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由[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理想主义者的园丁指南
笔者生长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母亲是初中教师,祖父是大学教师。 教育工作者是与医生警察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业,不同的是,他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特殊性——他们面对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有可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乃至表情等等,都会成为影响一个人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的母亲常常说,初中学生是最不好管教的,因为他们处于童年的末端,是青春期发育之时,常常有些同学的心智与身体发育不配套,他们既有自己的思想又不够成熟,他们情窦初开,他们会突然在某一天领悟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大象的智力水平约在14-15岁,我觉得我在教一群大象。”有一天我的母亲这样说。 当然,人类要比大象可爱得多,因为人终有一天会长大。当他们回想起他们曾经的老师,回忆起老师的谆谆教诲,他们是被浇灌的花朵。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是我想送给即将退休的母亲的,我先替她读了一遍。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功勋累累的伟人,他代表着前苏联教育界的天花板,是一位为共产主义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学家。 全书一共有100个建议,每一条都发人深思,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从优等生到学习吃力的学生,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十分的详尽,还会配有一两个真实的例子,这些活生生的学生真实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看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也许老苏的这些建议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毕竟人类社会在向前发展,教育理念与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如果结合前苏联当时的时事来看,这一本书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且重要的,可以满足当时社会的教育需要。 一个重要的点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学家是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立场上来谈教育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些所谓的精英教育不同,他确实是针对每一位学生,无论他的头脑聪明与好,无论他的出身与好,是一个不看阶级来谈教育的人,这一点十分可贵。教育是跨越阶层的通道之一,“宽松世代”与“精英教育”理念看起来对穷人家的孩子不够友好,而作者却没有这样的想法。 以现在来看,书中的这些建议太过于理想化,我的母亲看完可能会说:“这些道理很好,有些我们也是知道的,但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未必会按照书中的来。”当然,每个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不必照本宣科地按照理论来听从建议,用理论来结合实践是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读《给教师的建议》
文/岸晓风
如果说起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古代的公认的有孔子、柏拉图,近现代的则肯定绕不开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教师的心中是“神”一样的人物。这样说并不是简单的“追星”,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尊敬、钦佩,而且也都受益匪浅。今天说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终其一生的心血之作,公认的教育必读经典——《给教师的建议》。读罢本书,有这样几个突出的感受:
一是老师一定要有对职业的强烈热爱。老师是与生活中最复杂、最无价、最珍贵的“人”打交道。人的生命、健康、理智、性格、意志、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在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幸福等,都取决于老师,取决于老师的能力、水平、工作技巧和智慧。学校和老师的使命就是,为人而斗争,克服社会、家庭在某些方面对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扩大积极影响。而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施加最为鲜明、积极、有益的影响。只有孩子遇到了聪明智慧、水平高超的教师,他的本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二是对明确对老师自身全方位发展的要求。作者认为,健康、情绪、精神生活的充实、创造性劳动的快乐、热爱事业所带来的满足,这些都紧密相关、互相依赖。这里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心力的和谐。如果一个教师身体不好,损害了他/她的健康,那么也会影响其精神状态,继而影响其教育观念。作者认为,教师应该珍惜自己的心脏和神经,至少需要在60岁之前都能保持健康,乐观愉快的工作。显然,如果一个老师充满了智慧和思想,但是身体却无能为力,这是一种非常“悲剧”的事情。
三是找到与“学困生”打交道的法宝。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与“学习苦难”的学生打交道。作者提供的方法之一就时努力为每一个“学困生”挑选适合其阅读的书籍和文章,以最鲜明、有趣、吸引人的方式来揭示概念、总结和科学定义的含义。同时,应该让这些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一些有关周围世界物质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老师,这是对他们进行智力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作者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人感到惊奇、赞叹时,会有某种强大的刺激因素来唤醒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四是对一些具体问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如,如何让检查家庭作业成为有效的脑力劳动?作者提供的方式是用一个“草稿本”来进行检验数学作业,布置孩子们现场做题。实际上,作者不是简单的检查孩子们的家庭作业,而是通过做题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是否学会了应用。如,如何用阅读扩充知识?作者给出的办法是要走出教科书的限制。教师在讲解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的同时,利用一些课外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学生看到了超出大纲必修教材的可能性,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的前景会使他们激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这本书由100个具体问题及作者的理解和提供的方案而组成。每个问题篇幅适中,对于老师或者爱好教育的读者来说,适合随时看,也适合集中看。而且,关键在于,看了一定有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三):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读《给教师的建议》
苇眉儿/文
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以教育为主的职业。
教育,此词来源于孟子的一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项事业。
教师到底有多重要?我,一个从教28年的教师,是这样理解的:
教师,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
