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27 02:15: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摘抄

  《羊道三部曲(共3册)》是一本由中信出版社著作,135.00元出版的113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一):最后的荒野主人

  最近看了李娟的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一幅波澜壮阔的苍茫草原的美丽画卷在脑中展现,久久不能消失。感谢李娟带我了解和领略了平时无法接触、无法体会、更难以想象的经历。天苍苍,野茫茫,游牧民族搬家时走过的羊道,经历的恶劣处境竟是这样的惊心动魄。那种粗犷,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深入观察,是无法描绘的如此丝丝入扣。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二):羊

  动物被人类圈养,失去了重要的自由这个权利。但是羊道里,看看人给羊提供的这些直接的福利:远离捕猎者,容易得到的盐,冬季提供的干草,寒冷季节里暖和的羊圈,生病时照顾,长疮时清蛆… 两厢对比,被圈养看起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是不是有本书上说,羊是地球上生存最成功的哺乳动物。

  可能大多时候,自由不是生存质量里面最高的选择。

  感谢作者!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三):那些很远的生活

  哈萨克 阿勒泰 羊道 春牧场 夏牧场 简单淳朴的牧羊人 无处安放的寒冷 被深深着迷的美景 我被李娟的文字打动 简单朴实的文字 描述真实的生活 似乎是孤独和寂静 但又是被这股热情打动 那些离我们很远的生活 那些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到的生活 那些我们似乎不易理解的生活 就如李娟表达的 似乎无法理解 但是也无法打扰 深深被他们感动 他们是开心欢乐的 似乎是宿命 但是他们也掌握住自己的生命 那是与大自然真正融合的自己。

  感谢!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四):神奇的哈萨克族

  李娟啊李娟,这个名字今年实在是太火了,在很多个读书博主那里都见过。一开始还觉得有点奇怪,直到真的开始“听”这个系列的书才发现,李娟的文字如同施了魔法,让人心驰神往,令人沉醉。

  新疆阿勒泰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形象,在李娟的笔下跃然纸上。想想飞往新疆需要6个多小时,中间还要经历一次转机,不由得对这片中国最北边的土地又多了一份向往。迷人的牧场,季节的流转,游牧的民族,淳朴的牧民。这是与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虽然好似这些人、这些自然风光、这些大地、这些牛羊,与我们相隔那么远,但是李娟用她的笔把这些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瑰丽大地的风光,伴着热情朴实的哈萨克牧民,偶尔还有一两只牧羊犬,似乎这一切就在眼前。李娟的文字功底,实在深厚。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五):阅读的意义

  李娟的书我是一贯要捧场的。从第一本《阿勒泰的角落》开始,到《我的阿勒泰》,到《冬牧场》,到这几本,一路追随下来,看她用最简单平时的语言记录下来的生活,是无比的幸运才能窥看到的“他乡”和“别处”。

  读李娟所描绘的、完全不同甚至无从想象的生活场景,意识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而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努力的填补生与知的距离。

  我一个人的一生,多么的短暂、无聊,我没有机会过的另一种人生,无法亲身经历的事件,无法生活在别处,由作者描述、展现出来,便如偷得更多时光一般,历人之所历,拓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何其有幸,拥有这样好的叙述者,如李娟,如高晓松,愿意也有能力分享他们的万卷书和万里路,带来不同的见识和视角。

  只是可爱如李娟,也会哀叹生活单调,唏嘘人生短暂而孤独,这便是所谓人性或人生的共通性了罢。有类似的反省、觉悟和追求,也算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沟通。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六):诗和远方,就在这里

  

我大学第一次读到李娟的《冬牧场》就深深的被吸引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凡是李娟写的,都想找来了看看。我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描写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题材实在是稀缺,二现在即使有一些类似的题材,但更多的出于商业的需求,而李娟笔下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是绝对原汁原味的;三且目前这类游牧民族生活正在逐渐消失,更增添了几分珍贵的感觉;四目前现代化步伐加快,在繁荣、快节奏的大都市,读上一本李娟的书籍,这反差不可谓不吸引人;五李娟的文笔很是细腻,描写游牧生活的点点滴滴,即使是一碗热茶、一块硬囊都能让我心驰神往,同时感情的抒发也很自然,能引起人的共鸣。

总之,搞不清楚,我是因为李娟而爱上了新疆?还是因为新疆的异域风情而对李娟的文字另有青睐,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只要有远方,步履才能不停。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七):就说两句…

