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练习告别》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12 01:07: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练习告别》读后感1000字

  《练习告别》是一本由沫沫著作,慢半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练习告别》精选点评:

  ●作者过于矫情 其实告别并不需要练习 我们会永远记住的是过往的经历而不是告别 对第七个故事印象比较深刻 有机会要去拉雪兹公墓看看

  ●适合自己写了自己看。作者本身的三观没有体现,凡事太以自我为中心。离别本就是必经事,所谓的练习体现在何处。仪式感还是怎样的。这是作者路上的所见所识,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写,这尼玛管我啥事儿,我有从中感悟到啥。

  ●不得不说这个作者真的应该是蛮有魅力的。她的旅游过程居然都很美好。封面很好看,里面有些照片我也很喜欢。不过故事什么的很一般。

  ● 好好说再见 不是所有的告别都能够有机会好好说再见,甚至是多久分开都没有意识到。到有一天突然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哦,原来我们是在那个时候渐行渐远的。对于这样的结果很无奈,只是什么也做不了。于是就想,要是当时我能好好说再见就好了,哪怕我能好好的道个别,也不至于如此的遗憾。 告别也不仅仅是指两个人的分开,还有某一个阶段的人,还有再也回不到的某一种状态,也可能是一个赤诚的微笑,一次深情的对视。 那些曾经珍惜的,转瞬即逝的事物,我们很多时候都未曾发觉,然后来不及道别就悄悄的消失了。而所谓的练习告别,我想,是在让我们接受那些生活中悄然而至的变化,渴望美好但允许他们消逝,留恋却不停留继续向前走,有遗憾却不惋惜,在心里好好说个再见,然后继续坚定的过自己的生活。

  ●若是10年前的我看,大概会给3星以上。现在,很后悔以这样一本书作为2019年读的第一本。里面的照片是真的好看,头三个故事质量还不错,再之后无非就是喜欢某个男生而他取了平凡的女生、遇到某个女生但没有挑明还蛮喜欢这个女生… 越看越不舒服。2星都是给照片的。

  ●评分虚高,文笔感人

  ●11个故事,简单翻翻,还好吧。

  ●作者有着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文笔!上飞机带了这本书。

  ●很喜欢作者沫沫的笔触,感觉她对什么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感触,然后又自然而然用文字把她所感触到的一切呈现出来。她所记录的岂止是每一场告别呢,是以告别为分页符的每一段感情

  ●{蓓姨推荐}沫沫的新书《练习告别》 昨晚收到书,洗完澡就静静地看,很久不看书了,但是沫沫的文字总是让我忍不住读下去。才看第一篇就有想哭的情绪了,有些故事在前几年听沫沫说起,我都会感动到流泪,细腻的情感与那些我不曾想象过的经历本身是那样动人与具有吸引力。从小到大,那么爱哭的我。记得前几年我们每次见面后都会拥抱认真告别,我每次都会羞涩拥抱,持续了一段时间我被打回原形。还是喜欢自然一点,一句再见,路上小心,才不觉得那么沉重吧。我和沫沫的性格完全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彼此欣赏,互相鼓励,经历过友情危机……还是那句,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在这里等你。友谊万岁,新书大卖!

  《练习告别》读后感(一):关于告别的事情

  我已經是第二次看《練習告別》了,不對,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沒叫《練習告別》,還是同樣的內容每次都覺到自己的無力感;那種空洞的軀殼像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小心,那種很小心的翻頁,怕下一頁的觸動戳傷了書中某個人物的心靈一樣,時鐘在以一秒變化成一天的頻率方法計算,屏住呼吸看這每一個字在腦海中掠過,在空中盤旋的空間內讓人唏噓、感嘆、窒息;這不是電影;不是那種導演引導觀眾帶來的影響,而是讀者對它的存在而自主的延伸,是那種無限的延伸,亦是沫沫留存在書中的彩蛋。

