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是一本由方军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1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精选点评:
●对一个刚入行的小白来说,还是很有用的,能帮人了解很多其他机构是怎么做知识付费的,有参考价值。
●不错,看完还是很有收获的,知识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还是挺适合我的。
●开篇有一些洞见,但后面深刻的内容还是太少了,主要梳理了市面上一些公司的做法,减少了自己分析的精力。方军老师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我不太认同的观点,他说知识付费的价值交付是how>why>what,而我认为,why才能带来长久的启发,让人举一反三。这本书的三大篇内容,可以说分别侧重的是why、what和how,书里太多的what和how,所以这也是我觉得这本书不够好的原因。它只能总结当下知识付费的发展,对未来的趋势变化少了一些洞见。也许对一线的产品经理有些指导,但不足以让人看得更高更远。
●有热点内容,但显得薄弱。
●平平。一本没啥亮点的书籍
●入门必备吧
●比第一本写知识付费的好一些,适合全面了解和定期回顾。
●前三分之一的内容还不错,对于知识付费的崛起,分类等说明很全面,中间的内容制作音频课程那儿感觉很跳脱,书里提及的一些知识付费平台都是当下比较有名的,最后对于知识产品经理的建议,见仁见智吧。整体不错。
●#一周一书#一些方法论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本书对多类型知识付费产品和案例分析得比较全面,但是太浅显,技能手册style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知识付费产品 要促进用户间互动 人与知识的匹配 最好的方式就是 不断让用户间产生互动 知识就能越用越有价值 同时还要让用户努力 变成人性动力学 一定要满足人的初心 初心就是人性 也是本能 如好吃懒做
经过综合运用后,知识才有价值,如果你掌握了数据和信息,但不能通过实践验证其价值,那只能说你并没有拥有知识。 如果不能成为行动,你就不能证明你知道。知行合一,才能真的检验你拥有知识。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读后感(二):给开始阅读这本书的你一些阅读建议
尝试也用知识付费的典型代表“逻辑思维”的拆书方式给大家整理一下这本书中的内容。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知识付费”型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及行业运作规则。
其中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
1、互联网知识产品领域的行业经验及规则。
2、知识产品经理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3、知识学习的理论知识。
本书的优点:1、行业垂直,领域精细。知识付费这个领域不大,但作者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知识深度多角度分析阐述,给读者带来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付费行业现状和经验分享。
2、列举大量的案例、邀请知识付费领域的专家归纳总结干货。干货很干,是实践得出的经验分享。
3、作者本身在传媒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观点较为客观、深厚。
4、作者阐述的关于知识学习的方法论和精益创业(如何做产品)的方法论,虽然均为“长销书”中所提,但放在“知识付费该如何做?”这个场景中,让人对这些理论有新的理解。
5、书中将知识产品经理的工作类同于“导演”、“编剧”、“教练”、“经理人”的观点,颇为赞同。产品经理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够跳出行业、跳出本身的工作职责来看待问题,寻找问题背后的通用方法论。
6、作者的书本结构逻辑清晰,但深度尚未欠缺。的确非常像当下的知识付费产品的特点,更多的是在卖服务和知识结构。
本书的缺点:1、部分章节纯粹阐述客观事实,意义不大。
2、由于结构限制,部分知识零散分布于不同章节,如果可以参考本文一开始说的三个部分,根据此三点来分开阐述,或效果更佳。
阅读建议:1、第一篇的章节,纯粹阐述客观事实,可以快速阅读标题后跳过。
2、若为知识付费行业从业者,注意看每章节中的“知识产品清单”,均为可快速实操的内容。
3、本文说的“知识产品经理“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虽有一些共同点,但主要是指付费行业的项目负责人角色,工作职责更偏向于”内容产品经理“,误被此名字误导。
4、整本书的结构较为清晰,章节正文部分在反复阐述、论证标题的观点,泛读即可。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读后感(三):为了服务别人读书,学习就更有劲头儿
如果你想认真的学习知识、读书,可以选择性的阅读这本书里关于知识解读的模块,比如图书音频解读的模块。
如果你想要了解下知识付费行业的种种,也可以读,是一本这个领域的入门书。
不过今天我主要说的是里面的知识解读人的读书方法。
作者他把解读一本书的阅读方法叫做“深度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整体泛读、逐字精读、重点深读。
看了人家的读书方法以及解读一本书的整个过程,才知道自己距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知识生产者还有很大距离。
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三本书的解读工作,分别是《原生家庭》、《瞬变》,《知道做到》,另外还有一本《抱怨的艺术》正在等待编辑修改。
但我最近卡壳了。 自以为越写越顺利的我,在半路上遇到了困难,有一本书让我无法下笔写解读稿,认为是自己选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导致的。
幸好我通过《知识产品经理手册》获得了启发,我马上就否定了之前的想法。 问题都出在两个字上:态度
我以为,一本书能花十几个小时阅读就已经非常认真了,基本上就是逐字逐句在细读。
但作者在书中说,对于一本他自己都没读过的书,他要花费至少30~50个小时去阅读。 30~50小时什么概念?