教师,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教师,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者;
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大家常说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教师这一行,的确非常与众不同,并且意义非凡。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很明确时代赋予自身的这份责任和殊荣,社会上人们对教师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看来,教师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长?是我常常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全新译本——《给教师的建议》,带给我恰到好处的解答释疑。
这位教育界的巨擘,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100条卓有成效的建议。说是建议,实际是对教育中存在的100种问题,给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所得。翔实的教育案例,深入浅出的理论剖析,让我看到了苏联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在其三十年平凡而伟大的教育生涯中的呕心沥血和孜孜不倦。苏霍姆林斯基,真的是用心做教育的,用爱做教育的
春秋时期管仲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还熟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那段脍炙人口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走……”由此可见,教书育人于教师而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苏霍姆林斯基则用亲历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删繁就简,总结了100条给教师的建议。这些建议,绝大部分适用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其中有个词儿,苏霍姆林斯基反反复复强调,这个词儿就叫“阅读”。这条建议,于我心有戚戚焉,我举双手赞成。
“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这是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诗句,我很喜欢。对于学生、成人,对于一切人、社会人,阅读应该是比吃饭睡觉更重要的一件事。
书,书籍,阅读……这些词儿充溢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相当多的章节篇幅中。
“应该让学生读某个阶段必需的且适合自己的书。”
“请记住,任何一种爱好,如果没有触动人的思想、精神和心灵,那它就不会带来益处。我要强调一点,人的第一个爱好,应该是读书,并且这种爱好应该终生坚持。”
……
书中第48条建议“教师要制定哪些计划?”中,罗列出了包括“儿童应该在小学阶段读完的文学作品书目”等10项计划,于教师而言,这些计划都有所裨益。而书中关于对学生的建议,在第86条建议“怎样在脑力劳动中培养自律?”中,我摘抄了适宜于和学生分享的条款:
1、如果你想有足够的时间,就请你每天都读书。
2、早上请早早开始工作,六点的时候就开始。
3、你身边要有大量书籍。
4、要善于对自己说不。
5、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空谈、消磨时间这样的琐事上。
6、要克服一些坏习惯。
7、“明天”是勤劳最大的敌人。
这些自律规则,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去践行,德国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就做一棵能摇动另一棵树的树吧!
真心希望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快乐的工作。
与君共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读《给教师的建议》
苇眉儿/文
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以教育为主的职业。
教育,此词来源于孟子的一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项事业。
教师到底有多重要?我,一个从教28年的教师,是这样理解的:
教师,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
教师,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教师,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者;
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大家常说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教师这一行,的确非常与众不同,并且意义非凡。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很明确时代赋予自身的这份责任和殊荣,社会上人们对教师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看来,教师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长?是我常常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全新译本——《给教师的建议》,带给我恰到好处的解答释疑。
这位教育界的巨擘,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100条卓有成效的建议。说是建议,实际是对教育中存在的100种问题,给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所得。翔实的教育案例,深入浅出的理论剖析,让我看到了苏联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在其三十年平凡而伟大的教育生涯中的呕心沥血和孜孜不倦。苏霍姆林斯基,真的是用心做教育的,用爱做教育的
春秋时期管仲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还熟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那段脍炙人口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走……”由此可见,教书育人于教师而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苏霍姆林斯基则用亲历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删繁就简,总结了100条给教师的建议。这些建议,绝大部分适用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其中有个词儿,苏霍姆林斯基反反复复强调,这个词儿就叫“阅读”。这条建议,于我心有戚戚焉,我举双手赞成。
“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这是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诗句,我很喜欢。对于学生、成人,对于一切人、社会人,阅读应该是比吃饭睡觉更重要的一件事。
书,书籍,阅读……这些词儿充溢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相当多的章节篇幅中。
“应该让学生读某个阶段必需的且适合自己的书。”
“请记住,任何一种爱好,如果没有触动人的思想、精神和心灵,那它就不会带来益处。我要强调一点,人的第一个爱好,应该是读书,并且这种爱好应该终生坚持。”
……
书中第48条建议“教师要制定哪些计划?”中,罗列出了包括“儿童应该在小学阶段读完的文学作品书目”等10项计划,于教师而言,这些计划都有所裨益。而书中关于对学生的建议,在第86条建议“怎样在脑力劳动中培养自律?”中,我摘抄了适宜于和学生分享的条款:
1、如果你想有足够的时间,就请你每天都读书。
2、早上请早早开始工作,六点的时候就开始。
3、你身边要有大量书籍。
4、要善于对自己说不。
5、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空谈、消磨时间这样的琐事上。
6、要克服一些坏习惯。
7、“明天”是勤劳最大的敌人。
这些自律规则,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去践行,德国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就做一棵能摇动另一棵树的树吧!
真心希望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快乐的工作。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