  直到看到任何言語都顯得無力,只有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只想秒鐘停頓下來,夠了,讓我練習一次,練習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無力和情緒,讓作者的蛛絲馬跡讓我找到方向和角度,別再讓我覺得到自己與這個現實告別,與這個空間脫節,居然同樣是加勒的火車,同樣是遇到黝黑皮膚眼大而有神的小女孩,卻發現自己與作者不在一個空間;不,我們都在生命里詮釋著屬於自己那一部分的浪漫,而沫沫卻像活在他們眼裡,那種深刻的活著,像活在那熱氣騰騰的車廂里不肯下車,下車就會變回那個無奈的自己,像永遠都活在書里一樣,一次一次看一次一次落淚,無法自拔,又有誰能讓時間停頓呢?

  她一直在流浪,不是流浪漢那種,是經歷過什麼似的又回來把灌滿記憶深處的瓶子打碎,記憶捏成碎片散落天涯,再收拾打包自己的疼痛再出發,「面對置身事外的美麗,無望無告。」

  像永遠在重復著宿命一樣,過著她被愛腐蝕過的生活,模糊不清又那麼真實而清晰的感受,這是沫沫。

  《练习告别》读后感(二):好久不见,不如如见

  (原载于《中国中学生报》2018年6月19日)

  求学阶段,在几地辗转,每次和熟悉的人分离,我都会感到强烈的不安。有时,我会每天听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单曲循环,很多遍。

  歌中唱:“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我很怀念陪伴过我的人,怀念过往的经历,也怀念那份熟悉的感觉给我带来的安全感。

  时间就像个过滤器,将相处过的人层层过筛。之前的莫逆之交如今只不过是“点赞之交”,关系疏远了,也变淡了。留下来能继续有话聊的,屈指可数。

  最近读了本书,《练习告别》。作者沫沫,是个“拉漂”,曾在澳洲留学,还在泰国教书。她经历丰富,同时也意味着她一直需要努力地学习如何告别。

  《练习告别》,从书名即可获知它是一本关于离别的书。书中有十一个故事,十一种人生,十一次相遇,十一次离别。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沫沫旅行、旅居的时光里。

  在北京,几年前有个可以陪她一起幼稚一起说梦话的姑娘,但两人分别后,至今仍未再见。

  在济州岛,有个背负着奇怪宿命的韩国女孩,模样恬静,笑容灿烂。她开了一家只向女性开放的小客栈。她嗜花如命,却不愿多情。离开的时候,甚至没有告别。

  在巴黎,长达两公里的地下墓穴,缺氧、昏暗,无数的头骨脚骨被整齐地排放着,偶然邂逅的德国女孩邀约她共赴寻找法国歌姬伊迪丝·琵雅芙的墓碑。二人几度走散,又再次重逢,彷如人生分分合合的缩影。她们在琵雅芙的墓前,敬重地用手机播放了一曲《爱的香颂》……

  沫沫是那种外表柔柔弱弱的,但内心坚定又坚强的姑娘。她的文字干净,她用细腻又克制的叙述方式讲故事,每个故事虽无过多苦情戏,但仍让人看得揪心。书中还穿插了不少沫沫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照片,让人也能通过照片陪她神游。

  沫沫在书中说,我们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爱上一些人,然后离开。有的人一直在身边,有的人终究要告别。

  每一次分别要来了的时候,唯有轻轻挥挥手,点点头:嗯!再见。

  在电影《后来的我们》中,相隔十年再相见的林见清和方小晓,终于能微笑着和对方说再见。同时,也与过去告别。一切都已释怀,已释然。

  《好久不见》的粤语版,叫《不如不见》。歌中唱:“似等了一百年/忽已明白/即使再见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

  过去的,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认真告别,道一句“珍重”,便无须纠结过往,继续跨步前行。崭新的路上,总会遇到美好的人,美妙的事。心中温存的记忆,那缕温暖,那丝幸福,那份感动,那句“爱过”,或许能成为你单调生活的点点微光,给你你追着明天不断向前奔跑的力量。