如果说是兼职做解读工作,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就很不错了,这样算下来,至少要十天才能把一本书给读透,这还不算之后写稿子的时间。
你看,这和我们之前所熟知的快速阅读,一个小时读完一本书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因为目的不同,你所用的读书方法也就不同。
按照方军的阅读能力,应该完全用不了这么长时间,究竟为什么他要花那么长时间呢?
因为要服务大众
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当中,一本书从选书到最后节目上架,一共需要201个小时(但谁知道他们具体用多长时间)。
这就显示出了他们的作为知识生产者的态度,为用户负责。
就好比你是一位厨师,你不希望把菜做的好吃让顾客满意吗?越是顶级厨师,越不敢对烹饪的过程有怠慢的行为。
拥有这种目的的读书也是,就不能看得走马观花,不能看得云里雾里,重点概念要一扣再扣,直到完全理解为止,但也许这还远远不够。
反观自己之前的阅读态度是相当不端正的,有时候会偷懒,遇到一个地方不懂就叫苦不迭,就懒得再去看书了。
先把阅读的态度给端正,才是读书的万源之本
公众号:宋崎骏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读后感(四):用心做产品
本次看完《知识产品经理手册》《社群运营》《牛奶可乐经济学》三本书,用时15天。
牛奶可乐经济学7.5[美] 罗伯特·弗兰克 / 2008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坚持就是胜利。其中最让我受益的就是知识经理产品手册。里面对于做产品,如何学习都讲得很细致,读着相当受用。社群运营一书,讲得东西都太基础,重点不明确。看的我一头雾水。至于号称畅销30年的牛奶客了经济学,在前言之中就点明,这是一本让人入门之书,带着一种浓浓的教科书之感,章节之间联系不大,可随时拿起来就看,适合碎片化阅读。全书通用模式为经济学道理+案例故事+总结。额外提一句,这本书主要基于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原则为核心思想,与不同学科交叉产生的许多有趣的现象。
说了这么多,也该进入正题了。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一书的核心就是:做好内容,增加产品中的服务比重,强化用户的参与感,并着重于引导用户行动。也是当下知识付费的重心。
知识付费的最原始形态就是订阅专栏,这几年又细分发展成,小专栏、讲座课程、线上训练营、付费社区(付费入群)。不管哪一种产品,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知识焦虑,让用户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现在产品竞争大,内容想和其他人拉开明显的差距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做好产品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服务,用服务留住用户。
内容和服务是你产品畅销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好内容呢?做好内容有三大心法,价值感,结构感,对象感。价值感要求我们的产品,在用户参与进来后,能够明白一件事是什么,再深一点明白为什么要去理解这个事情。最深层次的价值感就是怎样利用这个事情提升或者改善自己的生活。
一般的文章写作都有一个套路,1场景导入2打破读者原有的认知3引出核心逻辑,也是自己产品的重要卖点4举一反三,引导用户思考5回顾总结,强化概念。按照这个套路写作,读者比较容易吸收理解自己讲解的知识。
用户使用产品后得到及时的反馈也是提升参与感的重要一环,总之多与用户互动交流,引导用户之间交流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如果不知道怎样引导用户行动,那就记住,给用户找好目标,赋予目标积极意义。
最后还是再说一句,做好知识产品,就是要以内容为内核,主打服务,让用户满意才是最有价值的。书中还有很多具体细节,就不在过多的叙述了。如果觉得书不错,那就喜欢就多读几遍吧。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读后感(五):《知识产品经理手册》:拥有这3大技能,你也能做出色的产品经理
现在的自媒体极其火热,门槛不高。几乎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做知识产品。做自媒体几个月来,我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不仅有大学生这样的年轻群体,职场人士,甚至还有带孙子的农村奶奶。
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或者热爱学习,谁都可以做知识产品,把自己的价值传播给别人。之前,对于知识经济的认知里,我一直觉得做知识产品最重要的是匠人的精神,打磨好自己的知识是最重要的。