  哈萨克族的颠沛辛苦的游牧转场,在物质条件已经降至了恰够生活的最低标准的情况下,却依然还是尊重且热爱着古老又传统的生活方式。每一个毡房内,人们都遵循着代代相传的礼仪,习以为常,没有抱怨,只有坦然接受并彻底融入。生活的艰辛,始终都无法磨灭心里的热情,平常日子里的快乐点缀,是所有寂静时光的荡然回响。让人们风雨无阻的,是一场炫目的盛宴,是一次丰饶的聚会,是一路质朴的心灵归途。 而我在断断续续的阅读过程中,真的感受到了书内每一行文字向我扑面而来的“阻力”。对,就是阻力,我没有想到会如此“艰难”:读得很慢、摘抄很多、划线很密、思考很累………真是太难了。有时候十五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还停留在眼前的某一、两页,因为作者描述得太精彩了!语境恢宏,情景盛大,时而细腻,时而宽广,真是令我反复诵读品味,毫不厌倦,简直想直接背诵下来才是真正的记住。辛苦又快乐的阅读,终于,结束了。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八):年度爽文!

  

是难得的一本舍不得看完的书,一边看一边觉得自己真幸运,能看到这么美的文字。

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全部的生活从羊开始。和之前的冬牧场相比,羊道三部曲里描写的春牧场,夏牧场,都要更加丰盛。大段大段的风景描写,构成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写意工笔画,多变的天气,茂盛地不讲道理的深山绿意,细细蜿蜒又密集的羊道,餐布展开之处青草繁生,食物与安宁甜蜜地并置…很容易就沉浸其中,无限想象,只是这场景此生可能都难得一见,总是在一番狂想之后顿觉失落。

最近越来越容易能体味到文字中的朴实与真诚,从而陷入巨大的难以名状的感动中,李娟的文字从来都是这样,舒舒服服,从不掩饰。在牧场深山里的她,其实也只是牧民生活中的走马观花者,但她的叙述却从未流露出自己是个旁观者的身份,更多的是一起劳动,一起喝茶,一起呼呼大睡。虽然书里也会有她对于自身“孤独”的迷茫,但面对这么大的世界,谁又不是孤身一人呢。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九):独属于广袤草原的孩子

  古老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沿袭着与自然的约定,洁白的羊群,湿润的草地,寂静的山谷,温柔的毡房,古朴的木屋,柔软的馕块,细腻的羊油,滚烫的奶茶,黑走马拖依,手抓饭马蹄。淳朴古老的生活方式,孕育出的是独属于广袤草原的孩子,他们节制,敏感,且留有余地,按照自然的生物钟按部就班的完成每个季节的工作,与自然互相尊重并懂得感恩一切。 转场搬家给水草充足的休息时间。敬重感恩自然的馈赠,忌讳牛奶撒地的浪费。宴席前诚恳的祷告,从小马驹到咿呀学语的婴儿。牧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听闻驼队搬家路过,一定是要拎着酸奶去慰劳那些正疲乏的身体。来了客人,哪怕不认识,也可以共饮同一壶茶水,畅快的谈天说地,毕竟我们都生长在同一片草原之上。去别人家做客,也要带着糖果点心,用精致的绸布包裹好,端庄的送给主人。没有即时的通讯方式,纸笔更显得来之不易,朋友写的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八百遍再妥帖的放进口袋里,留着下次欣赏。需要搭车的人们,只需要原地等候,消息就会一匹马一匹马的传出山谷。这种热情的生活方式,或许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像是偷窥,从李娟的笔下偷看到了游牧民族最朴素最生活化的一面。从早到晚,由春天走到冬天,也看到了草原的天干净透亮,草地湿润厚重,都像那些牧人的心一样,淳朴珍贵且迷人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十):将生活过成一首诗

  一个人是怎样的,世界也是如此。李娟的灵魂有趣又纯净,很感性,在她的视角中,仿佛万物皆有灵性,草木有心,花叶有情。善于去发现生活的美妙,日复一日辛苦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我从来没读过这样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又舒服,充满烟火气息,并不是贬义,而是指如临其境,贴近生活,文笔清新动人,像一位知心大姐姐,向你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让我躁动的心沉寂下来。

  我整天唉声叹气,自怨自艾,向往牧场的生活,向往新疆的民族风情,但换个念头想一想,不论多么诗意的生活,以我如今的心境去体验,都只会是一团糟。

  小时候活蹦乱跳地摘杏子吃,但那杏子还未成熟,绽放在舌尖的只有一阵酸涩,浅尝辄止罢了,仍让人感到实实在在的欢喜。长大以后,总是太过于理想化,不懂得知足,当事件超过预想,开始脱轨,生活便全盘崩溃,没有勇气去直面困难,越来越敏感的心思,将那个简单的小女孩扼杀了,于是,只剩下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

  我们这里,虽然偏僻狭小,总是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但胜在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到了夏天,绿色的画布,拿出画笔点缀更多的色彩,那是只属于花的鲜妍。试着改变心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者,说不定我这个小镇女孩,也能活的像李娟一样诗情画意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羊道三部曲(共3册)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