  《练习告别》读后感(三):有些人终究离开,所以要好好练习告别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原本期待的就只是想看一位作家,摄影师在旅行的道路上的所见所闻,是想要欣赏旅行路上的满目美景和人文故事。就像普通的旅行日志一样,我希望从这本书里看到远方的景象,却把不曾想,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竟是一个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动。

  活了20多年,也越来越明白人的一生中会遇见一些人,也会离开一些人,有些人离开了,就忘记了。 看这本书,我刚开始觉得沫沫的语言冷漠而且疏离,我不喜欢,我一直都觉得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可是沫沫不是这样的,她在路上遇见的每一个人,她都会刻意的保持距离,让人有一种旁观者的感受。

  可是当你设身处地的体验着她的经历,慢慢的进入她讲述的故事里,你会被她细心和体贴感到温暖,你会为她的细致而喜欢上这个女孩,你会因她的独立而柔软的内心而想要靠近她。她让我想起了三毛,三毛后期的几本书里写满了沧桑和陌离,可是你依旧能从她文字的细微处感受到她内心的温暖。

  在我们的二十多年里,那些曾经来过又离开的人,还记得的没有几个。那些在旅途中遇见的陌生人后来更没有了联系。

  可是沫沫故事,总会想起曾经存在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人,甚至会让你想起那些想念却再也无法见面的人,每当人心里想起那些记忆深处的人,难免会红了眼圈,落下眼泪,心情也随之沉重。

  沫沫说,她是为了钱在工作,她不在乎即将写什么,写出来是什么,她只收好应得的钱去她想去的地方。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女孩这么冷漠而且不讨喜。可是你读沫沫写下来的,在旅途中陪伴在她身边的人和故事,那一篇不是她在用心的记录,回忆?

  我们说她冷漠,可是她愿意用文字去记录那些或将遗忘的人和事,甚至分享给了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却口口声声的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回头想起,却又连名字都不记得,甚至再次见面也不记得曾有这个人出现过。或许我也遗忘了很多人很多事,我能用脑子记起来的都是现在还有讯息的一些人,对于那些我遗忘的事情和人我感到很遗憾,是因为人离开了,就没有任何痕迹证明我的那段时光。

  所幸,读沫沫的故事,多多少少会让你想起那些记忆中的回忆,让你重温那些或感动或遗憾的时光。

  其实我特别佩服沫沫交友的方式。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机遇相逢了,有些人的离开却不是缘尽了,是沫沫主动丢掉了。一个终日倒垃圾的朋友,就像一个负能量的磁场,既然自己的积极向上影响不了他,便选择丢下。

  我很羡慕这份果断,有着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警醒着我,做一个积极乐天的人,也要远离那些给你带来负能量的人。沫沫在路上遇见的人,交到的朋友,有因为你来了,便飞到你身边陪你吃晚饭的人,也有默契的没有为对方拍一张照片的朋友。

  你可以从沫沫的文字中体会到与这些人相处的温暖与感动,这让我更没有语言去描述“朋友”这个词了。这好像并不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也不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沫沫描述的朋友有可能是一次次没有预约的见面,也有可能突然之间想起有个地方有个人的存在。

  还有一些故事,我没有经历过,也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沫沫的文字中,我好像亲身经历一番,一幕一幕,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甚至会忍不住想,如果我勇敢的往外走走是不是也会遇见一些不一样的人,发生着有趣的事情?

  “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挥手” 。我属于乐天派,我相信只要我珍惜现在便不会留下遗憾。可是有些人的离开不是我能控制的。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初中,当时正在上课。室内有震感,看到头上的吊扇在晃动的时候,我怕极了,牵着同桌的手就往外跑。后来我们两个在操场上裹着被子过了一宿。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们便成了患过难的朋友,相互依靠,后来在学校也形影不离。再后来,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现在她也只是我微信通讯录的一个好友,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打招呼,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人家说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才能深刻体会到“没有机会告别”的无奈与遗憾。爷爷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回家离开都会专门去爷爷奶奶家说一声,不是自己多矫情,而是自己知道在离家的地方,突然想到回家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可能,心就疼的无法呼吸。我希望我的爷爷奶奶健康长寿,我也会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更会在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慎重的说一声“再见”。

