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13 02:18: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锦集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是一本由[美]威廉·乔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精选点评:

  ●这套书都是学术性多了些

  ●中规中矩的教科书。最后的列表中额我略七世写错成六世了,若望的说法是直接从天主教历代教宗表里面摘出来的吧。感觉乔丹和他老师都是那种中规中矩的学者,全真派的感觉,不像是Norman Cantor那种邪中正的写法。

  ●颇为流水账,就像中国某几个朝代一样,百姓之声与文化讨论得少。战争、饥荒、瘟疫……上帝之惩并没有让虔诚的人们放下武器,自诩正义的“代表上帝”惩罚敌人……哥特之风也许就是这般扭曲的魅力……

  ●较之中信前两本关于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早期欧洲史,这本写的质量更高,从宏观格局上介绍了中世纪盛期欧洲历史的发展脉络。 11-14世纪,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与合作,中世纪背景下欧洲英法德王室的斗争,王权与地方领主、贵族、教会渐渐形成的制衡与分权 ,英格兰《大宪章》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大宪章》对后世的影响。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纷争。十字军运动的产生发展与终结。英法两国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欧洲天主教的改革,教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北欧维京海盗等国家的改宗,海盗活动基本停止。该时期文化、教育、建筑的发展,14世纪的瘟疫、饥荒、动乱产生的巨大影响。

  ●101

  ●期待二刷

  ●偏重社会史的概述。

  ●这系列里最能看得进去的一本了吧

  ●作为一本讲欧洲的史书,却很少提及拜占庭在这将近四个世纪的历史,真的是一个缺憾。还有作者的叙述方式,严格按照世纪划分,有些事件明明可以趁热打铁,一次讲完更好,却要摆到下一个世纪再讲,有时候将读者刚刚调度起来的兴致就被这讨厌的叙事方式扑灭了。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作者将欧洲划分为北欧、英格兰、德意志、法兰西、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及西西里分开并穿插讲述,让读者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另外作者在讲史的同时,讲述了基督教、文化以及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哥特风建筑这块,让人耳目一新。

  ●没地图扣一分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一):通史类作品,标题具有误导性

  典型的通史类作品,许多方面都泛泛而谈,当然优点是覆盖范围广,论及宗教方面的历史不少,另外关于民间生活和文化发展也多有提及且带有一定解释分析。对于理解天主教中世纪盛期(high medieval)的人类的精神世界和事件的动机都有一定帮助。

  缺点就象其他评论说的那样略薄,所以涉及的地域其实不广。尤其严重的问题是标题虽说是欧洲,但是只涉及了天主教世界(Christiandom)。重点描述英法德,其次是意大利匈牙利和伊比利亚,再后才是北欧三国和波兰。搞笑的是因为其实是天主教世界,所以十字军国家是“欧洲”范畴,但是东正教国家却几乎不涉及,在拉丁帝国之前整个巴尔干就这么消失了……在被丹麦和骑士团占据之前波罗的海沿岸也显然不在讨论范围。伊比利亚伊斯兰王国只做为对立面简单提及。并且因为主题是教俗权利斗争和王权和封臣斗争,通常就只是从王权的方面讨论,对于德意志内部各诸侯的斗争极为简略,意大利中部北部有关皇帝和教皇派系的斗争也很少提及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二):相对通俗的中世纪读物

  相比于第二本,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就薄了很多,而且本书前言也写了,由于作者是社会学家,因此史学内容就更多偏向于社会性,因此通俗性就比较明显,不像第二本需要有些思考。

  不过本书缺失了两大部分的历史,一部分是拜占庭的历史,另一部分则是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因此在整块欧洲中世纪版图中,作者就将眼光投向了传统欧洲国家,这点确实不如前位作者,不过应该和作者国籍也有关系,毕竟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的。

  当然,作者还是很详细地勾勒出了11-14世纪的欧洲史,两条线路把控还是很清晰的,一个就是各国王室和贵族的争夺,另一个则是教会和国家的争夺。也许是因为要突出这两条主线,所以省略了之前说的其他内容。

  不过本书的导读真的是提纲挈领,“封建”确实非常适合这个时期的欧洲,不过这里的“封建”应该指的是我国历史中的“分封”,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封建社会,只不过欧洲的这段历史比我们国家多出了宗教这条线。

  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条宗教线存在,让欧洲与中国走上不同的道路,欧洲的君主与教皇实际上统治了世俗和精神两个世界,但是中国并无宗教而是易中天教授所谓的“祖宗崇拜”,由此中国的世俗和精神世界是归一的。因此欧洲实际是君主、教廷、贵族三方势力,很多事件都是在教会影响之下产生了近代政治源头,例如《大宪章》等。当然这样解释或许太过简单,但是我觉得基督教的存在必然是欧洲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大因素

  以上仅为个人一些心得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三):一个大牛写了这个序言。

  

1

原著作者本来这个历史地图配的就很差,而中文版居然全部阉割掉了,当然是为了省事儿。因为中国出版对地图查的很严。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前年出颇受好评的专著,爱德华一世——伟大而令人战栗的国王并且锻造了不列颠。这本书的好多幅地图也全部被阉割了。

但即便如此,连表现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网,都没有可以说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毫不负责任的。萨克森,诺曼底,安如,到底在哪里一般读者也不会很清楚。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确实是很重要的。手机APP里有历史地图可以下载。

但是也没有办法配合这本书的上半本,它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介绍的,从法兰克到中欧再到北欧。