但是看过方军老师的《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之后,我发现这样的认知是完全错误的。在《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一书中提到:试图拥抱互联网上的知识产品时,我们首先要丢弃对“手工艺人”的美好幻想。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解读了知识产品的方方面面,完整地解读了什么是知识产品、如何做以及知识产品经理必备的思维和能力。
这书本是每个做自媒体人必读的书目,有了它,人人都可以做知识产品经理。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提到,知识产品经理是指组组织一款或多款知识产品生产的人,他们代表的是用户的,他们要为用户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这里面的重点是“用户视角”,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为哪一类用户服务,也就是知识产品的定位。
知识产品定位方军老师说:知识产品经理的第1个核心技能是帮助知识IP(作者、讲者)个人进行品牌定位。
行动派创始人琪琪说过,如果你一开始告诉公众什么都会,那么在公众的眼里你什么都不会。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别人你只会一样,又做的很极致,那就会迅速建立起个人品牌的信赖感。
我一个朋友是数学教师。刚开始,他什么都写,校内老师的生活,体制内工作的感悟,学生的学习......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在一位自媒体老师问他:你的目标群体是谁,就写他们需要的东西。于是,我的朋友就给自己定位了一个细分群体:小学生家长。结果短短几个月时间,涨粉几万,还开数学学习方法的专栏卖的也非常火热。
作为知识产品经理,在做品牌定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品牌定位最好与当下的市场热点相结合,顺势而为;做个人品牌的时候,要多种自媒体平台同时发展,并且不要局限于线上或线下;有机会要出书,出版对于个人品牌有非常强的背书能力,是个人品牌的很重要的分水岭。知识产品策划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想法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好的产品,需要有好的策划和宣传才能快速建立个人品牌。这也是知识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第二大能力:产品策划
产品的策划是基于市场的了解,洞察用户的需求,将知识IP的知识设计成对用户有价值,和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提到非常重要而易被忽视的一点:产品的隐形价值。
资深出版人,中信出版集团COO卢俊说:大部分知识产品经理应该努力追求隐性价值。
比如现在网上卖专栏的很多,但是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用户买了之后,不能好好学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见问题找不到人进行解答。
而有的专栏作者就考虑的比较全面,为此开了社群。在社群里,督促大家学习,分享,答疑。如此,社群就是专栏背后的隐性价值,更好地服务用户,维系用户关系。
知识产品生产《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上说,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三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组织——将产品策划真正落实,变成用户手中的商品。现在知识产品生产也包括了运营工作,如产品推广、运营和用户服务等。
在这部分工作中,产品经理不可能是个人完成的,而是充当组织者的角色,领导自己的团队和协调合作的团队一起达成目标。
产品经理出了对接知识IP,更重要的是把握用户需求,进行运营推广。因此,要么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要么组建专业的团队。
当然,好的团队才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知识产品,才能走的更远。
知识产品定位,产品策划和产品生产是知识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想要成为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在这三项打磨自己。在这个人人可做IP的年代,知识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希望看你了文章的你,发挥自己的特点和技能,成为一位出色的产品经理!