  《练习告别》读后感(四):每一个不恣情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

  假如给你一段路途的时间,去享受一份爱,你会觉得太过短暂。越短暂反而却越清晰、越深刻、越饱满,越令人想挽留、想把握、想珍惜。一段段路途中与男男女女一场场没有结果的邂逅,没有继续、没有下文,甚至没有告别,却刻在记忆里,恣情生长。

  情短,忘却长。

  本来答应沫沫随时跟她分享看她这本书时的感想,告诉她自己最喜欢哪一个故事,然而我是那种怕打搅别人耽误别人时间的人,所以除了工作需要从不主动联系别人,于是,就有了凌晨的这篇。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沫沫的第一个故事,是在北京,我最爱的城市。虽然令我爱上这座城市的那个人,我早已不爱了。然而北京我曾走过的各个角落,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清晰、色彩浓重——

  大雪冰冻天气里游客稀少的故宫

  永远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

  明媚阳光里湖波荡漾的后海

  夜晚格外鲜活的三里屯

  满目浓墨重彩、鲜红艳丽的大栅栏

  凌晨空无一人的遗址公园

  有各种奇怪雕塑的798

  北影后门忘了名字却无比美味的烧烤摊

  一堵堵上俩小时的三元桥

  ......

  如果说深圳像一个时髦洋气的少女,那北京则是一位成熟内敛的中年男子,首都的气质需要在其中浸泡久了才能觉出点儿味来。

  沫沫的北京写满了悲凉,那里有她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挚友、有向她不断倾倒情绪垃圾的过客朋友;我的北京,现在依然有我的好友,曾经我叫SEVEN,她叫ELEVEN,我们就像24营业的7-11一样,24小时疯聊疯饮疯唱疯跳;我的北京,我也还欠一个承诺过却未曾实现的告别。

告别,我真的练习不了

  ❂恣情,是年轻的本性

  因为年轻,才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年轻,才敢轻易信任轻易快乐;因为年轻,才敢喜欢时暧昧,不能自已时深爱;因为年轻,才敢恣情地爱到哭。

  爱是人类最无法拒绝的诱惑,是伊甸园里的禁果、是罗密欧的毒药、是祝英台的蝶衣,是年轻的心所无法抑制的。也许,等我们人到老年,或者早一点到了中年,可能会好似看破一切不屑地说“爱算什么玩意儿”。我害怕有那么一天,因为那一天来了,说明我的心,老了。

  我想沫沫的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爱的情愫,为这段旅途增添多一抹的亮色,尽管他们中大多数都只是短暂相交后擦肩而过。

  跟“异性相吸”类似的道理,我始终觉得两个反差很大的人彼此之间更有引力。拿到这本书我一鼓作气地读完,也正是因为我觉得沫沫跟我很反差,是她个人吸引我一直读下去。

  沫沫说她总是抱着怀疑的心,老张还教育她“快乐就是不怀疑”;而我就是那种轻易相信别人的傻子,对听到的一切下意识里都是相信。虽然讨厌自己这么轻易相信别人,但不得不说,这种轻信让我轻松快乐。

  沫沫说她觉得男女最好的感情状态就是暧昧,暧昧时智商爆表、情商起飞,各种诗情画意;而我却做不到,我是那种要么深爱要么滚,爱这个字不轻易说,说了就是真的很爱的那种。

  沫沫是那种外表柔弱内心坚定且坚强的姑娘;我是外表大尾巴狼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内心却是各种矫情。

  不过,沫沫写的很多很多都让我感同身受,比如“爱到只好用哭来表达”,这也是我能像写回忆一样,记录对她这本旅行随笔的感想的原因吧。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夜已太深,顾及天亮时还要继续朝九晚九,就到此为止吧。谢谢沫沫的故事,和那么多美丽的摄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练习告别》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