所以这本书真的沦为学者的参考读物了。

2

写导言的中国人根本就是放屁屁,根本就是在卖弄学问的放屁屁。

导言第9页说,这本书并非一个国别史的综合,而是一部突出该地区整体性和同一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史,而写作亚洲中国史的作者是很难这样入手来写历史的。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本书极为零散,哪有什么统一性和整体性。

导演的作者还说,欧洲中世纪能够很好的体现顾炎武所说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也就是加强地方社会控制的自主性,来改善帝国统治在整体上的有效性。这话都不像是人说出来的。而像是海绵宝宝的敌人plankton的女友说出来的。

学了这本极为枯燥的书,能够让你理解顾炎武?您真是一个学以致用的好宝宝呢。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四):自古以来,商业,宗教,世俗权势始终是权利相争的战场和高地,人们对于欲望的追逐从未停歇

  

自古以来,商业,宗教,世俗权势始终是权利相争的战场和高地,人们对于欲望的追逐从未停歇。中世纪的欧洲也离不开一些关键词:宗教、十字军、骑士团、权贵、城堡、移民和文化入侵,充斥着军事和政治的谋划,以及教皇和各地封建统治者的较量、王国内部的继承者之间的较量、国王和贵族的较量,各方较量由利益主导,各环利益相生相扣。

对于各地区来说,商业贸易是很重要的发展力。富强需要和平稳定,充满政治分歧的地区更容易受到攻击,进而爆发战争。公爵国王们忙着拓展疆土,忙着不停地建立城堡,那些雇佣海盗打江山的上位者们,最终尝到了与虎谋皮的苦果,带来了后患无穷。

权贵们很擅长利用宗教的力量,通过信仰和朝圣的力量达成了政治的统一,构造了名正言顺的继位,发起了师出有名的战争等等:卡佩王朝将拓展疆域征服更多土地的野心掩藏在保护教会的名头背后;十字军东征,以拯救为名的烧杀抢掠,导致了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残忍的报复和屠杀,制造了无数的灾难。

各地区行政管理体系随着不同统治者的上位而不断变化,出现王朝的更迭又会遭到破坏。战乱四起的年代,加上宗教和政治的利益交换和强权压制下,平民百姓被苦苦压榨的艰难生活。每一次不稳定的局面,放在历史上是轻轻的一笔,但是放在个人身上可能就是深深地悲壮,就像14世纪初期被英格兰攻打的苏格兰,遭受处决的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

这本书对于地理环境的描写很美,像动物世界,又像人与自然,美丽的景色随着作者的文字铺陈,会一幕幕自然的出现在眼前。最后,不禁感慨:有些事情,坚持着,坚持着,宣传再宣传,它就成真了,一如法王路易六世对脆弱王权一步步的巩固和加强。时间是很有作用的,人们总是很容易习惯。历史,更是如此,因为真正知晓实情的人,已经无法辩解。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五):各物质团体和精神团体间的博弈和妥协

  

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历史串讲,信息量有点大,因为中世纪主要是以宗教为主题,因此很多宗教纷争的内容,个人感觉先读完各国历史和基督教历史甚至拜占庭和土耳其的历史,再看这本书会更容易理解 个人比较喜欢本书,一方面是作者比较毒舌(但又不是尖刻),又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读起来颇值得玩味,另一方面作者不会特意强调立场,也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所以偏袒性不强(不会特意觉得某一方面很好,更不会"各打五十大板"),这种态度下作者不会告诉你"这是文明的必然方向"云云,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是,就像是大厨教授做菜时,不会直接告诉你做什么菜怎么做,而是把食材摆出来,慢慢抽丝剥茧,告诉你每个食材有什么味道,然后等着你自己去琢磨做什么菜以及怎么做 于是,内容就专注于中世纪"权益"舞台上国王、贵族、骑士、教会(修士)、平民、奴隶等角色们的博弈与合作,哪怕是争议频频的十字军东征(有人认为是骑士精神的体现,有人认为是不太光彩的宗教暴力),作者不会特意渲染它的残暴也没有展示教会骑士的勇猛和忠诚,而是剖析背后的来源以及原因,所以作者常用的评价是"影响很大的人"或者"影响很大的事",而不是"伟大"之类的带感情色彩的形容 从某种意义来说,推崇教化的人可能会不太赞同作者的这种历史讲述方式,但我读着倒是挺有意思的,可能是离他们的历史比较遥远 第12章"社会结构"那部分非常有意思,最后的点评可以说一语中的: "不得不说,社会本不该如此复杂。德意志居然有仆官这样的人,他们身为农奴,却拥有骑士般的势力与权威!那些军事修会的成员呢?他们到底算骑士还是修士?商人买卖货物,不去亲手劳作,他们做的能算真正的工作吗?" 第16章"波罗的海和中欧"也很有意思,主要讲中世纪时期斯堪的纳维亚,挪威国王"修法者"马格努斯六世可真是个聪明人,自己在背后充当制度设计师,主要做立法和行政体系设计,规划和统筹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分配关系,而不直接插手利益分配具体事宜,这样反而维持了稳定的统治(以及收入) 不过当时的年代里,基督教世界的国王都有"神授",贵族如果反叛,合法性会受到质疑,因此只要皇族内部没有纷争,就较为平稳,即便"异教"期间,皇族其他人声称有继承权时,贵族也是宁愿选择自己支持的继承者,还声称应当由贵族选举国王,但贵族夺权的可能性不大依然不大 而基督教教会介入后,绑定的政治合法性和商业活动,让王朝能够维持平稳的统治,马格努斯六世也算是搭上了这条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依然是个聪明的船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