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独特性》是一本由德里克·阿特里奇(Derek Attridge)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1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的独特性》读后感(一):不止如此?!
在众多文学批评理论此消彼长,强调文本社会性、历史性、实用性的潮流中,《文学独创性》代表了文学批评界沉淀下来的对美的追求与对文本艺术魅力的挖掘。
《文学独创性》作为批评界回归文本的代表性理论著作,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文学批评趋势。
——傅利 黄芙蓉 《回归文本审美的文学批评理论:评<文学独创性>》
《文学的独特性》读后感(二):“文学”何来?
提起文学,人们马上会联想起自己的阅读经验: 或是深夜灯下痴迷沉醉于古典诗歌的美妙意境, 或是午后窗前流连忘返于现代小说的叙事时空;即使释卷之后,脑海中依然翻腾着曲折的故事情节, 心潮依然为文本中的情绪所感染而不能平静。不管文学为我们打开的是“潘多拉”的盒子,还是彼岸世界遥远的幸福,文学总能“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也许文学真有所谓的“魔法”,具有“能开启新世界的咒语、戏法”的神秘力量,使得人们不断地投身到“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中去”。文学的奇特在于:它既能撩拨起人的情思,又能引人进入形而上的思考;它既有令人炫目的一面,同时又隐藏着极大的颠覆力量;以至于读者的每一次文学阅读都可能是一次充满了冒险与刺激的精神之旅。文学所拥有的“塞壬的歌声”般令人恐惧的魅力一度让理论家无所适从,以至柏拉图执意要把诗人“涂上了香水,再戴上毛冠,请他到旁边的城邦去”。虽然有人说文学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骗局”,但奇怪的是读者还是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文学的这种“奇特”?文学的“魔法”从何而来?
——王兴文《论德里克·阿特里奇的“独特性”文学观》
《文学的独特性》读后感(三):sigulartity——event——act
独特性(包含语言/形式的独特)是一个事件;独特性与他性,创造性联系在一起。
正如作者在一开始开宗明义,该书深受德里达(可重复性 可引用性 文学行动)和列维纳斯(他性——对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视,以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重塑 ——作品的独特性 既在于唯一性 又在于变动不居的延异)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并不存在于作品的本质之中,也不存在于不可变更和不可言喻的核心之中。事实上,一种不变的、本质的唯一性将是无法解读和无法感知的,因为他不会向我们阅读和感知的任何模式与过程开放,这也不是稳定边界或有机整体的问题。(102-103)事件的核心正在于此——反本质,不可琢磨
何成洲在《文学的事件》所言:“与作为表征或者再现的文学观念不同,文学事件强调作家创作的过程性、文学语言的建构性、文学的媒介性、阅读的作用力以及文学对于现实的影响。归根到底,以独特性为特点的文学性不是一个文学属性,而是一个事件,它意味着将文学的发生和效果视为文学性的关键特征。”(p2)可以说是对《文学的独特性》该书的逻辑架构进行了一个回顾与梳理。由此可见,文学事件是一个综合性 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考察的系统性工程
该书并没有期待中那么富有启发性;多处都是浅尝辄止。尤其是该译本对脚注文献的中译处理感觉有些多余,这对读者进行文献溯源其实是不方便的。
《文学的独特性》读后感(四):singularity是什么?
singularity的所指意涵从古典时代数字层面的个体性发展到了现代本体论层面上的独特性,用来描述特定事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性,如哲学领域的真理,艺术领域中文学作品的特质等等,只是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对于其具体理解还存在分歧。
笔者通过对阿特里奇文论思想中对singularity 的具体论述,将阿氏的singularity 概括为三层含义:
第一层,singularity 可与 singularization 意义等同,即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既存的文化成果,从它内部的段落、章节到整个文本,都是发生在世界中的独特事件,它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单数化的过程,也即:一部文学作品绝对是单个的,但却不仅仅代表其自身,具体来说,一部文学作品是单个的,而不仅仅是特定的,它应该是具体的,它的形成需要事件化。文学作品是将要形成、正在形成、已经形成的文化事件,作家、读者通过写作、阅读、演绎与见证,促成文学事件的发生,也即文学事件。
第二层,singularity 可与 peculiarity、alterity、inventiveness 部分意思相当,即文学作品在语言运用、形式构成、内容表达、意涵旨趣方面的独特创造性。当然,阿特里奇指出,他所说的 singularity 和霍华德的用法并不相同,霍华德将singularity 定义为一个绝对的个体,并不与外界发生关系,而阿特里奇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它的 singularity 首先是和整个文化范式关联起来,同时又是对既有文化范式的超越、更新、介入、打断或者移植,最重要的是,这种singularity 是可以重复、模仿的。
第三层,singularity 与 hospitality 相关,即文学作品的 singularity 是对他异性的欢迎,作家、读者在创作与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以一种好客的心态去接受作品中的 singularity。在不断创作、阅读的过程中,个体的经验会得到充实,一种新的思想方式意味着吸纳、欢迎更多的他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最终化为个体行动,从而在伦理层面上化为实践。
现有 singularity 的中文译法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独一性、个殊性、单称性、单一性、唯一性,偏重强调对象在数字层面的特点,与中文中的“一”、“个”、“单”等带有数字意涵的汉字对应。
第二种,独特性、独有性、独创性、特异性、奇异性、新奇性、新颖性,偏重强调对象的内容、性质方面的特点,与中文中的“独特”、“独创”、“特异”、“奇异”、“新奇”、“新颖”等带有描述、形容特征的词语对应。
第三种,奇点、单性个体,专指不同领域中的对应表达,如奇点之于天文、宗教,单性个体之于生物、化学。
笔者最终选择“独一性”作为 singularity 的中文对应翻译。
——高彦萍《德里克·阿特里奇文学事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