐怖游轮》且只用了单一维度的时间循环诡计,相较之下,付强思考的形式是更多样化的。

  当然,付强的文风中仍有一些软肋,这一点从《时间深渊》延续到至今。很明显的几处:其一,女性服饰刻板化欲望化的描写。虽然将智慧的代表——侦探——设定为女性,但金影第一次出场就被标定为“黑丝控”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无限小镇》中出现的机车服倒是英气。)其二,《纠缠》一篇中男女主角的情感进展过快,也略显突兀。其三是仍有一些泛好莱坞大片化的枪战描写和较为生涩的性 爱描写,似乎也并不对主线构成很大推动,可以再简略或处理得更流畅些。

  当然,以上判断也多是我个人趣味,作者也很坦诚地在前言中说过,自己对姐弟恋或类似模式有自己的偏爱。或许今后可以在这种个人化的偏爱里再雕琢得精致些。

  作者是北大物理系博士,如今也是某研究所高工,扎实的专业背景令我相信他会在这条独特的推理与科幻叠加的路上继续深挖,创造出更多兼顾阅读快感与反思维度的内容。

  【本文是我第一次尝试几乎全篇使用讯飞语音“写作”,确实方便,只需要做微调,但还是在“莫比乌斯”被“理解”为“2B巫师”时笑喷……#未来已来# 】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十):你认为的谜题,只是因为你的知识储备不够多

  对于推理小说,我一直是非常热衷的,喜欢猜测推理其中的各种作案手法。当更喜欢的是去领教作者们笔下千奇百怪的种种作案方式;对于科幻小说,我也是极其喜欢的,喜欢作者们对于无尽宇宙和科学的幻想,宇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个粗浅的层面。将科幻与推理相结合,让我们的思维跟随者文字跃动起来,让大脑在烧一会儿,实在是一种酣畅的享受。

  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我们生存的地球太小,小的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付强的这本科幻推理小说集中,表现了人类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宇宙中遇到了一个莫名的“深渊”,是高等级文明的遗迹,而故事就是基于对这个深渊的探索展开的。本书一共四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高科技外衣下的更深层次的推理。

  一般的推理小说大部分都局限于刑侦手法,物理证据的搜索等等方面,最多也就是有现在的犯罪心理学推理和微表情判断。可是在这本书里已经超越了这种范畴,你能想象的到从作案时间上来动手脚么?当科技进步到了一定的地步,也许人们根本就不在需要通过自己来犯罪,你能想象通过电脑来设定密室杀人案么?在未来这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是越来越快了,可种各样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一直相信,当某一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刷新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先有的人伦秩序和道德世界观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是克隆技术,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是命令禁止克隆人类的,但是我不信,虽然我也不知道谁在克隆人,但是相应的克隆技术已经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了,既然动物身上可以成功,想必放到人类的身上也是可以的!这本小说中我一直觉得第三个故事最令我感动,虽然知识两个“反面”的角色,我觉得她们的形象完全超越了两个主角,甚至称不上反派!无论是木伦警官对于王子骁警官的爱情还是王子骁对于复制人所作的一切,都令人感到震撼,尤其是那一句“复制人也是有作为人的权利的”,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复制人原本是作为一个死亡后的替代,但是她“它”有着原来的人的一切,包括记忆和行为,那么这个复制人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了! 真相总是令人痛心的,复制人的只不过是某个大公司的实验制作,原本的目的很好的制造出复制品后将原制品销毁,本来也没有什呢不对,遗憾的是只有复制技术没有相应的销毁技术以至于后来王子骁产生了复制了一整个星球的计划,目的只是为了让复制人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句实话,我真的很佩服王子骁警官!

  千奇百怪的故事,独辟蹊径的推理,付强的这本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盛宴,故事讲一切的不可能转化成可能,并且将科幻与推理结合的相当精彩,一本成功的小说就是让人能久读不厌,这点,付强做到了。最欣赏书中的一句话就是“你认为的谜题,只是因为你的知识储备不够多”,但是同样一个人懂得越多也就越是孤独。当你站到了顶峰,你会感觉到乏味孤独,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武侠中的天下第一都孤独寂寞的原因,而站在顶点的金影九十这样的存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故事的合集叫做《孤独者的游戏》的原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孤独者的游戏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